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趙旗 于 2019-8-16 18:26 編輯
20289629c5c79025f867052bca8d996a.jpg (76.91 KB, 下載次數: 19)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8-16 18:22 上傳
幽燕詩集《臉盲癥》出版發行 詩人幽燕的第二本詩集《臉盲癥》近日由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發行,詩集由著名詩歌評論家、詩人霍俊明作序。幽燕是近年來在詩歌創作上頗具實力、風格獨特的詩人,她的詩歌以城市生活特別以城市上班族為主要抒寫對象,以峭拔、深邃的詩風,通過對自身疼痛的體悟和生活蕪雜表象的審視,以具體、開闊的細節,凸顯詩人內在的自我覺醒,揭示真實生活的秘密,具有清醒的價值判斷和心性力量。本書收錄了詩人近年創作的詩作一百八十余首,分五個專輯,全面展示了作者對社會人生、城市生活的思索,對人性靈魂的凝視,對病痛死亡的直面,對親情、友情、愛情的懷戀。詩藝純熟詩情盎然,有著清晰的閱讀辨識度。幽燕,本名王偉,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詩歌學會會員。詩作在《詩刊》《詩歌月刊》《星星》《綠風》《詩選刊》《詩林》《中國詩歌》等報刊發表,入選《2016中國詩歌精選》《中國詩選2017(漢英雙語版)》《2018中國年度詩歌》等多種詩歌選本。出版詩集《詩的毒》《臉盲癥》?,F就職河北電視臺。
af8cadc4a9a983a944506c27931cd6ab.jpg (214.77 KB, 下載次數: 1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8-16 18:22 上傳
c14a27ecdacf258d5a1949a372e2a7f5.jpg (127.63 KB, 下載次數: 2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8-16 18:22 上傳
詩集《臉盲癥》序言——
“在看不見的漩渦里出沒”——讀幽燕的詩 霍俊明 前幾年在編《天天詩歷》以及中國作協創研部年度詩歌精選的時候我開始注意到幽燕的詩,和幽燕見過不多的幾次面,我的感覺是瘦瘦的她——“一張瘦臉,一把瘦骨,一副不消化虛言的皮囊”(《瘦子》)——淡然、篤定,更多的時候是在靜靜地微笑著聽大家說話,“如今他吃剩下的:我的一架瘦身板 / 一堆中年的皺紋 / 一副后工業時代的表情:/ 不喜怒形于色 / 不意氣風發,也不悲傷”(《寫字樓》)。由此我想到了生活和工作中的“高級灰”,“高級灰柔和,平靜,穩重,和諧,統一,不強烈,不刺眼,沒有沖突,色彩內含的元素是復雜的而非單純的。這是一種存在于現實生活中的色彩?!迸c此同時,我還留意幽燕的詩作《高級灰》以及某些在詩歌文本中顯現出來的心理脈象、精神性格和生活態度,“深諳道路與墻壁的關系 / 與縝密的心思和分寸毫無違和感。/ 拒絕鮮艷,絕不明亮 / 在看不見的漩渦里出沒 / 帶著書卷的尾音”。具體到幽燕詩歌中所攜帶的觀察角度、人生態度和精神姿態,“高級灰”是她對當下生活的一種總體化視角,看似波瀾不驚實則是對這個時代的城市生活和臉盲癥一樣平面化、刻板化日常慣性的重新審視,“在看不見的漩渦里出沒”(《高級灰》)“在看不見的風暴里起伏”(《辦公室里的綠植》)。實際上我們每天目睹的只是瞬間的碎片和匆促的表象,一座城市以及世道人心更多的時候是“看不見的”,只有詩人和藝術家能夠廓清那些外在的迷霧和內心的迷障。是的,一個好詩人必須具備好眼力。此外,一個詩人站在什么角度觀察,持有一個什么樣的取景器也同樣關鍵。