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設計:90后設計師楊璐
馬曉康.jpg (32.47 K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8-6-4 23:10 上傳
主編:90后著名詩人 馬曉康
2017年11月7日,《中國首部90后詩選》問世,該詩選是中國第一部由國內正式書號出版的90后詩選。涵蓋了現下多個90后詩歌寫作流派,是一部極具包容性的詩選,較全面的反應了當前90后詩人詩歌創作的生態。該書由北岳文藝出版社出版,北京長河文叢文化藝術有限公司設計,由秦三澍、王浩、呂達、童作焉、阿煜、李龍剛、牛沖、顧彼曦、賈假假、馬曉康、梁永周、王家銘、祁十木、荊卓然、郭良忠,15位90后詩人共同選稿。
目錄:
A
--------------
003 阿 海 大雨中/古渡/陰天
005 阿 然 死魚非命
006 阿 天 春天,一雙眼睛站立或躺下/春日之詩
007 阿 煜 植物人/夢/平口刀刃和斜口刀刃
009 阿卓日古 落葉/落幕/炊煙和阿斯老人
B
--------------
013 鮑偉亮 父親/凌晨三點/罪惡
015 白 左 時鐘之刑
C
--------------
019 曹 僧 觀影/莫須有的北方
021 曹馭博 上周末的遺書
023 車婉瑩 顛倒
024 陳 萬 睡姿/母親/小男孩之夢
026 陳 汐 攪拌/梨岸歡歌
028 陳 翔 雨中曲
030 陳韻怡 微塵/倒影
031 程 川 渡/晚悼/二○一七年第一首/沉淪
033 重 木 一天生日
035 蔥 蔥 我的一雙鞋里裝滿了心事/黃昏的底色/一個人的
烏托邦
037 從 安 雕像/茫石帖/楊梅述
D
--------------
041 大 樹 野竹林/晚年冷戰余波
043 代 坤 松濤街,騎至酒吧/習作:實驗室
045 弟 弟 墓志銘
046 蝶小妖 欲望是一滴隱形的水
047 丁 鵬 寫給冬天/晨光中一個男孩在吹口哨
049 丁 薇 落葉
050 杜 峰 荒蕪的院落/獨守其身
052 杜嘉俊 蘋果知道/月光是一條響尾蛇/一截樹枝/麥子
F
--------------
057 馮 諼 夏天的蓄水庫少年溺水事件
058 桴 亙 喜鵲/我二十二
060 扶 搖 虛構/從前的燭光/黑白影像
G
--------------
065 高 璨 借
067 高短短 春天的圈套
068 高洋斌 落鳳坡
069 高 宇 身份
070 更 杳 致凱瑟琳/海的女仆
072 宮 池 狂怒/指引/咒語
074 公劉文西 路中/盡管他們/給曼德爾施塔姆
076 貢苡晟 背面/果葡糖漿
077 顧彼曦 被誤解的女人 /寫給父親
079 顧子溪 像你在身邊一樣活著
080 郭良忠 雪/黑夜禮贊/絮語/溫暖
H
--------------
085 韓熠偉 春天是一味療傷的中草藥
086 何 騁 新雨詩/孔雀詩
088 何牧天 臨海贈君/我知道你也會這樣忍受一場小雨
090 賀 婕 壯年/終于
091 黑 多 我不敢輕易談及自己的身體/麻雀,掉下來
093 胡不偉 月亮總是偷看我
094 胡 游 枇杷樹/幻覺/老人的孝順
096 黃鶴權 沒有我不肯坐的火車
097 黃建東 鏡中:作為一種呼應的坦誠(之一)
099 黃語蝶 下雪的時候,請原諒自己
100 黃雨陶 寫于二〇一七年杭州春暮/三月十二日夜行道中遇雨
102 灰 狗 光
J
--------------
107 賈假假 不安之水/空吟記/酩酊行
109 焦琦策 一樹繁花/回憶里看你
111 金 格 慢
112 金小杰 寫在二十五歲/在長樂小學/石頭
114 金 洋 遠去的車/明凈的部分
116 靳 朗 偽哲人
117 荊卓然 大路口遇到一群羊
118 井 弧 割袍斷義/最好的
120 井鳴睿 剪紙記/游植物園記/吟風記
122 敬 篤 等待/無題
124 居 昕 死者的禮拜
K
--------------
127 康 雪 滿天星/百合/分別時把花別在頭上
L
--------------
131 柆 柆 東門
132 萊 明 造景師/與謝銅君游望江公園偶得
134 藍蝶兒 琴/棋/書/畫
136 藍 毒 即景/爺爺胖了/老家/世事多變幻
138 藍格子 遺傳/浪花之詩
140 黎 子 火車上讀春樹的詩/人群大于愛情
142 李海鵬 雪夜歸人記/早春
144 李金城 獨角戲
146 李空吟 在路上/十二月十日或夜行者/東后街上空今日只
有一只鴿子
148 李柳楊 一個曠野中的人/蘋果/夜風
150 李龍剛 飯局
151 李世成 月亮的愛情/時間/黑白/雨
153 李 琬 浪潮/在酒樓上
155 李一城 說謊的安徒生/二十二歲生日
157 李義利 邪念
158 李意奴 回憶錄/春日即事/隱居
160 梁敬澤 穿越
161 梁洛嘉 白塔寺之冬
163 梁永周 向左思念/五月舊人間
165 靈 鷲 你說孤獨好嗎
166 劉黃葉蘭 削皮/如果我住在白俄羅斯/桑桑
168 劉 郎 夜游記—兼贈宇劍/今夜月色又有什么不同?
