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藍雪兒 于 2018-9-19 13:34 編輯
t01272977959f7338f9_meitu_1.jpg (20.93 KB, 下載次數: 5)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8-9-19 13:27 上傳
中國詩歌在線-云南頻道:帕男老師,在今天的采訪當中,我們將要談到一個關于現代詩人的精神氣節或者說詩人的品行話題。簡單的說,也就是關于詩人風骨的問題。歷史上許多著名詩人不僅僅是給后世留下了不朽的詩詞作品,也同時給后人留下了至今仍有教育和啟蒙價值的人格。但是,我們瀏覽了一些關于自魯迅之后的詩人評價或概括性資料,除了發現這些資料主要是從詩歌作品方面入手進行單方面的技巧類評論之外,很少從風骨這個角度去評論當今詩人。那么,對于今天的中國詩人來說,有沒有這種類似風骨的概念體現呢? 帕男:實際上這個話題非常重要。他對于評價一個詩人的詩品及人品都起著比較突出的參照作用。但是,傳統觀念中的詩人風骨其實是一個非常復雜的概念。甚至在評價某些古代詩人的時候,會使用放蕩不羈等概念形容詩人的風骨。風骨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主要是在指某一詩人的行為特征或行為方式的時候起關鍵作用。至于一個詩人的其他情感,比如說愛國情感,故土情感,特別是對于詩人的其他社會情感來說并沒有特別重要的作用。如果一個詩人非常叛逆的話,我們最普遍的評論方針就是指傲骨。但是,這個詞匯的所指范疇又非常狹窄,它僅僅特指某一詩人的氣節或品行方面。 中國詩歌在線-云南頻道:我們在談到魏晉風骨這個話題的時候,會提到阮籍這個人物。據歷史資料記載,阮籍是當時最出色的詩人,但后人談起他時,更青睞于他驚世駭俗、鄙視儒家禮法的快意故事。阮籍是“建安七子”阮瑀之子,河南陳留尉氏人,生活在曹魏末年。《晉書·阮籍傳》:“籍容貌瓌杰,志氣宏放,傲然獨得,任性不羈,而喜怒不形于色。或閉戶視書,累月不出;或登臨山水,經日忘歸。博覽群籍,尤好《莊》《老》。嗜酒能嘯,善彈琴。當其得意,忽忘形骸。”他對后世的影響也最大。魏晉名士的特點在他身上基本上都能找到:好老莊,談玄學,不屑于儒家禮法,好酒能琴又能吹,放蕩不羈,且有深情。此外,還有士林可以接受的保身之道。那么,您是怎么理解阮籍這一人物的呢? 帕男:史上說阮籍有濟世之才,但由于時局多亂,不得不把自己埋得很深。阮籍之父阮瑀深得曹操欣賞,但阮籍卻一連兩次辭去曹家給的官,沒因父親的關系而跟曹家走得更近。當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殲滅諸曹及其黨羽后,時人皆稱阮籍有預見力。司馬懿慕其才,這一回阮籍沒拒絕。或者說,對司馬氏,他本來就不太反感。隨后,阮籍在司馬師幕府中做事,曾為散騎常侍,又為東平太守。宗白華先生說,晉人風神瀟灑,不滯于物。所以說,這種將集對傳統禮教的反叛和顛覆及其對率真誠摯情懷的向往與追逐等情感構成了他特有的風骨形態。
中國詩歌在線-云南頻道:實際上我們從關于阮籍這一詩人各種不同類型的系列評論當中可以看出的是,幾乎現代詩人所有的特征在他那里都得以充分的體現。孤獨,精神隱蔽,精神放逐,渴望光明等。特別是人格的分裂這一點,幾乎是所有詩人固有的獨特形態。那么,我們從這一點來推論現代詩人的風骨方面呢? 帕男:關于這方面的問題需要比較復雜的推論過程。首先,他所生活的時代政治環境既惡劣又復雜,而且更加重要的是,他的詩歌創作過程幾乎是與他的政治身份緊密聯系。而當時這種動蕩不安的政治背景又直接導致他世界觀及哲學觀甚至于是精神方面的多層次變化。而他叛逆的對象則主要交匯于儒家的交鋒方面。但是,對于今天的詩人來說,這兩者幾乎都不存在。詩人的人格分裂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僅具有普遍意義。也就是說,無論他處在任何的時代背景,社會環境之下,他都是屬于天然的氣質及精神傾向。當然,這種人格分裂的狀況,充其量只是表現在他觀察事物的態度及視角方面,并不影響到他如何充滿激情的贊美現實贊美生活。 中國詩歌在線-云南頻道:自從改革開放四十年以來,中國詩歌也經歷了許多的流變與沉淀。實際上,對于我們今天的詩人來說,如果一定要用某種風骨也形容當代詩人氣節的話,那么不忘初心就是當今詩人最具特色的風骨。 帕男:可以這么定義。所謂的不忘初心就是指詩人憑良心創作出更多更好的詩歌來批判現實來肯定現實生活中感動人心的作品。每個時代的詩人都有屬于自己的風格及文學思想。實際上創作出優秀的詩歌并不困難,困難的是我們如何客觀的去評價社會問題,然后再去創作出富有感染力及催人奮進的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