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出生,湖南湘潭人。1949年9月參軍,在部隊從事文化工作,曾任中國書法家協會一、二、三屆常務理事,中國書法家協會創作評審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第三屆常務理事,全國美展評委。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書法創作院副院長。工書法、擅繪畫,幼承家學,臨習顏真卿、何紹基、曹全碑、鄧石如等碑帖啟蒙,而后廣臨博取。夏老四體皆有涉獵,尤精隸書。 夏湘平是當代書壇一位德高望重的隸書大家,他性情溫和,氣質儒雅,不事張揚,人品、文品、書品俱佳,被啟功先生尊稱為“夏公”。在近80年的學書歷程中,他沿承正道,國學、書法雙修,以文人之心管窺書之玄妙,以書法之藝演繹文之大道,作品渾厚樸拙、格調高古,別有一番古君子之風,書壇有著“夏隸”的美譽。 《憶母校》 大家評點 夏公湘平,余益友也。專治隸書,源出《石門頌》而博取多方,卓然成家矣。今觀所書周敦頤《愛蓮說》,至“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想見夏公之為人;至“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想見夏公之書藝;至“香遠益清,亭亭凈植”,想見夏公之書風;而至“可遠觀不可褻玩”,則其人、其書、其風盡在此矣。噫!昔周敦頤**蓮者說,曾有同好者何人之憂,千年后夏湘平愛其文而書其文,周公有知,當喜而無加矣。 ——沈鵬 早前曾細讀湘平先生大作,至今想來仍清晰在目,昨又得見湘兄去年《愛蓮說》一幀,先生手澤清雅雋逸,依然可親可近,只覺溫爽盎然,誠如蓮之香遠益清也;尤其凝重敦實之氣蔚然泛于楮上,令人神隨翰逸,遂覺已步入褒斜道上,側身于石門左右;時而又遙想廟堂之肅穆。陶冶至此,始深信“書如其人”之道也。 ——歐陽中石 夏先生跟我是多年的書友了,他這個人一向很低調,他不是書法界那些三天兩頭就搞一點動靜的那類人。他在硯邊耕耘,從來就是自己讀書、筆耕,從來也不炒作自己。就我個人的看法,他的隸書應該說是別出一家的。現在寫隸書的人逐漸多了,但是像他這樣多少年從漢隸打出來、涉獵多家而風格卓立的還是不多。當年京城劉炳森的隸書是一體,夏湘平的隸書是一體。他始終在打造自己,用學養來充實自己。寧樸勿華,看他的作品就是這種感覺。他的隸書風格不是那種動態有余、靜態不足的隸書。 ——林岫 夏老這80年的書法對我來說很有啟發,他的隸書進入到了一個行書境地,以行寫隸,它其實是一種“行隸”,或者叫它“草隸”。他一直堅持把行書、草書融入隸書,我覺得這個做法就很對,他的這個做法具有很大的包容性。中國的很多學問都是需要時間來完成的,需要全面系統地調整自己的狀態,所以夏老也給我們做了一個榜樣。夏老原來是個畫家,其實大家都不知道,他有很多力作在當時很有影響力。所以夏老有從畫到書的長期實踐的過程,這都給我們很大啟發。人老之后,就應該把心靜下來,好好做做學問,做有興趣的事情。 ——張道興 夏老到了米壽的這個年齡,早就超越了隨心所欲、不逾矩這個層次,書法的法度和他的感情、心靈已經融為一體。他的書法作品給人一種非常靈動、非常瀟灑,并且非常厚重的感覺。他的書法已經超出了單一書法的范疇,人們說書到畫再到化境,是更高的層次,應該說夏老的書法已經到了化境。再者,夏老已經不是用手在寫了,而是用心在寫,在藝術上達到了一種非常自由、返璞歸真、很高的精神層面的境界。 ——李寶林 夏老是我們書法界的前輩,是我們書法界的翹楚。夏老最擅長的是隸書,有幾個特點。第一點,他的隸書保有篆書的那種古意,這是他的作品非常突出的一個特點。第二個是他的書法線條。隸書的線是書法質量的一個生命線。有的人是臨帖,在臨的過程當中挺好,到了創作的時候,就分岔了,而在夏老的這些作品當中是統一的。第三個,他的隸書在造型上,一直在追求自己的審美。像夏老這樣的書法家,我們應該給予他充分的愛戴和敬畏。應該說他是我們書法界的一個寶。我們應該很好地從老藝術家們身上去挖掘更多更豐富的書法信息。 ——胡抗美 《少年行》 《汨羅江屈原離騷碑》局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