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牧野 于 2018-6-9 21:27 編輯
作者:百度百家號“鹿先生的文學世界” 1952年,在祖國東南的福建省漳州市石碼鎮(zhèn),一個女嬰呱呱墜地。老龔家得此一女很是高興,起名為龔佩瑜。殊不知,這個在閩南大地上出生的女孩,也會成為中國朦朧詩派的代表人物,代表新一代詩歌的靈魂和不安的心。 “所踩過的堿灘和礁石 于是 在封面和插圖中 你成為風景,成為傳奇。”
舒婷,這個名字就在中國詩歌界中逐漸蔓延開來。 同上一期我們提到的北島一樣,舒婷在成為詩人之前也做了很多工作。她首先是在閩西山地區(qū)插隊,進行著那個年代憤青們必須經歷的一件事情。后來在返回廈門后,舒婷當過統(tǒng)計員、會計,也去干過和北島一樣的職業(yè)——工人。可能這正是冥冥之中注定的,舒婷也走上了這條道路。 舒婷走上這條道路和從小所受的教育和耳濡目染的氛圍有關。 小時候跟著外祖父母生活時,外祖父就會教舒婷一些唐詩,外婆也會引經據(jù)典,給舒婷讀一些三國、水滸的故事來哄小舒婷入睡。在識了一些字的基礎上,舒婷展現(xiàn)出對文學的熱愛,古今中外、千奇百怪、紛紛雜雜的書籍被搬上了書桌,看書的時間也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不斷增加。這樣就能解釋另一件事——為何小小年紀舒婷,便成了一個教書匠的模樣,戴上了象征知識分子的“圣器”——眼鏡。
1979年,舒婷女士開始正式發(fā)表各類詩歌作品。詩歌《會唱歌的鳶尾花》、《始祖鳥》,散文集《心煙》《真水無香》等都是在這個時間段完成的創(chuàng)作。女性細膩的感情,復雜的情緒和對家鄉(xiāng)、時代的思索,鑄就了舒婷的詩歌靈魂和風采。 舒婷十分擅長于自我情感的律動和內心的自我反省。復雜的情感、極具豐富性的假設再輔助以舒婷特殊的詩歌表達句式,讓她能夠準確把握女性獨特的柔美和敏感。同時,舒婷又能從被世人忽視的尋常事物中發(fā)現(xiàn)道理,并且從中發(fā)現(xiàn)以深刻的思想內涵和哲理精神。
這種對特定時代人物的敏感體驗,用極富有浪漫主義的寫作手法,讓她成為了她筆下的那樣的人物: “你成為風景,成為傳奇。” 不僅是對祖國,更有對愛情、人生、土地、故鄉(xiāng)的深沉的熱愛。
注:中國朦朧詩派新老代表有:北島、顧城、舒婷、食指、江河、楊煉、梁小斌、芒克、海子、牧野等。 (來源:百度百家號) 來自群組: 朦朧詩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