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视频久久/小泽玛利亚一区二区三区/午夜精品视频一区/久久爱www - 丝袜国产在线

立即注冊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快捷登錄

情牽九宮
發表于: 2019-9-18 21:04:55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倒序瀏覽

本帖最后由 情牽九宮 于 2019-9-20 07:27 編輯

《靜夜閑言》
    (為梅宣贊)
冬者,四時之尾,年之末也。書云:"冬者歲之余,其酷寒令人可畏”。昔,百草倚仗驕陽春風之惠,皆爭而怒放,逞艷麗于一時;而時勢過后,一旦無援,皆縮頸潛藏,從不露面;力求安身自保,此不足為貴也。唯,冬梅不賴春風之便,無求麗日之資;傲然挺立,開放人間,給世人帶來眼福;傲骨示范,其精神難能可貴,實可旌表。若隱而不宣,知而不言,人類還當自愧!人非草木,焉得無情,若梅有知,理當崇敬三杯。
          張天輔
2018秋末靜夜閑草

“王家食府”聚餐記
                文/張天輔
        戊戌季冬,“富川流韻”全體群友,蒙羅女詩人之厚意,邀飲于“王家食府”。斯時場內玉輦如云,頃刻庭中霓燈競彩;氣派非凡,景情離俗。良師益友,互致問安。老識新交,寒喧點額;目睹席間,野味珍饈皆可口;心儀案上,瓊漿玉液足怡心。只見筵前呈笑語,無嫌醉后再添杯!既羨曹瞞,對酒高歌;更崇李白,舉杯邀月。既見王兄抒雅韻,又聆羅妹賦華章!別看人人含醉意,依然句句詠雅文。來時促促,去未匆匆;依依不舍,戀戀難分!幾度回頭長相顧,數番留步仍從容。唯期他日重逢,弦歌再奏;更待來年又會,情景添新!雖是才疏無雅句,敢將俚語贈羅君!

《民間故事》
     焦世銀傳說四則
    其一,
                略施小術;
                厲懲同行。
    提及通山籍訟師焦世銀,不但通山婦孺皆知,而且其聲名遠布荊湘各地。
     一日,一位湘人訟師,在地方上年紀又大,聲望又高,很不服糟(服氣),身帶被褥行禮,遠道至通山,名是拜訪,暗屬較量,來會焦世銀。
    無巧不成書,當進入通山境內界水嶺時,天色已晚,正遇焦世銀在路旁作歇。
    “喂!你這位年輕人,知道焦世銀住在哪里?”
    “離這還遠呢!恐怕你今日難到了!不妨我倆到客棧住宿,明早我帶你去如何?”焦世銀察言觀色,心中有異。
    來人表示同意,路上焦世銀不動聲色,暗打主意之后說:“你老遠道而來,還帶這些細軟,想是很累,這被子讓我背上?”對方同意,如釋重負,焦世銀背著被褥,二人一起進棧房。飯后,稍作寒喧,便登床入睡。因是嚴冬天氣,焦世銀說,不如把帶來的被子打開蓋在上面,一定要暖得多!對方同意,此時焦世銀乘其不備,在被子四角,分別蓋上隨身帶的印章,為未來官司埋下伏筆。
    苐二天一大早,焦世銀催著起床,對方很不耐煩地說,你要走隨便,我因路途遙遠,自覺很累,還想睡一陣子。
    “我走可以,但被子要帶走。”
    “什么?被子不是你的如何要帶走?”
    二人各執一詞,大聲爭吵起來,勸阻無效,只好對簿公堂,由縣官判決。
    聽說有人告狀,縣爺好多時未撈油水了!喜出望外,立即升堂,問明原尾,原來為爭一被!
    便問湘籍訟師:“你說被子是你的,有何人證,物證?”
    “我自己的被子伴睡多年,正如自己的房屋自住多年,還要什么人證,物證!”自以為穩操勝算,盛氣凌人。
    縣官又問焦世銀有何證據?他很謙遜地說,雙親素知小人懦弱,出門難以自保,恐生異端,故在被角上分別蓋了印章,以作記號,不料今日果生異端,真佩服父母有先見之明!
    縣官令人當堂拆驗,果有印章,再問,有人證嗎?    “豈無人證!只要問客棧老板,能知其詳!”
    縣爺立即傳喚棧主,棧主以實情相告:昨晚進門只看見這位青年背一被褥屬實。
    縣官大喝一聲,大膽刁民,依老賣老,想占他人財物,該當何罪!責令打三十大板罰紋銀二十兩,被子判與焦世銀退堂。
    二人出來后,未走多遠,焦笑著說,被子本來是你的,跟你開個玩笑罷了!于是還給對方。
    待其稍遠,焦又快步跑到公堂,秉告縣官:他無視大人判決,在路上又將被子強行奪走,并罵狗官,胡亂斷案!縣官聞信派人騎馬快速追回,又是幾十大板,罰銀加倍。
    二人再次出門后焦世銀說,被子還給你,真的不要了!不過,你應當學乖,前人說過,毛羽不豐滿者不可以高飛,你還是再轉家鄉湖南深造吧!他日再到通山還當謹言慎行,切莫放肆,實話告訴你,我就是焦世銀!
    注:
    毛羽不豐滿者,不可以高飛,語出巜古文觀止》蘇秦說秦王一文


