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藍雪兒 于 2018-8-8 13:32 編輯
新時代中國詩歌的使命和擔當 ——在《中國詩界》北京發布會上的發言 作者:丘樹宏
截圖20180808133406.png (365.7 KB, 下載次數: 1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8-8-8 13:24 上傳
《中國詩界》今天在魯迅文學院舉行這個主題重大、內容豐富的大型發布會,我首先要表達崇高的敬意和誠摯的謝意!在我幾乎不知情的情況下,組織者將我列為本期的卷首詩人并將我的《海的珍珠,珍珠的海》予以重點推介,讓我深感榮幸和忐忑。剛才北京電視臺采訪我的時候問我這次活動的主要意義是什么,我說雖然組織者并未明確告訴我,但我看了會議的材料后,覺得起碼有這么三個方面的意義:第一是對習近平新時代文藝思想的呼應,是對中國夢中的一個重大要義文化強國的呼應;第二是對新詩百年之后新一百年開年的呼應,是對新時代中國新詩發展走向的呼應;第三是對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的呼應,是對中國詩歌如何面對中國改革開放的呼應。當然,也是對我個人包括其他詩人一直堅持的正能量寫作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 從以上三點來看,今天的發布會具有強烈的風向標意義,正如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副主席、魯迅文學院院長吉狄馬加所講,它是中國詩歌界的一個標志性事件。 如果從1980年10月在羊城晚報發表作品算起,我的詩歌創作已經有38年,目前已出版了九部個人詩集。我創作的作品主題內容和樣式風格都很豐富,有抒情詩、旅游詩和哲理詩,有朦朦朧詩和現代詩,自由體為主,也有不少仿舊體詩,有大量的“小我”詩和“大我”詩。但是,自從2003年中國作協和央視聯合以我的《以生命的名義》作為主題制作大型電視文藝節目播出后,尤其是近年來創作了大量重大題材的史詩和舞臺臺本后,詩歌界就將我歸入政治抒情詩的類別了。
確實,由于我身份的特別,加上我自己的堅持,我是目前詩壇中創作重大題材,尤其是改革開放題材大型詩歌最多的作者之一。今天我就帶了兩部史詩類的作品請大家指教。一部就是《中國詩界》發表的這一部,還有一部是《中國夢,大交響——獻給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 為什么要寫這種作品?我認為雖然改革開放存在不少的問題,但對于她的偉大成就偉大貢獻偉大意義,我們必須有詩歌的贊頌和獻禮。就我個人來說,更應該是一種責任、義務,甚至應該是一種使命。 首先,我是改革開放的受惠者。我生長在山區農村,父親因冤案入獄到1987年才平反。家里貧窮且不說,還受到各種傷害。從小學到高中,我的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但卻不能招工、當兵,更不能上大學。改革開放后,我家的經濟環境才逐步好轉,我也得以考上大學、調任公務員,以至成為領導干部,得以為黨和國家、人民服務的機會。我的命運,是千千萬萬中國人的縮影。 其次,我是改革開放的見證者。我出身農民,做過生產隊干部、大隊民辦教師、赤腳醫生兼獸醫、公社放映員,大學畢業后歷經中學教師、縣委辦秘書和副主任等崗位,1988年調珠海經濟特區后,從市委辦公室科員、科長到主任助理,再從副區長、市體改委主任、城區書記到市委常委、市委秘書長,2004年又調任中山市委常委、組織部長、宣傳部長,再到市政協主席,四十年來親眼見證了山區家鄉、珠海市和中山市的發展,見證了中國滄海桑田、翻天覆地的變化。 再次,我是改革開放的參與者。在市、縣兩級辦公室期間,為領導的工作決策和部署落實,做了大量的服務工作,提出的一些建議和意見也轉化成決策。珠海市的體制改革,包括企業改革、醫療保障制度、工商與市場管辦分離、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等,還有西部開發建設、城中舊村改造、街道管理體制、“大城管”體制、澳門回歸,等等,都留下了自己的痕跡,一些工作還成為全省、全國的典型。在中山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建設、孫中山文化工程、文明城市建設、全民修身行動、人文型政協建設、特色小鎮文旅發展、文學藝術事業發展、城市文化品牌塑造等,也做得有聲有色,影響廣泛,為中山這座偉人城市的建設,為中國的改革開放事業添了磚、加了瓦。 因此,作為一個公民,我必須感恩改革開放;作為一個詩人,我必須為改革開放唱頌歌;作為一個改革開放的參與者,我更有理由、更有條件創作大型的、史詩型的作品。 只是,我深深地知道,自己的水平有限,所創作的作品還有許多不足和問題,希望得到大家的指評和指教,我也將不斷學習,爭取創作更多更好的作品。可以請大家放心的是,自己選擇的這一條詩寫人生路,不管今后碰到多少的困難,遇到多大的問題,我都不會退縮,不會遲疑,一定會堅持不懈的走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