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彭林家 于 2019-5-16 11:41 編輯
微信圖片_20190514062028.jpg (0 Bytes, 下載次數: 4)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5-14 06:41 上傳
作者簡介 :董克勇,筆名可可,江西萬年縣人,碩士研究生,現供職于貴溪火車站總支書記,鷹潭市作家協會、微詩社會員,信江韻詩社會員,江西日報社第十二、第十三屆6年特約通訊員。曾編著《鐵路貨運常識二百題》《基本國情基本路線教育輔導》《“二五”普法問題解答》書籍,新聞稿件500余篇見報紙電臺,散文詩歌多發表于報刊雜志。
a1ec08fa513d269783a46c6952fbb2fb4316d88b.jpg (0 Bytes, 下載次數: 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5-15 10:32 上傳
——論談董克勇的詩性之理與詩情之氣
1..《豆蔻年華》 二月 園田阡陌莊 苗新綠嫩翠 裊裊婷婷 風散了
2.《城市車流》 滾滾鐵騎 在紅綠燈下分行 文明禮讓 魚貫川行
3.《紅色故事》 滿是補丁的軍大衣 有父親戰美援朝的英勇 針線縫寫 上甘嶺軍魂
4.春天告訴我 園田阡陌 織滿新綠 禾苗娉娉裊裊 陽光日子里 蕩漾豐收喜悅
5.人間,芳菲四月天 毛衣厚褲 含羞離場街頭 輕衣薄沙衣裙飄飄 小伙子 你看上了哪條
6.老同學相識 一籠鴿子 飛奔天涯 尋覓苦辣酸甜 微信群 滿是失去記憶
7.《外賣小哥》 腳印刷遍街巷樓層 只為一個心愿 愛心 綴滿整個城
8.母親的身影 褶皺額頭綰銀絲 婀娜姿態已枯萎如柴 蹣跚步子 訴說歲月艱辛
9.《圣井山》 石殿神泉耐不住寂寞 跳下山崗 穿過峽谷 一路涌向快樂地方
10.塘灣谷酒 甘泉穿過迤邐山脈 在甑蒸里與稻香升華 醇甜美液 狂飲兩缸少
微信圖片_20190515115611.jpg (0 Bytes, 下載次數: 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5-15 10:57 上傳
11.《藍色夢想》 開著快艇縱橫大洋 拓展絲綢之路 東方文明 駛向遠方
12.吻別 驛動的心抱擁 閉上眼 用口唇交流 有多少愛 都在無語中
13.告別妻子 依依不舍的愛 像根絲線 牽掛 心上風箏
14.《彩禮》 約定 輕輕吻過 生命 從春天走來
15.《假如時光倒流》 三尺講臺寫春秋 把知識流入 梯田
16.庭院芳草 沒有花香蝶影 更沒有蜜蜂親呢 庭院內 撐開綠色天地
17.心中的芳草 柔情依人的風 過阡跨陌 習習吹著荒野山坡
18.《白衣天使》 扁鵲 摘一束陽光 溶進善美的愛 驅逐霧霾
19.《我和我的祖國》 從饑餓到小康 五星紅旗伴我成長 新時代 中國夢托向遠方
20.《青春之歌》 勤奮的旋律 揮舞熱血音符 湊響 平凡樂章編著
u=2437116906,4289466895 (0 Bytes, 下載次數: 5)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5-15 10:06 上傳
彭林家美學賞析:詩歌是象數理的變化,先是表白本體的詩性之理,后是通過數字的媒介,即為詩性之氣,尋找詩歌美學原型。你看,微詩由于短小的片段,便省略了心理的抒情過程,直接從某一物體或人體的擬人,拿捏心理的審美,直奔主題。其方法是:由左腦的顯意識,不經過小腦前意識的平衡,語言由陽致陰,推動詩情的反向運動,獲得潛意識的詩性。其思維之道,和心少念,以靜心損慮的詩禪,將氣的流動于脾胃之土的真性自我;在儒釋道中,其時間、空間和質體構成的詩道,也叫美、空、太極一等等的代名詞。 你讀,《豆蔻年華》:“二月,園田阡陌莊”借喻季節的背景,展示植物的歲月。“苗新綠嫩翠”,然后,借用遷移思維的理論,以生靈暗喻人生:“裊裊婷婷,風散了。”意味著清心靜神而寡欲,欲多而心不得情,神不得寧。手法上,從植物的“豆蔻”形容時光,窺視從無到有,一個“散”的詩眼,襯托主題的時間散象,而氣的合成即為主題的聚象,即為靜神滅想,為生之道的構想。