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牧野 于 2019-3-28 16:18 編輯
櫻花樹下,詩意正當時。
“四十年前的寶山,應該從土墻、老屋、農田說起……今天的寶山,應該從比想象更超出想象的,每一個地標說起,每一根線條說起。”3月26日,一個溫暖的春日午后,“春滿濱江·櫻”詩歌音樂會在顧村公園森林劇場拉開帷幕。
櫻花樹下,詩意正當時。詩歌音樂會分為春光不負、春舞櫻歌、春滿濱江三個篇章,涵蓋了古詩詞、新詩朗誦,民樂、舞蹈、歌唱等形式。琵琶演奏《春江花月夜》、古詩朗誦《春夜喜雨》《春雪》,把觀眾帶入如畫的春夜和幽靜的雪景,體味著雪景下春的勃發。顧村詩人夏云、呂建敏創作的《春天滿了》,詩人丁少國創作的《櫻花的心事》,在上海東海學院兩位學生輕緩、柔美的朗誦中,打開了一幅春與櫻的畫軸。由詩人孫思創作的《寶山 寶山》則描繪出寶山40年來的快速發展,上海人民廣播電臺主持人梁輝與培怡充滿情感與張力的朗誦,感染了全場觀眾。
隨后,舞蹈《中國脊梁》《春之韻》,民樂合奏《步步高》《花好月圓》輪番上演,疊起疊落,層層遞進,如絲般潛入觀眾心田。循著詩歌聲、樂聲,賞櫻的游客聞訊而來,很快填滿了舞臺前的圓弧形座位區。“櫻花開了,這是自然之美;贊美櫻花的詩歌,是人文之美;在這里,自然美遇上了人文美。”市民趙小姐推著嬰兒車,在舞臺前駐足良久,“趁著天氣晴好來賞櫻,沒想到有一番偶遇。”
從2009年起,伴隨上海櫻花節到來的還有一年一度的櫻花詩會。當天上午,“春之櫻”百名詩人交流會在顧村鎮菊泉文體中心舉行。城市詩人社、閔行詩社、青浦作協、長衫詩社、朦朧詩社、書院、浦江詩會、寶鋼文學社、海上風詩社、新聲詩社、上海知青詩社、上海詩劇社、顧村詩社等幾十個詩社的百位詩人共聚一堂,圍繞新中國成立70周年,就“今天,我們怎樣寫櫻花”展開充滿詩意的探討。詩人們穿著漢服,成為詩歌音樂會上的一道獨特風景。 面向舞臺的空地上,櫻花詩展如火如荼進行,這些詩歌均是寶山詩人在去年新詩創作大賽上的獲獎作品。《到顧村去安家》《拾寄櫻花贈友》《顧村,愜意的風吹過來》等詩作,是市民創作者對這片土地最真實的感悟。
身為櫻花詩會的東道主,顧村是名副其實的“詩鄉”,當地人津津樂道,“打開顧村只要一首詩”。現有成員五六十人的顧村詩社,在上海已經頗有名氣。“10年前,顧村已經有千余人在寫詩,包括兒童詩等不同類型的創作者;10年后,顧村的詩人不僅沒少,質量也更高了。”5年前,詩人孫思受邀擔任顧村鎮詩歌文化指導老師,駐地指導當地居民進行詩歌創作,在她眼中,顧村的詩意越發濃郁。目前,已有7名顧村詩人加入上海市作家協會和網絡作家協會,另有5名詩人即將加入上海作家協會詩詞學會。“詩社中有扛鋤頭的農民,有打工者,大家因詩歌聚在一起。” 顧村鎮社區文化活動中心主任曹惠英介紹,今年的櫻花詩征文大賽已對外發布征集令,邀請上海兄弟詩社共同參與,“通過詩歌,讀懂櫻花,讀懂顧村”。
(來源:上觀新聞 作者:張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