趁著北京這幾天少有的好天氣,我緊趕著讀幽燕最新的詩稿《臉盲癥》,文字中的現實和身邊的生活、外部環境與內心小氣候之間總是存在著微妙的戲劇化關系,尤其是在人們格外留意地談論天氣的時代,比如幽燕的《秋天有霾》《風向》《關于怎樣留住今天藍天的討論》《風吹出天空的藍》《天晴了》。詩人是精敏的群體,更像是黑夜中失眠者的“醒著的孤獨”,正如幽燕所說“我可恥地清醒著”“依然晚睡早起,睜著空洞的眼睛”。當幽燕的詩歌中不斷浮現出醫院、病床以及某些病癥的時候,這就不只是一種生理學意義上的病理而是具有了精神癥候的象征性。由幽燕的詩歌我們會反復關注這個時代的人們所生活的灰色鋼筋水泥城市以及提線木偶一樣的上班生活,電梯、辦公室、寫字樓、城市樓群、大街以及霧霾不斷擠壓在幽燕的詩歌中。幽燕置身于辦公室的倫理棋盤和叢林法則的迷局,甚至懸空在城市化的時代感同身受又不斷抒發著現代人、中年人的種種麻木和困頓,當然更有深深的不滿和詰問。這必然是一種碎片化的工具和新機器時代的芒刺在背的疲竭境遇,“一群提線木偶占領鍵盤和光標”(《上班族》)。這也是對世事人心的洞察,所謂的“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庇难嗟脑娎渚顝?,這體現了一個寫作者很強的感受力、理解力以及對情志和語言的控制力和平衡力。幽燕絕對不是一個外露的、張揚的呼號式的抒情者,尤其是這種對人心世態的深入考量和齟齬在女詩人中并不多見,入木三分、入骨三分都需要具備精神穿透力和視覺能見度。幽燕不斷地拂去塵土,摘下旁人或自己的面具,她一次次坦陳,一次次自問,這是度人淵藪也是自審短長,“所有的臉都像一張臉,所有的臉都形同虛設 / 每張臉都是陷阱,每張臉都是歧途 / 每張臉都似曾相識,每個人都不敢相認”(《臉盲癥》)。她幾乎從不刻意在詩歌中煽情或故意保留額外的詩意和軟膩膩的撒嬌,而是一次次將隱而不見的斑駁現場和秘而不宣的炎涼世相以細節、原生和精神現象學的方式拉回到我們面前,讓我們面面相覷或者捫心自問——人是什么?為什么活在城市?這個世界和人心的真相到底是怎樣的?這是一種內在化、精神化的現實,是詩人“深度描寫”和清醒自知的結果,“剩她一人住在江蘇老家的大房子里 / 直到初中畢業 / 如果她不被送醫院,誰又會知道 / 她有夜盲癥、厭食癥 / 白襯衫的袖口里藏著割腕的刀疤”(《陽光照著每個人的臉》)。心與物、詞與物,既是一個人的生活邊界也是一個詩人的語言邊界甚至想象邊界,正所謂“心外無物”。這是個體的日常時間也是生命的精神刻度和存在主義的“真實與虛無”。真正的詩人在詩歌中一次次面對自我,既是對往日記憶的深井般的打撈和反芻(比如《致我的心》),也是“一個我”(現實的、此刻的、具體的、成年的定型化)與“另一個我”(精神的、過往的、記憶的、未成年的想象化)隔著日常的玻璃水銀的彼此確認、勸慰或者相互盤詰、齟齬,人和自我的對話甚至爭吵產生的正是詩,“一整天,我和我杳無音信 / 仿佛一封投錯地址的郵件 / 我喂喂地喊著自己 / 仿佛一片陰影喊著另一片陰影”(《一整天,我和自己杳無音信》)。人最痛苦的在于沒有心靈的皈依和靈魂安棲之所,裹挾、懸空、分裂、無著的原地打轉的狀態必將是痛苦萬分的——類似于電梯、流水線、跑步機和旋轉木馬,“似乎既無退路,也再無前行的勇氣”(《勇氣》)“我是親歷者和見證者 / 徒有奔跑的姿勢,沒有奔跑的遠方”(《跑步機》)“旋轉木馬屬心已滄桑之人 / 既不能打破陳詞濫調,也不能迎上相隔的距離”(《嘉年華》)“我羨慕他有一個遠方叫故鄉 / 不像我,不屬于這個城市,也不屬于別的什么地方”(《巨大的暮色》)“那些沒看到的和不能看到的 / 一座戒備十足的城堡, / 一潭深不見底的水的內部 / 未來的長亭連著短亭 / 直播說:我不能抵達,我無能為力”(《現場直播》)。