170 劉 浪 獨居/流水賦/方法論
172 劉尚華 夢回
173 劉 濤 臘月二十八/開花的夜/墳墓
175 劉文杰 乳房/綠皮卡車/夏至書
177 劉肖旭 光明
178 劉陽鶴 時間之墟—獻給孫謙/寫生之際
180 盧 游 車過隧道/自畫像/在河邊
182 璐小貓 偷時間的人
183 路攸寧 歸/對一條河流的無端抒情/城南
185 羅 耀 落劍式—對一條河流的速寫并與中年對話/離劍
式—小意文竹
187 呂 達 受難/情歌/牧人/孤獨之詩
189 綠 魚 梅花
M
--------------
193 馬遲遲 廚中人/灰塵抄
195 馬驥文 人景/頓亞
197 馬青虹 比龐德更牛逼 /克制往往是最恰當的闡述
199 馬文秀 眼里,壓碎一場雪
200 馬小貴 云中庭院
201 馬曉康 斧頭歌/迷宮/韁繩
203 馬 映 岸的/銀馬車
205 蠻 蠻 赫本是個好姑娘/無題/觀眾
207 毛 毛 反復門
208 孟甲龍 不要溫柔地對待我/行者術
210 米 崇 通宵者速寫/第十三日
212 魔 約 找一個這樣的人共度一生/我記住了她說過的話/
秋天的電風扇
214 陌 鄰 我們并未重逢/雪落黃河
216 木 魚 少年的月亮/南臺子
218 木子文武 分身術
N
--------------
221 牛 沖 白領/涼皮婦/搬運工
223 諾布朗杰 塔爾寺
O
--------------
227 歐陽熾玉 謊言/尋
Q
--------------
231 柒 叁 這場雨讓我想起那場雨
232 祁連山 我打算出售我的體香
233 祁十木 蜂巢/少年事
235 千 夜 蚯蚓/爬山虎
237 覃 才 與人群無關/戲
239 秦三澍 雨后致友人/素衣篇—給甜河
241 青 塵 塵舞
242 清月無痕 心甘情愿
R
--------------
245 饒 佳 壓力鍋/刺猬的生日
247 任如意 分身術/夏日晨歌/獨身
249 若 顏 風箏
S
--------------
253 砂 丁 川沙鎮—給夢琰
255 申海唐 和一些人保持一生的默契(節選)
257 師 飛 繁星/記憶還鄉/我不曾想到的/三月
259 拾谷雨 孤秋/秋后/緩慢敘事
261 樹 賢 鴻毛一景/紙上談兵
263 樹 弦 十一月剩下五天/清明/祖父
265 司馬如陽 知了/故鄉
267 宋阿曼 流星雨之夜/接近城堡
269 述 川 永恒的練習/黃昏/雨
271 蘇 河 老君灘落日/石峽口
273 蘇笑嫣 時間注入的日子/半夏生
275 蔌 弦 山水書局
277 孫 念 在圍場/月亮
T
--------------
281 甜 河 真實/小夜曲
283 田凌云 人間倒影
284 涂 然 臺風
W
--------------
287 王長征 逆風騎行,想起杜甫/拒絕
289 王春天 母難日/夜宿上壩河/自命不凡
291 王 冬 歸家/致氓氓
293 王二冬 就此別過/山脈
295 王 付 火車闖入陽平關或系故土/為春天建造一座墳墓/
蘋果的味道
297 王 浩 火栗/途中記憶
299 王家銘 在嵩北公園/進酒—為武大同學聚會作,兼自述
301 王江平 偶遇/夏日
303 王倆合 殘骸/遺忘了半個世紀
305 王世虎 盤龍城大橋/罪證/車過三河
307 王威洋 驚醒
308 王瑤宇 致米沃什/盤膝而坐/附體/星斗/悲憫
310 王子瓜 絕句二首/燒荒
312 吳 惘 招魂/耳底隱約的疼痛時代
314 吳 鹽 午間土豆/魚—給一個陌生人
316 吳雨倫 羅馬人的后代/時間靜止的時刻
318 午 言 一個接近虛構的非虛構/南方年末
X
--------------
323 西 貝 路人/致鳶尾
325 西 克 大咒梵音/山麓無馬/木立成林/敦煌地圖
327 息 為 夏娃/該隱
329 向 茗 鉛筆/在圖紙上規劃一個圓
331 向 晚 你/這座城市/這世界
333 向曉青 秘密/心經/練習
