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36B4AA-7D38-40B4-80AE-5445E841E436.png (0 Bytes, 下載次數: 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10-25 22:40 上傳
劉斌,長淮詩社副社長、《長淮詩典》編委。安徽省作家協會會員,安徽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淮南市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在《世界文學》《安徽文學》《詩探索》《新疆回族文學》《西部學壇》《詩潮》《詩歌月刊》《紅豆》《西湖》《陽光》《文藝報》《中學生閱讀?高中版》《南方文學》《散文選刊》等發表作品等百余萬字。曾獲安徽省作協頒發的金穗文學獎一等獎,首屆“詩探索·中國新詩發現獎”“《安徽文學》第二屆年度期刊文學獎”等。有文學評論專著《美的邂逅》(中國文聯出版社)。另與人合作《中外詩歌精品閱讀》(語文出版社遼寧出版社)等著作。
凝神關照真實的自我——讀許之格詩歌 劉斌
經常因文學活動去壽縣,就結識了一些壽縣的詩友,許之格是其中的一位。聽說她是以開花店謀生,見她嬌小的身軀,文靜的性格,就想象著她起早貪晚在花店里忙碌的情形,一片姹紫嫣紅中,一團香霧繚繞間。這當然是想象的,生意場上的情形怕不會是這么浪漫溫馨的。常讀到她的作品,一組一組的,這時,我腦海里就會浮現出她或在花店生意的片刻閑暇里顰眉凝思,或在家里夜深人靜時對月出神的景象。前不久,聽說她出了詩集,這是值得祝賀的。
許之格的詩在我讀來,最大的特點就是真。現在,社會上詩歌似乎又開始熱起來,寫詩的人數不勝數,各種寫法各種主張不一而足。但我想,無論詩歌風尚怎么變,詩對真的要求不會變。甚至可以說,詩歌沒有真,就沒有生命的精神氣息,實則是在騙自己騙讀者也是騙詩歌。
許之格詩的真首先表現在詩中的情真。她是在詩中真實地抒發一己真實的情感,將她生命中情感的脈動真實地記錄下來,或者,將自己在生存過程中郁積著的情感真實地抒發出來。比如《踏秋》中:“我對山上每一種生長的植物/都很歡喜/豆莢秧,蒲公英,野山棗,紅柿子/ 想到這些酸酸甜甜的情話/我絮般的心/就會慢了下來/成粒狀的。”詩中寫和心愛的人一起踏秋的情形,因心中有愛,“看山則情滿于山”,那樣一種對愛的滿足感、幸福感,那樣一種對此時此刻的珍惜與感恩之情,透過對一草一木的珍愛,既是一種對此在擁有的一切的欣悅與甜蜜,又仿佛要告訴所遇到的花草樹木,和他們一起分享。如果說這首詩的情感是溫柔的,甚至是有些含蓄羞怯的,那么,《雨城》里的情感則是熾烈甚至是有些豪放的。詩人寫道:“當風雨來臨時,我依舊不慌不忙/在城墻根下行走/讓囤積已久的情緒在暴風雨中/瞬間,心花怒放/又像,一條/溫柔的河流……雨越來越大/城內推杯換盞/我在城外獨步徘徊/假如,有人在身后喊出我的乳名/我將會,以身/相許!”詩中截取了雨夜小城聚會后的一個片段,在詩寫的過程中,真實地體味自己的內心,體味一個女性的溫柔與熾熱的情愫,也表達出這種情愫對知音與接納的真切的渴望,有一種真而烈的性情之美,閃耀著動人的個性之光。