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名嬙,故里秭歸,良家子女,佳麗翠薇。胡漢和親,長城南北露春暉,淑女取義,邊塞上下了是非。琵琶數曲,催化天寒地凍乎春常駐,紅顏一舉,護佑國泰民安兮人相依。噫乎,一女子傳奇,兩千年咨欷①,詞客胸悶仍鼓噪,青冢②巍峨自生機! 至若和親拳拳,往事悠悠。鐵馬金戈,多少征人難還, 秦關漢月,幾處烽煙曾休?呼韓邪,政治聯姻審時也度勢,王待詔③,孤膽和番熟慮于遠籌?!肮饷鳚h宮④”,元帝難悔焉信約,“竦動左右”,單于幸結于風流。斯則移深宮、越田疇;望蜀郡、起鄉愁。入穹廬、穿沙洲;鳴胡笳、踏青秋。芳草鋪道,和風回眸。青山敬意,黑水忘憂。一代風華,長空落雁矣迷醉,萬里壯行,黃河掀浪也唱酬。 蓋夫寧胡閼氏⑤,正大堂煌。從胡俗、衣裘裝、行胡禮、飲乳漿;踐使命、佐庭王、興農事、安邊疆。牛馬布野,水豐草美而富足;人民熾盛,添丁擴戶于安康。開關合市,貿易之通商榮泰;邊城晏閉,往來之交流繁忙?!巴龈筛曛邰蕖?,天下太平持久,“無犬吠之警”,黎庶安樂未央。慈恩浩蕩,交泰南北矣天地闊,大愛傳承,和諧草原兮日月長。 惜乎昭君去也,四海哀思。。單于親降矣,傾國成儀⑦。漢皇遣使也,山川悲詞?!肮讟●妨保埻ヅe哀焉行國葬;“人倫若海”,草場云集乎送先慈?;ú蒽o穆,白云低垂。牛羊頓足,駿馬不馳。衣襟兜土兮筑高峰,“青冢擁黛⑧”,萬民懷思兮歌盛德,心堂詩碑。 昭君者,膽略也、達理也、大義也、大愛也……麗詞華藻,不能書其英姿一文;金策輝煌,安得旌其功德半分。嗚呼!至于小丑跳梁,嗡嗡蠅蚊。鼠目寸光,齟齬明空皓月;庸夫狹學,妄言揮戈馳軍。噫嘻乎!和平、和諧、和而不同,一和難得;愛己、愛人、愛及蒼生,大愛繽紛。曾詩曰:青山何處尋青冢?敕勒川頭十數墳⑨。一縷香魂猶默佑,千秋誰不念昭君。又詩曰:衛霍功高喪虎賁,庸夫幽怨只浮云。琵琶一曲冠今古,任爾癡迂作弄文。 注:①咨欷:感嘆;贊嘆。②青冢:昭君墳。③待詔:昭君在漢元帝時入宮為"待詔"。④光明漢宮、竦動左右:《后漢書·南匈奴傳》有一段生動的記載,王昭君"乃請掖庭令求行。呼韓邪臨辭大會,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豐容靚飾,光明漢宮,顧影徘徊,竦動左右"。⑤寧胡閼氏:呼韓邪單于號昭君為“寧胡閼氏”(顏師古曰:“言胡得之,國以安寧也?!?/font>)⑥亡干戈之役、無犬吠之警:史書記載.昭君和親后.“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亡干戈之役”。⑦單于親降,部落皆來,傾國成儀:唐代《王昭君變文》記載,昭君去逝后,埋葬儀式按匈奴習俗進行,非常隆重。"棺槨穹窿,更別方圓"。"醞五百甕酒,殺十萬口羊,退犢燖馳,飲食盈川,人倫若?!瓎斡谟H降,部落皆來,傾國成儀,乃葬昭軍(君)。"漢孝哀皇帝(公元前6年~1年)也差使楊少征前往單于處吊唁。隆重的葬儀,反映了匈奴對昭君的懷念和對漢匈和親的肯定態度。⑧青冢擁黛: 昭君墓,有些史書稱它為“青?!?。據說過去每年到了“涼秋九月,塞外草衰”的時候,各處青草都已枯黃,惟獨昭君墓上的草仍保持青色。因此歷代詩人常常好用“誰似青冢年年青”、“至今冢上青草多”、“宿草青青沒斷碑”之類的詩句寓意。因而“青冢擁黛”過去曾被列為呼和浩特八景之一。⑨十數墳:除青冢外,大青山南麓還有十幾個昭君墓。顯然,這些昭君墓的出現,反映了各族人民對王昭君的懷念,他們都希望王昭君埋葬在自己的家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