本帖最后由 彭林家 于 2020-1-20 21:08 編輯
象奴1.jpg (0 Bytes, 下載次數: 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1-20 21:07 上傳
詩問,伊家味蕾何為香
——評香奴《想你時,你是明亮的》的美學散文詩情
彭林家 “這首詩已經有了無數個開頭/但始終只有一個結尾:我想你/想你時,你是明亮的”。詩歌是神話的隱語,以不帶電荷的暗物質,隱晦著先天的本我元神。詩家香奴以禪話的方式發射右腦的感性信息,遙祭天津著名女詩人伊蕾之天魂。由此,文本里的“開頭”是雜語心神,把帶電荷的明物質諦語,使眼睛不停歇地畫一個象征符號,顯象著后天的自我。先以物質界的局限性,將用語的方式敘述著左腦的理性信息。因此,才有“無數”點的思維集合構成圓心,謂之人魂,其半徑文字也就是散文的語言。那么,合成的散文詩便是左右大腦聯動的胼胝體,平衡著超我的心理,地魂也,即為“結尾”。這樣的理念,滲透在兩者之間,便形成了自我與超我的時空結構。心理學上,一種潛意識的挖掘,釋放著詩人意識的觀想。沿著意念的心動,悠然地,精氣神游,使一個“想”的心境,在執著用意的氣機中,啟動海底輪封鎖的靈界能量;懶懶地,在“你”的身心歸向的依托中,牽引一條盤纏自我身體睡眠的靈蛇醒動;漸漸地,勢不可擋,向著上盤百會頂輪沖刺;一路的思索,所經七脈輪的穴位,任脈機能修復的功能銜接左右大腦;頃刻,反向觀照的詩性;宛如一個游離的天魂,泌滲著潛能的祖腦信息;煽動著丹田幻海的地魂,激發出汩汩的人魂詩情。其方法的流程是:在外界的刺激下,先用理性的左腦勾結右脈,進入直覺意識的會陰穴;爾后,意念的神光由任脈通過靈性中脈進入脊梁骨,靈能之蛇便沿著督脈上行百會,直達頂輪的宇宙意識,即為感性左脈連接的右腦信息,即為詩文的原型。你看,作者以觸景“你”為出發點,反射出“明亮的”本我,照見一朵沉睡在心底淵潭的蓮花,一一見性著理想藝術的梵字芳香。詩人修行若是能和合四象,五行攢簇,創作心法則有至善之儒、真空之佛、嬰兒之道,超越象征的意境;靠近鼻祖波德萊爾所界定“靈魂抒情之震蕩,夢幻之波動,與意識之驚悸”的散文詩。這,就是體內三種力量的左、右、中經脈,自由地聯通;大乘佛教的中脈,將思維的拙火通過百會的梵輪穴,靈能傳遍全身百脈,持續地,激蕩著情緒的疼痛和情感的尖叫。 因此說,詩歌是一種宗教潛意識的意象追尋,在藝術哲學的絕對精神指引下,求助象征的意象而傾向于內心真實的本性。其哲學上的思索,把生死與靈肉、永恒與變幻、行動與冥思的無限理念,融入物質存在本源的完美標準;用直觀形象和表象獲得對世界本質的整體領悟,即為形而上,道也。相反,散文是一種現實景觀的物象提煉,耽于知性的方式觀察思考;往往借助推理的思維,以多元主義的邏輯方法,將有限的認識,精確著科學的實證;或把自己證明為具體現實的一部分。因而,局部停留于既成的實存世界,即為形而下,器也。事實上,散文的內容總比詩的內容來源豐富,意味著器的多姿謂之道生三。這樣,散文詩必須依附于詩的觸覺靈體,嫁接哲學的正反思考;為文本的自在性撕開一個現實的缺口—— “你坐在女知青之間,臉上的困惑是明亮的/你在北大的留言墻下的青春,更明亮/一場不顧傾城的愛情,是明亮的/獨身女人的臥室里的鏡子,更明亮”。