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逝者從一瓣桃花上踏雪而來 ——讀南鷗的組詩《時間是命運的攜帶者》 宮白云
南鷗是位很有影響力的資深詩人、批評家,寫作30余年,視寫作為終生的事業,對詩歌有著太陽般的熱忱,對生活有著豐沛的詩意情懷。當然,看一個人的文學成就,不是看這個人寫作了多少年,寫出了多少字,應該看這個人為文學留下了什么。我曾對南鷗做過一次訪談,了解到他極為特殊的人生經歷。如果他沒有這些奇異的甚至是罕見的經歷,他的詩文也不會布滿荊棘與卓識。特殊的經歷鍛造了他不同常人的思維與銳利,或許痛苦與抗爭也是人生的財富,它讓南鷗的創作具有了無畏的精神和深厚的思想銳氣。這些從他八十年代創作的《火浴》、90年代中期到21世紀初的《春天的裂縫》與將要出版的《渴望時間的修飾》都能充分地體現。《火浴》更多是彰顯他對苦難的承受;《春天的裂縫》更多是揭示、發現、指認一個時代的荒謬卑劣與無恥;《渴望時間的修飾》則是呈現一個圣光朗照的世界。 南鷗自己也不無感慨地說:“感謝命運的恩賜,讓我獲得了不可復制,無法替代的奇異的人生經歷,令我認知到獨立、自由、擔當是人文精神的基本內核,也是詩歌精神的基本內核。在長期的創作實踐中,我將這樣的精神立場形成了自己的詩學主張,并以詩歌文本的形式呈現出來,由此構成我人生經歷、詩學理論與詩歌文本三位一體相互結構、共同呈現的詩學景觀?!倍谶@個“詩學景觀”中,他的詩歌寫作無疑是那道最搶眼的風景,它“孤懸”、“險絕”、“詭秘”,獨立、博大,精深,往往觸及那些具有形而上意味與色彩的主題,修辭夸張而奢華,獨特的話語方式和美學特質,構成了他的詩歌文本深刻、沉郁、絢麗的詩學特征與精神質地,他詩歌中奇異的視角,孤絕的感知,使他的詩歌雖經歷歲月的淘洗而彌久不衰。 南鷗前期的詩歌基本上是立足于形而上的意味,多與真理、圣靈對話并與之親近,神性色彩濃郁,修辭夸張而奢華,詩學特征沉郁而絢麗,從眾多詩家中很容易將他的詩歌識別出來。后期的詩歌好象他要有意打碎之前形成的圖標,所截取的視角從俯視變為平視,加入了更多的細節和敘事因素,態度明顯平靜,語氣也放平緩起來。他的這組新作《時間是命運的攜帶者》就在有意無意地對他以前的詩風進行打破與重建。很明顯,南鷗對自己的詩學應用是有雄心的。對到底什么是詩性,南鷗曾在他的《詩學夢語》中這樣闡述:“在我看來,詩性是詩人的語言與心靈、思想相互輝映所展示的一種奇異的光澤和精神的力量,它既體現在詩人對語言的自由駕馭之上,又體現在其人文精神的開掘與引領之上,既是詩人的一種語言冒險,又是一種心靈與思想的穿越與飛翔,一種對存在的高度主體性的語言自覺和精神演繹。”而他的這組新作《時間是命運的攜帶者》正是他詩學夢想的極好實踐。 在當下詩學主張多元格局而詩歌文本又高度同質化的詩歌現場,如假花般缺少靈魂的虛偽和矯揉造作的詩歌之作俯首皆是,詩歌的贗品招搖過市。南鷗的這組詩以靈魂的良知作為藝術的內核與出發點和終結點,以時間為主題,在時間的長河中加入自己對生命的感知與個我的體驗,讓時間成為“命運的攜帶者”: 時間與命運的一次野合 一張明天的車票,擠上今天的列車 沿途的風景都有自己的宿命 為誰盛開,又為誰落敗 其實,每一次生生死死 都是皈依
服從內心的指引,在時間 縫隙盛開,但我始終被時間排泄 我是時間的使者,又終將 被時間埋葬。原來時間掌管著 命運,原來命運猶如 時間排泄物
我穿越,擠上明天的列車 是時間的錯誤,還是命運的荒謬 是我的命運篡改了時間 還是時間的錯誤抽打我的命運 冥冥之中,誰篡改了 我的時空 ——《時間是命運的攜帶者》
微信圖片_20180816195452.jpg (729.15 KB, 下載次數: 2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8-8-16 19:55 上傳