335 蕭楚天 川上十四行/十二序曲之第八夜未央
337 瀟 涯 何以為情/在甘南活著未知的命/我不知道為什么
339 徐 威 天空:我的神秘少女 /三月的詞語
341 徐 曉 你是令我絕望的甜/在黑夜里的尋找
343 許玄妮 快要看見了
Y
--------------
347 炎 石 春登/溪水邊/第八套廣播體操/春去了/那飛的
是浮萍
349 楊萬光 夢中的夢研究/腳手架研究
351 楊 旭 大地之上(節選之二)—人生在大地之上走下的
前三步
353 葉 飆 剩余時光/贊美
355 葉長文 白墻/背影
356 葉雨南 月亮拖夢
357 易小倩 她躺在那里好像當年生了我/靈魂剝離進行時/橘
子紅了
359 于文舲 玩具鋪/天葬
361 余幼幼 老了一點/磨刀
363 宇 劍 山中憶李白/香格里拉/致一個人/古城墻散句
365 玉 珍 寂靜的雪/閉嘴
Z
--------------
369 曾貴麟 一本未拆封的詩集—寫給東海岸線未曾抵達的行
旅
371 張朝貝 在海南
372 張存己 入冬/歷史性
374 張培亮 梧桐辭/寅時—和吳少東先生/走,去飲酒
376 張家瑋 電影(組詩)
378 張佳羽 星星賦(節選)/尋找面包房子
380 張 楠 小情詩/如果今天普羅米修斯的身體長出草
382 張 騫 獨居的老人/女兒打了一個噴嚏/因為孩子
384 張晚禾 父親的假牙/外婆的頂針
386 張小榛 菩提/回憶高中時我在回憶什么/世俗的愛情
388 張心柔 女史·途中歌/亞當與夏娃(之一)
390 張妍文 只不過,在開始時結束
391 張勇敢 與阿楚,在北山公園/藍色十行/讓我安躺于她……
393 張 元 深夜陪父親喝酒/未完的愛
395 翟文起 麥地里的黃昏
396 趙 應 在太原武宿機場聽見鶴鳴/源于消極動機的荒原之行
398 鄭琬融 初生/他用霧里的直覺看穿我
400 鄭 毅 我要暴露我身為男人的本質—給WEJC/桑昂寺的
黃昏
402 鄭智得 這個夏天,我的父親在廠里/這一切,我無力改變
404 周 念 加勒比的傳說
405 朱光明 春潮/我原諒了一條河流的全部
407 朱慧劼 芒/十五日登山尋寺/第五個冬天
409 朱來磊 子夜/ 雨/春天是一首略帶悲哀的詞
411 朱旭東 白龍江畔的風/對一條河流的認知
413 莊 苓 大風歌(節選)
415 莊 凌 美人遲暮/年關/有些人走著走著就不見了
417 宗 昊 在老北洋,惦念一個老銀杏里面可以住多少土著民/
我得到魚頭病逝的消息,如同被風化到石器里/愛
晚年
419 左 手 國慶節在成都動物園檢閱人群/烤魚一條街
421 左小事界 截句
前輩推薦語:
楊克.jpg (14.14 K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8-6-4 23:13 上傳
90后是近七十年來重新銜接五四新文學的一代人,他們在校接受的外語和中國古典文學教育,遠勝于父輩。從小在改革開放和全球化背景下成長,不少人還有留學經歷,與外部世界有更多交流,隨著中國國際影響力的提升,他們的寫作也更易獲得其他語種的關注。我不知道當下是不是文學的時代,但無疑這是90后的時代。
—楊 克
就先天條件、國際視野和詩歌基礎而言,90后無疑是最強的一代,但我要說的是,這從來不是詩歌的全部。對于詩歌來說,經歷和經驗很重要,尤其是,信念和信仰很重要,最通俗地說,激情和理想很重要,祝福90后詩人們。
—李少君
呈于境,感于目,親乎情,切于事,會于心,達乎靈。
—劉向東
首部90后詩選的橫空出世標示著年輕的一代詩人終于以選本的形式向世界宣告了他們的誕生。這些以澎湃的詩情和激越的青春跨過世紀門檻的詩人,以自己的智慧、勇氣和良好素養為中國漢語詩壇增添了新的表情。馬曉康們的行為和文本既構成了對前輩詩人和偉大漢語傳統的致敬,也顯示出他們桀驁不馴的藝術個性和面向世界與未來的風度。
—邱華棟
