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又見花開 于 2018-8-27 21:23 編輯
十多年前作品,翻出來請大家指教。錯誤之處難免,但是沒有修改的興趣了。
揚州人物專題三之杜牧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蕭?”(《寄揚州韓綽判官》) “娉娉裊裊十三馀,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薄岸嗲閰s似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保ā顿泟e》)”因為這樣的詩,杜牧的名字永遠和揚州掛上了關系。春風十里,寫盡揚州物庶繁華、人物俊秀;二十四橋的美麗的一輪圓月,也成了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無數文人墨客吟詠不絕、魂牽夢繞的記憶。南宋淳熙三年,著名詞客白石道人姜夔經過揚州,目睹經過兩次金兵洗掠后的凄涼景色,寫下了著名的《揚州慢》,詞中有“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钡木渥?,于三百余年后與杜牧的詩遙相呼應,更落實了杜牧對揚州的招牌式描寫。至于二十四橋的來歷,歷史上附會很多。據宋沈括《夢溪筆談》記載,唐時揚州繁盛,城南北十五里一百一十步,東西七里三十步,有橋二十四座。二十四橋是通謂之意。清人李斗認為二十四橋是橋的名字,又名紅藥橋。清吳綺《揚州鼓吹詞》則稱相傳唐時有揚州二十四美人于橋上吹簫,故名。又有人從中國古代詩詞的虛數指稱的習慣性運用出發,稱二十橋與上述各說未必相關,不過是詩人隨緣取合,用以合韻。這種說法似乎持之有理,但經不起推敲。王國維《人間詞話》認為:“詞忌用替代字。美成《解語花》之“桂華流瓦”,境界極妙,惜以“桂華”二字代“月”耳。夢窗以下,則用代字更多。其所以然者,非意不足,則語不妙也。蓋意足則不暇代,語妙則不必代?!薄按蠹抑?,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寫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詞脫口而出,無嬌揉妝束之態。以其所見者真,所知者深也。詩詞皆然。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可無大誤矣。”杜牧作為一代文人,風姿獨秀,卓絕當時。如果無物理根據而虛言二十四橋,必會詬病方家而見諸典籍,更遑論流傳后世,成為吟嘔詠唱、傳揚千古的名句。 “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保ā肚矐选罚┞淦墙匀惠d酒而行,杜牧真是骨子里生就的瀟灑風流。細審《遣懷》后三句,詩人在對往事的回顧眷念之中,雖然有恍如夢境的感慨,但十年一覺甘于沉醉其中的綿綿不絕的相思和贏得青樓美女顧盼賞識的自許自得卻也見于辭色。俗話說,老鴇愛鈔,姐兒愛俏。可見杜牧在揚州的生活頗優裕豐足和杜牧對自己的風流才俊的顧影自賞?!短撇抛觽鳌分姓f“牧美容姿,好歌舞,風情頗張,不能自遏”,詩俊人帥,加之深得當時的淮南節度使牛僧孺的賞識和愛護,難怪在揚州青樓如云的美女中如魚得水,以至于多年后仍對這一段娛色生活念念不忘而津津樂道?!