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视频久久/小泽玛利亚一区二区三区/午夜精品视频一区/久久爱www - 丝袜国产在线

立即注冊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快捷登錄

彭林家
發表于: 2020-2-5 20:02:08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倒序瀏覽

本帖最后由 彭林家 于 2020-7-16 09:45 編輯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那晴川歷歷的春色,一株株漢陽樹兮;那芳草萋萋的觀象,一波波鸚鵡洲兮。當年,崔顥筆下的反襯內心的凄清之情,烘托了詩人孤寂的思鄉之情,也為今天的淚水,滴落晴天下的江面,翻起良知的駭浪。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武漢龜山東麓,隔江與黃鶴樓相對的晴川閣啊;昨天草木的茂盛,香草鮮美,惹我的目光重溫落英繽紛,傳拜一顆忠貞的美德:何昔日之翰墨兮,今直為阿比朵爾和達蘆那韋也;那抑制新冠病毒的最新治療藥物,為我的同胞升起一幕希望的日出……
   披讀道古兮,窮幽傍今兮。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2011年湖北秭歸獲得"中國詩歌之鄉"稱號,乃曰:《楚辭》的創始人、屈原(羋miē姓,屈氏,名平,字原)故土也。梁啟超說,屈原是中國文學家的老祖宗。你讀:“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那古典詩情的兮來兮去,無不一一傾訴著一種道體的表現。蹴cù蹴然也,因為詩的緣故,靈魂被觸動才高貴,是謂道的本體對應著玉體的詩性,其貴體的主旨核心是平常恬靜的君心,靈動著萬物的反射、覺知和感悟。中醫念道說,肝為心之體,眼睛者,如詩眼,性也;肺為心之用,鼻子者,如詩句,情也。一性一情,左肝右肺,乃是中庸至美的初心。《中庸》說:“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詩情的喜、怒、哀、懼、愛、惡、欲,這些情緒的肺魄,是七情的七大能量場,發出來了,就從性變成了情;未發者,稱為“中”的狀態,即為本性:清凈無染為自性。生活中,喜怒哀樂的情緒不過分,欲而不貪,需要調節性情、節度和合理,稱為距離之美。《中庸》曰:“發而皆中節,謂之和。”表現為創作中,質而不野,文質相稱;兩者均達到適度的狀態,叫“適情性”。因此,約定俗成的潛意識共相,謂其法則,如格律。自由馳騁的顯意識我相,謂其創作,如風格。陰陽五行上,心是君火之神,火克金則不生(后天)水。腎水者,先天一炁之精,乃詩人的創作正能量。土是(后天)厚德之氣,謂詩意,乃心火與腎水的連接的媒介;中和者,水火既濟,即為精氣神的外像。
    “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追祭謫仙李白《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的心語,長庚轉世的文曲星,謂太白金星的啟明告白,一曰:李白結發妻子,是湖北安陸許氏(爺爺許圉yǔ師是唐高祖李淵時期的丞相),二曰:蘇軾在黃州的烏臺詩案,翻空著“大江東去浪淘盡”的 豪邁詩情,也波動著今年的江城武漢。三曰:庚子年為缺火少土的氣象。因此,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外在曰,除了依賴外在的口罩、洗手和疫苗之外,為火;內在曰,天人感應而合一,是謂脾土之氣的磁化。美學曰:肺是氣之魄,為七情,詩情的喜怒哀樂來自于心,心火的平靜,不外界物質所感染,物不轉心,收斂于脾土內氣,第二大腦,意也,即為品德正念、正覺和正知。試想,那名利、喜怒、聲色、滋味和神慮精散的五難養生,一念不發,存留在胸臆之中,其人必然誠懇樸實,信譽和順;每天的清氣齊聚在身旁,均勻滲透在五臟的器官。靜時,漸漸會被五行本能的調節、佑助和中和。那樣的免疫力,三華聚頂是凝一,四象合一是靜一,五行攢簇是歸一。人心逐日完善于道心的起初,德行人倫之內圣,嘉佑納福之外王,一派祥和的氣象;康哉,得其所哉,保佑武漢,鳳鳥夜鳴,天佑我大中華之善哉!
                 ——題記(彭林家)