周瑟瑟.jpg (10.14 K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8-6-4 23:16 上傳
90后已經長大成人,喜看小馬奔騰,一群新人歡天喜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詩歌,90后沖得快,馬群一瞬間就沖到了我面前,晃動脖子與頭,踢踏著明快的腳步,保持先鋒的隊形,散發出青春的活力。馬曉康編選工作扎實,建立了一個豐富、真實與立體的90后詩人檔案。
—周瑟瑟
大部分90后的詩寫作起點很高,具有明確的詩學自覺和詩學寬度。
作為一個特殊的換代概念,90后既具有自身精神景觀的特殊性,又具有歷史精神的斷崖特質??疾爝@一代際釋放出的豐富況味,很有意義。
—趙思運
朵漁.jpg (18.4 K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8-6-4 23:19 上傳
當一代人開始集結,說明某種新的美學風格或方向性的東西已在他們中間形成。最大的90后已二十七歲,加繆在這個年齡已寫出偉大的《局外人》。相信屬于90后的杰作也已完成,也許就在這本書中。
—朵 漁
毫無疑問,出生于1990年代的詩人具有其天生的優勢,閱讀、見識與修辭上的完備,使得他們的詩歌一經問世,便具備了詩歌自身的生命。他們年輕卻過于成熟,也許這是一種階段性斷裂,一個時代錯誤……我相信恰恰是因為如此,他們才有能力、有才華感知并把握我們的時代。
—育 邦
作為一名優秀的90后詩人,馬曉康對同代人的甄別、選擇,同樣意味著一次考驗,也同樣可能成為一首詩。
—泉 子
這是90后詩人一次值得回憶的集結,它的嚴肅、個性和包容的較好統一,證明了這代詩人自我選擇的能力。這一行為是詩意的,因而是可以讓人不斷記起和談論的。為他們正式上路鼓掌!
—馬啟代
前言:
直到責編馬峻女士告訴我,這本詩選的內文已經全部敲定,只等前言和后記傳過來就可以辦理印刷手續的時候,我才意識到,這已經是10月16號了。從6月30號截止征稿至今,正好108天。
再次通覽稿件,除了一些無法抗拒的小缺失和個人編纂經驗生疏外,我還算滿意,至少將我目所能及的各種風格的好詩人選進來了。其實,早在這之前,已經有很多人以自印的形式征集過90后詩選,但礙于選稿范圍、風格和渠道等原因,能夠展現90后集體寫作風貌的選集少之又少。
通過國內出版社正式出版的90后詩選,這是第一部!
這本90后詩選凝結了十五位編委的心血。我們十五個人分別代表了不同維度的寫作風格,這里面既有偏向深度意象和語言探索的“學院派”,也有直抒胸臆追求事實詩意的“口語詩”以及追求無意義的“廢話詩”和堅持自由創造的“民間立場”等等。我想,無論是將詩歌認為是語言探索、抒情甚至是記錄,只要詩人是真誠的、人性的,都應受到尊重。
雖名為90后,但入選詩人的出生年范圍卻是從1989年到1999年計算的。確定這樣一個范圍,是和幾位編委商討過的。眾所周知,在目前的文學刊物中,我們不難看到1989年,甚至1987年出生的詩人被列入90后行列。所以我認為,將1989年歸入90后詩選的序列,是情理之中的。這不僅是刊物發表的問題,同時,1989年也是20世紀末文學精神“轉向”的開端,且一直貫穿到20世紀結束……
這本詩選是90后詩人們的一張集體影像,再過幾年,來自青春的原始沖動可能會在現實打磨中漸漸消退,一些人可能會不再寫詩。但是我希望,多年后,當我們回頭翻開這本詩選的時候,能記得有過那么一段為詩而狂的歲月和敢說敢做的“無知”。
所謂“首部”“先鋒”等詞語,不過是為了擺進書店時,更好地吸引讀者眼球罷了。一本詩選,剝去塑封、腰封和封皮,最終要落實到文本。
我確信,這本詩選里,不止一個聲音在吶喊著,也不止一個影子在彷徨著。
最后,感謝續小強先生、馬峻女士、朵漁老師、設計師楊璐女士以及其他十四位編委為此詩選所付出的努力!
