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妙之微的大白
——評當代微型詩人的名作與審美焦點的折射
彭林家
詩讀詩寫,是以本質的醇正、節制的情感和是非格律的謹嚴,為審美的基本原則;滲以人工意念,然后,對自然形態的四象:東方蒼龍,青色;南方朱雀,紅色;西方白虎,白色;北方玄武,黑色。進行藝術處理,糅合成無色的意象,一一匯集到脾土之意;窺視自我覺知的天地人三才,將其等量關系,井井然,道法自然,溫故而知新;根據詩人的審美理想、正念、正知和正覺,出塵撥俗,進行美丑的鑒別,慢慢地,奪胎換骨,點石成金, 翻空潛意識想象的本我語言。創作時刻的靈光,宛如自由攔路睡著的老虎,筆下無意惹它;當流動的思維走過靈感之時,前意識啟開超我的閥門,由非詩到純詩——自由化到規范化的轉換,悄悄地,完全顯露,向在我的顯意識抬著頭,徹底明白,洞見一束靚麗的春光,大白者矣。
——題記
1.《心事》
白樺
無論月光走得多遠
身后的那只鳥
仍在不停的追尾
白樺,筆名舟曉川。《中國微型詩》社長、主編、中國詩歌學會會員、重慶新詩學會理事、短詩原創聯盟副會長、重慶市南岸區作協副秘書長、重慶雜文學會會員。
◎冬韻
映(叼)著皎皎的月色
映(吻)著皚皚的雪地
一雙影子 映著純潔的呼吸
【作者簡介】張玉杰,筆名冰凌,男,70后。山東省青年詩人協會會員,濮陽市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微型詩社副社長,臨洮貂蟬詩社名譽社長,詩歌與評論文章散見國內諸多報刊,偶有獲獎。現為《中國微型詩》副主編,中國微型詩刊公眾號主編,《藍陵詩刊》微詩版編輯。
【詩觀】詩歌是真性情的語言文字,來不得一星半點兒的虛情假意。作詩之囚徒,得一廂情愿被詩神流放,詩人就是把文字養成不老的人。
3.《初春的表白》
●幽蘭
推翻寒冬
飛濺的喜淚,打濕江城
催開暗涌的紅
幽蘭簡介
幽 蘭:本名闞力萍,中國散文家、電力作家協會會員,河北作協會員,中國微型詩社會員、副社長,《中國微型詩》主編。《青年文學》特約記者。在海內外40多家報刊發表詩文,市級以上征文多次獲一、二、三等獎。著有散文集《蘭香悠悠》、微型詩詩集《蘭韻清影》。參與撰寫和編輯全國電力勞模史《永放光芒》上、下集。與文源先生合著《詩解漢字話人生》下卷。
原野
項美靜
前額挺起好大一片原野
足夠放牧 ,詩這匹赤兔馬
還有,我的江山
項美靜,湖州人。漢語言文學專科畢業。2001年起,迄今長期居留臺北。《詩空間》報主編,《中國微型詩》刊【域外風度】、《荒原》詩刊海外欄目及【意渡世界】公眾號<詩海峽>主編。《長衫》詩刊等頋問。作品常見中國、新加坡、印尼、越南、泰國、美國、菲律賓以及臺灣、香港地區等詩刊雜誌。著有詩集《與文字談一場戀愛》《蟬聲》。
黑色戰爭
文/梅子
一場不得不迎接的嚴峻考驗
那么,降伏鬼魅的法寶
握在無數個鐘南山手中
節約
沖水發大財
擰開龍頭
沒水
●墨林
《新冠病毒》
一個細胞
來了 滿世界
——找替身