文中“坐”的意象動詞本義,是古人雙膝跪地,把臀部靠在腳后跟上,把“知青”的“困惑”一代,仿佛從《獨身女人的臥室》中,窺視“六種欲望摻合在一起/此刻我什么都要什么都不要……”的主人形象,以一個個“同居”的意象群,鉆進靈魂與肉體的對話;同藏同頻道,返照著對影三人的靈性回歸。 然而,這種矛盾體卻從回眸“坐”的介詞營造里,找到臀部著物而止息的答案。由此,引申著因、由于、為著的意義,類似于“停車坐愛楓林晚”的結構;體現出一種虔誠的生命與鏡子同波的陰陽審美;幽幽地,聽見伊甸園的蕾鈴,鐺鐺傳詠,讓三劍客的孫桂珍,在愛與美、理想與現實的傳統反叛中,敲響上世紀八十年代的轉型鐘聲。而詩家香奴那“明亮”的虛擬心靈,借助“鏡子”的實體折射;恍惚在光滑的平面上,照見伊蕾的形象。你讀:“俄羅斯的那個小公寓里/你白色帶銹紅條紋的睡裙明亮/結實飽滿的身體、披散的卷曲的長發,更明亮”?!岸砹_斯”一詞來源于古代斯拉夫部落名。9~13世紀,在原始公社解體過程中,由東斯拉夫各部落,即后來的俄羅斯人、烏克蘭人和白俄羅斯人,結合形成古羅斯部族。從14世紀起逐漸脫離,于15世紀末16世紀初,以莫斯科為中心建立中央集權制國家。19~20世紀初曾自稱大俄羅斯人,是維京、匈奴、突厥、蒙古人的混血兒。古代匈奴和蒙古的領陸含蓋大部分除北極之外的俄羅斯領土。由此的黃種淵源,無論是“睡裙”的意象,還是“長發”的造型,《伊蕾詩選》所追尋的草根文化,順著血脈的源頭;與人類的地脈相依,曾赴莫斯科生活;將活在自我世界里的刺猬,縮成一團無法分開的一脈相承,晝伏夜出;豎起語言的棘刺,爾后,沉浸于開創、推動和引領新時期詩歌寫作的先行表達;一不小心,把靈犀的音樂從共同的生命體,發出了全人類共同的聲音,摘得了詩人的桂冠。不期然,一個“更”字的掂量,便成為詩人同一旋律的集體潛意識;對等著詩性的心理原型,即為詩眼。
象奴2.jpg (0 Bytes, 下載次數: 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1-20 21:08 上傳
詩,借助韻律的節奏語言,通過自身的獨立與外界撞擊的聯系;使其音樂性凸顯著真、善、美的美學價值。散文的意義取決于觀察、解釋是否得到客觀的驗證而去干預世界;其數學性不免摻入實用性、工具性和功利性。這樣,陰陽和鳴,生活的塵言合成的自然韻語,便在審美愉悅中完成散文詩的精神超越。 “請原諒我,伊蕾比姐姐明亮/請原諒我,我們共度的夜晚比白晝明亮/請原諒我,白瓷盤里的烤魚比吃客談論的政治明亮/請原諒我,餐前精美的巧克力比歐洲的可可園明亮/請原諒我在悲傷深處,歌唱”。屈原的《天問》只問不答,首創詩文問話體之先,全詩172個問題聯珠構成詩篇巨著。郭沫若贊美其問得參差利落,奇矯活突和神氣神工。然而,詩文里的自問,一問一叨,以連問的形式,叨叨相疊,奧妙著生活的本身的光陰,不是抽象的時間,而是個體體驗的向死而生。你讀,那“請原諒我”的意趣,被一連串妙問渲染得忽閃搖曳而來,那“共度”的一串外延幻象,均是濟渡眾生,像舟車能載人由此達彼一樣,表達了詩人之間的情志菊酒、理趣心脾的況味。