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视频久久/小泽玛利亚一区二区三区/午夜精品视频一区/久久爱www - 丝袜国产在线

立即注冊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快捷登錄

彭林家
發(fā)表于: 2020-7-16 19:56:03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倒序瀏覽

本帖最后由 彭林家 于 2020-7-16 21:26 編輯


    張福有,吉林省文史館館員,第七屆中國文聯(lián)全國委員會委員,中華詩詞學會第二屆、第三屆副會長,吉林省長白山文化研究會會長、省詩詞學會會長,省攝影家協(xié)會終身榮譽主席。曾任吉林省委副秘書長、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高句麗研究中心專家委員會主任,省委決策咨詢委員,省政協(xié)常委。他致力于東北史地重大問題調(diào)查、研究與考古,成就斐然,為長白山文化研究和建設作出了開拓性貢獻。1950年,出生在長白山下鴨綠江邊的集安市良民村。參加工作后,對研究家鄉(xiāng)的歷史產(chǎn)生了濃厚興趣,1996年,任白山市委副書記、市政協(xié)主席期間,主持召開了兩屆長白山文化研討會。工作之余,就是做了一件事:開拓長白山文化研究與建設,使之進入新境界。從集安縣委辦公室、通化地委辦公室再到吉林省委辦公廳、宣傳部,為政務工作服務,越來越忙。25年間,191次登長白山考察,和長白山文化結(jié)下不解之緣;這會數(shù)到第200次了。

            第200 次登長白山有記
                                                 張福有

      登臨二百覺非同,異樣心情屬乃翁。
     手斧拾來驚域外,詩文刊出振寰中。
     停開寶馬神廟護,率引奇章流派雄。
     有幸頭隨山色白,長相守處沐天紅。

【題記】自1993年8月8日第一次登長白山,至2020年7月15日,拙齋已200次登長白山。此間,共有30多項考古新發(fā)現(xiàn),諸如發(fā)現(xiàn)撫松楓林遺址、長白山手斧、長白山石磬、刊文《人類學學報》,叫停對安圖寶馬城遺址的經(jīng)濟開發(fā),建議考古發(fā)掘,率引王寂七律證為金代長白山神廟,發(fā)現(xiàn)集安良民古墓群2753座古墓及良民古城、三道溝古城,與長白山神廟雙雙列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發(fā)現(xiàn)敦化崗子遺址、命名崗子類型,主編《長白山詩詞選》《長白山文化論叢》《長白山詩派叢書》等,遂記。
2020年7月15日于漫江天沐酒店

    李景喜,網(wǎng)名白山子。1951年生于吉林省集安縣,吉林大學碩士,高級政工師。吉林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1969年參軍,1975年起,在吉林省電力系統(tǒng)工作,被評為吉林省特等勞動模范。著有《山頌》、《山韻》、《山風》等書。喜歡詩詞、書法、旅游等。

步韻張福有老師《第二百次登長白山有記》

      二百登臨憾未同,和詩一首贊根翁。
      奇思每發(fā)煙霞里,大作終成苦旅中。
      家國心縈人有志,巔峰身立韻稱雄。
      今生幸遇山之子,寄趣攀援勝網(wǎng)紅。

              2020年7月16日長春


2008年長春豆撈。左起:李景喜、張福有、彭林家、翟志國(原長白山詩詞主編)