@墨林?細菌本是無情物。“替身”二字是全詩之詩眼,短短一句話演奏了一場靈與肉的主
3.志 士
佛鳳凰
心上,斑斑累累
還留著
前世的白發
眼里,層層疊疊
又蕩起
來生的皺紋
來生的皺紋,就是未來的生命,還有皺紋
題目是,志士,今生斑斑累,未來還要為他人
《寂寞》
馬永輝
一片葉子
染上了紅色,有許多蟲子
孔洞……
抗擊病毒
文/張遠琴
你是魑魅魍魎
我是琴瑟琵琶
古音,今寫鐘馗的傳說
石艷
光
你如一個孩子
坦露出天真
在綠葉中找回一束太陽花
瞄準
武漢
把它的箭射向黑色王冠
瞬間,有人摘下了面紗
馨雨,實名石艷,當過兵。中華詩詞學會會員,吉林市作家協會會員,吉林市雪柳詩社副社長。散文和詩歌見于國內《中國散文詩年選》《中國詩歌年選》《時代?中國之聲》《詩人榜》《參花》《江城晚報》《松花湖》《小詩界》《長白島》等報刊雜志及《世界華文散文詩年選》等網絡平臺。
洗手
紫薇(宋威),歸國華僑。中華詩詞學會會員,
中國散文詩作家創作聯盟副秘書長,
首屆倉央嘉措國際詩歌大賽一等獎等獎項。
洗了一段險惡的歲月
也不能把這場真實 沾染
洗成一手歷史的虛無”
物化心象,借物抒情。 中國傳統美學的意象,是一種“美”的微型本體。意象者,乃是客觀物象經過心靈的創作主體,揉合情感活動,而創造出來的一種藝術形象。其意象的起源,在《周易·系辭》已有“觀物取象”、“立象以盡意”之說。其中的“象”是卦象,表現為陽爻、陰陰爻兩種組合符號,組合成六十四掛,用來記錄天地萬物及其變化規律,后來發展到歷史、哲學范疇。那么,詩學借用并引申之,“立象以盡意”的原則未變,但詩中之“象”已不不是抽象的符號,而是具體可感的物象。如“白樺”一詞 ,落葉喬木,樹干可達25米高,50厘米粗。有白色光滑象紙一樣的樹皮,可分層剝下來,用鉛筆還可以在剝下薄薄的樹皮上面寫字。字的靈性活躍在詩意上,像《白樺》是**著名詩人葉賽寧的抒情詩。詩歌以白樺為中心意象,從整體到局部描寫其色彩的變化和動態的美感,象征著高潔、挺拔和高尚的人格。讀這首詩,除了詩歌意境的美之外,還可以感受到詩人對家鄉和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你讀,白樺的《心事》:“無論月光走得多遠/身后的那只鳥/仍在不停的追尾。”白樺樹是俄羅斯的國樹,喜歡陽光,生命力強,在大火燒毀的森林以后,首先生長出來的是白樺,是形成天然林的主要樹種之一。主題《心事》是心里所想的事和看法,如岳飛《小重山》:“欲將心事寄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詩中的“月光”是太陽反射的影子,如同滿身的雪花、雪繡的花邊和潔白的流蘇,在朝霞里晶瑩閃亮,披銀霜,綻花穗,時而亭亭著純潔的朦朧,時而玉立著寧靜高潔之美,其美學含量等同于白樺的心事。“走”是月相的移動。在天文學上,從月系統角度,月亮是圍繞著地球轉的為公轉,一年為一個周期月;如果考慮整個太陽系,地球和月球組成一個類似雙星的系統,一起圍繞著太陽轉。平常月圓的時候,是太陽的正面光線,剛好是地球擋在中間(晚上看到的月亮,太陽在地球的另一邊),時常太陽、地球、月亮三點不在一條直線上。