那“歌唱”的回望,在小乘教法里,聲聞乘是聞佛聲教,悟四諦之理,斷見思之惑,而入于涅槃者。緣覺乘,舊稱辟支佛,新譯獨覺,觀十二因緣之理而斷惑證理;出無佛世,觀外因緣,無師自悟。敘述著生命狀態的意韻,讓答案留在問中的懷念,磕碰內心情節的快樂與憂傷。因此才忍不住說:“明亮的喀秋莎,她向光而去/這真像白玫瑰在盛夏/收回了她全部的芬芳”。文里的“喀秋莎”或曰卡秋莎,本是火箭炮的一種,能成排發射炮彈。后來,變成了一首二戰時蘇聯歌曲,如同中國的《義勇軍進行曲》一樣,歌聲好像明媚的春光,在蘇維埃共和國聯盟中,頓時掀起了一次愛國主義的熱潮。那么作者這種遷移思維的比喻,恰好吻合著“白玫瑰”的花語:純潔、天真和浪漫求愛的原始心理。伊蕾在《叛逆的手》自序中說:“愛情,在我心中除了兩情相依,還是自由靈魂、獨立人格、健康人性和高度智慧的融合?!睆膫€性潛意識而言,內心的情節,是因為叔叔喜歡文學,伊蕾從小能夠接觸到前蘇聯的小說和詩歌。在天津海河邊的糧店后街,8歲的她寫出了第一首詩歌《大煉鋼鐵》。當時,叔叔評價她不是個孩子。她上同學家講理;因老師的一句“把小手放到身后”而感到害羞、憂傷和流淚。1996年,伊蕾把這些經歷寫到了詩歌《三月十六日的白日夢》中:“我一出生就長大成人,無性的小女性,黯然神傷?!蹦敲?,對于個體來說,叔父把真實本真的信念賦予他侄女的阿尼姆斯。在女人與生活中的男人交往的過程中,所獲得一個具體的形象;也就是榮格提出的女性心中的男性意象,原型理論中的一種男性潛傾。當這種影響當為正面的化身,就被內化為自己白馬王子;負面的時候,便把阿尼姆斯投射到一個或某幾個男人身上,引發出與前面男人面對阿尼瑪時類似的困境,為獨身的心理植下了原始情結的種子。 詩和散文分別的性質,除了形式上的分行,實質上還是音樂紐帶的橋梁。行為上,無論是詩對散文的占領,還是散文向詩的侵入;散文詩的虛實一端,棲息之后的文字印痕,必然存在音樂與數學的兩極融合;一方是三性純詩中的天籟,一方是七情雜歌中的地磁;促使天地合成的氣流,奔涌任何意識肌體功能的回放。 “我的想念,遠離了熙熙攘攘/今日的花海人潮,萬千悲傷,而我還像/初見時的羞怯和寒愴,除了一枚綠松石/我什么都沒帶來”?!跋肽睢北臼且粋€人的心神活躍在另一個人的影子。那么,這個“遠離”變成了元神的再現;從“人潮”的共融中,將“悲傷”追思著起初的寒磣;也驅使內心羞澀的情感,抖落著寶物的暗示——綠松石,色澤淡雅而絢麗,又稱松石、甸子、土耳其石。因其“形似松球,色近松綠”而得名。不僅是鎮妖、辟邪的吉祥圣物,還是西歷(陽歷)十二月的生辰石,即以耶穌誕生之年作為紀年的開始。如此幸福的象征,從可見物的色相進入不可見物的空;如同涅槃的境界,一如空色不二;感觸著“沒”的空之印象;在對接外部情緒與心靈世界的橋梁中,伊蕾的離去,無形染起作者的憐憫之痛;悄然地,引發了思想與感情波動的流程。藝術上,源于情而臻于美的散文詩,使偏于抒情的敘事,避實而就虛。在再現和表現之間,加劇了語言波動的表現。 你讀:“你是圍著孔雀藍的圍巾回到故土的女人/你是穿著平底軟皮鞋踏盡荊棘的女人/你是穿著橙色的陽光暴走非洲大地的女人/你是穿著潔白的云朵落在馬爾代夫海天之間的女人/你是安靜而從容地把火焰 熄滅在冰島的凈土上的女人”。