焦世銀故事
    第二則
    暗號救子,
    名利雙收!
    且說焦世銀有驚人的訟師才干,能言善辯,無理辯成有理。凡是他受理之案,每常起死回生。這就使其子焦某在鄉間毫無顧及,任意專橫,強奪人妻,鳩居雀巢,己成慣例。
    一日,其子焦某,乘某婦人丈夫外出,夜未歸家之機。翻墻入室,實施強暴。某婦人高喊救命,周圍鄰居急忙趕來,把房子圍成鐵桶。吩咐兩路人馬,一路報官,二路去請其父焦世銀,意圖揭毀其父子之名。
    請焦世銀這一路人馬先到,焦世銀只得與眾同行,看到現場房門緊鎖,前面堅實,后面空虛無人把守。他便高聲喊道,此決非我的兒子,若是我的兒子,早已錘斷爛格子框逃走了!
    被困室內的兒子立即深明父意,果真跳窗逃之夭夭!
    隨后報官的到了,當打開房門驗明正身時,哪來的人影!
    此時焦世銀在理由上大占優勢,高聲說道你們這是誣陷好人!今天交不出人看怎么辦?眾人像熱鍋上的螞蟻,知道理由說不過去,要求焦世銀提出條件。焦世銀提出條件有三點:
    其一,賠錢,本應賠錢無數,但因汝等一介窮民哪來那么多錢?也就賠個百兩銀子算了吧!
    其二,洗污,吾子素來正人君子,常不沾花惹草,況貌賽潘安,豈與村姑交際?我媳,人稱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德才兼備,與吾子相敬如賓,對她亦是莫大侮辱,必須鳴鑼示眾,恢復尊嚴。
    三恭送,用四人抬大轎送我回去,沿途鞭炮聲不得間斷,歸家為止。
    眾人只得照章辦事,以保平安。
    正是:
            縱然嗣子行羞事
            竟有嚴君作后臺