                        
己亥臘月武漢新肺炎蔓延感賦

胡迎建: 中華詩詞學會副會長
                 江西詩詞學會會長

江夏發生新肺炎,野生物應列疑嫌。
采購只為饕餮宴,感染傳人惡毒潛。
孰料擴散海內外,而今舉國防守嚴。
武漢封城多閉戶,蔬食諒必價不廉。
病例瞞報誰之責,年關惶恐不安添。
尚無良劑克瘟疫,惟有隔離遮重簾。
我望蒼天垂憫意,天墜淚雨轉廉纖。
聞說升溫疫情緩,亟盼春來毒自殲。


商州山人(左):中國音韻學研究會副會長                                                陜西師范大學博士生導師

         ◆鼠年春節雜詩四首
    聞武漢等地,因冠狀病毒疫情加劇封城,浮想聯翩。

其一
君從武漢來,應知武漢事。
近日疫情急,病人新增未?
其二
一自封城后,無心度新春。
聚餐情更怯,怕見武漢人。
其三
封城才二日,離家覺十年。
人歸春節后,思發馬不前。
其四
疫情如火燒,管軼連夜逃。
來了鐘南山,攻防有高招。
其五
一聲槍響一朝終,抗戰江山血染紅
黃鶴樓高聲再起,疫情過后是春風

   
                  易培賢:中華詩詞學會會員
        《西鳳酒賦》獲全國詩詞賦大賽一等獎

                       疫
         疫為暴戾,存天地之間;疾則惡仇,侵人身之內。大則天下流行,小乃一家受累。有象曰冠,無形言氣。禍害生靈,速鉆口鼻。
        此乃亥豬歲末,庚子年初。漢江激憤,鸚鵡驚呼。武漢受污,全不念楚辭之浪漫;江城落難,怎識得荊地之通衢。醫院之酒精稀缺,商家之口罩無余。
       觀夫泱泱華夏,袤袤蒼穹。疫情有盡,大愛無窮。頓覺李公動身疫區之壯舉,忽逢習總發兵武漢之雄風。何惜一頭之青絲,每慕九零護士;惟嘆滿腔熱血,定看耄耋老翁。無數醫生,多少勞工。全民防護,世衛贊同。十日之期,火神山為之創建;兩江之內,黃鶴樓因之動容。兼日本乃捐資引典,又俄邦則善語織虹。
      至若瘟疫不長,東風臨近。舉國榮昌,人間安順。德高發髻,全能美意延年;仁滿天庭,當可江山藏蘊。未雨綢繆強公衛之須,運籌帷幄重分餐之緊。嗚呼禁捕殺,勿揚刃。禍來則萬眾同心,災去乃吸取教訓,是則吾國乃鴻運當頭焉!

注釋:
1:耄耋老翁指終南山院士,九零護士指武漢醫院護士單霞。
2:日本捐贈武漢物資箱上一則是“山川異域風月同天”,一則是“豈曰無衣與子同裳”。
3:公衛即基本公共衛生。



