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畢業于中央美院,旅居北京的唐吟方、朱永靈攜手到南京博物院演繹了一曲“明月雙溪”的書畫藝術展,中國書協副主席孫曉云,南藝博導黃惇,《人民日報》文藝部主任梁永琳等書畫家出席沒有開幕式的開幕展。中國美院書畫鑒賞中心主任吳敢以老朋友身份寫了一篇短小精彩的前言,有助觀眾略窺唐吟方、朱永靈其人其藝。 唐吟方早期以札記小品文出名,《雀巢語屑》《新月故人》《藝林煙云》《尺素趣》多部著作文字抵近鄭逸梅,凝練老派干凈優美兼有,評論人物往往一語中的,不落常套。文章之外,他書畫印三者并舉,篆刻平實樸素、絕棄雕琢,書法結體古拗、點劃剛折、墨色冷逸,而不管懂與不懂,凡見過他畫的人一定會過目不忘,尤其是他符號性很強的人物畫,頗有點豐子愷的味道。可以說,唐吟方要畫的“高人”是形而上的,是文心寄托的,是遠離媚俗的,是無面又有面的,是畫給自己與知音看的,是中國式的,是蘊含淺幽默的——看山望水,唯我真境。 朱永靈書法最震撼的是簡帛書,無論從入古出古兩方面,朱永靈堪稱今天書壇簡帛書舉足輕重的悍將,他有一路個人風格的獨創簡帛書,既能粗寫又能細寫,多字數或者少字數都能寫出現代感。他的欹正相參、骨骼峻峭的簡帛書出類拔萃,具有極大研究價值,即他的簡帛書擺脫了機械仿效,直掐簡帛七寸,嫁接碑版,禪韻濃郁,以今人個性化的立場入古,而不是泥古簡帛書的放大克隆,于篆隸配置、情趣掌握、松緊合度上無不洋溢著天才創造,這種天才創造在其草書、篆書、楷書上亦有不俗體現,但都不及他簡帛書的深入發揮來得過癮痛快。 朱永靈差不多十年前傾情紫砂壺書刻和青瓷書釉燒,玲瓏雅制,楚楚可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