焦世銀故事
    第三則
    焦世銀智算父子終歸睦,
    李虛華愚昧衙門再受鞭。
    且說焦世銀鄰居李虛華父子,因家庭鎖事鬧得不可收拾。繼而發展到揪扭,斗毆。將父親的門牙打落四個,血染衣襟,因是六月炎天,未及時用藥,臉部腫得不成人樣,經族規懲治無效,父親只好告上縣衙,以法治人。
    焦世銀已有耳聞,料定李虛華要來找他為官司出主意,于是那天不顧六月炎天之熱,在房中用炭盆燒成旺火,身穿皮襖足著棉鞋,故作呻吟之狀,見虛華登門早知其意,示意坐下。
    虛華說道,打傷父親己告入縣衙,難逃皮肉之苦,要求焦世銀幫他想想辦法!
    毆打父親,情理難容!既然你求上門來了,我幫你天經地義。不過只要你痛改前非回頭是岸,在未來的日子里菽水承歡,以孝彌補也不為晚!昔日丁蘭致母撞死于檀木之下,因知悔過,同樣封為二十四孝中的孝子。你怕受皮開肉綻之痛,我倒為你想出辦法。
    雙方面議酬銀十兩,便附耳低言:只需如此如此說,可保無虞,若未湊效,退還酬金。
    不一日,縣官傳喚父子二人對簿公堂聽審。
    二人來到審案大廳,縣官一拍驚堂板:大膽狂徒競敢毆打生父,真是大逆不道!天理難容!昔日隨楊廣篡權,弒父自立,罵名千載!今又出了你這個李虛華打父,與楊廣何異?若不嚴明法紀,怎能服得了世人!
    遂喝衙門差役,嚴打百板。
    剛要動手時,李虛華辯說,常聞縣官大人斷案,不亞包公,今何不問青紅皂白,亂用酷刑?那天因極度炎熱,李某赤身裸體,我父跑來當背一口,咬住不放,疼痛難忍,向前一撲,因其口未松,故扯落門牙,純屬誤傷,非某人故意!
    聽來也有道理!于是怒責其父說,常言道,父慈子孝,雙方理應互諒,為何出口重咬?虎須日食百獸,未曾咬兒,不念你年齡高大,也當受責!
    其父頓生痛子之心,未作申辮,輕饒其子,只收案費銀兩,宣布退堂。
    數月之后,父子二人無意中敘及此事,兒子以實情相告,方知是焦世銀出的主意。父子二人心疼銀子,合謀再告焦世銀,妄圖收回曾經支付的十兩銀子。
    不一日,焦世銀得到衙門傳喚,三人對簿公堂。
    李虛華首先開口說明此事,是他焦世銀為了索取重酬,妄出主意,以致爭訟。要求退回原酬十兩銀子。
    焦世銀開口了,縣官大人,莫聽胡言亂語,我須代人理案,從不管鄰舍之事!常言道,里湖魚,宜服外人取。鄰居之事從不干預!純屬其父子串通,編織事端,玩弄縣爺!
    縣官反問李虛華是何日何時為他出的主意?
    李虛華以實情相告,那天,天氣極熱,他焦世銀身穿皮襖,足著棉鞋,燒一大踏盆炭火!有時間地點,還想抵賴!
    焦世銀馬上反駁,我世銀素來怕熱,每逢六月炎伏天,常游名山勝地,非清涼而不往,焉得燒火自烤其身?縣官大人,此話合乎情理嗎?
    縣官覺得世銀所言屬實,父子串通不假,于是責令打李虛華十大板,其父因年邁免刑。