杜f唐書杜牧本傳》記載:“既以進士擢第,又制舉登乙第,解褐宏文館校書郎,試左武衛兵曹參軍。沈傳師廉察江西宣州,辟牧為從事,試大理評事;又為淮南節度推官、監察御史里行,轉掌書記,俄拜真監察御史,分司東都。以弟顗(yǐ)病目,棄官。授宣州團練判官、殿中侍御史、內供奉。遷左補闕、史館修撰,轉膳部、比部員外郎,并兼史職。出牧黃、池、睦三郡,復遷司勛員外郎、史館修撰,轉吏部員外郎。又以弟病免歸。授湖州刺史,入拜考功郎中、知制誥。歲中,遷中書舍人?!倍拍脸錾砻T,少年時就表現出卓越的才華,23歲時就寫出了《阿房宮賦》那樣驚才絕艷的文章,“自負經緯才略”,喜論兵事且嘗注曹公所定《孫武十三篇》,但杜牧的一生卻很不得志。生逢唐王朝大廈將傾的中晚唐,內有牛李黨爭、藩鎮割據、宦官專政,外有吐蕃等強敵虎視河湟等地,時代的凄風苦雨在詩人敏銳的心靈中烙下了傷感和欲思振作而無所用其才的苦悶。數十年來,詩人輾轉各地或入幕或為官,在黨爭的漩渦中小心翼翼的尋找存身之道,官秩最高不過四品。杜牧成年后家道中落,家口眾多經濟困難,杜牧是個愛家的人,兄弟情深,因此多次尋求外調,其主要目的之一就是為供養大家族尋找一份穩定的收入較高的職位和工作。處于這樣一種境況下的杜牧,雖然詩才名動一時,為官卻沒有做出出色的政績。國家氣象既然已經日薄西山、頹廢難挽,杜牧少年時期就有“疏野放蕩,雖為檢刻,而不能自禁” (于鄴《揚州夢記》) 的習氣難免在自傷自憐中釋放出來,于是留跡青樓楚館之間,在終日沉醉、夜夜歌舞中尋覓精神的寄托和心靈的安慰。 同為情感豐富的詩人,杜牧和稍晚于他的李商隱似乎不同。李商隱一生沉淪于牛李黨爭之中,郁郁不得志。所寫情詩多于杜牧,內容上也更多追尋一種兩情相契、兩心相知的精神境界,義山的《無題》中深情綿邈、至死方休的執著與眷戀,往往讓人嘆惋再三,黯然淚下,掬一捧同情的淚水。對比之下,杜牧的情詩直露的多,缺乏內涵和余韻,更多的表現為對女子情色美貌的留戀,風流多而真情少。如清風朗月,繁花滿眼,然而過手成空,有眷戀之情而少相思之苦。詞句俏麗,而很難引起讀者心靈世界痛感和震撼。正如明代楊慎《升庵詩話》所說:“杜牧嘗譏元、白云:‘淫詞褻語,入人肌膚,吾恨不在位,不得以法治之。’而牧之詩淫褻者與元、白等耳,豈所謂睫在眼前猶不見乎?” 杜牧于大和七年九月來到揚州,在淮南節度使牛僧孺手下做掌書記,是年31歲。大和九年,轉真監察御史,回長安,不久后分司東都洛陽。是年杜牧33歲。他在揚州的時間,大概只有兩年。那么,怎么理解“十年一覺揚州夢”中的“十年”呢?有人認為這首詩是杜牧十年后回憶在揚州的冶游生活時所寫,十年是相隔的時間;有人認為自大和四年(830年)杜牧28歲時追隨宣歙觀察使沈傅師到宣州入江西幕府至開成四年杜牧37歲時回長安任左補闕兼史官修撰,其間延續近十年。杜牧的《自宣城赴官上京》中也有“瀟灑江湖十過秋”的句子。十年如夢如寐,都是黃粱一覺,夢中最鐘情處是在揚州。其實,這兩種認識可以合在一起理解,是詩人在十幾年后回憶十年漂泊的人生經歷。 那么,杜牧“春風十里揚州路”,“楚腰纖細掌中輕”的生活到底如何呢?據《太平廣記》卷273[杜牧]條記載:“供職之外,唯以宴游為事。揚州,勝地也,每重城向夕,娼樓之上,常有絳紗燈萬數,輝耀羅列空中,九里三十步,街中珠翠填咽,邈若仙境,牧常出沒馳逐其間,無虛夕。”