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正面.jpg (0 Bytes, 下載次數: 2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5-27 18:24 上傳
近期,江西詩人李凡的詩集《這人間》于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發行。本書由人民**約評論員、詩歌評論家苗洪傾情作序推薦。 李凡,女,筆名依凡。教育工作者,江西省作家協會會員,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已有百余篇詩文在多個文學群體及文學刊物中得到推介和發表。曾擔任《中國好詩》雜志社副主編與《中國現代詩歌研究》書籍副主編工作。榮獲2017年“百杰詩人獎”“孔子文學獎”一等獎等文學獎項,2016年開創個人原創詩文公眾號“只為海”。現居南昌。 詩人李凡素顏素心,真誠真實。她八歲半那年,有次母親出差,她在外婆家寫下了第一首小詩《思娘親》,從此一寫就是斷斷續續幾十年。“如同第一首稚嫩的小詩,而后寫下的每一首,都是內心最真實赤誠的聲音,都是生命的斑駁印記,雖很微小,卻是心底的那萬丈光芒。(詩集自序)每一個時代,都是獨特的時代。從古至今,真正的詩歌就是這酸甜苦辣痛的世間,就是我們生命的原鄉與本源。這本詩集,何嘗不是一個平凡女子用一顆素心,劃出的人間軌道。這是一個詩歌淡漠的年代,但詩歌仍在。她唯愿這人間的每一個靈魂,都會在某一個時刻,記起那遙遠的鐘聲。
詩人李凡.jpg (0 Bytes, 下載次數: 29)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5-27 18:27 上傳
評論家苗洪在序言中推薦道:“縱觀江西詩人李凡的詩集《這人間》,無論在敘事結構方面,在時空的延伸方面,包括思考的深度方面,都為我們目前的詩歌寫作提供了具有特別重要參照意義的文本。當我們目前一再強調寫作臨場感與寫作距離感的時候,她卻勇敢地做出了時空大于語言的寫作決定。我們在此和大家一起欣賞這位來自贛江內陸腹地女詩人詩歌的同時,仿佛是和她一起回到遠古時空的隧道,又仿佛是沿著時光的指引回歸現實。” “實際上李凡的這部詩集,站在女性的角度思考了許多關于生命本質的問題,關于倫理的問題,與道德價值的問題,甚至是詩歌理想的重申等方面。人生的歷史,其實就是一部關于文學的歷史,關于詩歌的歷史,用詩歌描繪人生。書寫人生,其實是每個詩人的主觀愿望,他們在流浪的心扉中,思考了關于人生更多的東西,包括生存,包括死亡,包括存在的價值,從主題方面來說,李凡的這部詩集,在時空上,區間是開放的,是允許寫作思維自由飛翔的。在詩歌當中,她懷念了外婆,詮釋了父愛,甚至那些已經離開塵世的歐陽修,蘇東坡、邁克爾·杰克遜、張國榮等曾經在這個人間留下過濃墨重彩的傳奇人物,寫給每一個逝去的歲月:離開這個城市/離開我的視線/離開陽光與霧霾/離開所有的歡呼與痛快/榮光與失敗//離開每一次燦爛的日出/每一朵冰冷的雨花/每一首微笑的歌曲/每一個孤獨的文字……她的文字是孤獨的,也是立體的,以一個女性詩人獨特的寫作思維闡述了關于人生及命運的曲折與循環。”
多圖用這個.jpg (0 Bytes, 下載次數: 25)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5-27 18:27 上傳
圖書CIP數據信息
CIP數據.png (0 Bytes, 下載次數: 2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5-27 18:28 上傳
(本文由作者授權見詩如面在中國詩歌在線發布,如需轉載,請您聯系作者本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