    注:
      人名,事情經過,純屬虛構。

焦世銀故事
    第四則
    為民籌策
    嚴懲縣官
    卻說民國期間,有一位姓馬的縣官到通山上任。別看他生得獐頭鼠目,尖嘴猴腮,乍看上去,其貌不揚。然苛捐雜稅,橫征暴斂,搜刮民脂民膏,卻遠勝任何縣官。
    不僅如此,為了個人致富,還大肆發展個人養殖業。私人養幾十只羊,他的羊從來不用雇工放牧,只在羊脖子上掛一塊牌,說明羊是他的,就一了百了。因此老百姓的禾苗每常被其羊吃個精光,懼其威勢,也就忍而受之,敢怒而不敢言!
    一日,焦世銀路過某地,見羊群正在吃老百姓的麥苗,眼見一畈青苗被糟踏一半。
    便問鄉人,為何不去趕走?其人回答說,快莫提起!此羊是縣老爺的羊,你未看見他脖子上掛的牌嗎?
    焦世銀暗想,路見不平,拔刀相助,那是有武藝人所為。我雖無武藝,但有文藝!我生為訟師,對此等無視黎民疾苦的縣宰,怎能撒手不管?豈不愧對蒼生耶!
    于是吩咐把村中的人叫好些來,當眾宣布,我為眾位出個主意,只管放心,出了事我焦某人負責,你們集攏幾十只獵犬,讓獵狗去咬羊,咬死得越多越好!如果他日對簿公堂,把我叫去應對。
    果然村民們唆狗咬死了不少羊只。
    消息傳到縣官耳邊,縣官大怒,責令重價賠嘗,并傳喚當地村民。
    那日出庭的也就只有焦世銀了!
    縣官拍驚堂木,大膽刁民,弄死我這么多羊,該當何罪,該賠多少銀兩?
    只見焦世銀說道,你的:
                 羊雖掛牌,
                 狗不識字!
                 獸傷獸命,
                 與人何干?
                 羊死有人抵命,
                 人死用何扺命?
                 你要賠賞,莫找人,找狗去吧!
    道理堂皇,縣官竟無言以對!只好自認倒霉了!
    村民們對他感謝不已。

《民間故事》
    一代英才謝雄飛
    鄂南通山縣楊芳鄉,大城山腳下有個村,村名(城坑)。此地,山不高而毓秀,水不深而澄清;茂林修竹,景色宜人。既未挨城伴市,遠隔杭瑞長途。然而藏龍臥虎,輩出英才!論文名懸金榜,論富富賽石崇;騷人雅士難以盡表,今獨說曠世奇才謝雄飛!
    提起謝雄飛,時人無不欽羨。自幼就與眾不同,鶴立雞群。啟蒙讀書不久,有一天他正和同齡玩耍,老師把他喚去說,雄飛,我出一上聯,你如能對上,免一年學費,怎樣?雄飛問是何上聯?師傅見蝴蝶正戲花中,脫口而出:
    蝴蝶采花,步步雄飛;
    他聽后說,師傅下聯我對了,但求師傅莫要生氣!還有免一年學費不可食言。師傅忙說,吟詩應對乃文人之舉,何得生氣!只要對得工整,師傅有言在先,非同兒戲,決不食言!求得師傅應允之后,他脫口而出
    青蜓點水,輕輕一蘸(讚)!
    一讚是師傅之號名,上下名號相對,合情合理還合景!師傅只得甘認倒霉,白送一個學生一年學費!
    雄飛,凡天文地理,圣賢經卷,一覽無遺,具有過目不忘之特性,非常人可品也!
    時光荏苒,轉眼雄飛已近若冠年華,經書飽讀,筆走龍蛇。正值功成名就,光宗耀祖之時。
    鄉人對他說,時今正是康乾盛世,你何不進京應試,一顯才華,將來立于廟堂,輔佐天子?
    雄飛暗想此言也是,大丈夫豈能久居閭里之間,須建功立業,大干一場!
    即日與家中父母商量,籌備銀兩進京。途中,逢山不覽山中景,逢水不看網魚人。日行夜宿,月余終于來到京城。
    待他風塵撲撲來到考場時,場試接近尾聲,要收卷了!真是天不遂人之愿!無奈之下,他只得央求宗師,謝某千里迢迢而來,豈能因時間已過而無功而返?我保證別人交卷,我也交卷!宗師頓生善念,與卷給他,就在宗師案頭當桌。
    只見雄飛筆走龍蛇,揮毫潑墨。
    宗師暗贊說,可算湖廣第一人也!
    此時雄飛轉過頭來,對宗師說道:什么?湖廣第一人?說全國第一人還嫌小了!
    俗話說,言語是君子之樞機,樞機之法,榮辱之主!蓋因此句觸犯宗師顏面,宗師怒而將他的試卷扔往一旁,使其名落孫山!
    一代英才謝雄飛被永遠埋沒了!誠為可惜!
    歸途,倍感凄涼!一路無精打采,轉到黃鶴樓住宿時,晚上心中郁悶,一口氣在墻上連題百首梅花詩,為時人所傳誦。
    卻說乾隆皇帝下江南時。閑游黃鶴樓,發現墻上這百首梅花詩,問及何人所作?此人不是狀元,也是榜眼,或探花,才華至極!
    結果查起來,什么都不是!
    有人將當時情景告之皇上,龍顏大怒下令一查到底!查明實況后,判埋沒人才之罪,盡戮宗師全家。    并御筆書一“存”字暗封才子。據村人傳說,御筆“存”字之匾,解放后多年才遺失。
    一代英才謝雄飛永垂不朽!

