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视频久久/小泽玛利亚一区二区三区/午夜精品视频一区/久久爱www - 丝袜国产在线

立即注冊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快捷登錄

查看: 1854959 | 回復: 4

從余東風
發表于: 2019-4-3 09:10:15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倒序瀏覽

本帖最后由 從余東風 于 2019-4-9 16:09 編輯

藝術與情感的完美結合
一簡評馮金斌老師的詩歌四首
作者:徐東風

  認識馮金斌老師是在《西部作家論壇》,那是三年前的事情了,那時的我,對于詩歌的認識非常淺顯,只是將自己的真情實感通過文字以“詩”的形式表達出來,這種形式對于我來說叫“詩歌”,其實,根本不講究什么章法,更談不上什么“意境”“物象”“意緒”等等,可當我讀到馮金斌老師的作品時,眼前為之一亮。馮老師的作品每篇都拜讀,從中學到不少詩歌的寫作方法和技巧,也使我的寫作水平有所提高。近期讀到馮老師幾首詩作,感慨之余,談一下自己粗淺的認識。
  有人說“寫詩是沉思的生活”,在沉思中寫詩,在感悟中寫詩,寫出來的詩歌才有厚重感,才能體現生活的底色,每次拜讀馮老師的詩歌,都有一種不能釋懷的感覺,總有一種“心有靈犀一點通”的共鳴,其嚴密的思維,飽滿圓潤的布局,詞語運用的靈動性,以及抽象而又不乏具象微妙表達,對內心情感的渲染和釋放,都能將詩人對生活的感悟和詮釋通過精致而靈動的用詞的托舉表達出來,并以此來追求生活的本真和對未來生活的憧憬、向往。
  馮老師的詩歌,既有古典詩詞的玄妙幽深,又有現代語言的直白和質樸,既有現代生活的感悟和感慨,又有對某種事物和現象的暗示和揭露,其詩作的藝術特點具有精致、精美,靈動,語調舒緩,氣韻沉凝的風格,內斂又不乏細微的豪放,形成了獨具一格的寫作風格,是當代詩壇一顆璀璨的明珠。
  現代詩的寫作要以內心的真情流露為基礎,并要有一種力量為依托,以古詩詞寫作的基本要素為托舉,用現代化的語言將內心的情感和對生活的感悟表達出來。

  一、《看盡大千》

  卑微愛上了我,詩性在凡俗里禮敬。
  多少低吟多少淺唱,載進鄉愁的
  沃野。動詞緩慢,文字愛上了那些年
  和擁擠的人世間,臆想托舉了世界。
  以風景看盡了大千,是那些空曠
  碰撞呼喚,光亮愛上了我。所有的
  風煙飄散了,散成蔓延的一條路。
  當他鄉徒留暗香,轉身已是萬世蒼茫。
  用流星捻成命運,像萬代的燭火。
  渴望念及我,滿溢的時光被誰敘述?
  一寸一寸的孤獨,早就化為歸途。
  走出淡泊,過往的云海都消失于酒里,
  一杯杯舊事,虛掩桃花的一知己。
  當薄日愛上了我,用空虛的老還鄉,
  掉下一個人的花飛霞落。一語成禪語,
  日子跪了下來。替愛執念,撣去
  塵埃之薄,以內心嫣然替紅塵拯救我。