除此之外,她的其他的詩也無不是這樣的真性情。比如《秋風落》里對八公山的喜愛,那種愿化身為山上的一棵小草的耽戀沉迷之情,比如《采石磯一游》里,對李白的仰慕追思,不惜“咬破拙舌”為李白吟誦詩篇的崇敬與愛戴,再比如《紅月亮》里,詩人在忙碌一天之后,夜晚九點還要登上18層高樓,為的是看看紅月亮,那樣一種割舍不下的牽掛,那種紅塵中渴望“超然、脫俗”的本能與沖動……詩人寫得無不真實自然,使人讀來可親可近,如對知己好友,如面對另一個自己,如對自己的那一片天地那一方無需隱瞞無需顧慮更無需左顧右盼地忌憚的心靈空間。詩歌抒情的力量與魅力在哪里?大約就在詩人自我抒情的同時,為讀者提供了一方傾訴、慰藉與溝通的情感空間。而許之格的詩是做到了這樣的真情的詩寫的。
許之格的詩的真還表現在詩中所寫的事真。當下的詩壇,詩中敘事是詩歌寫作的時尚。但是,很多詩人詩中所敘的事,讓人讀了不放心,難以相信。一則是雷同太多,二則是虛構敷衍成篇的太多,這兩者都在損害詩歌的品質。因為詩歌講究創作,也講究寫作中詩人生命的詩化與新我的生成,這兩者都要求詩歌敘事的真實。而要做到詩中的事真,則不僅要所寫的事真,更要在寫的過程中,有詩人真實的在場。什么是真實的在場?就是詩人對所寫的事有真的發現真的判斷與真的有價值判斷的立場觀點。否則,即便寫的事是真的,也起不到很好的藝術效果。許之格的詩真,則恰恰在這幾個方面做得不錯。在《心愿》里,詩人寫道:“建了一輩子的/房子,卻身無居所/二叔握著手里剛剛拿到的工錢/羞愧的說/他說這話時,表情像是一棵凍傷的稗草/眼神呈現的幻念/足夠點燃遠方的一盞燈光……然后,我要以一個幸存者的身份 痛痛快快的大哭一場/把流失的事物/重新的,再愛一遍他每一年都反復地說/像一首不死的民謠/在耳邊撥動著疼痛和悲歡。”詩中所敘的是做農民工的二叔的事:一輩子在外建房,卻在城里無立足之地。這個事無疑是真的。詩中不僅真實地記錄下這段農民工的生存現狀,更詩意而含蓄地傳遞出詩人自己的視角、情感、立場與價值觀。比如說他的表情“像是一棵凍傷的稗草”中的理解與同情;比如他的眼神“足夠點燃遠方的一盞燈光”中的領會與希望;比如他反復地說,像“一首不死的民謠”的審美判斷與情感認同,等等,這些使得這首詩里所寫的事既是事實真,更有著詩人審美的真,藝術的真,是獨屬于詩人的那種“真”,這樣,讀起來就不獨是為了避免單純抒情而去敘事,而是一種“事”的真實的審美詩寫,是真實的事具有了真實的意義和價值。類似的例子還有前面提到的《采石磯一游》《雨城》以及《紅月亮》等。當然,許之格的詩敘事性不是特別強,絕大多數是抒情詩,但即便是在抒情詩里涉及到的事也往往有著本事的品質和真實詩寫的藝術特征,給人以有感而發的痛感與心靈真實的觸覺。
許之格的詩的真自然也表現在其詩歌語言的真。許之格的詩歌語言的真,首先是表現在其質樸、自然、流暢,不加雕琢不去刻意斧鑿,更沒有為追求陌生化而走艱澀或冷僻的路子。她的詩歌語言是如古人所說的“至麗而自然”“至放而不迂”,是那種“絕去形容,獨標真素”的詩語,有著“出色而本色”的意味。其次,更主要的是她的詩歌語言是有著詩人表達的本真或者說本真的表達的藝術特征。比如前面提到的《踏秋》中“想到這些酸酸甜甜的情話
