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中詩書畫官方 于 2021-2-1 12:14 編輯
畫家近照
畫家簡介:井立國,1956年生人,師承書畫大家舜耕山翁尹延新先生、李承志先生等。系山東省工筆畫學會會員、副秘書長;山東省書畫學會會員;山東省藝術攝影協會會員;大眾日報齊魯一點認證情報員;濟南美協會員。

閑墨澄懷寫妙趣 ——花鳥畫家、草蟲堂主井立國先生繪畫賞讀
高連剛
山東畫家井立國先生主攻花鳥草蟲,近年來,以工筆與寫意融為一體的繪畫技法,專事描繪花鳥神韻,專注詮釋草蟲精神,專心傳播藝術清音;以簡約疏朗、自然率真、意蘊雋永、妙趣橫生的靈動筆墨,給我們帶來了一些具有濃郁生活氣息和時代特色的精美作品。 他的這些畫作,尺幅不大,多為小品。然而正是這種以少勝多、以小見大的筆墨,更讓我們于咫尺之間,看到了生活的閑情逸致,體察到了人世間的美好,感受到了陶然忘我的人生樂趣,領悟到了平平淡淡才是真的生活哲理,更觸摸到了畫家那“洗盡鉛華始見金,褪去浮華歸本真”的藝術情操和價值追求。 他的這些小品,來源于生活,均取材于身邊,既散發著泥土芳香,折射著平民情懷,又洋溢著大自然的欣欣向榮、勃勃生機,展示著天真爛漫的童趣和崇尚恬淡自在、返璞歸真的心境,極易喚起人們對大自然的向往、對生活的熱愛。可謂有思想、有意境、有親和力、有表現力,賞心悅目,耐人尋味。讓人觀之倍感親切,心生歡喜。 看得出,他的筆下多以蟈蟈、螳螂、蝴蝶、蟋蟀、蜻蜓等草蟲入畫,這些鮮活的小生命,或飛,或伏,或躍,或鳴,個個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被刻畫得無比靈動傳神、寵態可掬、饒有靈趣。在這里,他著重強調了一個“閑”字,閑墨澄懷;突出了一個“雅”字,雅俗共賞;追求了一個“趣”字,趣味盎然。技法上采用工寫結合、虛實結合、動靜結合、色墨結合,于簡處尋韻,于畫外求意,著意于不著意之間,以高度凝練的筆墨,來構建經營畫面;在表現自己對生活的真切感受中、在發揮筆墨的隨機性中,讓形與意、情、趣融為一體。尤其是熟練地將工筆的精妙、細膩、重造型圖式與寫意的自由、概括、重筆墨精神的繪畫特點熔于一爐,通過對線條的準確掌控、色彩的精準把握、造型的靈巧布設等,來烘托花鳥草蟲之神韻,去渲染一股撲面而來的精氣神,化“雕蟲”小技為“風骨”、“大器”,從而給畫面注入了強烈的藝術張力和視覺沖擊力,引人入勝,產生共鳴。其畫風質樸簡潔、內涵豐富,看上去貌似“家常”,但平淡并不平庸,細細品賞,實則很有味道。雖逸筆草草,惜墨如金,卻別出新裁,匠心獨運,讀來妙趣橫生。取象也極為平凡,但凡而不俗、氣象萬千。所繪物象均來自于他自己親眼所見,即令是花花草草,也絕不因襲守舊,而是平中寓奇,變中出新,不嘩眾取寵,更無矯揉造作之態。 難怪大凡接觸過井立國先生的朋友都說,站在他的畫作面前,往往讓你顧不得審視其藝術語言、思考其筆墨技巧、探究其書畫功底,單單只是看上一眼,即被他那清新灑脫、氣韻生動、構思精妙、明快溫馨的畫面所打動、所吸引。 當然,評價藝術的標準是多樣的,竊以為首要的還是要有真情實感。行話說,注重精神的情感往往比畫法更重要。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井立國先生一直力求以心造境、以筆抒情,用真情為花鳥寫照,用真愛為草蟲傳神,始終滿懷一顆童心,把親近自然、熱愛生命的田園思想,寄情于筆墨,融化于毫端。一方面既重視了寫形之“真”,另一方面又更加關注對美和善的觀念表達,求其像、求其美,更求其神似、求其真趣,并謹遵“意雅畫則雅、意奇畫則奇、意高畫則高”的畫旨,特別重視了“意”的提煉,做到精心捕捉、大膽取舍,不但注意抓住物象的美、物象的質、物象的神,而且更注意傾注對物象的愛,賦予其鮮活的藝術生命,提升畫外之“意”。因而觀賞他的作品,你會發現他首先是在視覺上抓住觀者,讓你恍惚間如身臨其境、“似曾相識”,一下子拉近與畫境的距離,繼而利用通感,把觀者的思緒巧妙地帶入到那種情景交融的意境之中,伴隨著心領神會,尋找到一種精神的慰藉,從而獲得美的藝術享受和傳統文化的陶冶。或許,這也正是他的畫作的魅力! 井立國先生的畫很好地吸收了齊白石、王雪濤等大家的筆墨,植根傳統,師法自然,用筆用墨用色都是在學習前輩的基礎上生發出來的,可以看做是承接傳統的一種實踐與升華。畫壇名家有言:藝術的本質在于創新、創造,要大量地寫生、大量地創作,不斷地去突破自己,如果因循守舊,只一味地臨摹、重復前人的圖式,那就失去了繪畫的意義。已進耳順之年的他深諳此理,在艱難坎坷的藝術征途上,“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依然抱著“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心態,堅持一手伸向傳統,一手伸向生活,一步一個腳印地向著更高的藝術顛峰奮力攀登。相信他厚積薄發,定能開拓出一方屬于自己的藝術領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