——觀照古典詩人美學與肺炎考卷的精神反思

                                                  彭林家

       “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唐代李白的語言是文字組合的精華,漸漸地,這種歷史的語言成為民族生命的代表。萬物是人類語言的生靈磁化,比如,夜鶯的歌唱是通過肺部的氣息,讓人們靈動了音樂的歌喉。那么,在《江西詩詞》主編胡迎建的筆下的語言:“江夏發生新肺炎,野生物應列疑嫌。”起筆直敘鋪墊的古風,一縷縷,沒有平仄的凸凹,卻有鳳頭點子,寓語著友誼、吉祥、和平的鵓鴿。當我們流動的血脈,細細嚼味,如炎黃的黃氏,就來自于遠的古的江夏郡。
      歷史回顧上,“江夏”在西周時,屬鄂東范圍;周厲王九年(公元前870年),楚稱鄂渚(武昌黃鶴山上游三百步長江中);春秋戰國時,稱夏,屬楚地;周顯王十九年(公元前350年),楚置沙羨縣;公元前246年,秦始皇統一天下,沙羨屬南郡;至秦漢時,以郡為中心分為西楚、東楚、南楚三楚,沙羨屬南楚。楚者,受鞭打叫痛苦的受楚。“楚”字又引申有痛苦,如痛楚、苦楚。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從南楚中析出江夏郡,隸屬荊州。荊現名牡荊,是馬鞭草科的一種落葉灌木,古代又名“楚”,用來做刑仗,鞭打犯人。因此,楚又稱“荊楚”,湖北的別名也。許慎《說文解字》釋荊:“楚木也,從 刑聲。”釋楚:“叢木也,一名荊也。”這樣就把荊山、荊楚、木、荊州、荊、楚國,統一起來,形成系統完整的概念,故至唐宋時,孔穎達《春秋左傳正義》說:“荊、楚一木二名,故以為國號,亦得二名。”沈括《夢溪筆談》也說:“荊或為楚,楚亦荊木之別名也。”至此,荊楚約定俗成,成為一個專稱楚族、楚國和荊楚地域的一個特有的稱謂。
     西晉太康元年(280年),改江夏郡為武昌郡;東晉太元三年(378年),改為汝南縣;隋開皇九年(589年),改為江夏縣,隸屬江夏郡;宋朝時期,江夏郡改稱鄂州,治江夏,后來鄂州又成為治所;由此,湖北簡稱鄂。從秦漢的江夏郡至隋代的江夏郡,名稱沿用664年。江夏縣始終地處江夏郡中心,且名稱沿用1323年。至1912年,改江夏縣為武昌縣。 現代的“江夏”區是武漢市的南大門,素有楚天首縣之美譽。然而,舌尖下的美味,外顯肉質的細嫩,內藏邪氣的宿主,不經意,無聲地繁殖著“野生”的九野,追尋的根源:“采購只為饕餮宴,感染傳人惡毒潛。”“饕餮tāo tiè”為堯舜時的四兇之一的貪殘的怪物,貪婪地吞食而無厭。在古代鐘鼎彝器上,多刻其頭部形狀以為裝飾。 那么,這種“惡毒”的劣根性,讓捂著嘴偷笑的惡毒者,了別五蘊六根的愉悅,一聲輕輕的獰笑,惹著“孰料擴散海內外,而今舉國防守嚴”。“孰”者,誰呀?古同“熟”,程度深。宛如接組蝙蝠去捅馬蜂窩,而后馬蜂四處逃竄,并會對入侵者進行反擊來保護蜂窩。你看,一聲咳嗽變肺炎,自己給自己招惹麻煩不說,“海內”與“舉國”都要在“擴散”與“守嚴”中。為捍衛生命的本體,那呼叫的頻率,滲透在全國旮旯胡同,甚至可以聽到骨骼關節咔嚓扭動的聲音。
     