  馮老師的《看盡大千》這首詩歌,不管從架構上還是語言上都極具特色,這首詩歌讀后令人唏噓,如飲醇綿老酒,余味無窮。(動詞緩慢\文字愛上了\那些年和擁擠的人世間\臆想托舉了世界\以風景看盡了大千\是那些空曠碰撞呼喚\光亮愛上了我。)該詩的寫作就是詩人內心情感的自然流淌,在整體架構和意緒上,順應現實生活的足跡,又巧妙嫁接古詩詞的意象,蘊含的情感貫穿整體結構的延伸,突出了整體詩歌的形體感受,物象與具象的融合,(用流星捻成命運\像萬代的燭火\渴望念及我\滿溢的時光被誰敘述\一寸一寸的孤獨\早就化為歸途。)現實和夢想的交替出現,已基本融入自我的意識之中和自我陶醉的狀態之內,正是這種朦朧不清的輪回交替,讓詩者跟著人之本性的軌跡自由向前,來凸顯詩歌之外的真實的自我。(一語成禪語\日子跪了下來\替愛執念\撣去塵埃之薄\以內心嫣然替紅塵拯救我)
  與其《看盡大千》,不如《看破紅塵》,通讀馮老師的作品,已經被馮老師的情感和內心豐富的閱歷所觸動,是什么境遇才讓詩人“看破大千”,才會有那么灑脫和淡泊的情懷?在這里,詩人留給人們的疑問一次次延伸,詩人內心沉凝的心景和復雜的情感流淌于大千世界,而此時,詩人只好將這心境寄托于“薄日”“桃花”以及“花飛霞落”來映襯心中的寂寞和平靜。這種物象交替的手法,很好的渲染了詩意和意緒,從而,讓一顆浮躁的心在淡泊中沉落、寧靜。
  馮老師的詩作從未離開家鄉的泥土,無論在寫作手法和技巧,還是在語言的把控上,都可謂是詩歌創作高手。在詩壇上已形成獨具特色的寫作模式,這也許與詩人的職業和生活習慣有關系,初中畢業的他,農耕之余,潛心研究中國古典詩詞的精華,對古典詩詞理解和寫法駕輕就熟,再加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歸”的生活習慣,使得馮老師的作品極具生活氣息,這樣一位極具生活閱歷的詩人,對于真、善、美的理解,應該是獨特的,對于生活抑或愛情、家庭、社會的理解應該是透徹的。在這首《碰撞》的作品中不難看出。

  二、《碰撞》

  哪一些傷痕?聽風做夢,一樣退去
  俗人的微光。失去執著,多么瑣碎
  涌來掙扎的幻影,連無用的痛苦,
  也陳舊。而我找到哪個孤獨的自語?
  仿佛陷入黑白中的數日子,還在
  落草中喝茶,吹春風。不知道此生
  那次轟然是什么?一懷詩與愁緒,
  是否打開趕路的命?漏出夢幻色彩,
  掩去一個人的迷路和過去的囈語。
  用夜半的流星打碎夢和隔空的妄想。
  逝去的時光也化不了愛,替自己,
  尋找心愿。當煙色渙散,我的文字
  會吹出春風,像綠的那些扶荒原。
  擅于心開枝散葉,也是遼闊的鄉野。
  遞上那些年過感悟,包括那孤獨
  和靈性的長夜。這比碰撞命運
  還要傷感,一次次,連光亮也模糊。

  這首詩作從詩的氣韻上看,應該是一氣呵成,溫婉的詩句,沉凝的意緒,精致的語言,使得作品熠熠生輝。
  這首詩歌通讀起來略帶纏綿和糾結不清的情懷,詩人是在一種什么境遇下寫出來的?(哪一些傷痕?聽風做夢\一樣退去\俗人的微光\失去執著\多么瑣碎\涌來掙扎的幻影\連無用的痛苦\也陳舊\而我\找到哪個孤獨的自語\)。
      這首詩歌里不難看出詩意和靈感沿著感情的曲線延伸,情感內斂,而又不乏開闊,又沿這根曲線一直延伸,將詩意靈感和對生活的感悟進行歸納,讓作品把讀者帶入忘我的境地,在讀詩的過程中讀者已經成為詩歌里的主要角色,和詩人一同去感悟、去體會這種心境。
      詩作富有彈性,語言富有張力,在虛實交錯中彰顯生活的原貌,看似紛亂實則鋪陳有序。
      馮老師的這首詩作應是精心布設,刻意把控,融入自然流淌的情感之泉,再加上對文字熟練駕馭,一揮而就的。見景生情,是文人墨客的職業習性,將每天的所見所聞,喜怒哀樂精心琢磨,又細心加工,作品應運而生。但這些都需要駕輕就熟的高超技法,在反復打磨之后融入自己的情感,作品才有生命力。   
      一位網絡評論家曾經說過:“靈感的語言一定是在自身水平之上的超越,固有的場景接收外在的靈知信息,這種信息的傳遞正是詩人對物象的某種默契與共識,前提需要我們對自然萬物的敬畏與對靈魂的尊重方可達到的效果。”