我絮般的心/就會慢了下來/成粒狀的”,這樣的意象與言說是許之格特有的。而《雨城》里“雨越來越大/城內推杯換盞/我在城外獨步徘徊/假如,有人在身后喊出我的乳名/我將會,以身/相許!”這樣的語言,個性化本真化就更鮮明了,也為詩友圈傳為美談。我們說這樣的詩歌語言的真是因為這是許之格生命的表達方式,或者干脆就是許之格生命的一部分,而不是去學或者模仿其他人的語言,或者只停留在語言的機械地操作與戲玩的層面,是一種基于生命真實表達的語言。
許之格的詩就是如此地追求真的品格。在我讀來,這樣的真的詩寫其美學意義更在于,許之格是將寫詩當作一種存在,是她在生意場的人生,那種忙忙碌碌、嘈嘈雜雜的人生之外的另一種生存方式。她在詩中保持著這真,恰恰是要找回被煩的事務涂改或者迷失的自我。她這樣的真的詩寫,是將在現實生活中無法實現的真我安放在她的詩中。那每一首真情真事真語的詩,是她對真實的自我的凝神觀照,是一種挽留與保存,是一種呼喚與呵護,也是一種對自我的提醒與警示:因為她知道,失去了詩中的自我,現實中生意場上的那個“我”,即使是再成功再富有,終歸是有所欠缺與不足的,也終歸不是她許之格所心甘情愿的。如此,她才在白日里穿梭花店的間隙,或者深夜,那樣地一往情深地沉潛于詩海,沉潛于另一個自我遙遠又親近、陌生又熟悉的呼喚。
A0EFBE9B-EDFB-4DA1-9225-99792589A4E0.png (0 Bytes, 下載次數: 9)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10-25 22:41 上傳
許之格,安徽壽縣人,安徽攝影協會會員,淮南作家協會會員,壽縣作協理事,鮮花店小店主。愛好文學,寫詩歌多年,2012年開始在地方報刊發表詩歌散文,作品散見全國地方報刊雜志。出版詩集《四葉草的幸福》。
許之格:秋風落(組詩)
一會金色,一會白色
秋風吹過,像久戰不敗的士兵
獵獵作響
讓我長成一棵草吧
赤、橙、黃、綠、青、藍、紫
都可以
每一粒燃燒的種子
都是春天的證詞
踏秋
沒有馬車
沒有人家
在某一個黃昏,我們一起去山上賞秋
你不說話,但是,我知道
我們是相愛的
我對山上每一種生長的植物
都很歡喜
豆莢秧,蒲公英,野山棗
紅柿子
想到這些酸酸甜甜的情話
我絮般的心
就會慢了下來
成粒狀的
老屋
屋內,裹著小腳的祖母
顫巍巍,點燃窗臺上的油燈
她看火苗的眼睛逐漸變亮
她的微笑,像窗前一朵盛開的牡丹花
比蒙娜麗莎還要古老
月光清涼、老屋不說話 守著瘦骨伶仃的小河聽流水唱歌
喊山
落日,余暉,西風,古道
蘆荻瀟瀟
此時需要一首什么樣的歌來助興
對,對了,必須是高調的
可以讓我,肆無忌憚的
大聲吶喊
我氣血淤積,喉嚨里
堆積了太多的埋怨與不堪
沿著山路,丘陵
像音符般的起伏跌宕
一步,一步的釋發
喊山時,我如秋蟬般
聲嘶力竭
天籟之交響在山澗升起
天空中飛翔的不只是鷹
還有掙扎的秋風
無問西東
別來無恙啊!
云朵,垂柳,稻花香。
過往的快樂,似波如煙
在水里搖晃著,又散開
這些年,我無問西東
從天之南到地之北
卻依然深愛著這里
一排楊柳岸,一灣清水塘
和那些經過的車馬
采石磯一游
太白館里一些異味
需要有濃度的酒精才能清散
我沒有酒,只有借壑石上的來風
與您同飲一掬江水
何處長江頭?
何處是長江尾?
