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白華先生曾在《中國書法藝術的性質》一文中說“中國書法,是節奏化了的自然,表達著深一層的對生命形象的構思,成為反映生命的藝術” 。書法本身所具有的表意性特征是書法藝術至關重要的特點之一,而在表意抒情這一具體要求下,每一位書家所展現給觀者的則是各不相同的風格與路徑。探尋一位書家書風發展變化的過程或是某一具體階段的創作狀態,可以更為清晰地感知他在這一藝術領域里的思維深度與廣度。 西哲有“風格即人”的著名論斷,深刻地揭示了藝術創作中作品的內在特征與藝術家自身心理特征的統一屬性。客觀來說,無論是藝術家主動進行的自我審視還是由藝術欣賞者在接觸藝術作品的過程中所體現的藝術欣賞的諸多特點,從作品風格與藝術家主體性格兩方面進行深入的思考與審查,都是更好地理解自我或作者的有效辦法。 解讀一個藝術家的作品,需要對他本人有充足的了解,而對人的熟知,也能為進一步感知藝術作品的內蘊提供更多的線索與參照。對于好友李骉書法創作特點的評價,當然需要從他的求學經歷及人格本身談起。 李骉多年來親密地接觸眾多當代著名的書法學者與書法家。他們當中的年長者,成為了李骉請益問學的師長;同齡者,則成為李骉生活中相處莫逆的摯友親朋。 東坡論書曰“無意于佳乃佳” ,而其所謂之不用意,不是指忽略技法手段與輕視臨紙揮毫時的情緒狀態。技法手段的重要是完成藝術創作的基本技能儲備,在當今書壇,無論是深入傳統還是銳意創新,抑或碑帖結合,甚至東西互證,都需要在堅實地掌握基本技能的前提下才能有機會創作出耐人尋味的作品。 從李骉最近一批的書法作品來看,筆者能分明地感受到他在創作的過程中除了相較于以往關注每一字形字態的變化之外,對于整篇作品氣息與情緒的掌控與把握是他這一階段習書的用心所在。正如本文開始所說,抒情表意是書法藝術的重要特征,這其中有對書家基本功力的要求,更有對書家傳情達意能力的要求。而在兩者的結合上,如何更為充分地寫出自家性情、自家風貌,是每一位書法家都要面對并解決的問題。細細地體味李骉書法中所蘊含的特點,便會慢慢地發現他的作品中充滿著一種灑脫與不羈的情緒。我想這種心性特點所表現出的,不是李骉對于藝術創作的不嚴謹態度,而是他對于書法藝術核心狀態的體悟。斤斤于一筆一墨的逼肖與完美,最終反而會導致整件作品的失敗。因此,李骉的書寫是在一種自我享受與審美的狀態下完成的,他所看重的是整個創作過程中的情緒控制,而非破碎的、零散的各筆墨之間的拼貼與組合。這一點,可以說是書法藝術最為核心的審美訴求了。 書法欣賞,惟觀神采,不見字形的論斷標定了這一藝術形式的內在高度。而由此一點進入創作狀態的李骉正以他對書法藝術的無限熱忱向著更美的風景跋涉。李骉待人熱情周到,細致入微。這使他的書畫中充滿著一種難得的平和寬厚之氣。這些看似與藝術無關的東西,其實恰恰決定了一個藝術家藝術生命的寬度與厚度。看骉,如果只聽聲音,或許更像是武俠片中以暗器傷人的鏢,其實李骉也有暗器,他的“暗器”就是他性情中的仗義豪爽和對待書法藝術的一片真心。而這一鏢,也才是真正的李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