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彭林家 于 2020-6-22 09:35 編輯
白云紅.jpeg (0 Bytes, 下載次數: 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6-16 22:53 上傳
心中無物,藝術靈魂的藍天。如文學,游弋的自由,則下筆如神。就文學而言,描述的物相,謂其時空思維的靈痕。文是紋理,文里的人;學是真性悟空者,文如其人。文學創作,其妙合的自性觀照。在美學結構上,依據有規律的人體黃金分割點,表現為舞蹈的姿容、形態和造型;其動作姿態、節奏和表情,在語言空間,那時間的對話,無論是雕塑,還是壁畫,均孕育著自身或動物的模仿形象。
河圖洛書1.png (0 Bytes, 下載次數: 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6-16 22:54 上傳
當創新的心神,穿行宇宙的俯視,三才合成一顆天地之心。美學等量上,在詩歌里,舞蹈的語言,則呼其為陌生化的腳步,稱為文字易象。在書法里,舞蹈的符號,則美其名曰大美之善,孝順天道,表現為人體自然流動的氣血。氣,為血液流動的書;理,源自于倉頡的法。外氣內理,以其顯意識共時性,感天地;磁化潛意識的歷時性,哭鬼神;然后,聯動同步性左腦自我,與異步性右腦本我,在小腦超我的協調下,互補理性與非理性;徐徐地,分別從靜態與動態的視角,橫向與縱向的維度,考察社會結構;在真善美的節點上,觀照形態的時空變化。
河圖洛書2.png (0 Bytes, 下載次數: 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6-16 22:54 上傳
藝術同源于“○”道的太極。因此,任何物象的心理遷移,均是藝術共性的創作心法。一曰:共時性傾訴的中心,以“空間”形式為結構;可以借助造型藝術(繪畫、雕塑、建筑)里的視角點,生成審美的共相。二曰:歷時性敘說的核心,在過去-現在-未來里,可以以“時間”為線索一敘到底;糅合語言藝術(文學)和綜合藝術(戲劇、電影)里的對應點,營造審美的個性。那么,共時性與歷時性的時空契合點,花開兩朵,各表一枝;表現為:儒家天理、道家論道、佛家如法。或者西方美學的歧義,如格式塔美學;或者東方其他美學的哲理,如白馬非馬;均一一蘊涵著想象力、直覺力等思維能力。其終極審美的藝術,為簡易的綜合思考,大道至簡,乃是藝術“○”道的美學大象;如床前明月光,性情的幽境,傾述著先天的仁善之心;爾后,返回上古祖炁的道心,初心盈盈,是謂德心的藝術搖籃。 ——題記
詩道.png (0 Bytes, 下載次數: 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6-16 22:53 上傳
1.一字的諦道
天開體溫將妙音纏在一起 融化。頓悟的種種膚色 生長的凈土,谷粒 彎腰的無相是一乘佛心
趴在懸崖上的目光。悟空 迎客松的微笑入道成理
○是混沌世界的無相 如來之心的覺悟。相遇 先前的疼痛瞬間平復 記得那次相見時的弧度 陌生的步行街凝固成一個圓點 扯著縷縷自性的清風。流韻 吻合的嘴唇唱起六世情歌
朗誦的氣流申請語言肺魄 響亮的嗓子民智日開……
造字是一種有緣起的分理別異 六書,借以甲骨文的自覺創造 然而,人德日離的欺偽狡詐 朝圣路上爭奪天空。變藍 曠野的殺戮拋在身后 鬼哭的同字同音,抑或狼嚎異構
一滴眼淚,物形如一 正念,倉頡初衷便靠近《易》的邊緣
彭林家錯1.gif (0 Bytes, 下載次數: 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6-16 22:58 上傳
2.二德的仁信
陰陽二氣生養化育。仁愛 眼睛挖成黑洞草的起初 大地朦朧的覺知 靜靜的月色開始搖擺補白 空無,稀釋的性情翻飛生靈
念相其和的守其一。太極○道 生命本體的心象為我投射剪影
灰簇簇的雀鳥議論現代漢字 汽車行駛著后塵的土骨 石頭變成云朵的觀照 四象回歸的合一。倒逼 咸了的眼淚私戀嫩水春秋
靜默的生蓮步步搖曳 海角的池塘直到天涯盡頭
風俗的空地上起風了 有一個人的姿態善舞 紅塵中傳說著另一個人的樣子 當精靈升上天空的眼神。衍射 二次方程的變易懺悔 觀無量壽經曰:佛心者大慈大悲
懸浮山頂的視野。真如 黎明澄澈的啟明童心閃爍 不負自我的形體藝術。太白金星 了了的德行站得菩提花艷……
美女.jpeg (0 Bytes, 下載次數: 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6-16 22:52 上傳
3.三變的影像
天運站立君子變化的時勢 如周公能子能武能臣 如古詩的漢魏晉宋盛唐以后 大片的空白之下。欲神 我,找不到我先前的影子
美與情的銜接時刻。識神 月光穿透身體的銀針 宇宙,一根根幻覺的暗影 風不斷吹走昨天的印痕 好比禾苗的卦象,始于粟 生于苗成于穗的原始○像
萬事的任性匯在一起 當肝花仿古的游魂。無言 輕松避開疼痛的情感 無相的光芒經過七彩折射 著色的光影折疊心湖。尋找 簡易一幕被隱藏的紅珊瑚……
進入物我的皮膚劃成線紋 理氣,縱橫穿透的骨頭 靈魂在溫暖中變幻個個弧圈 開弓張弦的手心。紋理 井字形的暗傷突然覺知 向陽開放的狀態還是打著哆嗦
從空中拋落的元神投影 自性,三世的本源拈花一笑
2019年01月15日萬年青云 2020年6月9日吉林江城
微信圖片_20180807185720.jpg (0 Bytes, 下載次數: 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6-16 21:12 上傳
作者簡介:彭林家, 哲學家,著名評論家,聾龍天生,畢業于東北師大中文系。中國散文詩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散文詩作家聯盟評論委員會主任,中國詩歌在線吉林、國際頻道詩評編審,國家一級學術團體、中國蕭軍研究會主辦的《當代原創文學作品集錦》副主編,中國微型詩\《0度詩刊》顧問,中國針刀醫學副秘書長,全球漢詩總會聯絡主任,北京倉央嘉措國際詩歌研究院副院長,中國新詩百年百位最具活力詩人, 2017、2018年中國詩壇實力詩人,入《2019年中國年度優秀詩歌選》。為全國各地的作家、教授、小說家寫序、寫評論1000多篇。出版的著作有《裂開青云的紅冰》等,作品散見于《詩刊》《星星詩刊》《詞刊》《散文》《意文》《散文詩》《人民日報》《印尼日報》《中華詩詞》《中國詩詞年選》《寰球詩聲》《詩詞世界》《陜西詩詞》《江西詩詞》《江西文史》《中國文學》《中國之聲》《江西詩歌年選》《中國詩歌年選》《中國百年新詩經》《中國散文詩年選》《中國新銳華語詩歌經典》《世界華文散文詩年選》《世界華文文學研究》《語言與文化研究》等100多種國內外報刊,任多家媒體的顧問、主編和編委。曾獲全國詩詞、辭賦、詩歌、散文、散文詩、小說評論征文及其他文體一二三等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