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藍雪兒 于 2018-8-22 14:26 編輯
圖片3_meitu_1.jpg (22.89 KB, 下載次數: 15)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8-8-22 14:05 上傳
中國詩歌在線云南頻道:帕男老師,在中國詩歌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后,我們明顯看出幾乎再沒有流派意義的詩歌群體和個人涌現。您如何理解中國詩人這種各自為政的狀況。這種狀況有利于現代中國詩歌的發展嗎? 帕男:您這個問題提出的出發點高度比較高。從中國將近五十萬的詩歌大軍來說,從邏輯上來說,各自為政在某種程度上必然能夠促成中國詩歌的百花齊放與繁榮昌盛。但是,這種繁榮昌盛的局面其實是中國詩歌暫時蕭條的根本原因。因為這么多不同層次不同風格,甚至是不同主義的詩歌鋪天蓋地的集中展示在讀者的面前。這必然結果是導致詩歌對象閱讀及選擇上的無所適從。 所以說,現代中國不是沒有優秀詩人,也并非是沒有詩歌大家誕生。許多當代中國詩人的詩歌實際上都已經有舉世矚目的效果。但是為什么沒有更大更轟轟烈烈的詩歌效應呢?其實道理很簡單。即便再優秀的詩歌也只能如同浪花一般,迅即淹沒在浩瀚的海洋。
中國詩歌在線云南頻道:帕男老師的回答由淺入深也非常客觀。但是,我們從您的回答當中明顯可以得出的意思是,一些傳統的優秀作品正在發生一個質的轉變。也就是說,如何成為現代意義的詩歌巨人無疑比傳統模式更加復雜也更加艱巨。一本書主義的時代早已經不復存在。但是,我在這里提出的問題是,在這個優秀詩歌容易被淹沒的時代,我們怎樣才能甄別詩歌的優劣呢? 帕男:實際上對于這個問題的擔憂在某種程度上是多余的。因為真正優秀的詩歌或者說屬于大家的作品,是精雕細刻的結果,也必然經得起歲月及社會流逝的考驗。因為詩歌巨著如同文學作品有同樣的淵源。自從中國第一部詩歌集《詩經》問世以來,在中國詩歌的歷史上最少已經儲存了近五千萬首的詩歌,并且這些作品基本上都是有據可查的狀態。包括詩人是誰,代表作又是什么。所以,如果加上那些已經無法考究作者姓名的詩歌在內,幾乎不計其數。即便是這樣,也沒有影響到那些真正經典的詩歌流傳到今天。
中國詩歌在線云南頻道:在八十、九十年代以來,中國涌現出了象海子,舒婷,甚至像汪國真這樣的優秀愛情詩人。但實際上現在看來,他們的詩歌甚至還沒有經過四分之一的歲月沉淀,幾乎就已經被遺忘或者說正在淡出歷史的視野。 帕男:之所以會出現類似情況,并不等于說他們的詩歌不優秀或者說沒有達到一定程度的高度。實際上,他們的作品之所以被遺忘,只不過是一種需要刻意去遺忘的結果。因為就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來說,可以說在文字的提煉上幾乎達到了空前未有的高度。但是,正是由于這種前所未有的敘事高度,幾乎壟斷了其他所有詩人關于“春暖花開”的聯想空間。但是,問題又出來了,寫土地,寫太陽并不是歷史賦予海子的專利,其他詩人也要寫。如果其他詩人要繼續創作這個農田與收獲的題材,就必須清除海子所有《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記憶甚至等于零的時候才開始創作類似題材。
中國詩歌在線云南頻道:您的意思是否就是說,海子等詩人的詩歌已經處于某種峰巔的高度無從超越才出現了您所說的記憶清零呢? 帕男:是否海子等詩人的詩歌已經處于某種峰巔的高度無從超越才出現了我所說的記憶清零,這個問題的答案非常簡單。因為對于現代意義的詩歌來說,充其量只存在文字方面的新穎而并不代表敘事結構的領先。很明顯,他們的這些詩歌,無論是布局或者說結構方面都是仿自六十年代中期的拉美風格。所以,并不代表他們布局及結構上的優勢。 因此,中國詩歌現在出現類似問題,主要還是中國詩人還沒有探討出中國的詩歌結構到底如何布局。或者說,因為中國現代詩歌的淵源主要來自外國,所以,我們中國詩歌必須探討并創建徹底脫離歐美風格的元素才是根本出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