馬曉康
2017年10月16日
后記:
新詩,或者,根據我個人的偏好,現代漢詩,這一百年的創作和生產已經形成了一個閉合系統。一方面,圈層化的現象逐步加深,對本土性的宣揚更加突出;另一方面,詩歌的寫作—批評—傳播已經形成了一整套固定的機制,并帶有觀念、商業和學術偏見以及審美偏見的影響。這種封閉性,在國際詩歌活動日益繁榮、網絡詩歌文化逐漸興盛的當下,現代漢詩真的像我們以為的那樣走向開放、包容,沖破它自身固有的限制,走向更廣闊的文學視域和文化疆界了嗎?我們怎么去看待漢語詩歌,不僅作為一種文體現象,更作為一種廣義的文化現象,在當下語境中的變異、交流、發展?我們能否將目光投向更廣闊的漢語詩歌場域,從而為漢語詩歌增添有機的可能性?這些問題,當然是這一本詩選不能解決的。但是我相信,在年輕詩人中,越來越多的人將關注這些問題。這些也許是漢語詩在未來十年中面臨的最大挑戰。
—王 浩
在某種意義上,詩人和童話一樣,是沒有年齡概念的。90后是一個特殊的稱謂,時代和社會賦予它代際劃分以外更多的內涵,但它并沒有限定屬于這個代際的年輕詩人們,相反,它帶著一種被期待的模糊的“先鋒”“反叛”“大膽”氣質被人們廣泛接受。面向全國征稿和詩家推薦相結合的稿件來源渠道,編委評分選取的公平入選方式最終產生了這部詩集。馬曉康在此過程中付出了大量的努力和辛勞;我的朋友—設計師楊璐為我們慷慨貢獻了自己設計的封面……還有很多類似的場景,諸多的細節讓我看到90后這個代際的詩人們日漸趨于成熟,他們的作品也日臻完美,相信這一點,讀者可以從閱讀本書中得到印證。
—呂 達
當00后詩人在詩壇以口語詩大放光彩時,90后的詩歌寫作者又在干什么呢?不得不承認,00后是新新一代,寫作起點高,一上來就是純熟的口語。而90后,目力所及,口語創作者本來不多,其中還有一小部分流于表面,追求語言。而我所認為的真正的好詩,當以我推薦的吳雨倫、易小倩、蠻蠻為例。很多同齡人,要么還在寫校園詩,要么故作深沉,要么唱老調子喊故鄉,要么寫“詞語的結石”,討厭的意象,好像他們玩不出什么新鮮花樣了。豈不知,“詩是一只空籃子,你放進自己的生活,它給你全新的天地”。這樣再看口語詩,我們會發現—這是一種多么健康、多么酷的寫作,把自己擱到生活里,擱到詩歌現場里去感受、去寫作。我作為本書編委之一,樂意看到90后口語詩人出現在這本書中,并引以為戰友,雖然寥寥無幾,但詩歌讓我們光榮地站在一起!