民間故事,
         《七爺泉傳說》
    于楊芳鄉曉泉村北山巖下,有一道泉。雖流量不大,然而潺潺流水,長年不斷,味甘甜而清澈,約米深而見底。多少年來,一直滋潤曉泉村民的田地,受益匪淺。若問七爺泉名號的由來,還須從一歲行運說起!
    話說遠古之前,北山巖腳下有一個泉洞,洞內隱藏一只孽龍,地方上須連年用烏牛白馬殺牲供奉,方可保連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然而有過一年,照例行事,毫無應驗。六月三伏天,月余未雨。田地禾苗,一遍枯萎,眼見顆立無收。村民們千方百計猜測,最終認定是孽龍酣睡未醒之故,主張派人進洞抬龍,有一家七兄弟,自告奮勇,擔當其事,一切準備停當,選定吉日良時進洞抬龍!
    抬龍那天,鑼鼓樂隊,銃炮齊全。全村上至耄歲老人,下至幼齡少婦,都一齊前往看稀奇!
    眾人來到洞口,鑼鼓,喇叭,銃炮一齊開響,熱鬧非凡!進洞前,七兄弟們再三對洞外人員致囑,他們入洞后,外面熱鬧場面不得間斷,如出現異常現象,不得大聲喧華取笑,若有疏虞,后果不堪設想!
    七兄弟入洞后,果然外面怪事頓生,只見絲茅叫,草鞋跳,毒蛇,猛獸沖動人群,群蜂亂蟄。洞外人群,頃刻瓦解,忙于逃命。忘卻洞內七兄弟未曾外出!此時孽龍見無鼓樂,又無供食,大怒返身進洞,堵閉洞門,只剩一線流水外湧,這就是后來流水量不大的實際原因,可憐七兄弟葬身洞內,無一逃脫!
事后憑這一線潺泉,連綿不斷延至如今,
    人們為了紀念洞內七兄弟,鄉人謚為七爺泉!
    注:
    原著張懷盛老師由于稿件遺失,鄙人按回憶,再續此篇!