三、《小令一闕》

    負累虛度,那些清淺。千山萬水,
    已成了滿庭芳。而一簾舊夢,
    也成了一首詩的韻腳,仿佛我
    逃不出愛和深情,一次次跌入在
    相濡以沫之中。以夕陽煙火,
    走成流年。以花開風塵活成歲月。
    那些斑駁是另一個紅塵,撞上
    詩歌,就撞上了百年一遇的情事:
    一次次旖旎光陰的絕唱與夢境。
    柔嫩香軟叩響節氣,這個六月的
    青荷,含煙撐開一湖的輕愁。
    用苦掏出蓮心,這秋水也蕩不出
    涼涼的倒影。扶晚風,也撫琴,
    怎樣讓月光把我藕斷絲連的愛情
    縫補?像舊夢被撕扯。而曲風
    浩劫青山綠水,而那呢喃的牧笛
    找不到村外的小調。喊疼碾過
    花事,這三生桃色已是千瘡百孔。
    一開一合,空了內心的煙火。
    當紅顏褪盡,依然從夢囈中拾起
    詩句,拈出小令一闕,一闕,
    半生半世討生活,突然好詞成災!

    這首詩歌寫的是韻味無窮。
    整首詩中,詩人采擷一系列自然物象和精美詞語,抒發對生活的慨嘆,感慨生命旅程中的情和愛,將人生旅途的愜意和寂寞,用詩意的語言和七彩之色淡妝素抹,并用舒緩、平和的語調,以一氣呵成的書寫方式,將一生的蹉跎和對生命、愛情、生活的感悟巧妙融合(負累虛度\那些清淺\千山萬水\已成了滿庭芳\而一簾舊夢\也成了一首詩的韻腳\仿佛我逃不出愛和深情\一次次跌入在相濡以沫之中),以執著的信念和每一個踏實的足跡,鋪開歲月磨練的過程,以無悔無怨的磊落姿態(當紅顏褪盡\依然從夢囈中拾起詩句\拈出小令一闕\一闕\半生半世討生活\突然好詞成災),展示生活的美好和對未來的憧憬。
    馮老師的詩歌在網刊上經常看到,從他的詩歌中看到了詩歌的豐富性。每一首都是精心打造。他的詩歌是有生活氣息的,從中還能抽出幾根人性的筋骨。每次欣賞這些牽動心懷的詩,可以感受一個萬紫千紅的世界,去傾聽內心對于生活的低吟淺唱!他的詩很溫婉,書寫很豐富,讓我感到他是一位丹青高手,善于用一支畫筆來描繪豐富多彩的生活,因此這些能牽動人心的詩歌就像一壺壺老酒,一杯杯茗茶,陶醉人、愉悅人。

四、拜月往生

    時令吐紅,嫣然一葉醉心,畫出了春光。
    風情,雨意,借酒拋灑清愁:一闕闕
    淚流滿面,恍然讓我在他鄉異夢里老去。
    任記憶空了故居,仿佛也讓時間老去。
    用晚云撫琴,用流霞披衣,相見不相見,
    一樣散就散了。怎樣用錦瑟花開咳出
    春華?還在光澤里眺望。一杯今夜滿滿,
    醉了月色,而許多夢依然沒有醒來啊!
    拜月往生,為行者掃落星塵,那漫舒的
    嘆吟,縱然是一曲無聲,惆悵也暮矣!
    用燈籠拓開誰的艷史?仿佛也讓人惻惻
    凄凄,也找不到故園。不知道最后的
    琴音要落向哪里?古老的冷月,塞滿了
    誰的失望?紙上的氣息還在顛沛流離,
    是否讓我身處到那些鶯聲燕語或者瓊樓
    玉宇之中。遠處近處,一樣拜月往生。