這首詩是對個人命運的發問與抗爭,而時間是命運的全部展開,他的陷入,他的糾結,他的憤然,意味著命運背景的荒謬與生命的堅忍。而“時間與命運的一次野合”這樣的神來之句,給人平添某種荒誕之感,特別是“野合”這個詞,當它與“時間與命運”連在一起,生發出讓人難以言喻的諷刺意味。而這種荒誕手法的恰當運用,在南鷗的詩歌中比比皆是。被篡改的命運尋求出路,而時間卻不管不顧,生命的不平與孤寂之感,躍然而來。 這種深邃的、冷辟的、奇異的表達,對時間與命運的洞察反襯出現實的荒謬、命運的殘忍。而《梨花是我的另一場雪》透出的則是一種凄涼感。“我可以銘記自己的渺小/但那個朝代的風月,依然主宰著時間/風已經迷亂,都在模仿它的香氣/我俯下身子,放棄奢望”(《梨花是我的另一場雪》)。沒有任何人可以主宰時間,除了時間本身,當詩人無力改變時間時,時間本身就是命運。盡管詩人“放棄奢望”,他仍在問:“誰在擺渡,是否可以/讓一位逝者從一瓣桃花上踏雪而來/荒野的亂石口吐蓮花”(《誰在擺渡》)。所以,當詩人想讓“逝者”來度量命運時,除了“告慰自己,身披黃昏/就是把肉身安放,就是讓漫天星星/提前睜開藍色的眼睛。我知道/每一陣風,都藏著神的居所/我們內心的動詞,都要慢慢的/變成安靜的名詞”(《誰在移動時間》)。 南鷗的這組詩我反復閱讀后還發現每一首詩從詩情從邏輯上都是緊密相扣的,彈性強,充滿了暗示與冷暖自知,像《火焰追趕著風暴》,“火焰在體內最先是名詞/經過那些血管,經過心臟的莊園/變成動詞。火焰晝夜追趕/晝夜演練血液翻卷的波峰和浪谷/聞雞起舞,以決堤的身姿/臺風一樣登陸”(《火焰追趕著風暴》)。這樣的詩是對生命的缺失作出的彌補,是對靈魂的失落尋求的撫慰,是將理性融于感性的邏輯之中讓心靈的火焰追趕臺風,在自我營造的“風暴”中發出滾滾的震撼人心的力量。這也是他每每以意象及象征的手法巧妙地把他的心靈與思想焊接起來獲取成功的秘密所在。如《一場雪天下大白》: 一場大雪從星宮突降 她以一生的清白,告慰所有的世人 命定的容顏,覆蓋了時間 孱弱的肉身,讓黑重新回到黑 讓白回到白。她路過人間 卻說出真相
其實,她不想說出什么 她只是傾其一生,來人間看看 但所有的盛開都是凋謝 她是一位說出皇帝新裝的孩子 但她不知道是一種榮幸 還是另一種不幸 ——《一場雪天下大白》 此詩以獨立的新意以一場雪的到來道出愿人間清白的渴望。把大雪擬人化,讓她說出人間的真相,如此新巧的構建,完成了該詩的象征意義,巧妙地以主觀愿望代替了客觀存在,詩人避開了直接去揭示現實的尷尬,以大雪的白來反襯人間的黑,以無言勝有言,留給讀者無限的空間,讓“一位說出皇帝新裝的孩子”再次去面對莫測的命運??此啤帮L花雪月”的小主題卻涵蓋了社會現實人生這樣大主題的能量。 在用一系列超現實的想象來表現自己特定的情感或情緒時,南鷗是獨特的。他不是從現實里去提取,而是憑借意象本身去擴展,去思維,不動聲色中就把自己的情感沉淀進去,從而賦予它們以新的象征意義。比如《傾聽天空的藍》:“天空總是賜予你風的幻像/你總是展開自己不著邊際的翅膀/天馬行空的飛姿,瞬息萬變/你要從腳到頭吻遍天空的疆域/當閃電穿透身體,你瞬間/淚如雨注//其實,你無法讓天空知道/你所有的姿勢,都是為它獨自盛開/依偎著,睫毛眨動著音樂/你肆意翻卷,是為了彼此穿越/而癡情的眼神總是被誤讀/總是被灼傷”。天空的藍是眼睛范圍內的所見,而詩人偏偏把它設置為能夠傾聽,這不僅僅讓“天空的藍”成為一個象征,還通過這個象征展開構想,并像電影鏡頭進行剪輯和組接,使之產生連貫、呼應、暗示、聯想等作用,從而完成對“天空的藍”的藝術構思。記得有詩人說“詩必須將感情凝結在深沉的意象里?!蹦销t的詩在這一點上做得很成功。如《時間好像摘除了心臟》: 假期稀釋著空氣,時間好像 摘除了心臟。我的呼吸停了下來 天空,好像被吹得更遠
我知道,我已經把你遺忘 就像割掉體內的闌尾,切除發黑的 盲腸。重前的風,吹著囈語 我命令自己,不許再回憶 就像昨夜的河水,不能再倒灌船艙 昨夜的雨,不能再回到天空
記憶已經死去,借尸還魂 只能是更深的悲傷,只能讓時間 冥冥之中,再一次死去 那些夢里依然起伏的溝壑 我會填平。用大麻,或另 一種儀式,或流落 民間的偏方