顯然,文里先是一個“圍著”的及物動詞,把“回到”外動的表現性,即外貌,人格面具的外部形象;一陰一陽,使“女人”本身的證明,徐徐凸映著阿尼姆斯的個人內部形象,即內貌;為讀者酣放一座地下宮殿的觸景。其筆底的話流緊接不泄,以一連串結構相似的語句,層層深入,以氣吞虹蜺的筆勢;排比著“穿著”的他動詞,拿捏一個個“踏盡”、“暴走”、“落在”的形象,構造一種美與美的疊韻境界;促使現實與夢幻凝聚在一起,升起一個個海市蜃樓的亮點。靜靜地讀來,文筆所到,神思飛揚。那“安靜”、“火焰”“熄滅”三者之間的陰陽變化,那意由三摩地的佳妙,如正定、正受、等持的三味;妙品嚼念,詩意早已超乎領略的千里之外了。你再看,那“非洲”的金字塔,、“馬爾代夫”的印度洋、“冰島”的大西洋和北冰洋。顯然,作者為了表現“你”的雋永的閑逸情懷,以問話相繼的形式,追索仙游的答案,一瀉直下。詩法上,似乎原來的韻味已經表失殆盡,私下便采用反常之道的方法;叼著唐人神韻,銜著宋人趣致;把貌似詭奇的情節翻動著析理入微的涉筆;一字字,從心神的拐點凸凹著元神的原點,讓“凈土”收尾的離去,通過眼睛、頭頂或身體的氣息,將冰島罌粟綻放出道性的詩情;運化著天地之間的情感,人與自然的覺悟;不時靈現山水哺乳的天使,反思人與自己的認識,是否消除妄想情節的障礙;讓一種自我關念轉化為人與人,直到宇宙的悲懷,鬧開了另一水土的畫意情詩。 詩的世界平行于獨立的外在世界,依賴的經驗便成了創造的動力和材料來源。散文卻要依附于傳統、習俗和倫理,以實用價值的大小為目的,然而,音樂對散文的內容造成的損害,或多或少會降低邏輯的力量。因此,散文詩的過渡狀態,在語言的使用上,有時還要依靠非音樂化邏輯的力量推進。 “你走遠了,微笑著,沉默著,向光明處升騰/白蠟燭留下,寂寞的刀叉留下,六十一個國家的土地上/腳印留下/如你所愿,你的消失,無邊無沿”。一個“遠”字的“升騰”高度,讓精神的靈魂飛向天國。無論是“蠟燭”火把點起《愛的火焰》,還是“刀叉”西餐拎起的《愛的方式》;對未來的自由期待的孤獨追尋,那“消失”的《女性年齡》,逆轉的時間折疊的空間,壓縮漫漫旅程;那“無邊”《叛逆的手》,揉化著不計代價的自信;仿佛是體味宇宙的深刻如寧靜,找到那個來自于總體的自我,建立超越純粹民族、家族和愛情的歸屬意識。也許就是《伊蕾愛情詩》這種高度期望的色界,讓伊蕾注定獨身的必然。如同阿尼姆斯誘惑女人脫離一切人類的關系,好比是一個虛幻思想織成的蠶繭,里面拐點的愿望將從生活的現實性割裂出去?!暗牵阍浂嗝淳唧w/冰箱上貼著手寫的菜譜和烹飪要領/便簽上記載瑣事和出行時間/綠色餐桌上,永遠擺放好別致的杯盤/你其實是個小女人,你的心里一直有所等待”。詩文里的“曾經”是是阿尼姆斯擺脫陷阱之前的狀態,一個無價的內心伙伴賦予她進取,勇氣和精神剛毅的男性品性,一種看不見的暗中援助,補償了她外表的軟弱。而“具體”是明確的細節,蘊涵著“貼著”的物象記憶,是處在最高發展形式的阿尼姆斯,把女人的思維與時代精神進化聯在一起。作者在取象的“菜譜”里,尋找的“要領”依然是內藏“小”的延續興奮點。