—阿 煜
2017年9月,這是我寫詩第二年的結尾。寫作時間不算長,但也算是趕上了這個時代。2017年,最大的90后二十七歲了,最小的90后也已經成年。未來幾年是90后最容易被別人注意的幾年,將有大量的我們橫空出現,帶著迎頭一棒,給詩壇注入新鮮血液。
回顧寫詩這兩年,大部分時間是孤獨的。無疑,寫作是一場備受自我折磨的持久戰。孤獨是文學的常態,文學向來不在座談會、改稿會和那些眼花繚亂的采風活動上。文學是一個人面對書桌小心翼翼地用字、詞鍛造自我的內心世界。當然,大部分人對于此種最普遍的看法是:“哦,這個世界還有詩人嗎?”這是一個非常傻的問題,詩人朵漁曾這樣有力地反駁過:“池塘有青蛙嗎?……”詩歌作為一個人類史上永恒的話題,不應該被貼上“已死”這類標簽。你并非身處池塘,不能說蛙鳴之聲不存在。這個世界有桃花,有鯨語,有被虛構的龍,萬物亦有陰影。世界允許存在深淵,也允許存在那些將好奇的頭顱探入深淵的少數者。
今年五一,我與本書主編馬曉康在北京相約。這是我見到的第一位寫詩的人。這個微胖、江湖雅稱馬十八的人正氣喘吁吁地把家從二環搬到了五環以外。好幾箱書,格外重。額外補償了搬家工人一百塊錢。在小飯館,開了剩下的半瓶茅臺后,首先,他對我的詩歌寫作給予了肯定。再以后,我頭愈來愈重,身子愈來愈輕,被這位山東人給放倒了。此前不久,應曉康之邀在《山東詩人》90后專號中組到了近二十位90后詩人的作品。此后不久,他說他想出一本90后詩選。“目前還沒有一本正規出版的‘90后’詩歌選集吧?”馬曉康這樣問過我。后來他讓我幫他給詩選推薦幾位頂尖的同代詩作者。再后來,我們開始大量征稿,在各大網站、微信公眾號上貼征稿啟事。到最后收到一千六百多份來稿,雖然可能不足90后詩作者的冰山一角,但所幸,我熟知的90后優秀作者都在其中。
這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件,馬曉康對此事非常上心,從征稿到海選都是他一手操辦。他的想法是要編一本有研究意義的詩歌選本。以后很多年,也可以拿出來當作史料翻閱。90后有大量優秀的詩人還未被打撈上來。也有一部分成名的詩人,他們的優秀作品需要保存起來。讓我們找一個理由來相聚。作為同時代的盟友,在漫長而孤獨的寫詩學徒期間,有這樣一次相聚也十分珍貴。
以后,將有一部分人因為某些原因而離開。他們寫出過自己最好的詩歌,有書為證。也有一部分人,他們的路依然漫長,最好的詩歌還在路上,有書為證。
—賈假假
曉康組織編寫的這本90后詩選較為全面地展現了當代90后詩人整體的寫作群像,呈現出百花齊放、高原有峰的局面,更是直接以詩歌集回應了當下對90后詩人寫作的期待和置疑兼有、認可與否定并存的情形,并以群體寫作的形式在詩歌長河的流變中將“90后詩人”這個群體投射到公眾視野中。
我是懷著期待、欣喜和震驚來閱讀這本詩選的,盡管本人對于詩歌評論和相關理論研究基本上只是一知半解,但在此還是想班門弄斧、拋磚引玉,提出一些不成熟的且零零碎碎的個人感受,希望和各位詩友一起交流。
必須說,90后詩人本身是肩負一定的時代使命和語言使命的。我們常說詩人需要處理的事情包括了詩人和這個時代的關系、詩人和這個世界的關系、詩人和現代漢語的關系以及詩人和他自身的關系。里爾克說:“生活與偉大的作品之間,總存在這某種古老的敵意。”首先我想說的是關于時代關系的問題,回到阿甘本的問題“何為同時代”,同時代意味著什么?在我們去審視和探究我們和時代的關系以及我們如何在這個時代自處的時候,我們可能就會感到這個關系的微妙和難以言說,仿佛若即若離,仿佛似是而非,仿佛根植其中,又仿佛遙不可及。我一直比較贊同羅蘭巴特的回答:“同時代就是不合時宜(The contemporary is the untimely)?!笨赡苷且驗檫@樣的不合時宜,一方面積極地參與和融入時代之中,去深入地探索和研究這個時代的方方面面;另一方面又要跳出時代以外,和時代保持距離地去審視這個時代所有的特征和問題。有人說,詩人是這個時代最偉大的先覺者,而詩人的不合時宜讓這些詩人可能更屬于那個時代。他們敏銳地去叩問這個時代并為時代發聲,踐行他們對于這個時代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帶給世界某種具有精神文化引領力的東西。