    讀完第一句,不得不讓你的思緒一往無前,風情、雨意融入情感世界里,讓空白的心境頓感豐滿,在紅塵里演繹唯美之歌,曲終人散、潮起潮落讓人感慨的同時有一種美好的心念所觸疼。馮金斌老師的詩歌字字句句如串起的珍珠,承轉自然,銜接微妙,一線串成,讀來回味無窮,繞梁三日,醇厚綿長,詩歌的韻律朗朗上口,錯落有致,氣息溫暖,又跌宕起伏,自然流淌的情感之泉“從時令吐紅”到“拜月往生”是對生活的慨嘆,又是對生命過程的淬煉,詩歌意緒飛揚,內蘊醇厚,讓人讀之產生一種曼妙和釋懷的感覺。

五、結語

    四首詩歌從寫作手法上基本相同,從整體看形神兼備,渾厚飽滿。無論是詩歌的整體布設還是詩歌內境的打磨上,以及內涵的拓展,都能體現詩人深層次的感悟。馮老師的詩歌情感的植入與現實生活的有機結合,使作品富有時代氣息,內蘊深厚富有哲思。他能打破傳統的現代詩的框子,無論語言還是手法都能大膽借用古詩詞的精華,與現代詩歌的手法巧妙糅合,從靈感的迸發到情感的植入都是一次次超越。這也是他詩歌創作上的特點。
    但詩歌創作畢竟是以情感為主線,我們每個人所處的環境和處境不一樣,這就形成了作品表現的主題不一樣,再加上我們和作者都是隔屏相望,對作品的理解有一定的偏差,因為每個人的世界觀不同,看問題的角度和深度也就不一樣。但就馮老師的作品而言也并不是非常完美,不足就是有些詩語太過理性,這是文人雅客的共性,再就是有些語言過于生澀,好像有悖于現代人的閱讀習慣,不過,從這幾首詩歌中不難看出馮老師對于生活的感悟和對生命的感慨是完美的、積極地,讓讀者得到心靈的啟迪。
    馮老師的詩歌,語言靈動、溫婉又不乏鏗鏘,氣韻沉凝,結構飽滿,詩意醇厚,物象與意象糅合和自然,詩歌具象托舉意象,意緒清晰,詩語凝練精致,句意新穎,內景開闊而又不乏內斂,意境幽深,言簡義豐,讀后有繞梁三日之感。這是馮老師幾首詩歌頗受歡迎的原因所在。


跳轉到指定樓層
分享至 : QQ空間
0 人收藏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ghwaq
發表于: 2019-4-3 09:10:16 | 只看該作者

沙發怎么能少了我?!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從余東風
發表于: 2019-4-3 09:38:19 | 只看該作者

感謝關注,敬請斧正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從余東風
發表于: 2019-4-8 10:34:18 | 只看該作者

歡迎點評斧正,春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從余東風
發表于: 2019-4-10 07:13:18 | 只看該作者

感謝提讀,身健筆豐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詩歌評論

詩歌評論

主題:9 | 回復:71

精彩直播
葉圣陶杯·全國十佳小作家:高振霆+羅雙盈+

筆尖追光 ? 文學逐夢 01葉圣陶杯·全國十佳小作家 高振霆 文學 ……

點擊參與往期回顧
詩人榜
豐車

詩歌主題:6482

羅志海

詩歌主題:4487

石梅

發帖數:14029

月光雪

發帖數:7211

豐車

發帖數:6482

緣圓閣主

發帖數:5264

羅志海

發帖數:4487

妙慶居士

發帖數:4349

南島(青衣童生

發帖數:3636

田間識字翁

發帖數:3149

勞士誠

發帖數:2949

洗滌心靈的雨

發帖數:2681

關注中詩在線
微信掃一掃,關注中詩在線

© 中詩在線 版權所有 京ICP備18011600號-1 技術支持:壹網

聯系郵箱|手機版|小黑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