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
書香門第
 人間四月天
 青衣
 解語花
 蟬
自八十年代以來,工筆人物畫的創作逐漸繁榮,優秀的工筆人物畫家不斷涌現,呈現出蓬勃的繁榮景象。然而,在繁榮之下,其中的一些隱憂也逐漸地顯露出來。這支工筆人物畫的主要創作隊伍大都畢業于美術院校,他們有著扎實的造型能力,人物形象刻畫得比較到位,但是對于人物及至整個畫面意境的表現卻顯得比較蒼白,難于產生像葉淺予、賀友直等老先生所創作的作品。中國畫的創作和西方繪畫創作,實際上是兩條線,中國繪畫有著一套完整的審美體系。它對靈、意的表現重于對形體的表現,中國繪畫是形而上的,以主觀意識左右著客觀對象。
現在的美術院校,培養出了許多造型能力很強的藝術人才,卻鮮有創作出類似“韓熙載夜宴圖”那樣的作品。要講造型準確,很多人都超過南唐的顧閎中。何以至此?是因為中國有中國的審美體系,中國的造型方法符合這個體系,我們研究的不夠。而西方的造型手段能否拿到中國畫里來而不會水土不服,這需要畫家的努力。 反觀西方繪畫,是以造型準確為美,比較注重形體的研究和刻畫,主觀意識受制于客觀對象。自西方繪畫的訓練方式引入中國美術院校以來,教學手段完全學習西方的方法,強調對形體刻畫的訓練,忽視了對學生藝術聯想力的啟迪,以至于有些學生一旦離開模特,腦子里一片空白,喪失了想象的能力。有位先生說得非常透徹:西方繪畫是以真為美,中國繪畫是以美為真。 趙國經、王美芳夫婦的繪畫,由原來的別人讓怎么畫就怎么畫,成功轉型為自己想怎么畫就怎么畫。他們都受過專業訓練,有較為扎實的造型基礎。從他們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他們沒有被客觀所束縛,而是展開想象的空間,讓豐富的想象力在藝術的天空翱翔。他們的作品透著安靜、雍容、雅致,使人愛不釋手,成功地以西方美為造型手段,準確傳達出了畫家對美好意境的精神感受。 這幅《仲夏》,畫家刻畫了三位美輪美奐的仕女,置身于亭榭繁花之間,表現出了神態雍容而淡定、閑適而無爭的理想境界。手法上并非完全重彩,而是有濃有淡、有冷有暖,勾線如行云流水,如鏤如刻而不失靈動。定睛觀賞此畫,神游其中,如醉如癡,不忍回神。 畫家在閑聊時說:中國的藝術都是寫意的,是追求精神層面的。水墨當避其粗,工筆當避其細,都追求一個精致就對了 。一切都是手段,用高超的手段表現出美妙的意境才是藝術的目的,作品才能達到神品、逸品的境界。單純表現高超的手段至多為精品。 我們說芭蕾舞和雜技演員,都要有相同的基本功。比如下腰、抬腿,但為什么芭蕾進入了王宮,而雜技卻撂了地兒了?那是因為芭蕾以高超的基本功表現出美好的藝術境界,而雜技表現的就是高超的基本功本身,雖讓人嘆為觀止,但上不得檔次。 再就是,畫畫是安安靜靜做的事。心安靜了,畫自然就靜了。畫就像人的眼睛,心里想的,眼睛是藏不住的。 我觀畫家夫婦二人,晨鐘暮鼓,一個奉主,一個敬佛,安安靜靜生活,安安靜靜畫畫,追求清心寡欲,至真至善至美,不顯山不露水的境界。我相信,他們一定會創作出更好的作品來。俗人難免俗語有此目的也是不靜。祝愿趙國經王美芳夫婦二人安靜地生活,安靜地畫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