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愛,無止息》
作者:王憶
出版社:江蘇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年1月第1版 2018年5月第2版
書號: LSBN 978-7-214- 21308-2
裝幀:精裝 定價:56.00元
開本:787毫米x1092毫米
王憶
江蘇殘障青年作家王憶
1個人基本情況王憶,1989年12月出生,江蘇南京人。初中畢業、二級多重殘疾、自由撰稿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江蘇省作協會員,創作三級,南京市作協會員 江蘇好青年,南京好市民、自強模范。自出生就身患小腦偏癱,無法行走。自幼愛好文學,2008年開始獨立創作。出版書籍作品有:小說《青鳥》散文集《百合綻放時》、《輪椅上的青春》,詩集《愛,不能等》、《等待春天》、《愛,無止息》。作品在《揚子江詩刊》、《風流一代》、《莫愁》、《揚子晚報 詩風》等雜志發表。
2 創作特點和經歷王憶從十年前靠一根手指在網上開始寫連載小說,2006年,王憶在父母和老師同學們的照顧下完成了九年義務教育,因為嚴重偏科,她沒有進入普通高中。父親先后給她請過5位研究生家教,輔導她學習了部分高中和大學的文科課程。
同年,王憶的弟弟出生,她不再獨占全家人的關注。焦慮過后,17歲的王憶逐漸明白,一個人不能等著被照顧,要融入社會,至少“找點事做”。
一臺聯網的電腦將紛繁熱鬧的世界拉近到她身邊。她的右手可以斜著操控鼠標,右手中指可以蜷曲著敲字,而她的文思和表達卻是飛揚無羈的。
2008年,王憶開始在百度貼吧上連載原創小說,很快受到追捧。這并不奇怪,她從小寫日記練筆,上學時拿慣了作文比賽獎項,張小嫻、張愛玲和三毛給了她表達上的啟蒙。踏上文學創作的軌道之后,她感到愉快,而且越來越自信。她寫道:“奔跑,我一直在奔跑,/以最獨特的方式奔跑!”這是一場鍵盤上的馬拉松。2014年10月參加江蘇省殘聯代表團赴日本參加中日韓國際殘障人士福祉文化交流,2015年由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輪椅上的青春》,2016年由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巜愛,不能等》,2017年出版《等待春天》,2018年出版巜愛,無止息》。目前,在江蘇文學院高研班就讀。
3 社會影響2016年榮獲《華語詩典藏杯》全國情詩大賽一等獎、光明網第二屆全國高校《三行情書》大賽獲銀獎,2017年獲得中國太湖風“黿渚春濤”詩歌大賽新銳獎、青山文學詩歌獎。2017年春節,王憶在江蘇人民出版社和徐州市殘聯的幫助下,在徐州火車站舉行了"送書過大年,把愛帶回家"公益贈書活動,人民日報以"把愛裝進行囊,殘障青年作家王憶在徐州火車站贈書"專題報道,今年4月登上央視三套《向幸福出發》欄目,向全國人民講述自己勵志的故事,5月在北京圖書大廈舉行個人詩集發布會,6月19日,巜人民日報》又以堅強讓她自由飛翔,《中國作家網》等多家媒體進行了報道,9月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殘疾人聯合會主席張海迪寫信盛稱王憶"不倒的生命之樹"。11月,王憶榮獲第二屆"沁朗"杯全國青年文學獎。
王憶詩集
《愛,無止息》序
葉櫓
案頭這本《愛,無止息》的打印稿,已經是王憶的第三本詩集。她此前的兩本詩集出版后,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作為一個先天性的有生理缺陷的青年女性,王憶在詩歌寫作上取得的成績,固然可以視為奇跡,但我以為,她的生命存在及其追求的本身,更是一種生命的奇跡。一般人很難想象,一個從出生時就不能自主行動的女孩,竟然在父母的關愛下讀完初中,又自學了高中及大學課程。僅僅憑一只手指在電腦上打出一首首詩篇。這種對于生命的執著,對于理想的追求,是令很多身體健全的人都為之汗顏的。
為了給她這本詩集寫序,我不僅讀了這本詩集的詩,也把她前兩本詩集大體瀏覽了一遍。讀了她的詩,掩卷沉思,設身處地的想,我如果像她那樣的生存處境,恐怕也很難做到這一切。作為一個暮年的老人,我不能不向這樣的青年人表達我的敬意。
既然是為她的詩集寫序,理所當然地要說說對她的詩的印象。從她的絕大部分詩看,大體上離不開一個“愛”字。這個愛,不僅是愛情,更是對人生和對世界的愛。
我仔細地想過,以她的生理條件,如果沒有良好的引導,是很容易陷入悲歡消沉的境地的;但是從她的詩看,卻始終洋溢著一種對愛的向往和追求,沒有流露出消極厭世的情緒。這就十分難得可貴了。