      編者按:詩的源頭是歌謠,上古時候,人們碰到節(jié)日就聚在一起酬神作樂,手舞足蹈者有之,彼此競勝者有之,一唱眾和者有之——唱和詩,是一種主客體的詩意情調(diào)。應答酬謝,互答互應。譬如,張福有曰:“手斧拾來驚域外,詩文刊出振寰中。”一驚一振,陰陽交替、上下互動,文字的縫隙,盛開語言的花朵,表達的空間,生成萬物的感應。答之,李景喜曰:“奇思每發(fā)煙霞里,大作終成苦旅中。”一發(fā)一成,君汝之音。伯牙彈琴時在想高山時,鐘子期說:“巍巍乎若泰山”;想到流水,便說:“洋洋乎若江河”。可謂心有靈犀,文理互相;也就是紋理:內(nèi)陰外陽,一理一解。故而,唱和者,此唱彼和也,為歌唱的一種形式。《詩·鄭風·萚兮》有“倡予和汝。”唐陸德明釋文:“倡,本又作唱。”后成為作詩的方式之一。
      自唐代開始,詩歌是人際交往的常用工具,人們習慣于用詩的語言來傳達思想和感情,有:白居易與元稹、劉禹錫與裴度、韓愈與孟郊等。如中唐忘形之契的孟詩韓筆,唱和詩創(chuàng)作推動了韓孟一生的友情、態(tài)度和詩歌的審美傾向等。孟郊是保持“圣賢心”的儒生,要求章句作雅正,用詩歌“證興亡”“補風教”。韓愈初識孟郊曰:“孟生江海上,古貌又古心。嘗讀古人書,謂言古猶今。”(《孟生詩》)開篇連用四個“古”字形容孟郊,可見,兩人的思想性格的一致性。韓愈自貞元八年結(jié)識孟郊之前,滿心推崇儒家的古道仁義:“愈儒服者,不敢用他術(shù)干進”(《上賈滑州書》),其后的一生也踐行著復古尊儒的思想:“得其道不敢獨善其身,而必以兼濟天下也。孜zī孜矻kū矻(勤勉不懈),死而后已。”(《爭臣論》)顯然,韓孟有相同的文學創(chuàng)作導向,以和定唱,以丑為美的詩歌風格、相同的審美情趣;都對唱和的方式情有獨鐘,隱隱著精神上的“深契”外化,內(nèi)化著原唱與和唱的一統(tǒng)。宋代元祐年間,詩人相互唱和十分風行,如蘇軾與黃庭堅等。那么,在舊體詩中,“唱”是指自我吟詠的歌唱,即一個人先寫了一首詩,為主體。“和”是指他我聲音相應,為客體;是乃第二個人依第一個人作的詩詞體裁、題材、原韻,或第一作者“唱”的思想內(nèi)容,作詩詞酬答。如柳亞子寫于1949年3月的七律《感事呈毛主席》,毛澤東于同年4月寫的七律《和柳亞子先生》。唱和之作,關(guān)鍵在于內(nèi)容上要互相配合,而不能南轅北轍。至于是否采用同一體裁與同一韻腳,那是其次的事。方法上,“唱”詩無內(nèi)容、體裁的限制而自由想象,而“和”詩卻要囚禁三維的焦點;韻腳一字不差,不僅在詩意上附和,而且在題材風格上,均要與“唱”詩保持一致;是謂一主一從,一唱一和。相對而言,主仆對唱,“和”詩比“唱”詩更難寫好。
  格式上,唱和詩的方式有聯(lián)句、酬和、賡和、追和、和答、分韻、和韻、次韻等(其中聯(lián)句、分韻帶有文字游戲的性質(zhì),無甚佳作),如漢武帝七言聯(lián)句。就總的情形看,大致分為限韻和不限韻兩類。唐以前沒有和韻的要求,只要求和詩與原詩語意相應答,和詩比較自由。中唐以后對聲律的講求日趨嚴格,除了“依韻”、“用韻”,更講究“次韻”,即依照所和詩中的原韻原字及用韻的先后次序?qū)懺姡购驮娫絹碓绞艿叫问街髁x的束縛。所以,和詩和韻的要求:一是,步韻:又稱為“次韻”,即用其原韻原字,且先后次序都須相同。二是,依韻:亦稱同韻,和詩與被和詩同屬一韻,但不必用其原字。三是,從韻:亦稱用韻,即用原詩韻的字而不必順其次序。
    名家張福有,長白山文化的代言。一生的研究,三世的情緣。覺悟的性靈,靈者無相。醒來的情調(diào),調(diào)者有聲。無中說冇,冇中陰陽,謂之真有。福者何來,玄象妙心,是謂心空,空空天象,大家福有。




     彭林家, 哲學家,著名評論家,聾龍?zhí)焐厴I(yè)于東北師大中文系。中國散文詩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中國散文詩作家聯(lián)盟評論委員會主任,中國詩歌在線吉林、國際頻道詩評編審,國家一級學術(shù)團體、中國蕭軍研究會主辦的《原創(chuàng)文學界》副主編,中國微型詩\《0度詩刊》顧問,中國針刀醫(yī)學副秘書長,全球漢詩總會聯(lián)絡主任,北京倉央嘉措國際詩歌研究院副院長,中國新詩百年百位最具活力詩人,廣東凈土生態(tài)旅游有限公司文化總監(jiān)。 《詩歌周刊》提名批評家,2017、2018年中國詩壇實力詩人,入《2019年中國年度優(yōu)秀詩歌選》。為全國各地的作家、教授、小說家寫序、寫評論1000多篇。出版的著作有《裂開青云的紅冰》等,作品散見于《詩刊》《星星詩刊》《詞刊》《散文》《意文》《散文詩》《人民日報》《印尼日報》《中華詩詞》《中國詩詞年選》《寰球詩聲》《詩詞世界》《陜西詩詞》《江西詩詞》《江西文史》《中國文學》《中國詩界》《中國之聲》《江西詩歌年選》《中國詩歌年選》《中國百年新詩經(jīng)》《中國散文詩年選》《中國新銳華語詩歌經(jīng)典》《世界華文散文詩年選》《世界華文文學研究》《語言與文化研究》等100多種國內(nèi)外報刊,任多家媒體的顧問、主編和編委。曾獲全國詩詞、辭賦、詩歌、散文、散文詩、小說評論征文及其他文體一二三等獎。


跳轉(zhuǎn)到指定樓層
分享至 : QQ空間
0 人收藏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myh2gj
發(fā)表于: 2020-7-16 19:56:04 | 只看該作者

不錯!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冊

本版積分規(guī)則

名家新作

名家新作

主題:220 | 回復:391

每日好詩
|
每日詩訊
精彩直播
香港文旅考察團走訪齊魯 共鑒儒家文化魅力

香港文旅考察團走訪齊魯 共鑒儒家文化魅力? 2025 年 7 月 23日至29日, ……

點擊參與往期回顧
詩人榜
豐車

詩歌主題:6482

羅志海

詩歌主題:4487

石梅

發(fā)帖數(shù):14029

月光雪

發(fā)帖數(shù):7211

豐車

發(fā)帖數(shù):6482

緣圓閣主

發(fā)帖數(shù):5264

羅志海

發(fā)帖數(shù):4487

妙慶居士

發(fā)帖數(shù):4349

南島(青衣童生

發(fā)帖數(shù):3636

田間識字翁

發(fā)帖數(shù):3149

勞士誠

發(fā)帖數(shù):2949

洗滌心靈的雨

發(fā)帖數(shù):2681

關(guān)注中詩在線
微信掃一掃,關(guān)注中詩在線

© 中詩在線 版權(quán)所有 京ICP備18011600號-1 技術(shù)支持:壹網(wǎng)

聯(lián)系郵箱|手機版|小黑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