而就90后所處的這個時代,我們看過信息技術的飛速進步,不斷沖擊和改變著我們很多傳統的事物和我們的行為方式,同時各種外來物可以輕易擴散復制,在這種時代的矛盾、張力和阻力之中,我們的文化和思想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對于這一代詩歌寫作者而言,這是一件幸運的事情,因為在這樣的沖擊和矛盾之中,我們更容易找到突破的路徑,而這一定程度上,就是時代賦予90后的文化使命。
就近幾年的寫作而言,很大一批90后詩人在嘗試突破前幾代詩人的寫作,但許多尚未找到自己的路數。這個突破,是語言上的,是形式上的,更是思想上的,這個突破一定程度上決定了這個詩人的寫作格局和視野。而面對傳統和西方兩朵烏云,面對多樣的形式和語言的誘惑,很多時候我們在利用我們所處的時代特性和閱讀經驗去寫作,而要突破這個窠臼找到一條新的道路是極其困難的,但是很多寫作者嘗試突破的勇氣難能可貴。語言的突破我想到了陳先發曾談到的,說詩人的身份對于他來說,首先意味著某種割裂?!皟煞N語言形態的割裂。在生活中得屈從于功利、簡明、以溝通為目的的口語系統,而在詩中你又必須完成某種超越。這種超越既是審美的、也是思想的?!薄霸娋褪且环N對抗,從而達到超越。這種超越的極端形態是宗教、世俗形態便是詩歌。”我理解到詩歌的過程本身就與語言抗爭,甚至與我們習以為常的口語習慣、審美通識、思維常路去做對抗的。在這種對抗中我們會體察到高于這些的新突破,我們在沖破慣性壁壘的時候,外延了我們所謂的邊界,在某種程度上實現了一種新的完成。
90后詩人站在一個比較幸運的起點,因為我們擁有更加明顯的資源意識和資源整合能力。我們不會受制于傳統的可能的一書難求、閱讀狹窄的局面,我們可以輕易地接觸到關于各種時間段、各種文化背景和人性的文化作品,讓我們從一開始就有了比較開闊的視野,這是一件幸運的事情。加諸情感化的東西、經驗化的東西、想象化的東西,這些密集而復雜地呈現在我們的落筆之前,構成了90后詩人寫作的幸運。但是如何在如此卷帙浩繁、復雜多樣的風格和形式中,獲得自己的超越和突破,又成為另一件困難的事情。
這本詩選中,無論從語言風格、寫作形式、作者背景等等都是廣度很大的,我們可以看到各種各樣風格的寫作,我無法評價各種風格或形式,或者這本身無法評價。語言風格的復雜性,不同形式規范和敘述方式的多樣性讓人眼花繚亂,但在其中我看到了很多詩人在不同的地方點燃了自己的詩歌,這件事情讓人欣喜和震驚,而這本身就是詩歌寫作的魅力所在。
本來想寫一篇正經嚴肅的或者至少說是邏輯分明、語言精練的后記,但囿于個人能力和時間實在有限,只能天馬行空地隨便寫了一些個人感受草草了事,這更多作為一些個人感受不代表任何觀點,也可能明天一覺醒來我又有新的感受,在此就當作一篇消遣娛樂的后記,希望大家讀得開心就好,希望如有機會能與各位詩友多多交流,也希望這本90后詩選能夠為各位帶來某種收獲和感受。
同樣作為一名90后詩歌寫作者,我對90后詩人這個群體充滿期待和信心。前方任重道遠、長路漫漫,希望我們都能夠始終篤定和用心地繼續寫下去,愿我們的未來堅定又可以想象。
與大家共勉,祝好!
—童作焉
人若草本,生命的羸弱并不會比其尊貴得多。遇同道之人,難也!如若水與水不遇,便是天災。
曉康從墨爾本回來不久我們就遇見且相識了,我窺見了他在文學之路上大部分經歷,即可客觀總結他是個人品與文品皆在線的人,或許是受他父親的影響,總甘愿為文學做事情,90后詩選就是這么來的。今年5月,經曉康推薦我得幸作為“替補”到廣東省作協舉辦的90后作家班學習,曉康就跟我提及選編90后詩集這個想法,并囑我推薦一些好文,我允諾盡力。
曉康是行動派,回來之后不久就開始征稿,征稿結束組織十五位編輯對稿件進行投票,所以我認定這是一本對得起我們自己良心、自我認知,對得起90后文學群體的選本。早先,我是不贊成曉康做這件事情的,畢竟勞神費力,另外90后還尚不成熟,且還夾雜些急功近利者。說到90后的詩歌文本,我有幾個感知:其一,詩歌的風向受主流刊物影響過于嚴重;縱觀90后的詩歌文本顯得過于老成甚至是過于追求故事性,詩歌風格受控于主流刊物編輯的選稿風格,寫詩劍指某某大刊,當然目的性強,會利于上刊“成功”,也不乏一寫就發,一投就中的“研究性”作者(先研究刊物用稿類型、編輯口味,再動筆,絞盡腦汁對“癥”下藥迎合為之),所以他們成了刊物寵兒。