      你聽,那“武漢封城多閉戶,蔬食諒必價不廉。“閉戶”者,是老死不相來往老子哲學,一種質樸的生活作風,彰顯古風猶存的民族心理原型,是謂保持社會的小型性會有助于人性的純潔。這種古代的風俗習慣,在集體潛意識中,游離于進步之陽與退步之陰,就是陽包陰與陰包陽的時空契合。如周康王(周武王姬發之孫)姬釗的時代,創造“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的安寧盛世,意味著社會秩序、風氣好的重新洗牌。像明代的陳繼儒《小窗幽記》里,將門關上,就像住在深山而沒有干擾一樣。心法禪念上,從遠離鬧市的深山野嶺的物體,到思想上淡泊名利,心里澄靜隔離世俗的塵囂,掌握好自己的時空,即使不關閉有形之門,也能感受草木的果實,即為“蔬食”回歸深山的意趣,便是心目中的一片凈土,反芻著“封城”的哲學二元論,反者道之動也。雖然詩的顯意識是內外切斷聯系,補充維生素c的蔬菜水果貴了;但是,弱者道之用,就是用一種心澄意靜的心境去面對事物,何為?“病例瞞報誰之責,年關惶恐不安添。”事物的本相是天象內理,那么,“瞞報”與“惶恐”的外氣的情節,均是“”與“添”的破壞外力,讓蝙蝠的源頭,牽引著內力的惡性發展,而目前在沒有找到中間媒介的宿主,2019-nCoV新型冠狀病毒,“尚無良劑克瘟疫,惟有隔離遮重簾。”而防御的“良劑”就是“隔離”。讓沒有細胞器的病毒,使其RNA的單鏈核苷酸結構,在不穩定的狀態下,找不到載體而自動消失,字里行間,一個“惟有”彌漫著詩意藝術空間的跳動。鐘嶸《詩品》中說:“文溫以麗,意悲而遠,驚心動魄,可謂幾乎一字千金”。那么,這種亦歌亦行的美學結構,就是古代漢族詩歌體裁之一的歌行體,乃初唐時期,在漢魏六朝樂府詩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體裁。為南朝宋(齊、梁、陳四朝)的鮑照所創。鮑照模擬和學習樂府,經過消化吸收和熔鑄創造,自創格調,發展了以七言體為主的歌行體。或者說,凡標題以歌行吟等結尾的詩,也都是古體詩。如《琵琶行》中的“行”,就是歌行體長篇敘事詩。詩家筆下的的藝術二創作,不僅得其風神氣骨。像唐代白居易《琵琶行》:“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心理美學的思維遷移,詩家隔著時空的七情,翻空詩性的綿延。辯證的比照中,作者文里的“遮”與“半遮面”,“重簾”與“重開宴”,具有巧妙新穎的創意、動態和靈犀;顛覆的想象,再現《琵琶行》的歌吟,在情感脈絡的錯立族談中,呈現出一幅黃鶴樓江邊的圖畫:“我望蒼天垂憫意,天墜淚雨轉廉纖。”詩文的拐點,以“”的慈悲情懷,浮現一幕“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的意象寄托,仔細辨認,那“垂”、“墜”、“轉”的他動詞,倒轉時光的逆行,引領一串“憫意”、“淚雨”和細微的“廉纖”,感時花濺淚,如綿綿的細雨,滴落無人知曉的病毒空間,幸虧遇到84歲的鐘南山,其哽咽的一剎那,雙唇緊閉,鼻子抽搐了一下,卻透過眼鏡,都能看到他眼角的淚花,醫者仁心。仁德的心底涌上一股怒濤,讓沉下來的臉,翻開著天空的微笑。由此而言,“聞說升溫疫情緩,亟盼春來毒自殲。”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作者潛意識歌頌國士無雙的白衣戰士,給當下惶惶不安的人們一個定心丸,誠哉斯言,一個“聞說”的目光落在“緩”的情點上,如同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一樣的抱懷,也浮現一幕“三吏”、“三別”的現實主義回眸。而“自殲”的滅盡,不僅僅是病毒的消滅,治未病和未治病的間歇的天問,是悲劇?還是復悲劇的悲劇,不會是淪落為無人問津的空空之中吧。試想,最可怕的悲劇,是過后忘了悲劇!你看,整體意境的深淵,以白描的手法,借助古典的詩脈,活絡現代語言的流暢;一句句,抓住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并將靈感注入,形成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視覺盛宴。
      