如“別致”意象,能使她在接受新異思想能力的創建中,“心里”與自性溝通。而“等待”的純真敦厚,從容著小我化作一種活著大我的社會責任,也為《獨身女人的臥室》尋找昨天的主人,從物質的剛陽到精神領袖的吸引,經歷著“力量——行為——語言——意義”的四個階段,知行合一,物化一個集體男性形象,引領讀者看到女性成長的表現。介介然,噫吁哉,伊于胡底,夫復何言?也就是本文心境已非的心理原型。 那么,散文詩的美化裝飾,其內容的詩與形式的散文,必然先要有詩的觸動反射靈界的意象;然后,才有散文的敘述化的語言存在,持續地占據著時間和空間的實際擁有。如泰戈爾的《吉檀迦利》便是以詩為主的散文,無為自在;其詩的音律卻沒有受到散文話語的威脅,為讀者營造著一個群龍無首的美學意境。 “我們談論過怎樣把西瓜切出花樣/談論韓國的果汁機把新鮮的橙子分離成固體和液體/談論女性主義、愛情、談論特卡喬夫兄弟/談論油彩、收藏、詩歌作品標注時間地點的必要性”。不難看出,文里一個個“談論”是從植物或人物的折射里,窺視中西方古典美學共有的和諧原則,比例對稱,適當勻稱;一切配合得融洽,調和著對自然和人類社會變化的價值觀。比如,那“卡喬夫兄弟”是衛國戰爭勇敢獎章是活的者,更是俄聯邦人民美術家,60多次曾在國內外舉辦畫展。那“收藏”的意象是上世紀90年代初,伊蕾頂著靈犀的光圈,只身跑到了莫斯科,將視野轉向油畫收藏家的志向。這種阿尼姆斯的情感轉移,驅使她多年從事中俄民間文化交流,創立天津市卡秋莎美木館。藝術上,俄羅斯的油畫有著強烈的民族風格,不僅繼承了中世紀東羅馬帝國的藝術遺產,吸收了意大利、法國等歐洲古典啟蒙學派的優點;而且從視覺感官和精神體驗上給人佛心的享受。在旅吟理想的平衡效果中,染著時代的哄動,體味著以人為本的關懷和尊重的宇宙觀。 是啊,所有的藝術品,最好的歸宿都是博物館,人人只是一個中間站而已。伊蕾的言語,梵我如一;映現出一個本質的詩人時刻揣著一顆悲憫的心,關心一切的蒼生;宛如人格化的大我,憑借道與德的光亮,心尖變得明亮;離去的身影,和神相遇,羽化在一朵白云流動的風韻之中。 你聽伊蕾說,其實每個人到這個地球上,也只不過是來看一眼而已。所以,作者的筆下反芻著:“多年以后,我仍然會清晰地記得/燭光暗淡,而你兩眸明亮,端咖啡的雙手明亮/你遞給我的繡花拖鞋明亮/披給我的土耳其的毯子明亮”。時間的流逝,空間的凹陷,“暗淡”與“明亮”的反差,引發作者不斷地從“遞給”與“披給”的動作,遞進追念的反思;悠然地,進入超越生命和認識自我、人倫和自然的境界;為體驗自我存在的責任回望,抑或從“拖鞋”、“毯子”的交往中,品咂的反芻,才能看見真正“明亮”的自我。如此的心境:“想你時,你是明亮的/我想你”。理念符合本質的表現,便從“你”的境界中,情連著性,意連著心,將“想”的自然界與眾生一體,走進:“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的情懷。不管是狂風暴雨的陽剛,還是綠柳紅花陰柔;莊周的夢蝶盤旋于物我兩忘的空間;那紅、那黃、那白的花瓣,撐起纖細的枝干韻致;一爿爿,詩里搖情著夢里的萍蹤,吸引著諸多關注的目光;讓我們拽住漸漸消失的背影,看到一個冰島的虞美人;在艷陽的微風中,舞動著一支支獨立揮手的詩筆。一波一浪地,為伊的彼岸動心忍性,墜入活字幻覺的幽谷,惹來味蕾開啟的記憶。風停了,生命的震撼還在搖晃……… 2018年08月07-9日吉林