如同詩人的筆名叫可可,是一種可可樹,常綠喬木,葉子卵形,花冠帶黃色,花萼粉色,果實卵形,紅色或黃色。種子炒熟制成粉可以做飲料,榨的油可供藥用。產在熱帶地區,是謂事物的原型,聚象耶。其作用的運用,可可樹種子制成的粉末,像是做成的飲料,也叫蔻蔻,即為豆類植物,古代盛肉或其他食品的器皿,形狀像高腳盤,如:俎zǔ豆。散象耶,也是謂事物的變象。原理上,變異的自然現象是“道”的時空變化,人的物理現象是“理”的時空變化。 詩人的筆名為一種心理審美的原型,暗示著植物與人性的同感性,從而在同象之中,覺悟萬物之理。只不過“氣”的變化,而成為人的特征映射。如:可可兒的,就是方言上的恰巧——正好。老子曰:“清靜為天下正” 《昭二十九年》曰:“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冥,土正曰后土。”心法上,對等于““致虛極,守靜篤”。詩法上則為:“無欲以靜,天下將自定”的主靜思維,其養生學派的主流,也是詩歌創作的詩形與詩神。 神是詩歌生命的主宰,神躁則離體,神靜則居形。辯證中,形是詩神的房舍,心室也。以靜養神,躁動亂神。而游心虛靜,思維才能在委慮無欲中,清靜無為。如西漢晚期道家學者嚴君平在《老子指歸》所說:“游心于虛靜,結志于微妙,委慮于無欲,歸計于無為,故能達生延命,與道為久。”詩之可可也。其湊巧是一種時空的合一,也是美的理念寄托,清虛自守而清靜養神,孕育著萬物之妙的溝通。換言之,有者,為氣的變化之象,通過數字的橋梁,漸漸成為無的趨勢之理。哲理上,《老子》:“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那么,人心的一念,也便是無中生有,色也;淡靜之后,才能靜神默想,抵達無的幽境,空也。表現為有色的世界,如《城市車流》中的“分行”,就是分別之心,假也。假假真真,對應著虛虛實實,是謂現實的陰陽之道。如此的反思七情六欲,是詩人引領我們人心與道心的比照。像《紅色故事》里,一個“補丁”的艱苦,回憶“英勇”的顯象,其意象中的“縫寫”數量,與 “軍魂”的本質之理,構成詩歌的意境。寫法上,雖然陌生化的文字不見,但其思想上的“補丁”之樸素,則是微詩的象外之象。譬如,樸素的顏色不濃艷,式樣不華麗,等于生活的節儉,翻譯出對外界的情不浪費,就是四象之氣的和合之象,一定是是做大事的萌芽狀態;不然,奢侈是一種散象。《列子》云:“閑心勞形,養生之方也。”與詩的內神外形一致,閑心勞形,寡欲少思,勿汲汲于名利,詩性而出;苦心勞形,而孜孜于功德,詩情而入。反之,《小有經》說:“多思則神殆,多念則志散,多欲則損智,多事則形疲。”還原于可可的內心世界。 你看,人的價值與天地并存,如三才天﹑地﹑人便形成伏羲畫的八卦三爻,即為事物的——本體(物)就是具有不同屬性的物體。物質是本體,運動是屬性。物質是一切運動的本體,而物質的本原(本源)是和精神的派生相對應的哲學范疇。唯物主義中,物質是精神的本原。如《老同學相識》:“一籠鴿子,飛奔天涯”是擬人喻體,動物的同感上曰:“尋覓苦辣酸甜”,輻射到人性身上,便是“微信群,滿是失去記憶。”詩歌的表達從“鴿子”的物質到精神的“記憶”。物質的空間,是物理學中所說的場,也就是場的本體。,因此,空間=場體。物質與空間就是質與場的關聯,即:物質=質體,,空間=場體;物質+空間=質體+場體=物體,理也。其精神的空間也就是這種氣的對應磁場。如《外賣小哥》:“腳印刷遍街巷樓層”是物質+空間的物體分布,氣也。“只為一個心愿”就形成了主觀唯心主義精神磁場,格物致知:“愛心,綴滿整個城。”也就是客觀唯心主義的我心宇宙。心靜則不動,《小有經》主張:“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語、少笑、少愁、少樂、少喜、少怒、少好、少惡,行此十二少,養生之都契也。”相反,喪生之本,無愛無心也。 “有多少愛都在無語中。”一個《吻別》的人心與道心,易說,有天道、地道、人道焉。后世的皇帝,站在人道的立場,仍然是人而不敢超于天,跪下來參拜天地,稱為天子。老子講:“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只講到先天的三畫為止,蘊含著易經的思路,宇宙是三個位數構成。