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新疆頻道官方 于 2018-11-26 22:32 編輯
滄桑人生的家國情懷 ——沙舟詩歌作品研討會發言 孤 島
66.jpg (22 KB, 下載次數: 2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8-11-26 21:50 上傳
沙舟的詩歌,我個人覺得有三個特點,或者說優點。
第一、有家國情懷,包括祖國情、故鄉情、親人情。沙舟寫新疆大地,既寫出了新疆大自然、動植物的美,同時能夠時時站在中國的高度看新疆,不忘新疆是中國的一部分,新疆是中國的新疆,如他一組寫喀納斯湖的詩,題目就是《在祖國邊陲秋色中行旅》,再如他另一組寫帕米爾高原、高原風、克州、雪里胡楊的詩,他冠以《在祖國最西部》(組詩)的題目。在另一首《飛雪》的詩中,他寫道:“在祖國的最西部,這飛雪之地∕只有靜靜的聽雪,撫雪∕聽絲路上的駝鈴∕聽游子的長吟”。在新疆近些年出現民族分裂勢力等“三股勢力”滲透、“三期疊加”的嚴峻形勢下,一個從河南來到新疆的普通詩人,胸中能有這樣的愛國情懷,以自己的詩強化“祖國”認同感,十分難得,值得推廣。
還有,他的詩有許多鄉愁,表達著對親人的愛,對故鄉的戀。《寨子,遙遠的鄉愁》:“只身游于外鄉。雪落西域∕寂靜的夜晚∕將記憶翻開∕祖母、寨子、戈壁,是我∕抹不去的鄉愁”,《故鄉的星星》寫道:“星星滿天的故鄉夜∕離也愁思也愁”,還有《我一直裝著故鄉的月亮在行走》《那個寫信的年代》等等,都寫出了思鄉的惆悵,感人的親情,童年的懷想。
第二、寫出了人生滄桑,有“滄桑感”。沙舟的父親是礦工,生活條件艱苦,他自己作為煤二代,從底層做起,一步步升華自己,后來又踏著父親當年的足跡從河南到新疆,經歷坎坷,閱歷豐富,從他黝黑的臉上,就可以看到一種巖石歷經風吹日曬后的滄桑。他將這種人生的滄桑自覺不自覺地融進了詩里:凝視你一身的滄桑∕屹立在茫茫皚雪中∕你彎曲的身體∕在寒風的雪夜里磨礪∕一千年執著,你哺乳戈壁∕二千年不倒,你堅守等待∕三千年不枯,你見證∕萬物生命輪回”(《雪里胡楊》),即使柔潤的湖水在沙舟眼里也布滿了滄桑:湖水如滄桑的詩歌∕使遠方的過客忘了回返……∕迷人的禾木河∕述說著久遠的滄桑。”(《喀納斯湖》)。這種滄桑感,是一種歷經坎坷之后的不低頭,歷經曲折之后的不屈服,是人生的堅強、堅定、堅韌!
第三,寫出了天真心態,追求空靈意境和詩歌畫面美感。這種“虛”的意境與“實”的滄桑感,構成了陰陽對立統一。
沙舟詩歌的不足和缺點,一是整體上比較簡平。有感情但感情不夠充沛、深沉、飽滿,有愛愛得不夠深,有恨但恨得未出怒火,不能如杜甫、蘇東坡、陸游、北島等人的詩一樣那樣博大精深;他的詩有鄉愁但愁得不夠悲切纏綿,不似李煜、李清照、柳永、晏殊等等。二是有思想但缺哲理,對大自然、社會還缺少自己的獨特發現。大約十年前,謝冕來新疆與新疆青年詩人座談,他說他將詩歌分為大眾詩、優秀詩、偉大的詩三個層次。我問他現在有沒有偉大的詩歌作品?他說沒有。我又問為什么沒有?他遲疑不定,我插嘴說:“是否這個時代太世俗了,缺少神性?!”他連忙回答了三個“是”。在一個缺少神性、沒有偉大詩歌的文學年代,希望沙舟以后能夠多寫出一些優秀的詩篇。 (孤島:本名李澤生,國家一級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理事,中國西部散文學會副主席,中國游記名家聯盟副主席, 中國易學與科學學會理事,民盟中央文化藝術研究院理事暨民盟中央美術院新疆分院副院長,民盟新疆區委員會委員、中國作家書畫院特聘書法家,新疆自治區文聯委員、新疆文聯《新疆文藝界》常務副主編。冰心散文獎獲得者)
關注中詩在線,歡迎詩人們回家!
二維碼.jpg (16.34 KB, 下載次數: 1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8-11-26 21:53 上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