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视频久久/小泽玛利亚一区二区三区/午夜精品视频一区/久久爱www - 丝袜国产在线

立即注冊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快捷登錄

發表于: 2018-12-23 07:28:58 |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在當代國畫人物創作中,東西碰撞、古今沖突的特征尤其明顯。如何融西入中、融古入今,是當代人物畫家不可回避的課題。從上世紀的新浙派人物畫,到新時期之后現代風格和傳統風格的并立,當代國畫人物創作的豐富面貌為當代美術發展史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這與當代人物畫家的不懈努力息息相關。在當代人物畫家中,蕭和的探索值得關注。他筆下所描繪的豐富世界,既體現出深厚的傳統功底,又打通了古與今、中與西的壁壘,為觀者呈現了一個秀逸俊雅的藝術世界。

    蕭和的人物畫題材廣泛。有表現兒童游戲的童趣系列,也有描繪佛陀高僧的佛教系列;有以青花為主題的青花系列,亦有描繪民國風情的民國系列,還有以古代仕女、文人為內容的古風系列。在這幾大系列創作中,盡管造型不同、色調各異,但筆墨語言和色彩格調是一脈相承的。

    在《童趣》系列中,蕭和借鑒了唐宋嬰戲繪畫的傳統,著重表現兒童的天真爛漫,描繪了民間曾十分興盛的兒童游戲。他用剛健流利的線條勾勒出兒童活潑好動的特性,以鮮明的色彩賦予畫面明快清雅的格調。在這些作品中,孩童所玩的捉迷藏、抽陀螺、抖空竹、騎大馬等,都是人們所熟悉的少兒游戲,整體畫面呈現出了一個時代濃厚的鄉愁氣息。在蕭和嚴謹工麗的畫面中,這些似乎不登大雅之堂的題材,卻煥發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光彩。

    蕭和在佛教系列作品中,充分汲取了宋人院體畫的優點,有“物之情態形色俱若自然,筆韻高簡,周密不茍”的特征。面對獼猴靜坐的高僧、飄搖而下的飛天、雍容大度的孔雀明王、端坐象背的菩薩和沉思冥想的陀羅,無不散發出漢傳佛教的莊嚴輝煌。季羨林說:所謂知道,就是“大覺”,就是“佛”。佛所代表的是普度眾生的智慧與寬容。因此,佛的形象大多是圓潤豐滿、敦厚溫和、不怒自威的。蕭和筆下的菩薩正是如此,作于辛卯中秋的《菩薩騎象圖》中,菩薩面如滿月,身披袈裟,偏袒右肩,首戴天冠,身披瓔珞,衣帶飄曳,服飾華美莊嚴。為表現出這種莊嚴之美,畫家以干凈利落的用筆、單純妍雅的色彩和簡樸的背景,營構出充滿安詳、靜穆、崇高的空間,令人觀來肅然起敬。相比于菩薩的莊嚴,位于大象前后的東西方僧人,一仰視肅立,一金剛怒眉,形成鮮明的對比。

    《青花》系列作品多以女子和青花瓷器為內容,色調也以青和藍為主。在這一系列中,蕭和深厚的線描功夫畢現,他將釘頭鼠尾描與高古游絲描混融一體,形成流暢微妙、婉約繁密的藝術特征。在《暗香》《青花之濫觴》等作品中,將青年女子的曼妙可愛與“天青色等煙雨”的青花瓷色組合在一個畫面上,賞心悅目。特別是西洋女郎的活潑神姿與林立靜穆的青花瓷,一動一靜,一繁一簡,形成了富有情趣的對比張力。畫面的背后,也闡述著蕭和關于中國文化的思考。在他看來,青花是中國人的一種特定審美,是骨子里與生俱來的情結,是中國精神的最直接體現。畫面題材的轉變,呈現出蕭和關于人文青花到絲路青花的思考,以及青花對于西方審美和生活方式的影響。從這一點來看,蕭和是一位善于思考的畫家。

    《民國》系列與《古風》系列,都是以傳統中國文人雅士的生活為表現內容的。在筆墨語言上,這類作品在工細的基礎上,摻雜入寫意性的調性。《東山弈局》中,謝安的泰然自若與喜不自禁的客人形成有趣的反差,在古典主義的山石背景中,本應顯得刀光劍影的博弈變得溫婉文靜了。這與其說是魏晉風度的表現,不如說是畫家內心情懷的流淌。人如其畫,畫如其人,這句話放在蕭和身上最合適不過。

    蕭和數量眾多的創作中所蘊含的人文精神和歷史積淀,是他的藝術之所以令人陶醉的重要原因。蕭和是一位畫家,但更像一位傳統的文人,他筆下的歷史人物、兒童、女子以及樹石、青瓷,無不在向觀眾講述著中國的文化與歷史。從這個意義上說,他是一位藝術的創造者,也是一位中國傳統文化與歷史的研究者和傳播者。


跳轉到指定樓層
分享至 : QQ空間
0 人收藏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重磅推介

重磅推介

主題:139 | 回復:205

精彩直播
葉圣陶杯·全國十佳小作家:高振霆+羅雙盈+

筆尖追光 ? 文學逐夢 01葉圣陶杯·全國十佳小作家 高振霆 文學 ……

點擊參與往期回顧
詩人榜
豐車

詩歌主題:6482

羅志海

詩歌主題:4487

石梅

發帖數:14029

月光雪

發帖數:7211

豐車

發帖數:6482

緣圓閣主

發帖數:5264

羅志海

發帖數:4487

妙慶居士

發帖數:4349

南島(青衣童生

發帖數:3636

田間識字翁

發帖數:3149

勞士誠

發帖數:2949

洗滌心靈的雨

發帖數:2681

關注中詩在線
微信掃一掃,關注中詩在線

© 中詩在線 版權所有 京ICP備18011600號-1 技術支持:壹網

聯系郵箱|手機版|小黑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