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牧野 于 2018-6-6 21:28 編輯
作者:百度百家號“鹿先生的文學世界” 他叫梁小斌,他似乎是朦朧派詩人最貼近地氣的詩人。 他不出生在文學世家,一開始的夢想也并不是當一個詩人,但是著名評論家徐敬亞卻說:“在文學荒原上,中國有兩個天真的孩子,一個是顧城,一個是梁小斌?!鳖櫝窍矚g自由,愛自然和宇宙,甚至達到癲狂。梁小斌也愛自由,但他一生不愿意進入體制中,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到老生活也沒有很好的保障。
1954年出生的梁小斌,在人生的弟十八個年頭開始寫詩。 但他從未真正的完全的把全部的精神世界投入到詩歌中——因為他要生活。準確的說,是要生存。梁小斌的生活條件絕對是朦朧派詩人中最差的,沒有之一。他常年沒有穩定的工作,一直陸陸續續的打工,當過最靠近文學詩歌的職業就是編輯。(這一點跟顧城有點像。)但是和顧城比起來,他的生活可沒有那么瀟灑。
“心靈,苦難的心靈,不再流浪了?!?/font> 梁小斌先生在《中國,我的鑰匙丟了》一文中這樣寫道。困難的心靈,伴隨的也不一定是苦難的物質生活,但是苦難的物質生活,心靈肯定也不會開心到哪里去。常年的磨難,讓梁小斌似乎已經習慣了這種折磨,但又會時不時的“精神失?!?。他時而瘋狂,時而寂寞。時而迷茫,時而悵惘,時而焦慮。時而為自己的不堪而絕望透頂。這不僅僅是詩人對于自己精神生活的描繪,還有對時代的痛斥和鞭撻。我該去哪,未來在哪?我找到了么? 靠階段性的打工為生,梁小斌仿佛也習慣了這樣的生活。 所謂的生活中的挫折,也就是物質生活匱乏所帶來的不如意。按照今天的話來說就是沒錢。遭到工廠除名之后,梁小斌先后又干了綠化工、車間工、宣傳干部、廣告策劃等多種工作,但就是干不長久。梁小斌先生在接受采訪時也談到:“我這個沒有工作的怪物,在卡夫卡那里,人有工作叫異化,在中國卻相反,人無工作就是甲殼蟲。”
就在幾年前,梁小斌先生因為腦梗進入醫院救治。 沒有固定收入和相關社會保障的他,面對高價的醫療費用一定沒用。這個時候寫詩能帶給他的精神藉慰只能聊勝于無。全國各地的詩人聽到這種級別的大佬居然沒錢住院?救助金從全國各地援助而來,算是給了重病的梁小斌先生一定的安慰。
梁小斌先生的妻子也說過:“梁小斌不善于同人交往,從來不想著求人,盡管內心有這種渴望也不會表現出來?!?/font> 要強,但又脫離于俗世生活的梁小斌,一直默默的用自己的方式關注著這個世界的成長。他雖然常年脫離在體制之外,也不愿意在相關文學工作所中從事一官半職,但他的詩歌一直不曾走遠。 臥薪嘗膽,雖然從不曾品嘗過物質生活的美味,但依然在精神世界保持絕對的自由。高貴的詩歌靈魂,不會被人遺忘。
注:中國朦朧詩派代表:北島、顧城、舒婷、食指、梁小斌、牧野、楊煉、芒克、海子、江河等。 (來源:百度百家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