香奴畫家.jpg (0 Bytes, 下載次數: 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1-18 18:04 上傳
想你時,你是明亮的 香奴
這首詩已經有了無數個開頭 但始終只有一個結尾:我想你 想你時 你是明亮的
你坐在女知青之間,臉上的困惑是明亮的 你在北大的留言墻下的青春,更明亮 一場不顧傾城的愛情,是明亮的
獨身女人的臥室里的鏡子,更明亮 俄羅斯的那個小公寓里 你白色帶銹紅條紋的睡裙明亮 結實飽滿的身體、披散的卷曲的長發,更明亮
請原諒我,伊蕾比姐姐明亮 請原諒我,我們共度的夜晚比白晝明亮 請原諒我,白瓷盤里的烤魚比吃客談論的政治明亮 請原諒我,餐前精美的巧克力比歐洲的可可園明亮 請原諒我在悲傷深處,歌唱 明亮的喀秋莎,她向光而去 這真像白玫瑰在盛夏 收回了她全部的芬芳
我的想念,遠離了熙熙攘攘 今日的花海人潮,萬千悲傷,而我還像 初見時的羞怯和寒愴,除了一枚綠松石 我什么都沒帶來
你是圍著孔雀藍的圍巾回到故土的女人 你是穿著平底軟皮鞋踏盡荊棘的女人 你是穿著橙色的陽光暴走非洲大地的女人 你是穿著潔白的云朵落在馬爾代夫海天之間的女人 你是安靜而從容地把火焰 熄滅在冰島的凈土上的女人
你走遠了,微笑著,沉默著,向光明處升騰 白蠟燭留下,寂寞的刀叉留下,六十一個國家的土地上 腳印留下 如你所愿,你的消失,無邊無沿
但是,你曾經多么具體 冰箱上貼著手寫的菜譜和烹飪要領 便簽上記載瑣事和出行時間 綠色餐桌上,永遠擺放好別致的杯盤 你其實是個小女人,你的心里一直有所等待
我們談論過怎樣把西瓜切出花樣 談論韓國的果汁機把新鮮的橙子分離成固體和液體 談論女性主義、愛情、談論特卡喬夫兄弟 談論油彩、收藏、詩歌作品標注時間地點的必要性
多年以后,我仍然會清晰地記得 燭光暗淡,而你兩眸明亮,端咖啡的雙手明亮 你遞給我的繡花拖鞋明亮 披給我的土耳其的毯子明亮
想你時 你是明亮的 我想你
20180801遙祭伊蕾
香奴2.jpg (0 Bytes, 下載次數: 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1-18 18:04 上傳
香奴簡介: 生于內蒙,現居珠海。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天津作協會員,自由畫家,拜師于國畫大師薛林興先生。有時久居故地,有時遠走他鄉。有大量作品散發,曾出版《佛香》、《不如懷念》、《伶仃島上》。曾參加第二屆(青島)、第十五屆(甘南)全國散文詩筆會。 2014年榮獲“人人網?文學”年度最佳散文獎;2015年榮獲首屆“吉祥甘南”全國散文詩大賽金獎;2016年榮獲第二屆“鶴壁?詩河”全國詩歌大賽散文詩組最高獎等獎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