     2020鼠年是百年難遇的子時,一陽初生,至日閉關,是預祝道體的本相,如冬至前六日至冬至日,共七日,數字“七”是生與死的幻象,也是正當陽氣歸根反出之時。老子曰:“歸根曰靜,靜曰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兇。”至日子時一陽來復,氣歸于根,此靜曰:復命之時也。你讀,陜西省語言學會會長,商州山人的《鼠年春節雜詩五首),詩家聞聽的出奇翻空,《其一》:“君從武漢來,應知武漢事。近日疫情急,病人新增未?”詩文的起筆,化用詩佛王維 的《雜詩三首·其二》:“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化用,是一種文學修辭手法,是既借用前人的句子、段落或典故傳說等,化解開來,消化其意,為我所用,再重新組合,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化”是借原作的本體內涵,如心為肝之體;“用”是發揮其功能的外延,如心為肺之用。所以,靈活運用,也稱作“借用”、“套用”,其本質意義和使用的妙處,可從“師”、“造”、“新”三個層面來界定和把握。如文里的“”的形容詞,根據語境的需要,又經過自己的藝術改造,加工出新的意境,染起全篇詩文的波動性,像杜甫將何遜的“初月波中上”,翻為“孤月浪中翻”,就有了急巴巴的創造。《其二》:“一自封城后,無心度新春。聚餐情更怯,怕見武漢人。”封城”是一種封閉的哲理化用結構。其意義和功用模式,在傳統文化心理結構的角度,與孔子締造的中國文化承傳大法——“述作”法深相契舍。從個體創作心理結構的審美來說,又是跨越時空藝術生命延續、文人實現精神對接的最佳載體形式。從集體創作心理的結構而言,武漢的封城與道學的封閉,均是與子同衾qīn同袍;好比布衣蔬食,可樂終身,是三性(善惡無)天象的回歸。
      現實中,七情六欲,需要在人群的互相中得以愛護的釋放,那么,“無心”、“更怯”、“怕見”的意象群,宛如看一眼:色欲、形貌欲、威儀欲、言語音聲欲、細滑欲、人相欲,心里就有著一股生命威脅的苦澀。《其三》:“封城才二日,離家覺十年。人歸春節后,思發馬不前。”心理活動上,一紙無法抗拒的病毒,在眼里滿是鄙夷、無奈和隱忍,甚或連開口的機會都沒有。一個“覺”的感知,恍惚著“”齒徒長;心理過程的熾火,交織中性里情外,與前文的“”構成陰陽互應。由此,邏輯思維的慣性,繼續蔓延筆墨的肺情。《其四》:疫情如火燒,管軼連夜逃。來了鐘南山,攻防有高招。”當武漢肺炎“疫情”的新型冠狀病毒,世界衛生組織正式命名為2019-nCoV,其中2019代表最早出現的年份,n代表Novel(新的),Cov代表 Coronavirus (冠狀病病毒)。文里的管軼是病毒學研究領域專家,香港大學副教授、博士和世界知名微生物科學家。去過武漢請自我隔離,選擇做了逃兵,反襯著“鐘南山”的“高招”意象懸差。在潛意識的識別中,受困于心魔的人性,抑或走火入魔的俗態。意境上,從萬劫不復的絕望離開,也逃不掉紅塵心結的糾纏,然而,一道溫和的聲音響起,武漢能過關;從流量思維的留量,無論是公域的本我,還是私域的自我,那精域鎏(liú成色好的黃金)量的超我;好比白衣天使的救生形象,浮現一個個俏麗的小護士,閃現一道火影,那帶面罩的忍者,顯得清純而動人。《其五》:“一聲槍響一朝終,抗戰江山血染紅。黃鶴樓高聲再起,疫情過后是春風”。黑惡前的黎明,如同八一南昌起義,“一聲槍響”是許多逆行者,把感情按住不讓表現的忍耐。是謂忍而不發,中庸也。像智者之怒,司馬懿怒而不發,為的厚積薄發。由此,“染紅”、“高聲”、“春風”的意象群,在用典、比喻、擬人、設問等修辭手法中,一反前人窠臼,以獨特的想象取勝,均是沿著傳統文學的路途,反芻古典風情的審美圖畫。事實上,除了楚辭外,大多數魏晉之前的詩都是古體詩,又稱古詩或古風,格律限制不太嚴格,篇幅可長可短,押韻比較自由靈活,不必拘守對偶、聲律;有四言、五言、七言、雜言等多種形式。如《古詩十九首》在思想內容、結構安排、藝術表現手法上,都體現了直而不野的特色。劉勰《文心雕龍》中說:“觀其結體散文,直而不野,婉轉附物,怊悵切情,實五言之冠冕也”。然后,古詩有節有章,像屈原之賦卻有節無章,以意運法,行所不得不行,止所不得不止的神明變化,相當于現代的散文詩。那么,賦是什么?
      辭賦,起源于戰國,濫觴于騷,盛于漢稱漢賦。漢朝人集屈原等所作的賦稱為楚辭,泛稱賦體文學為辭賦。如東漢末江夏太守、黃祖的長子黃射,在鸚鵡洲(武漢西南長江中)大會賓客,有人獻鸚鵡,噴子禰mí衡作《鸚鵡賦》:“惟西域之靈鳥兮,挺自然之奇姿。”顯然,賦,是從楚辭衍化出來,繼承了《詩經》諷刺的傳統,為風雅之變體,后轉為詩文之總稱。如是,卻經歷了騷賦—大賦—小賦—駢賦—律賦—文賦幾個階段演變。
      一曰楚辭(戰國),屈原創作的一種浪漫主義新詩體,以黃河中下游的物質和精神文明為基礎,如女媧造人、《易經》、《道德經》;然后,與楚地民歌、巫風、地理風物、方言聲調的相融合產物,表現為延伸、委婉而多情致。二曰騷賦(戰國),摹擬楚辭而寫成的賦,亦稱楚辭體。屈原《離騷》一類的離憂、憂愁是詩情。如《惜誦》是屈原突破四言體式而創造的第一首“騷體詩”。不安定的騷亂、騷擾、騷動的抒情浪漫,篇幅、字句較長,形式較自由,句尾多帶“兮”字。接近楚辭、合樂、章法放縱思濤;陳述、悲吟、呼告,或斥責;情之所至,筆之所到,自由奔瀉,全不拘古詩的章法。魏晉騷賦,輕風無意 側重于詠物抒情的哀怨之情,近于《離騷》的情調。三曰漢賦(西漢東漢),鋪采擒丈,專事鋪敘,為散賦結合的最高形式。西漢鴻文的賈誼,受楚辭影響,為駢偶句的高手。追求駢偶、排偶和藻飾。賦的駢比(排列相接)形式,如語法結構:主謂、述賓、偏正、復句相互對稱;起于東漢,成熟于南北朝,是漢代文人的常習。漢賦分為大賦和小賦。漢大賦的駢文受辭賦的影響,自身表現力,為了適應新的審美觀,以鋪陳為美的外觀,體物繪事而逐漸散文化。抒情小賦,體物寫志,從內容到形式都起了描寫事物的變化。四曰駢賦(六朝),源于古賦,從四言、六言為主句式衍生出了緊句、長句、壯句、漫句、隔句、提引等。語句上,以四、六字句為主,也有五言、七言或更長的句子。語音上,要求聲律諧協,文辭上講究藻飾和用典,內容上側重于寫景,借景抒情。五曰律賦(唐宋),有一定格律的賦體。其音韻諧和,對偶工整,于音律、押韻都有嚴格規定。作賦遵守對仗、聲韻,后世便通稱這類限制立意和韻腳的命題賦為“律賦”。六曰文賦(中唐),韓柳愈反對藩鎮割據,尊儒排佛,力反六朝駢偶文風,提倡散體;不講駢偶、音律,句式參差,押韻自由,形成散文化的清新、流暢氣勢,叫做文賦;又可分為體物大賦(如子虛、上林、兩都、兩京之類)、抒情小賦(如歸田、髑髏之類)以及宋人以議論為主的文賦(如秋聲、前后赤壁)。晉代陸機在《文賦》里說:“詩緣情而綺靡,賦體物而瀏亮。”
      
