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上午,河東區益民實驗中學校長高文光、臨沂市杏園小學副校長梁士國、益民實驗中學工會主任孫自達冒著酷暑,不辭辛勞,在湯河鎮大學生村官劉丹丹的陪同下,拜訪了河東區湯河鎮大程子河村的周作武老先生,開展了方言古調吟誦的采錄工作。周老先生今年92歲高齡,眼不花,耳朵背得厲害,生活還能自理。閑居養志,讀書自娛。由于少時家道殷實,周老先生上了11年私塾,屬接受舊式教育時間很長的了。
雖然老先生耳背,但通過斷斷續續的交流,對民國時期的私塾運行情況還是有了一些了解:
微信圖片_20180804074914.jpg (41.7 KB, 下載次數: 5)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8-8-4 07:54 上傳
交談
舊私塾沒有星期天,也不放暑假。如果先生有事耽擱,布置學生讀書寫字。
早上很早就要帶著燈油去背書。
犯錯或學習不認真、偷賴,背不了書,先生可施加打手心、罰站之類的體罰。打學生,被視為天經地義。
當時私塾的主要課程是儒學經典《四書五經》。發蒙階段,主要學《三字經》、《百家姓》、《弟子規》等。
微信圖片_20180804074933.jpg (35.21 KB, 下載次數: 1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8-8-4 07:54 上傳
看當時的課本
還有一項主要課程就是寫仿,是每天必做的功課。談到吟誦,周老先生強調要注意平上去入,要起腔。我們請老先生吟誦一首詩,他推說年齡大了,嗓子不好使了,起不了腔。后來,我們了解到其老伴一個月前去世。老先生非常講究禮法,應該是不愿在此時期起腔。看老先生精神矍鑠,體格健壯,過段時間再來也許能夠起腔,機會還是有的。
訪談結束后,有幾點感觸頗深:
1.豁達樂觀。在交談中,每隔幾句,老先生總是發出一陣陣爽朗的笑聲。質樸、燦爛、純真的笑容,我們深受十分感染,充分體會到老先生豁達樂觀的人生態度,給人“行至水窮處,坐看云起時”的感覺。
微信圖片_20180804074938.jpg (36.51 KB, 下載次數: 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8-8-4 07:55 上傳
爽朗的笑聲
豁達是一種大度和寬容,豁達是一種品格和美德,豁達是一種樂觀的豪爽,豁達是一種博大的胸懷、灑脫的態度,也是人生中最高的境界之一。據專家們對我國幾百名80多歲以上的健康老人的調查,結果表明他們有一個共同之處,就是精神開朗,心懷坦蕩,豁達安身,對生活充滿信心,對誤解包涵寬容。一個心胸寬闊的人、能夠幫人之忙,念人之功,諒人之短,揚人之長,取得他人的信任和友愛。積極的人生態度,也是老先生長壽的重要原因之一。
2.強調孝道。老先生注重孝道,引用《論語》中的話,提出“三禮”之說。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論語·為政》)無論父母生前或死后,都應按照禮的規定來行孝。老先生強調“孝”要建立在“敬”的基礎上,孝敬父母要真心實意,如單純在物質上滿足父母,尚不足以為孝,更重要的是要“敬”,使父母得到人格的尊重和精神的慰藉。他隨口引用了《論語》中的一段: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于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論語·為政》)恐怕我們聽不懂,又用現代文講了一遍,強調“敬”是孝道的精神本質。
3.多行善事。行善符合天道,作惡違背天道。順應天道的,上天就會賜福;違背天道的,就要受到上天懲罰。他隨口背了《論語》中的一段:王孫賈問曰:“與其媚于奧,寧媚于灶,何謂也?”子曰:“不然;獲罪于天,無所禱也。”正如孔子所說:“如果違背了天道、得罪了上天,無論是向奧神還是向灶神祈禱,都沒有用。”人的一生,行善積德十分重要。多做善事,必有福報。老先生總結,讀圣賢書,就是教人如何行善。老先生如此高齡,生活質量如此高,應與行善有很大的關系。
4.家國情懷。老先生反復強調,活了一輩子,也沒為國家做點事。作為一個讀書人,他認為沒給國家做些貢獻,總覺深以為憾。中國古人對成功人士的定義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四項指標可以簡化為“修齊治平”。修身指的是提高自身修為,齊家指的是一家之主帶領全家人齊心協力共同為自己的幸福而奮斗并且和睦相處,治國是治理好國家,平天下是安撫天下百姓蒼生。我們感覺老先生前兩項做得很好,由于時代和個人的原因與后兩項失之交臂,所以總覺得很遺憾。老先生雖飽讀詩書,但一生閑居鄉間,志向沒有得到伸展,人生理想沒有實現。在這樣的人生經歷下,能有如此家國情懷,讓我們肅然起敬,甚至有些汗顏。
5.讀書功效。雖90高齡,但周先生出口成章,儒家經典和詩詞歌賦,隨口引用,令人嘆為觀止。與先賢們博古爍今,與文人騷客們煮酒論歌,周老先生形成了具有正面導向性的三觀。暢游經典,學識遍布四海,練就出豁達樂觀的生活態度和廣博的心胸。提高個人層次,提升綜合素質,在無形中增加了一抹書卷文藝的氣息,讀書讓周老先生的氣質更加出眾,真是腹有詩書氣自華。正是讀書,使周老先生的精神世界得到充實,道德情操得到陶冶,思想境界得到提高,從而使他的一切言行皆能有益于社會,使自己成為受人歡迎和尊敬的人,成為社會有用的一員。至樂莫如讀書,至要莫如教子,信然!
微信圖片_20180804074944.jpg (45.53 KB, 下載次數: 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8-8-4 07:56 上傳
合影
采訪周老先生,不僅有吟誦方面的收獲,更有人生觀念、態度和境界上的收獲。一介凡夫俗子,一生經歷簡單,一種至高的人生境界,一種崇高的家國情懷。
經典浸潤人生,雅言傳承文明,讀書點亮生命!
文章加圖片全部轉自河東區益民實驗中學,感謝臨沂市杏園小學副校長梁士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