我再次調集所有的漢字,重新 拼寫我的祖國與我的城市我的莊園 我頒布法典,取消癌變的春天 ——《時間好像摘除了心臟》 這首詩還是從時間開始構建,由假期的百無聊賴觸發了種種懷人之情思,其中意象所蘊含的那種孤絕與悲愴之感特別淋漓,心臟,闌尾,盲腸這些身體的器官所承載的疼痛顯然超過了其詞語自身的含意,而延伸出時間長河中生命情感的更多痛楚,而文字無疑是最好的良藥,在文字中,詩人是自己的王,他可以按自己的意愿任意去安排,去“重新/拼寫我的祖國與我的城市我的莊園/我頒布法典,取消癌變的春天”。詩人借助于精確的意象把自己心中對于情感的懷念與寄托表達了出來。如果只是平鋪直敘地把它們說出來,必然會令人覺得乏味沒有特別痛楚與震撼的感覺,但是,當詩人把它們凝結在深沉的意象里時,立刻就產生了令人感同身受的藝術效果。
狄更斯《雙城記》里有句話說:“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智慧的時代,這是愚蠢的時代;這是信仰的時期,這是懷疑的時期;這是光明的季節,這是黑暗的季節……”雖然這句話在時間性上已很久遠,但同樣適應當下泥沙俱下的詩壇。從這個意義上說,南鷗所經歷過的命運,永在那些時間的線上,詩人把它們寫出來,那些事件,那些情感,那些體驗,人性的,現實的,不是為了擺脫,而是為了和解,與命運和解。 2017-11-9于遼寧丹東 【南鷗簡介】 南鷗, 原名王軍,貴州貴陽人。詩人、批評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貴州省作協主席團委員,貴州省詩歌學會會長,貴州省新詩研究中心主任。他傳奇的人生經歷、獨樹一幟的詩歌文本與蒸騰著熱浪的詩學理論三位一體,相互構建、彼此支撐、共同呈現,構成當下詩歌現場一種獨特的不可復制的詩學存在…… 《中國當代漢詩年鑒》主編,【中國詩歌流派網】學術委員、副總編,百年新詩大型紀念專題《世紀訪談》《肖像的光芒》主持、總撰稿。在《中國詩人》《星星》詩刊《華語詩刊》開設專欄。 部分作品被介紹到歐美,入選意大利混語版《全球詩歌選集》、印度英文版《當代世界詩選》、中-英-希臘語對照版《中國當代十家詩人詩選》、英漢對照《百年詩經·中國新詩300首1917—2016》等數十種重要選本、《新世記中國詩選》、《新世紀后現代文學編年史》等國內外重要選本。 先后獲貴州改革開放三十年“十大影響力詩人”獎、第二屆貴州“烏江文學獎”、首屆“中國當代詩歌獎創作獎(2000—2010)”、第二屆貴州烏江文學獎、首屆貴州“專業文藝獎”、2013年度國際最佳詩人獎、首屆《延安文學》詩歌獎、首屆《山東詩人》杰出詩人獎,《詩選刊》2016年度詩人獎等、《當代青年》雜志2016年度十佳詩人獎等。
微信圖片_20180729124333.jpg (57.47 KB, 下載次數: 2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8-7-29 12:44 上傳
【宮白云簡介】 女,寫詩、評論、小說等。作品散見于各種報刊與選本,曾獲2013《詩選刊》中國年度先鋒詩歌獎、第四屆中國當代詩歌獎(2015—2016)批評獎等。著有詩集《黑白紀》,評論集《宮白云詩歌評論選》、《歸倉三卷》?,F居遼寧丹東。 宮白云,女,寫詩、評論、小說等。作品散見于各種報刊與選本,曾獲2013《詩選刊》中國年度先鋒詩歌獎、第四屆中國當代詩歌獎(2015—2016)批評獎等。著有詩集《黑白紀》,評論集《宮白云詩歌評論選》、《歸倉三卷》?,F居遼寧丹東。
微信圖片_20180729124351.jpg (11.8 KB, 下載次數: 15)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8-7-29 12:45 上傳
詩賞讀|在讀與寫中與您相見
長按二維碼,關注詩賞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