      你讀,律賦名家易培賢的《疫情賦》:“疫為暴戾,存天地之間;疾則惡仇,侵人身之內。大則天下流行,小乃一家受累。有象曰冠,無形言氣。禍害生靈,速鉆口鼻。”起句,當如爆竹,驟響易徹。如“暴戾”是粗暴乖張,殘酷兇惡的顯像,“口鼻”是肺的門戶。肺氣主皮毛,抵御外邪,抵抗外界刺激因素侵犯人體,是人體與外界刺激的一道屏障。中醫說“肺開竅于鼻”。若是肺氣不足而發虛,易感冒、咳嗽、怕冷,打噴嚏,流鼻涕,沒有足夠的力氣將鼻中的邪氣散出去,如冷空氣、病毒、細菌等能力就會下降,引起疾病的同時,也會導致鼻子發炎而形成慢性病根。而那“鉆”字的最佳心理狀態,表現一種意奪神駭,心折骨驚的生命痛感。
     賦客,不僅是憂傷凄苦的感情排遣,也是心憂家國的撫今追昔。律法上,“疫”與“疾”、“存”與“”隔句對;“大”與“”前后對,其他為慢句。辭賦是一種韻文,新韻、古韻不得混用,亦不能平仄韻混用。同一段中的換韻一般不得超過3次,如果需要換韻時,提倡以適宜的提引詞作為過渡。你瞧,總共四段,一段一韻共四個韻部。如第一段采用《詞林正韻》第三部通用的仄聲:“內”為去聲十一隊(半)、“”為上聲四紙。律法結構上,如“觀夫泱泱華夏,袤袤蒼穹。”其中,字居句首,“觀夫”為提引,語氣上表限定。“泱泱”、“袤袤”形容詞重疊的句子,從隱量到顯量,構成增量、多量交叉,同義相輔;好比浮動的彩云,穿越主體的心象。如“未雨綢繆強公衛之須,運籌帷幄重分餐之緊。”基本公衛就是預防,古代帝王與大臣就是分餐制度,一人一桌。
     美學上,“強”與“”呼應,“須”與“緊”倡和,一陰一陽,文字音韻諧和;為收斂賦體立意的主題,每一個詞性遵守對仗、音律和聲韻的格律:然后,以“疫情”的重心點,輻射文字的韻腳,對偶工整,是謂沿著唐宋以來科舉考試命題的文體——律賦。賦作交替進行而不相連使用,其結構的豬肚沉甸豐盈,總覽觀象,移覺移情,且遵循駢賦的駢偶句,也就是六朝(東吳、東晉、南朝宋、齊、梁、陳)時期,即為魏晉南北朝一味追求形式美的駢文——對稱句,兩兩對舉出現,而字數不要求完全相等對稱,或工整的句子,卻以其詞采華麗、駢偶工對、聲韻和諧、文氣流暢而稱于典雅華貴之章。如結尾: “禍來則萬眾同心,災去乃吸取教訓,是則吾國乃鴻運當頭焉!“禍來”、“災去”的自身體悟,與賦家在現實的感慨中找到契合點,相鳴共振,表達其取象體驗與生命情感;有頌有諷,有豪有婉,不時在一經一緯、一宮一商的古風古韻中,讓“是則”領略天地人間的滄桑變故,萬事萬物的沉浮消長。手法上,結句“鴻運當頭”的剛健豹尾,當如賦情的撞鐘,念茲在茲,悠然地,拽著詩性的清清余音,繞著世外的空谷,為中華文化之根,裊裊升起鳳叼鸞杯的回響,有意無意,烙下中原文化的胎記,翹起筆下的文字,暢想優秀的炎黃子孫。