  民間趣事
    話說很久以前,江西省吉安某地。有一對夫妻,生了兩個不肖兒子。大兒子秉性好逸惡勞,靠詐騙謀生;小兒子嫖娼孟浪,不務正業。均已過而立之年,各自光棍一條。常有人對其父說:“古人云:養不教父之過,你這兩位公子,如不趁早管教,唯恐將來不成正果。其父袒護曰:人非圣賢孰能無過,知識隨年漲,將來定有好轉,上等之人,不教而善嘛!感謝諸位提醒。
    俗云:坐吃山空。幾年下來,不覺債務纏身,生活十分拮據。斷炊之事已成慣例,一家四口朝饑夕餓,全靠東拉西借度日,每每有人登門討債,其父總是以年底還清搪塞拖延。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只望年關早日到來,總認為老者的話不會食言,有個等頭!
    時光荏苒,轉眼年關在即。該戶人家百無一有,債務如何還清?大有人窮失口信,天干失陰陽之勢!兩個兒子急得像熱窩上的螞蟻,忐忑不安。父知其意,便把兩個兒子呼到跟前,正色道:你倆平時游手好閑,乃至有今日之窘境。只要你倆改邪歸正,浪子回頭,我有一計能還清所有債務。倆兒子如落水找到救命之索,喜出望外,速問何計?父親說:只須如此這般,但天機不可泄露,到時定見分曉!殊不知歪主意對兒子無異助紂為虐,教猱升木。人急緣梁,狗急跳墻。此時也顧不得那么多了。
    話分兩頭,且說多位要債者,好不容易等到年關,便不約而同來到該家。不到半個時辰,便人流滾滾,賓客盈庭。觀其家境,家徒四壁,窮斯爛矣!連坐位也欠缺。各人只得自找磚頭,木料墊股,席地而坐。人皆暗忖,今晚還債,也許又是謊言。
    待眾坐定,該父開腔道:“冤有頭債有主,今晚跟大家了卻所有債務,請稍等片刻。”言罷,轉后房去了。
    且說這位老人到后房,立即拿出自己平日蓄意編織的稻草人,穿一身青衣,將它吊在梁上,足下仿放一高凳,故意掀翻,放盞半明半暗油燈,現場活像有人上吊,一切安排停當,便從后門溜了。
    眾人左等右等,不見有人出來還錢,喊了數聲,亦無反應。自知不妙,有人按捺不住,便到后房察看。
    不得了啦!后房深處隱約一人懸梁自盡,頓感心驚肉跳,不是剛才這位老者,又能是誰?察看者出來報信,眾人面面相覷,不知如何是好。想必要擔當“因債逼命”的罪狀,難免官司一場,便一哄而散,跑時幾度回頭觀望,生怕有人追來喊留步。
    該老待眾散盡,便對兩個兒子說:“出于無奈,施此下策,這債只好來世再還了,汝等代我逐家詢問,核實條據,見機行事。成敗在此一舉,否則前謀盡棄,還會出丑。”
    兩個兒子心領神會,便逐一登門道:常聞語曰:“子欠債,父不知,父欠債,子當還。吾父雖因汝等逼債甚急,懸梁自盡,這債務我兄弟一定要還的,人死債爛,那是鰥寡之說,吾父雖死,后繼有人!”
     說得天花亂墜,大義凜然,聲音宏亮。不失搖唇鼓舌,詐騙之料。
    繼而聲稱,債須要還,官司難免。
    曾經上門要債者,深知人命關天,非同小可。當然膽怯,都口出一詞:令尊所欠之債早已還清,概無糾葛。對他懸梁自盡,深表同情,但愛莫能助,與我等無關。想必另有蹊蹺,還望公子明鑒!
    聽說債務“早已還清”四字,內心深處,喜出望外。
    “誠如此請寫個字據,注明“債務還清,條據無效”等字樣,恐口無憑,日后另生枝節!”
    眾人都蒙在鼓里,又怕吃官司,息事寧人的主導下,按照設好的圈套,各自寫了文書。
    牛怕一根繩,人怕三路字。白紙黑字,防患于未然,一身爛債不了了之。
    欣喜之余,大年初一在大門上貼一副早擬好的對聯:
        年到三十歸天上;
        時逢初一轉人間。



先人口述              張天輔        文

                  張庭楨軼事錄    一
    張庭楨,字孝侯。生于光緒丙子二月十六寅時,遇害于民國二十二年(1933)十一月十六日午時,時年58歲。
    平生桃李滿園,芝蘭毓秀,難以盡表!在民國政府期間,學生高銜厚?者比比皆是,曾多次電邀他赴任,委以要職,因秉性耿直,不愿寄人籬下,眷戀鄉情,終未離故土。堅持用他的專業法律知識,服務一方,懲治邪惡。凡是他受理的案子,每常起死回生,無一敗訴。聲名揚于雉水,威望嚇倒官僚。屬通山大紳士,世尊刀筆。凡新任縣長,須首先登門拜訪,否則難留幾天,即被告垮,匆匆離去。
              楊芳沙灘會議怒訴肖姓縣長
    據在場者口述,通山新上任縣長肖某,在楊芳沙灘搭臺演講,出言不遜,旁若無人,大有神圣不可侵犯之勢。庭楨先生聽著很不順耳,獨立起來,怒斥縣長:通山縣長無數任,算你老肖下腳貨!要你明天走,不敢后天走,不信等著瞧!肖縣長立時腰彎得像犁轅,低著頭說:張先生,多有冒犯,休要見責!之后果然未呆多久,便逃之夭夭。

