譽滿湖鄉(xiāng) 執(zhí)筆為杖 ——李楚力和他的書法 趙志成 蔣兆和說,藝術是一碗苦茶。以書畫自娛,另當別論。若以其為事業(yè)和終生追求,而望有所成,則需懷有宗教信仰般的虔誠和進行苦行僧式的**。藝術花開,尚能結果,除了悟性,也與所處環(huán)境、時代等有著諸多關系。 寫李楚力,一是先生與我有師生之情,二是書壇像李楚力這樣一生惜墨如命,苦心孤詣,不求聞達而影響一方的書畫長者不多,他們對于藝術的執(zhí)著與虔誠不應脫離于我們的視野。他們是書壇的薪火,不耀眼,卻照亮一片天地;他們是精神,不偉大,卻動人。 李楚力,筆名李不準,李甍,1940年出生于湖北洪湖。早年,其父李宣貴曾在縣城開過當?shù)匚ǖ囊患夜P墨店,他由此有機會與書法接觸。1965年,他拜當?shù)孛胰尾贋閹煟瑖雷駧熃獭:笈c遼寧沈延毅和上海胡問遂多有書信往來,請教書藝。1980年起,他任洪湖書法家協(xié)會主席、顧問10多年,團結一幫同好篳路藍縷,奔走講座,辦展、培訓,力圖在洪湖這塊書畫荒蕪之地盈造生態(tài)。退休后,本愿怡養(yǎng)天年,潛心書法詩聯(lián),無奈病痛纏身,又多遭生活磨難。失落之時,心如止水,唯深居簡出,伴毫管以慰平生之志。他有詩曰:“筆當劍舞月西廂,慣守青燈度夜長。識得古今留一恨,驚風疾雨灑千行。” 李楚力性情內(nèi)斂,為人寬厚正直,處世淡泊。遇有索字、開課,無**私貴賤,皆坦誠以對,不計報酬。后學求藝問道,他往往有一股從內(nèi)心迸發(fā)出的熱情與真誠,總是不遺余力地將平生所學經(jīng)驗和體會傳授之。李楚力教過的學生很多,慕其人品藝德、求字求學者亦眾。但他從不攀緣附勢,安居陋室,伴糙紙寒燈,寫詩作書,廢筆盈幾。其有詩《臨池有感》曰:“無術何逞好事心,不為酬答費精神。自和筆墨稱知己,冷落門庭少故人。” 李楚力70歲那年,其門生張輝光已升職荊州20多年,巧借荊州元宵燈展之機,方勸動他起身外游,在闊別30年之久的荊州古城度過了一個愉快的元宵節(jié)。時任荊州市政府秘書長的王守衛(wèi)慕其人品藝德,悉心陪同,一同登古城,訪故友,品書論畫。也正是那次聚會,他同意弟子籌劃出版了人生第一本書法集。2010年,李楚力在子婿魏宏建的邀請和陪伴下,北上京城,在宏建經(jīng)營的魁星閣畫廊小住半年,得以有機會與全國各地書壇高手接觸。期間,他還受邀為中國書畫藝術研究院題匾,并在將軍書畫院講授書法,交流書藝。空暇則在中國美術館等地參觀展覽,每遇好字,久久不愿移步,感慨唏噓:藝海無涯而生有涯!在北京的半年,李楚力的書法也得到北京、山東等地同道、藏家的喜愛和關注,而他似乎又找到了新的創(chuàng)作感覺與激情,創(chuàng)作了一大批新的作品,由魏宏建在京張羅和展銷。 李楚力的書法由任伯琴而起步,任過去在舊軍隊做文職,解放后生活顛沛流離,書法已無從尋跡。而從李楚力與沈延毅、胡問遂的一些往來信件中可知,李楚力書法受沈、胡的影響更多,走的都是碑帖結合的道路,學書在具備唐楷的基礎和汲取北朝碑刻造像之精髓后,即開始了向碑帖結合、以魏入行的書體進行漫長的理論探索和實踐。 李楚力書法,以楷書和行書為極致,這也是他創(chuàng)作最多的兩種書體。楷書,為奠定字體形象骨架,他精研李北海、顏真卿;為求結體筆法的變化,對《張猛龍》、《始平公》、“二爨”等碑刻經(jīng)典進行數(shù)年的臨習;為增其韻逸,避免拘謹,又臨習王羲之《樂毅論》、《九成宮》等碑帖,間學篆書及其它字體,取百家之精華,融碑入帖。 他常說:“學書最忌俗氣,躁氣、媚俗氣。”他的筆下線條老辣,筆畫遒勁,簡練至極,看似漫不經(jīng)心,其實是幾十年臨池功力的顯露,也是作者藝術修為和品性情操的體現(xiàn)。 他的行書,少見爛漫與激情,結構嚴謹,不求整體氣勢張揚,而著意于字勢的生動與機巧,既有峻峭縱橫之姿,又有瀟灑秀麗之韻,通篇如星河散落,渾透靜穆。大部分作品,求簡單之中蘊含奇拙,應該說他的字是想從更深一層上打動觀者。 上世紀40年代出生的書法家,在當代書壇算是老一輩書法家了,他們書法的面貌、成就與時代環(huán)境、個人生存狀態(tài)等都很大關系,這也是我們不能簡單用當下流行的書法審美與價值觀衡量的。李楚力說:“我堅持忠于書法,也是一種自修。我愿畢生融化在書法中,在信守中寄托我的性情,操守。” 2010年,李楚力自北京回洪湖后,遷入新居,身意泰然。筆者相信,楚力先生的書法也將再開新境!
附:臨池有感(六首) 李楚力 其一 黛花墨葉本無香,裁剪清風著淡裝。 多謝寒霜增挺健,云天水國滿肝腸。 其二 曲水流觴事已空,蹩身天地寫從容。 醉心未覺光陰老,滿目霜楓勝酒紅。 其三 瘦肥劃罷劃圓方,歲月崢嶸守硬黃。 倒遍巾箱無所值,辛勤賺得硯池香。 其四 墨當酒飲盡匏觴,紙上顛癡入醉鄉(xiāng)。 好在胸中無物礙,半裝魏晉半裝唐。 其五 昨?qū)懱m亭月轉(zhuǎn)深,今臨自敘雨傾盆。 蒼天豈是無言語,寫到多情見有情。 其六 行不拘泥見率真,芙蓉清水自然形。 喬裝打扮嫌多事,最怕衣冠照眼明。
作品賞析

行書橫幅:真水無香

行書條幅

楷書橫幅

楷書橫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