失憶,讓很多人還患上了偏頭痛
他們更像您的外一首
一生,也沒能寫出一首像樣的詩
太白,我已流浪多日
臉上的殘脂浮塵
又疊加了幾重
哦,不過您老放心
朝覲之前,我已用江水洗滌過
夏蟲低吟,芨草香甜
像我此刻安凈的心
太白殿讀詩
到采石磯我只想在雕塑前和你留個影
在太白樓上陪你做一回隱士
體內的荒涼,需要長江之水
來撫平,激活
內心的艷陽天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
我咬破拙舌
在太白殿上讀詩給你聽
我嗓音有些沙啞
是用壽州方言讀的
空曠的閣樓沒有人語
只有蟲鳴與芨芨草的交響曲
在不斷拍擊黃昏
被風蝕的塑影里
暗藏千年春秋
心愿
建了一輩子的房子,卻身無居所
二叔握著手里剛剛拿到的工錢
羞愧的說
他說這話時,表情像是一棵凍傷的稗草
眼神呈現的幻念
足夠點燃遠方的一盞燈光
如果回到故鄉
我一定要親手建造一座房子
我要用舊愛和新歡
把空了殼的家園填滿
讓每一條小溪和植物相聚在一起
看著它們,一朵一朵的開花
一片一片的醒來
然后,我要以一個幸存者的身份
痛痛快快的大哭一場
把流失的事物
重新的,再愛一遍
他每一年都反復地說
像一首不死的民謠
在耳邊撥動著疼痛和悲歡
不要問,我從哪里來
一**滿青苔的童謠
落進河里
水笑了,我在岸上
也笑了
水流動著,我也流動
歸來的游子用不著調的方言
掩飾著異地的風寒
說起那年的夏天
他卻哭了
我終將要離去
我模仿家鄉的小溪
離開時
看不見一朵浪花
不要問,我從哪里來
源頭,
來自故鄉的小溪
守望
一雙渾濁的眼神
穿越光陰的隧道 古藤,老屋
遞給他一根彎曲的拐杖
堅守,無奈,枯萎
這些輕飄,搖曳的詞語
抱緊體內的溫度
與夕陽相依
面對故鄉 你無法用一杯烈酒來遺忘
我用秋霜臨摹 給天涯海角發去兩封信 一封寫著:樹欲靜
而風不止
一封寫著
慈母吟
紅月光
晚上九點
送完最后一束花 才想起今晚的紅月亮
站在10樓的陽臺上
還是嫌夠不著
蹬蹬,上了18層樓頂上
風,吹過發髻
一半云里,一半霧里
再高一點,感覺來了
哦!
超然,脫俗
飄飄,欲落
如,紅月光
碎了一地
雨城
當風雨來臨時,我依舊不慌不忙
在城墻根下行走
讓囤積已久的情緒在暴風雨中
瞬間,心花怒放
又像,一條
溫柔的河流
報恩寺的誦經聲
伴隨著蝴蝶的輕笑
若有若無,悠悠而來
我是個沒有信仰的人
但是我想,這一定是上帝的頌歌
它總是讓人情不自禁的淪陷、頓悟
讓腳步也跟著慢下來
雨越來越大
城內推杯換盞
我在城外獨步徘徊
假如,有人在身后喊出我的乳名
我將會,以身
相許!
五月的薔薇花
看見你,就想起故鄉的五月
那幽幽的密語
開出我久違的思念
想我舊時三分地里的陽光
薔薇、籬笆、女人和狗
一片、一簇
在春風里梳妝
年年高低,年年如初
城市的每一扇窗
打開了,都是鄉愁
我喊你親愛的薔薇
落花如英
如我的姐姐身襲旗袍
依欄在笑
相視、溫暖
說什么傾國傾城
你不可遏制的天香
依然是我今生走不出的蠱惑
長淮詩典新增名家點詩欄目
《名家點詩》可評一人多首,也可評多人各一首(3人為基數) 該欄目將結集出書,歡迎詩人、詩評家把好詩好評砸過來! 投稿郵箱:chsd998@126.com;330513284@qq.com 投稿須知:好詩/好評+簡介+照片
《長淮詩典》顧問
梁小斌、陳先發、余怒、李云、楊四平
主編 雪鷹
編委會成員(按姓氏排序)
阿翔、方文竹、宮白云、慧子、盧輝 林榮、劉斌、李不嫁、裴郁平、盛祥蘭 少爺、汪劍釗、向以鮮、雪克、雪鷹 西棣、育邦、楊啟運、張潔
編輯部主任 少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