                    脫險全憑他一語
                    行兇最畏狀三箋
    一九三零年,由于黨內陳獨秀右傾機會主義路線影響,中國革命處于低潮,倍受挫折。被打倒的土豪,劣紳,地痞,流氓,及國民黨在當地的勢力相勾結,大肆搜捕革命黨人。曾經執政的農會被強行解散,農會主要人員張泰祐被地主武裝所獲。把他按倒,用脫谷方桶罩住,上面壓幾百斤石頭,防止他跑掉。并在大堤上磨刀,耀武揚威,聲稱午時三刻開刀問斬,報仇雪恨!張氏家族聞信,連忙報與庭楨先生,要他快去救人。若有遲緩,恐來不及了!他聞信后,對來人說慌什么?用轎把我抬去,自有定論!眾人用轎把他抬到磨刀現場。他下轎問道:你們磨刀是殺豬還是宰羊?答曰:什么都不是,磨刀殺人!又問殺誰?答:殺姓張的泰祐。他淡淡地說:啊,殺泰祐,你們的刀磨不快!殺不入!轉身走了。在場人將他的話報與地主武裝頭子,首領們像泄了氣的皮球,喟然長嘆:放了算了!庭楨,我們惹不起!若殺泰祐恐怕日后會引來踏平屋宇,雞犬不留之災!就這樣,只憑他一句話,張泰祐安然釋放。



                  張庭楨軼事錄      二
                  一世只硬這一回
    一九二四年冬月有一天,天下著鵝毛大雪,路滑如同鏡子面。縣政府催糧至急,張氏派人挑一擔米送往縣衙。收糧官妄圖敲詐好處費,不肯開收據,一說米里有谷;又說有沙子。二人各執一詞,大聲爭吵起來。在縣政府房內正和縣長聊天的庭楨,聞聲出來一看,便大喊:叔,快進來烤火,中午在此吃飯。米隨他要不要,不要你挑到街上賣錢,權當路費,下次不送了!有人找麻煩,叫他來找我!時近中午,縣長吩咐伙房多炒幾個菜,留庭楨叔侄吃飯。入席后,把他安在第一位。縣長親自篩他的酒。此人回家后,逢人就說:我值得,縣長給我篩酒,一世只硬這一回!

                 張庭楨軼事錄           三
               繳槍還作送槍人
    一九二八年秋,張氏幾個愛好打獵的獵手,追獸至廈舖境內,被當地團丁把槍沒收,還要罰錢。獵人跑到縣衙,去找張庭楨說:獵槍被繳了,還要罰錢。庭楨立即找縣長:說持槍打獵,自古有之,農人半年辛苦半年閑,秋收之余打獵也是一種娛樂方式。昔者,皇帝亦常獵于深山僻谷之中。再說,法律也從未制止打獵,槍應無條件送還人家。物歸原主,誰繳誰送!繳槍人在縣長督促之下,只好乖乖送還,并表歉意,下不為例。
    先生生前經過,難以贅述。