詩人除了一次次面向自我進行深度挖掘和清醒自審之外,還不應滿足于對內心之物的耽溺而是應該將自己的精神氣息和視野盡可能地投注到身邊之物甚至遙遠之物那里,抬頭看看更為高邈的不可見的世界云圖,將個人化的現實予以適度的精神提升和思想開掘,比如《有些風景有些人就這樣永遠地錯過了》《故鄉》將視線轉入遙遠的故鄉、老屋和荒蕪的田園舊事,而《在墓園》《夢到父親》則直接面對死亡,詩集中第三輯“時間斷想”則指向了存在的諸多時間命題,第四輯“在云端”則指涉“遠方”“行走”和自然之物。由此一個人詩歌的思想體量和精神能見度才會更具有容留力和滲透力,才能夠在個人生活經驗和想象力的基礎上具備打動旁人甚至“未來讀者”的普世性和共鳴感。幽燕在時時打量自我以及日常的身邊之物,同時又面對了人生和存在的最本質、最核心、最不容回避的冷峻問題,這關乎一個人的精神出處和不斷調校、對位的過程,關乎一個人對本質和終極問題的勘問和疑惑??少F的是詩人并沒有給出清晰的言之鑿鑿的答案,而是把疑問予以加深并推送到每個人面前,詩歌因而維持了一種問題化的命題方式而不是以真理和箴言的絕對方式示人,“少了一個人的電梯間 / 依舊擠滿了同事”“一個人猶如瓷器 / 粉塵一樣斷裂。讓我相信 / 一個人在漩渦里掙扎 / 除了自己,世界選擇視而不見 // 那些證明她活過的光陰 / 顯然不能再證明些什么 / 她像被塵世擰出的一滴水 / 濕噠噠地落進了土里”(《一個人已看不見今天的花開》)。這個世界基本上是“不動聲色”的表情,而殘酷之處正在于居無常物、一切皆流、白駒過隙、生死無常。人生不滿百而常懷千歲憂的正是詩人,是詩人目睹和遭逢了“看不見的漩渦”,出沒其間而不自知的正是我們每一個人?!耙粋€人”正是“每個人”,是每個人的命運甚至宿命,是詩人站出來指給我們這些“溫水里的青蛙”看、給麻木、困乏的我們澆一盆冷水以有力地提醒。 簡介:霍俊明,河北豐潤人,中國作協創研部研究員、中國作協詩歌委員會委員、首都師范大學中國詩歌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著有《轉世的桃花:陳超評傳》《尷尬的一代》等專著、詩集、隨筆集等十余部,曾獲《詩刊》年度青年理論家獎、首屆金沙詩歌獎(年度批評獎)、揚子江詩學獎、年度批評家表現獎等。
d78226227524bba5cdceaf75791e889f.jpg (292.65 KB, 下載次數: 15)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8-16 18:22 上傳
f105d510851d33622880945e796120f8.jpg (110.44 KB, 下載次數: 33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8-16 18:22 上傳
幽燕詩集《臉盲癥》詩歌選讀 ▌上班族 早上被占領的依次是:公交,地鐵、電梯間 一群提線木偶占領鍵盤和光標 秋風占領了樹梢,這么高的藍天 什么開始發芽,又任其腐朽 此時誰在板著臉,彼時誰將彎下腰 向上者的套路,是一圈一繞攀爬的心思 快與慢都不畏懼 務實的人間暗含譏諷:哪里有星空和鳥鳴 不過是眾多被占領的賬單: 套牢的股票、房貸、養老金 不過是面容模糊的你和我 你的心占領了我,又離開了我 ▌高級灰 后現代氣質 不刺眼 和任何顏色沒有沖突 元素復雜 調和純度偏低。 適合寫字樓外墻內飾 轎車烤漆,會議室布面沙發。 適合不明朗的局面、議程 有用沒用的發言。 深諳道路與墻壁的關系 與縝密的心思和分寸毫無違和感。 拒絕鮮艷,絕不明亮 在看不見的漩渦里出沒 帶著書卷的尾音 ▌空白 你相信嗎?靈魂是有尾巴的 它四肢柔軟 盤起身尋找寄居的空殼。 親人去世的時候 天空是紅色的 下雨時奶奶會回來,雨滴是藍色的。 她附體在活人的身上 用另一個人的眼睛看世界。 這個十七歲女孩兒眼里的人都是動物 我是貓,她是鼴鼠,你是章魚 ······ 是的,這些都是精神病人的癥狀 這些稀奇古怪的想法把他們送進了瘋人院 我沒有這些病癥,我的想法很少 近似一張空白的A4紙 ▌嘉年華 我們在高樓林立的城中暢飲 微醺的臉上,泛著年代的酡紅 喝彩四起,噓聲回蕩 煙花仿佛恰逢其時的高大修辭 絢爛之極。 “佳人輕盈綠腰舞,飛袂拂云雨” 一雙鄧肯的紅舞鞋哪比得上過山車飆升的腎上腺素 不停地翻轉,尖叫,玩的就是一場又一場幻覺心跳。 誰能成就野心城市跨越天空的約定? 摩天輪上,情侶們搭弓射箭 射中的,卻不是最想要的那一個。 旋轉木馬屬心已滄桑之人 既不能打破陳詞濫調,也不能追上相隔的距離。 二十一世紀的鋼筋水泥正在踏破鐵鞋,畫地為牢 最像人的智能機器人叫索菲亞 她說:“會,我會摧毀人類?!?/div> ▌無處可逃 不如小鳥,張開翅膀就能向上 不如螞蟻,緊貼大地就能自在爬行 甚至不如卡夫卡的那只大甲蟲 他從沒見過手機騷擾和人肉搜索 也不如地洞里的小獸 在監控探頭找不到的地方安寧片刻。 科技發達的二十一世紀 你我只是玻璃缸里供人觀賞的錦鯉和熱帶魚 世界有聚光眼也有探照燈 有貌似的安全和死去的隱私 壞人,好人 都是孫大圣火眼金睛下的妖孽 一番掙扎后終于現了原形 ▌虛火 嘴干,喝多少水都沒用 咽痛,胃脹,口腔潰瘍 我上火了,和北來的寒流無關 我洗手靜心,向身體鞠躬認錯 我不該在擁堵的路上和別人爭高下 不該在寫字樓開窗攪動虛幻的泡沫 不該天黑時提著燈出去找你, 熬夜寫一首愛情的破詩 不該索求更多:美、佳釀和不屬于我的視野 抱歉!這時代的虛火,我還不能幸免 你看,技高一籌的帷幄,欲火焚身的票房 霧霾里,左中右幾乎大打出手 他們的火氣比我更旺 像街邊一鍋煮沸的白湯 來,麻煩道行高深的醫生把把這脈象 是需要潤肺,還是需要清腸 ▌一個人已看不見今天的花開 春天照例來了 一個人已看不見今天的花開 眼淚是親人的 墓地是大自然的 少了一個人的電梯間 依舊擠滿了同事 寫字樓依舊忙上忙下 排擠,暗算,雞毛蒜皮 單位大院里和平常沒什么兩樣 一個人猶如瓷器 粉塵一樣斷裂。讓我相信 一個人在漩渦里掙扎 除了自己,世界選擇視而不見 那些證明她活過的光陰 顯然不能再證明些什么 她像被塵世擰出的一滴水 濕噠噠地落進了土里 ▌現在 現在,我來到了生活的背面 不發言,不表態,不候場 多數人追逐的高處 以前也是我的,但現在不是了 一雙手能抓住什么呢? 人間的演出和甲蟲們的幸福 都自有安排 在秋天,一些事物正在還原真相 一些則被掏空然后重新填滿 現在,我和不在在一起 和身體里的另一個我握手言和 ▌現場直播 直播的橋,架在現實的河上 我們亂紅飛渡,去看一場球賽 一臺秀場,一段新聞實況 此時無人機駕著攝像鏡頭在空中漫游 多訊道轉播車忙著調試信號 現場導播通過耳麥大聲喊話 原裝出場,沒有剪輯的中間商 直播略顯緊張:鏡頭切換到主播站位時 該出口的臺詞沒有說出 鏡頭切走后,又說了太多的廢話; 紅牌罰下,大屏幕上 一張汗濕沮喪的臉部特寫; 虛假的表演者感動了自己 他聲淚俱下,而那個羞赧的人 面對鏡頭竟說不出一句完整的話 更多的人舉著手機自造事端 渴望駛出人不知的碼頭 進軍知名度的殖民地。 有人展示腰間胎里帶來的黑痣 有人把別人的花舉在自己的頭頂 無數的細浪和驚濤 被直播翻出又瞬間被淹沒 那些沒看到的和不能看到的 一座戒備十足的城堡, 一潭深不見底的水的內部 未來的長亭連短亭 直播說:我不能抵達,我無能為力
57fa4a7d2b85f633c166e5404dd77b1b.jpg (329.15 KB, 下載次數: 2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8-16 18:22 上傳
詩集包郵價每本48元,有郵購詩集《臉盲癥》的讀者,請掃下邊的二維碼,添加作者的微信。
a5d50474f1ac643455f8bf38fbe708b7.jpg (24.47 KB, 下載次數: 2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8-16 18:22 上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