2020年2月2-5日吉林江城


    作者簡介:彭林家, 哲學家,著名評論家,聾龍天生,黨員。靜居霧凇的一方靈空,六十年代中期出世于贛東北仙人洞,畢業于東北師大中文系。中國散文詩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散文詩作家聯盟評論委員會主任,中國詩歌在線吉林、國際頻道詩評編審,國家一級學術團體、中國蕭軍研究會主辦的《當代原創文學作品集錦》副主編,中國針刀醫學副秘書長,全球漢詩總會聯絡主任,北京倉央嘉措國際詩歌研究院副院長,中國新詩百年百位最具活力詩人,2017、2018年中國詩壇實力詩人。為全國各地的作家、教授、小說家寫序、寫評論1000多篇。出版的著作有《裂開青云的紅冰》等,作品散見于《詩刊》《星星詩刊》《詞刊》《散文》《散文詩》《人民日報》《印尼日報》《中華詩詞》《寰球詩聲》《詩詞世界》《陜西詩詞》《江西詩詞》《江西詩歌年選》《中國詩詞年選》《中國詩歌年選》《中國百年新詩經》《中國散文詩年選》《世界華文散文詩年選》《世界華文文學研究》《語言與文化研究》等100多種國內外報刊,任多家媒體的顧問、主編和編委。曾獲全國詩詞、辭賦、詩歌、散文、散文詩、小說評論征文及其他文體一二三等獎。












跳轉到指定樓層
分享至 : QQ空間
2 人收藏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hj43j2h234jh
發表于: 2020-2-5 20:02:10 | 只看該作者

不錯!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胡迎建
發表于: 2020-2-6 09:44:12 | 只看該作者

現在寫抗疫詩多,評論少,終于有人評析到位,十分難得。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于: 2020-2-6 15:40:03 | 只看該作者

用哲學之眼,打開文學、醫學之門,昭顯別樣的文字組合,惹我的目光重溫落英繽紛。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精品推薦

精品推薦

主題:75 | 回復:226

精彩直播
葉圣陶杯·全國十佳小作家:高振霆+羅雙盈+

筆尖追光 ? 文學逐夢 01葉圣陶杯·全國十佳小作家 高振霆 文學 ……

點擊參與往期回顧
詩人榜
豐車

詩歌主題:6482

羅志海

詩歌主題:4487

石梅

發帖數:14029

月光雪

發帖數:7211

豐車

發帖數:6482

緣圓閣主

發帖數:5264

羅志海

發帖數:4487

妙慶居士

發帖數:4349

南島(青衣童生

發帖數:3636

田間識字翁

發帖數:3149

勞士誠

發帖數:2949

洗滌心靈的雨

發帖數:2681

關注中詩在線
微信掃一掃,關注中詩在線

© 中詩在線 版權所有 京ICP備18011600號-1 技術支持:壹網

聯系郵箱|手機版|小黑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