                    張庭楨遇害記
    張庭楨先生在通山威震縣長,勢壓豪強。嚴重威脅著土豪,劣紳,及官府們的利益。這為未來的殺身之禍埋下了伏筆。當地黑惡勢力,互相勾結,暗里串連,各自捐資收買殺手。危機逐日逼近!可惜,此時的庭楨先生未能明察秋毫,放松了警惕,一直蒙在鼓里。
    一九三三年十一月十六日,這一天天氣非常寒冷。光天化日,被烏云籠罩,難見一絲陽光。張庭楨先生獨自一人在房中圍爐取暖,無暇顧及門外閑情雜事。忽然有人敲門,來人畢恭畢敬地請他上碉樓,說有要事相商。此時的他,并不知道是設的圈套。便欣然前往。路上以縣武裝大隊隊長吳必達為首的一幫人,前扶后擁。在人煙稀少的地方,乘其不備,抽出手槍,朝他背部呯的一槍!他回頭面對劊子手們說:崽呀!你們還是搞這鬼名堂!后世再來結吧!一番痛苦掙扎后氣絕身亡。時年58歲,一代英豪就這樣不明不白地死去!
    事后,通山正義人士,組成正義聯盟,終于告發,上級下令一查到底!嚴懲不貸,決不姑息!查明事件真相后,肇事元梟,縣武裝大隊隊長吳必達,被剁成四胯,拋尸野外,英魂終于告慰!
    通山各界人士在縣政府禮堂,舉行了隆重的追悼大會。參會者有縣直各機關單位,人民團體代表,專署,湖北省政府有關人士及生前友好。為張庭楨先生遇害表示沉痛悼念!遺體運回家鄉,安葬于先塋之側。
    后人有詩嘆曰:
雖稱刀筆顯塵寰,只為平民作靠山。
應效鯤鵬圖展翅,不宜鄉梓戀休閑。
恃才不畏明中敵,傲性難防暗里奸。
堪嘆蛟龍游淺水,終遭佞子戮英才。


    文/張天輔
    二零一八年冬末于通羊范家垅住地

簡介,

張天輔,男,漢族,湖北通山縣,楊芳鄉曉泉村人,生於1955年元月現年64周崴,61年至68年在村小學初小畢業,70年楊芳鄉中學畢業,73年廈鋪區試辦高中畢業(學製縮短,初,高中當時均為兩年製)畢業後因正處於四人幫時期,家庭係累之故,終未能走出村鄉一直耕耘闆里秉承父業,耕讀為家,愛好文學,閒暇之餘,每常吟詩作對為樂,應酬家鄉,服務人群,平生詩對習作較多,暫不盡録,略呈數首詩詞為代表作,望各界同仁,詩詞愛好者郢斫賜教為盼!

張天輔

mmexport1568812024463.jpg (159.61 KB, 下載次數: 15)

mmexport1568812024463.jpg
跳轉到指定樓層
分享至 : QQ空間
5 人收藏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緣圓閣主
發表于: 2019-9-23 09:08:50 | 只看該作者

欣賞學習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浪浪打浪
發表于: 2019-10-1 21:43:27 | 只看該作者

學習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盛冰清
發表于: 2020-3-9 14:40:55 | 只看該作者

張老師寫的詩優默風趣,故亊也是生動有味,點贊點贊,-百個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阿強
發表于: 2020-4-3 07:53:40 | 只看該作者

可以出本《民間故事集綿》!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上海

上海

主題:1588 | 回復:3193

每日好詩
|
每日詩訊
精彩直播
葉圣陶杯·全國十佳小作家:高振霆+羅雙盈+

筆尖追光 ? 文學逐夢 01葉圣陶杯·全國十佳小作家 高振霆 文學 ……

點擊參與往期回顧
詩人榜
豐車

詩歌主題:6482

羅志海

詩歌主題:4487

石梅

發帖數:14029

月光雪

發帖數:7211

豐車

發帖數:6482

緣圓閣主

發帖數:5264

羅志海

發帖數:4487

妙慶居士

發帖數:4349

南島(青衣童生

發帖數:3636

田間識字翁

發帖數:3149

勞士誠

發帖數:2949

洗滌心靈的雨

發帖數:2681

關注中詩在線
微信掃一掃,關注中詩在線

© 中詩在線 版權所有 京ICP備18011600號-1 技術支持:壹網

聯系郵箱|手機版|小黑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