換言之,地球并沒有恰好處于太陽、月亮的中心聯線上,而是有所偏離,就像在一面圓鏡的稍微的側面,看到的仍然是圓的鏡子,而不是橢圓鏡子一樣。相反, 太陽、地球、月亮三點接近一條直線上的時候,太陽光被地球擋住了,看不到月亮之時;也就是至望日(十五),與地,日為一線,即月球鉆入地影中時,便成了月食(全食和偏食)。清代詩人顧炎武《月食》“月本無光,借日之照以為光曜”。月見地不見日,不得借光,以是以無光也。《星平會海》說,犯此月內怕聞犬吠聲,遇日蝕則損男,小孩易有顏面傷害破;月蝕月食損女,生產男女俱不育。凡遇日蝕月蝕之日,造葬嫁娶各項,亦俱不利。此詩的景物描寫,突出“多遠”的距離感。在細節上,光線都是匯聚的中心投影,如探照燈和燈泡原理一樣,陽光是太陽劇烈核聚變產生的物象,離地球又近,所以耀眼。試想,融融皎潔的月光是反射的太陽光,月面已經散射了太陽光,遠遠望遠,月移花影,遠取譬也;近近靠近,月色迷離,近取譬也 。那么,柔和的月籠輕紗,詩人遠喻,文里遠取象的“鳥”,為(麗娜)太陽鳥,花鳥相映的情形,謂其佛家味道的“太陽鳥花”。這種高貴氣質的美麗姿態,正如來自天堂之鳥的名字一樣,幾經滄海桑田,物換星移,在鳳凰涅磐的故事里,灰燼、重生、輪回……“不停的”陰陽循環。因此,“追尾”的追尋,仿佛是天地間,一月、一樹、一人、一曲鳳求凰,太陽尾追月亮。詩意綿延中,白樺的葉為單葉互生,葉邊緣有鋸齒,花為單性花,雌雄同株,雄花序柔軟下垂,春天樹上的葉還沒長出來的時候就開花了,反襯主題的《心事》。白樺樹的果實扁平且很小,叫翅果,很容易被風刮起來傳到遠處;暗示著自我的渺小,與現實的理想,月圓的本我,是任何人心之圓的情感,都需要回歸本性而道生一。比喻修辭上,前、中、后三個承接復句(并聯、遞進),致使事物之間的一種原因與結果,形成過去—今天——未來的歷時性美學。
的是,道不遠人,人無異國,當下的疫情,猶如詩家的心事,陰盛陽衰,月影婆婆,靠太陽的光芒見點世面,依賴太陽石里面有點點像金沙一樣的橙月光、螢光和細細的魚鱗,以純樸素雅的語言,靈動著那種金燦燦的人心。那么,另一番樣子,在張玉杰的《冬韻》里:“叼著皎皎的月色/吻著皚皚的雪地/一雙影子 映著純潔的呼吸”。主題背景是冬天的風致、神韻等冬趣。冬,一年中的第四季,謂農歷十月至十二月。子為地支第一位,各個朝代均以冬至月(子月)計算一年的開始,但歲首卻是不相同。在古六歷(黃帝、顓頊、夏、殷歷、周、魯歷)中,以十月(顓頊)為歲首,反映月相盈虧、潮汐現象的夏歷(漢歷、農歷),修改為現行的陰歷。自漢武帝至今,是以寅月第一個月為正月為歲首的太陰歷。其中,十二月與人出生年份相配以十二地支,十月亥(水)豬、十一月子(水)鼠、十二月丑(土)牛。那么,另一種十二生肖屬相,來自于十二種動物與時辰相配,年頭與月份一致,則是操心辛苦的苦交月(農歷): 十月老虎滿山游,十一月金雞不下架,十二月老龍不抬頭,破月也。陰陽差錯,如寡鵠孤鸞就是兇神,涉及到個人的小周天和宇宙的大周天,以及星象都密切相關的天機泄露,對算命師本人妨害很大,道韻也。