其二,自我意識不受理性控制,刻意追求所謂“先鋒”;文學先鋒性的定義現狀多取決于表層意象:一是對于詩歌意象的大膽選用;二是對于陌生化語言的拼湊堆積;三是對其作品的所繞圈數,也就是邏輯推理的難度(說明白就是晦澀難懂)?!冬F代西方批評理論》中寫道:“盧卡奇堅持現實主義文學理論,強調文學的歷史性、真實性、典型性、人民性和政治性,反對自然主義、超現實主義、表現主義采用的直接展現拼貼的方法,認為是頹廢的表現?!痹谒磥?,“混亂”構成了先鋒派藝術的世界觀基礎,超現實主義主張純粹的精神的自動主義,認為創作不受任何理性控制,不依賴任何美學或道德的偏見。主張隨意自由地思考與創作,把不相關的東西置于一塊兒,善于表現夢境、幻覺、無意識世界等。真正現實主義作家的目的是創作典型,揭示社會本質,表現其深刻性與真實性。因此,只有現實主義學者才能組成文學上的這樣一支真正的先鋒部隊。所以,對于先鋒的解釋是揭示本質才對。其三,丟失了90后這一代人特有的時代性;中國名垂史冊的新詩寫作大師可能還未在列者,但是年代詩人則是數不勝數,因為他們為時代做出了自己的文學貢獻。反觀90后,追求老成者未能脫離“過去”的影子,而“先鋒派”因自身認知和判別的不完整而暴露弊端,導致其作品取意價值的發散。再有就是在內質與天賦之間,90后往往選擇了內質,而天馬行空和奇思妙想會被遮蓋,繼而將語言的可能性扼殺得所剩無幾。不得不承認,90后有太多太大的空間有待發展,同樣,作為一個90后的寫手,做編輯亦有五六年之久,我承認,對自己的文學眼光自信要高于寫詩的自信。
在這一批文稿中我也掘到了所謂的“寶”。我認為更有可能在詩歌道路上有更好發揮的詩寫者:比如黃建東,他的優勢在于空間感的建設,簡單化的解釋就是臨場感或是感同身受。他的敘事不同于散文或小說,能夠把那些撕裂的用荒草或是枯敗的舊事潦草覆蓋,在相安無事之下我們信任了一切,這種對于讀者的牽制力是語言上天賦異稟的標注。他的語言排列、邏輯順序都有著獨有的自我意識,在平行世界的構建當中,可窺見的就是它更立體更無懈可擊,我們自身都是漏洞,所以膽怯甚至是自慚形穢,你要知道的是越是渺小越讓人無地自容。感知、反觀與自省來得比襲擊更可怕,因為認識到絕望。好在他有干凈、有最初的善良對抗。而對于陳萬的作品則在于它故意打碎詩的外殼卻保留著詩的蓄力;李一城,他的作品算得上這一批文稿中成熟的一類,更靠近現實接近生活細節,來得更微妙,后勁也會更大。在眾多90后當中我選了我不熟悉的、自覺有潛力的一部分,當然有一部分他們的筆力上確實有待提升,但是他們在詩歌的感知力與稟賦上我覺得尚可期待,但最終未入選,畢竟眾口難調,編輯們要盡可能地客觀地為這本集子負責,但是在此我還是想提及:比如張亮,他的意識已經抵達了的部分在表達上卻未能盡善盡美,可是他的句子當中還是透露出可期待的那份獨屬氣質;邵騫也是其中我印象比較深刻的一位,他的語言特色:有西方的意志品質,又有古典姿態,或許因為在語言節制方面的限制而沒能被其他編輯認可,不過對其語言我是認可的。
這次是最為系統,也是相對完整地梳理閱讀了90后這一代的詩歌作品,弊端顯而易見繼而盡力避免,可貴之處我虛心學之。曉康做的這件事情最起碼是認真對待,或許外界對于尚未成熟的這一代不以為然,甚至認為這本書的出現時機未到,但是它的價值會在若干年后來得更為“兇猛”。要知道,等成熟的時間到了, 90后這一代寫詩的還剩下幾人?尤其是好詩人。水清則無魚,越是好的詩人,越受不得烏煙瘴氣,于是陶淵明選擇“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于是更多的陶淵明們開始渴慕“世外桃源”。另外,90后還年輕,他們的語言天賦會因為生命的活力而得到更為充分的挖掘和發展。
最后,我還想與同盟者共勉:我們不得摒棄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賦予我們的一切,同時又不可囿于其中,要知道超脫物外才是境界。那么“研究派”“浮先鋒”……是否可???有人說不言而喻,但事實是沒有答案,畢竟人的價值觀不同。
若有幸成一滴水,不能選擇入江海,那么我坦然面對日光,若能選活得坦蕩,我選一棵沒有野心的荒草,俯首稱臣。
—梁永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