透過這樣一段描寫,我們可以想象杜牧在青樓紅粉之間到底留下多少真情,以至于牛僧孺有這樣的告誡:“風情不節,或至尊體乖和?!?宋張戒《歲寒堂詩話》對杜牧的詩有兩條很有意思的評價“義山多奇趣,夢得有高韻,牡之專事華藻”;“多情卻是總無情,惟覺樽前笑不成。意非不佳,然而詞意淺露,略無余蘊。只知道得人心中事,而不知道盡則又淺露也?!蔽覀€人認為,杜牧道得的人心中事,不過是古代人分別時共有的俗世感情而非真誠相戀、心心相印的戀人訣別時獨有的“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 “詞中有誓兩心知”的兩心獨知的感情。杜詩《贈別》的淺白直露,不是真能道得人心中事,而是確實沒有道出自己獨有他人所無的心中事,李商隱情詩中“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的刻骨銘心、深情綿邈的,徘徊不盡,催人肺腑的別難思苦,正是杜牧詩中所缺少的。李商隱與杜牧情詩的不同,其實是真情與風流的區別。 與李商隱多用無題這樣隱晦的形式來表達和寄托自己對情人至死不忘、經久彌深的思戀之情不同,杜牧的情詩顯得明透的多。杜牧在揚州多年,相識的女性想當然很多,風月場上吃醋喝風、以至反目成仇的事情少不了。杜牧雖然詩名大且有官職在身,但還不具備呼風喚雨、心想事成的地位和權勢,遭遇尷尬或不如意想來也會有的,至于是否曾卷入過風月場上的好勇斗狠于史無征,不好妄下結論。但《太平廣記》[杜牧]條上的記載卻頗能透露出個中消息:“復有卒三十人,異服隨后潛護之,僧孺之秘教也。……(僧孺)即命侍兒取一小書簏,對牧發之,乃街卒之秘報也。凡數千百,悉曰:‘某夕杜書記過某家,無恙?!痹囅霙]有身后潛護的三十條彪形大漢和地方最高長官牛僧孺的護持,哪來這數千百夜的安然無恙?否則,又何必潛護之?杜牧離開揚州的時候,所作贈別兩首,看起來似乎一往情深,但娉娉裊裊者是誰,垂淚傷別者又是誰,卻沒有明確的說明,以杜牧的瀟灑風流,想來還不至于為美女諱。離開揚州多年后,也僅用“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總結在揚州的放蕩生活,而細究其“觥船一棹百分空,十歲青春不負公。今日鬢絲禪榻畔,茶煙輕揚落花風。”(《題禪院》)也是回味情多而相思情少,可見杜牧對揚州的青樓佳麗的感情更多是停留在賞玩層面上。有一則故事可以為以上的結論做注腳。 杜牧分司東都為御史時,司徒李愿罷鎮閑居,聲妓豪華,一次李愿大開宴席,因為杜牧職司監察,所以沒有邀請他。沒想到杜牧請一位在坐的客人表示自己希望能參加宴席,李愿不得以馳書邀請。三杯酒滿,杜牧張口就問:聽說府上有一位叫紫云的,哪個是?。坷钤钢附o他看后,杜牧凝睇良久,說:“名不虛得!盼能見贈?!比堑么蠹夜笮?。杜牧自飲三杯,朗吟而起:“華堂今日綺筵開,誰喚分司御史來。忽發狂言驚四座,兩行紅粉一時回?!币鈿忾e逸,旁若無人。杜牧的表現,當然有才子風流的橫放不羈,但恐怕也有懷才不遇,借酒澆愁,聊以寄懷的成分。對比李商隱“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的追求心靈的溝通和溫庭蘊“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沉浸于情感的契合不能自拔,杜牧詩中完全沒有溫李詩詞中的以女性心靈和情感為中心的描寫意識,他只是寫自己的眼中所見,至于對方的心思如何,并不放在心上。