到了文王手里,有體有用,為了后天之用,三才而兩之(陰陽相對),三二得六。六者,三才之道也。宇宙間一切都是相對的兩之,像孔子在系傳里講:因而重之,變成了六爻。六十四卦中﹐每卦六畫為六爻,遞相推動而生變化,是天﹑地﹑人三才至極之道。世界科學的發展,宇宙構成的萬物應用,不管物理化學等等,均在六位的范圍。如《白衣天使》“扁鵲,摘一束陽光”為一,“溶進善美的愛 ”為陰陽二, “驅逐霧霾”為六。表現為氣象學的角度,霧和六角雪并存.。霧霾對人的危害, 細說有六宗罪,傷肺、心臟、血、皮膚、腦、生殖泌尿系統。這樣,從天象到人體的物象,意味著道有變動,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物相雜,故曰文,文不當,故吉兇生焉! 詩歌是形體與精神”是詩歌的兩大要素。神者,詩歌生氣之本,大則用則竭;形者,生氣之器,小則勞則衰。《西升經》:“神生形,形成神。形不得神不能自生,神不得形不能自成。”也就是說,詩歌要身形、心神的合同,方能相生相成。如《我和我的祖國》:“從饑餓到小康”是意象反差的鋪墊,萬物因為變動不居,物相雜,金木水火土,隨處相雜。如水多火就息了;火多水就干了;水與火相雜,乃物象之變而成物相,循環著文明與文化的外象。文也,即為事物錯綜所造成的紋理或形象。“五星”的原型是天上的五行,地上的五岳,身上的五臟,天象也,是謂道,太極也,表現為物體或人體叫做理。一個“托”字的意境,從氣的變動中間就分出了等級等第,物也。包括物質的、物理的等等的一切。然后,爻有等,回歸太極的寄托,便是“遠方”的弦外之弦——宇宙的法則,天地人隨時、隨地而變,而且還交互錯綜地變,所以就有了交,交就是爻,也就是潛意識的美學。在生命的成長中,青春是就是爻的有等、不等之變動。詩人在《青春之歌》中,其精神意識的“旋律”與 “音符”是一種外象,通過“湊響”的 正氣,追尋內象的“樂章”。古語云:“過猶不及”的過分與不夠,失去中和。試想,若是“編著” 相雜且爻不等,即為文不當,兇生焉;反之,吉也。現實中,從易經的原理來說,科學是證實是理,運用科學是人,為人類的文明與文化的正途,也就是科學被人類所用。那么,好與壞的陰陽兩極,需要人類的正覺正知,人類的青春就是最美的歌曲。 藝術上,縱觀詩人一組微詩的組合,從生命各種角度的人情反射人性;其審美趨向,無疑,是正念的內力拱出物的外象,抬起的仁愛仁德,體現出一個詩人的責任。盡管藝術的呼喚,還需要審美的境界提升,如陌生化的語言,美學對等的象征,動詞撬動的藝無止境等等。況且微詩的簡潔,簡則益生,至道不繁;不像六詩六義、試詩新詩那樣繁雜;其描寫的鋪墊、矛盾的沖突和象征的暗示,有著意象群的朦朧互動。而微詩只是單個的意象,禿子上的虱子,不經意就出現瑕疵的顯示。之所謂,氣的單一性,沖淡了固定思維的審美,越是簡單的物相越是難以抓住本質;猶如繁體字與簡筆字的結構梳理,因為最后抵達的至美的物相,便能靈動詩歌的物象之理,悄然地,晃動著一次次初心的神情向往…… 2019年4月14日萬年
微信圖片_20190510230404.jpg (0 Bytes, 下載次數: 5)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5-14 06:41 上傳
作者簡介:彭林家, 聾龍天生,中共黨員。靜居霧凇的一方靈空,文革前出世于贛東北仙人洞,畢業于東北師大中文系。中國散文詩作家協會副主席,兼評論委員會主任。國家一級學術專業團體,中國簫軍研究會主辦的《當代原創文學作品集錦》副主編,中國詩歌在線吉林頻道詩評編審,全球漢詩總會聯絡主任,北京倉央嘉措國際詩歌研究院副院長,廣東凈土生態旅游有限公司文化總監。理論作家、《詩歌周刊》提名批評家,易學、神學、美學天士。中國新詩百年百位最具活力詩人, 2017年中國詩壇實力詩人。出版的著作有《裂開青云的紅冰》等,作品散見于《詩刊》《星星詩刊》《詞刊》《散文》《散文詩》《中華詩詞》《人民日報》《中國文學》《中國詩詞年選》《中國詩歌年選》《中國百年新詩經》《中國散文詩年選》《世界華文散文詩年選》《世界華文文學研究》《語言與文化研究》等100多種國內外報刊,任多家媒體的顧問、主編和編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