我們都知道,寫詩是一種心理訴求。每個人都會因生活經歷的影響而寫出各具生活色彩的詩。王憶的生活條件局限了她,使她不能面對許多紛繁的社會現象,因此她只能以心理活動和現象空間作為詩寫的范疇。我每每在讀到她那些以自身的玄思幻夢為對象的詩篇時,一方面為她的自我的靈魂撫慰感到欣然,另一方面則往往為她的奇想妙想而震驚。她筆下出現過很多愛情寄托的對象,不排除有一些生活原型的存在,但我想很多都是一些虛幻的構想。可是這種虛構的幻想,一旦進入她的詩篇,又能夠形成十分真實的生活體驗。她寫過一首題為《夢見舊時光》的詩,詩中設置了一個戲劇性情節,即“許多年前”,“我們相識在這片土地”,那時候“花兒落院芬芳/心底不懂惆悵/時間就像蕩起千秋/被微風吹紅的臉龐/每一分鐘溫和善良/沒有崎嶇或憂傷”。這樣的場景設置,不管是確有其事還是想象中的虛構,都屬合情合理。值得玩味的是后面的兩節詩:
等再次回到這方土地上
曾是那么熟悉的故鄉
也早已變成了他鄉
想到初見你時的模樣
心里依然還有幾分
念念不忘的回想
多少年后
偶遇在異鄉
有你的地方
異鄉也已成了家鄉
每當短暫逗留故鄉
總在夢里又回到
當年不復的舊時光
我之所以特別把這首詩是作為個例進行點評,是因為我從中感悟到一點奇妙的邏輯。從故鄉變他鄉,又從異鄉變成了家鄉的邏輯中,我們能夠感受到一根愛的紅線。只要有“你”的存在的地方,就是故鄉或家鄉。從幕后的情節說,這其實并不是一具愛情的喜劇而是悲劇,但是王憶在寫這種實質是悲劇卻出之以喜劇的筆墨時,態度之從容和淡定,確實令人驚異的。
作為一個正處在芳華正茂的年齡的女性,王憶如果不是受生理條件的限制,必定會有更為出色的表現。但是既然命運賦予她一些不幸,而她又能正確地對待這種不幸,就恰恰促成了她另一種堅韌和堅忍。所有我們才能夠看有了今天的成績的王憶。
作為一個垂暮的老人,我自然對像王憶這樣的青年詩人的出現,充滿期待和希望。但是我不想一味地用贊歌來頌揚她。因為擺在她面前的道路依然漫長而艱難。首先是因為她受生理條件的限制而無法接觸更廣泛的現實生活,這就使得她的很多詩職能靠挖掘內心而落筆。我們知道,一個人的內心生活,是同他對現實生活的緊密相聯的。如果沒有對現實生活的豐富性和復雜性的體察,人就不可能具備深刻而有內涵的內心生活。所有我想王憶今后還需要從各方面多關注以下我們現實生活的變化和發展。我知道她的父親曾盡量設法讓她多接觸大自然的壯麗山河,但大自然與人類生活是一樣的,不僅有奇麗秀美的一面,也有無情的自然災害和弱肉強食。把心靈的關注更多地投入到現實生活中,才會取得源源不斷的創造之源泉。其次,隨著年齡的增長,青春浪漫時期的歌吟必定會日漸遠去,作為人生經歷的積累,必定還會有更多的酸甜苦辣融入她的生活。如何表現和表達這種生活經歷,也必定會成為她今后如何書寫的一大課題。最后,從知識和文化的積累方面,她也必定會面臨如何進一步提高藝術表現力的問題。所有我建議她更多地閱讀一些中外經典作家和名人的作品,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爭取提高自身的藝術修養。
當然,我的以上這些題外話,不過是表達了一個老人的善良愿望而已,絕無絲毫強求之意。我知道王憶的父親王鳳剛先生的拳拳之心,為她的成長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應他之邀而寫的這篇文字,其實除了表達對王憶的敬意,更多的還是希望她能夠成長為更加把握堅強的詩的常青樹。如果有什么過苛的要求,也是基于善意罷。
2017年8月于揚州
目 錄
【愛無止息】
我愛你 僅此而已
愛無止息
我終究不能說我愛你
感謝你令我如此著迷
你是我更新的生命
勿忘我
靜默共存
有朝一日
不再離去
流離
27歲的情人節
謝謝你來過
夢見舊時光
千里有你
愛在心口
最美三月天
重生的三月
被遺忘的時光
無法提及的姓名
對你不說抱歉
你是我經過的沙丘
綻放初遇的笑容
夜色溫柔
我的愛 你不必知道
暮光
余生光景
來去匆匆
揮手是唯一溫柔
泡沫
追光
【碧山印象】
初遇碧山
我在碧山星空下
致同路人
大地與書香的信仰
樓臺花開
【向往的生活】
向往的生活
致別樣青年
你出現在粉色的海域
愛入靈魂
窗前自述
方 向
早春時光
夏的璀璨
從未
善待
那一片光
城南舊事
雨夜古鎮
理由
信仰
喜歡等待
狂歡孤獨者
春雨
假使明天就是春天
小滿還未成熟的夏季
青島·立秋
愿
靜好
擁著月亮入睡
溫熱的流星
你至夏就來
不說再見
棲身之地
勇氣
十年未見
有生之年才叫永遠
【一個人的兵荒馬亂】
一個人的兵荒馬亂
我喜歡你的盲目的
病夜
逃離
孤島
白云在旅行
零點的祈禱
旨意
入夏夜半
悲喜
生活如海
回鄉旅人
孤寂如陰
酸楚糊涂
夜已深
同棲歸屬地
逞強
寫作是件可怕的事情
鍵盤獨奏
遷徙
黑暗
一滴淚
噴嚏
不舍
雨
黑色面龐
【我從你的世界消失】
我從你的世界消失
相逢是場注定的別離
我們的Lydia
放逐
揮手是你許的天長地久
清明·祭祖母
五月
祝福天堂里的你
七月
沒有人說話了
當離別成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