他筆下的女性,有美貌而沒有心靈。 《太平廣記》卷二百七十三《杜牧》篇引《唐闕文》記杜牧守湖州之逸事,其大意為:“杜牧在宣州幕下任書記時,聽說湖州美女如云,便到湖州游玩。湖州刺史素與杜牧交厚,了解他的口味,就把本州所有名妓喚來,供杜挑選。又專門為杜牧舉行一次賽船水戲,引得全城仕女都出來觀看。一老嫗帶的一個十來歲的小姑娘引起杜牧的注意,認為將來必成絕色佳人。于是,給老嫗財帛定聘,約定十年之內必來湖州當刺史,再行迎娶。14年后杜牧終于得授湖州刺史。他到任就尋找那姑娘,才知她三年前已嫁人,有了兩個小孩。因是自己時間上失約,徒嘆奈何之余作詩自傷:“自是尋春去較遲,不須惆悵怨芳時??耧L落盡深紅色,綠葉成陰子滿枝?!边@則風流逸事很符合杜牧在情感選擇上的價值取向——以色論人,以色取人,而較少去捕捉兩情相洽、靈犀相通的美麗瞬間。 但作為一個多情的人,杜牧也有自己深情傾注的對象。這個人就是張好好。 大和四年,沈傳師轉任宣歙觀察使,身邊有一位叫張好好的歌女,美貌非凡,多才多藝,杜牧似乎對張好好很感興趣,他那時寫有一首《贈沈學士張歌人》詩:拖袖事當年,郎教唱客前。斷時輕裂玉,收處遠繰煙。孤直縆云定,光明滴水圓。泥情遲急管,流恨咽長弦。吳苑春風起,河橋酒旆懸。憑君更一醉,家在杜陵邊。張好好是年十三歲,清純可愛。杜牧對張好好可能有暗戀傾向,這可以從六年后他的另一首《張好好詩》推測一二。六年后,杜牧在洛陽又意外遇見張好好,特別寫了這首詩贈她。詩中寫到:君為豫章姝,十三才有余。翠茁鳳生尾,丹葉蓮含跗。高閣倚天半,章江聯碧虛。此地試君唱,特使華筵鋪。主公顧四座,始訝來踟躕。吳娃起引贊,低徊映長裾。雙鬟可高下,才過青羅襦。盼盼乍垂袖,一聲雛鳳呼。繁弦迸關紐,塞管裂圓蘆。眾音不能逐,裊裊穿云衢。主公再三嘆,謂言天下殊。贈之天馬錦,副以水犀梳。龍沙看秋浪,明月游東湖。自此每相見,三日已為疏。玉質隨月滿,艷態逐春舒。絳唇漸輕巧,云步轉虛徐。旌旆忽東下,笙歌隨舳艫。霜凋謝樓樹,沙暖句溪蒲。身外任塵土,樽前極歡娛。飄然集仙客,諷賦欺相如?!∑钢态幣澹d以紫云車。洞閉水聲遠,月高蟾影孤。爾來未幾歲,散盡高陽徒。洛城重相見,婥婥為當壚。怪我苦何事,少年垂白須?朋游今在否?落拓更能無?門館慟哭后,水云秋景初。斜日掛衰柳,涼風生座隅。 詩中用大段文字描寫張好好嬌美的舞姿和動人的歌喉,愛慕之情直瀉筆端,“自此每相見,三日已為疏?!蓖嘎┏鰧埡煤玫难瞿街?,只不過當時沈傅師的弟弟沈述師也看中了張好好,納為小妾,杜牧的一腔相思之情也只能化為東去悠悠不盡的流水,無可奈何了。 這一段感情對杜牧的一生的影響是極大的。年輕時候的杜牧,盡管已經有不拘細行的名聲,但至多是才子式的風流,還遠沒有到在揚州時夜夜秦樓楚館、流連忘返的程度。也許是正是失去“心上人”這一挫折使杜牧拋棄了情感的底線,徹底放縱了。而杜牧的揚州詩“娉娉裊裊十三馀,豆蔻梢頭二月初”中那娉娉裊裊的十三歲的少女,也許就是張好好在杜牧心上的影子。那揚州青樓珠簾內無與倫比的絕色少女,恰是杜牧在潛意識中苦苦追尋的張好好的替身。從這個角度講,說杜牧愛揚州,我個人認為是要打折扣的。 也用兩首詩表達這種認識。 十里春風卷畫簾,玉人吹月綺窗前。 鶯歌紅紫揚州路,年年追夢到淮南。 才子才多情偏薄,佳人思苦恨每多。 二十四橋月如水,空剩寒簫流碧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