韻,是和諧而有節奏的情趣、風度、意味。冬天是一首洗盡鉛華、質樸篤實的詩歌,能“叼著”娥影,勾起美好回憶的古老童謠,如“月色”里的冰蟾駕月,蕩寒光卻不見層波層碧的嫦娥宮,“吻著”冰雪繪就的“雪地”畫卷。顯然,前兩句為起承的鋪墊,后一句為轉合,“一雙影子”的陰陽結構,合為一,“映著”的客體,一切都是那樣安謐、溫馨和“純潔”本體——主題《冬韻》,寧靜含蓄著內斂的“呼吸”,宛如一首北風勁吹的抗疫戰歌。藝術上,在三個“叼”、“吻”、“映”動詞的咬合里,動靜相間中,云卷纏聲寂寂,合拍赴曲盈盈;不經意,一個詩意的寧靜平和的世界,冬雪飄飄,孕育著春的希冀,悄然誕生作者筆下;在冬之流韻中,仿佛能觸摸到春的脈搏、呼吸和新的生機蘊藏。
一花一世界,生命力的陰陽也;一葉一菩提,小宇宙的覺悟真諦也。《楚辭·離騷》:“戶服艾以盈要兮,謂幽蘭其不可佩。”如“蘭章”常喻詩文之美。前蜀韋莊 《上春詞》:“幽蘭報暖紫芽折,夭花愁艷(yàn艷)蝶飛迴(huí回)。”如“蘭交”喻友誼之真。幽蘭,蘭花別名,古琴曲名。遺世而獨立,高潔清幽,不為世塵所染,濃而不澀,郁而不膩,余味回甘,環境可遇難求,所以,共是忘情人,何由肯相憶,幽蘭花的寓意是遲到的愛情。幽蘭的《初春的表白》:“推翻寒冬/飛濺的喜淚,打濕江城/催開暗涌的紅”。幽蘭的絲絲飄香與空谷,品質在不同的季節里,有春蘭、慧蘭、建蘭、寒蘭、墨蘭,蝴蝶蘭等。文如其人的“表白”,如1月至3月份的春蘭,宋·蘇軾《題楊次公 春蘭 》:“ 春蘭如美人,不采羞自獻。”美好、高潔、賢德的慧心,滲透著素簡純潔的冬天沒有桃紅柳綠的春光蕩漾,少了明媚鮮艷的喧鬧張揚,,剩下的只有風煙俱凈的清寧;因此,邏輯思維的“推翻”,便是理性上倫常,失去了秩序的常道,表現為三綱五常的道德規范;藝術手法上,天理不是人制訂的天象,無法找到它的漏洞所在,猶太商人生意經要訣,詩人以反向思維出奇別勝,或者說,善于利用“倒春寒”打擦邊球,在酸甜苦辣的情與理之中,“寒冬”的沉默不語不是冬的呼喚,冬霧彌漫的霧散之后,立即出現一幅青松的針葉上,凝著厚厚白霜的奇景,像是一樹調皮的空氣,一刻不停地癢著手,時不時的帶給人們點兒寒氣。反思魯迅說“人類的悲歡并不相通”,人類總是在忙著為世界觀爭吵,為證明局限的自我。一個“飛濺”的他動詞,活躍著詞性的語言空間,擬人著“喜淚”的心象,相由心生的雪景冬韻,滋生的此刻寒意輕繞,讓意象的薄霧,籠罩著某一瞬間的雪景霧凇,“打濕”千篇一律的好看皮囊,“江城”的長江父脈,流動著摯愛,修得蘭慧心,報君不二情;寓言主題“催開”的初心,表現“暗涌”的情腸,借此喻彼,借遠喻近,如佚名的《仲春燈下題于春雨話江南室》:“尋得幽蘭報知己,一枝聊贈夢瀟湘”。一個“紅”色的血染,情感上是紅杜鵑,寫實擬人;寓言藝術手法上是暗喻的修辭,能發出這般難得的文字,應該擁有清漪碧浪遠浮天的樓臺影波,翻動著汩汩的紅淚。
.
項美靜的《原野》:“前額挺起好大一片原野/足夠放牧 ,詩這匹赤兔馬/ 還有,我的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