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视频久久/小泽玛利亚一区二区三区/午夜精品视频一区/久久爱www - 丝袜国产在线

立即注冊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快捷登錄

發表于: 2025-5-7 10:32:31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倒序瀏覽

靈魂與現實的交合
——讀散皮長詩《傳他,或者自傳》

王霽良

       散皮先生是一位很優秀的詩人,也是山東詩壇有相當地位的詩人,他把很大一部分精力投入到大型建筑式的構建上,長詩寫起來有巨流般的靈感,一路鋪展如大江出谷,展示了極高的水準,《傳他,或者自傳》就是這樣一首有深度思考的佳作,展現了詩人對生活百態深刻的體悟和觀察。
       詩之為詩,其向度和質地多在于關注生活、社會及人的問題,能把它們原汁原味地體現出來,讓讀者讀完頭腦里有坦克壓過的履痕,詩就算成功。詩無論長短,詩性所抵達的信息量似乎差不太多,但作為詩人倘沒有長詩,就像登山只為上去站一站,只知東而不知西,好地方尚未走到,是不完整的。短詩反映出詩人的才氣水準,長詩除了反映詩人的才氣水準,還能反映一個詩人的整體內心世界。詩之厚重,有時真的需要長詩或長篇敘事詩來擔當,尤其長詩的創作,當一個詩人在思想、體驗、語言、詩藝等整體構成高原時,寫作才有可能。長詩駕馭上是有一定藝術難度,但作為詩人是本該需要去嘗試的,畢竟歷史的復雜性和人物的復雜性,需要長詩去展示。長詩雖有敘事,但和長篇敘事詩區別較大,它的敘事是隨進隨出偶進偶出,并不貫穿下來,主要用意是完成自己的思想(注意,是自己的),不完成自己的思想,就寫不好長詩,但思想決非概念,一個詩人玩弄概念,離技巧可能近了,但離詩已經遠了。
       作為多年詩友,我熟悉散皮的長詩,其詩有根,并不虛無縹緲,能時刻關注當下生活,寫起來比較注重作品的整體性,冷峻而直接,有異常堅韌的質地和力量。他是一位有藝術自律的詩人,詩寫作是往內心走的,比較注重情感的冶煉,主觀思維不動聲色地約束客觀呈現,內在的情愫居多,表面不經意的文字涌動著復雜深沉的情感。詩這樣寫,當然要比那些看似深刻而實際只浮表面一層意思的詩要內斂許多,那樣的詩寫得過于機巧,只是在做缺少可信度的表面文章,雖然能一下抓住大眾,甚至一度被大眾抬得很高,卻很難得到同行的認可。
      《傳他,或者自傳》總體有一個嚴謹的結構,有一個總的氛圍,有內心的沖突,也有一種自我審視的力量,開篇即有卞之琳《距離的組織》的意味,可謂出手不凡。初讀此詩,一開始還糾結詩中羅織的人物不搭、不太集中,讀到后來感覺詩是有真正的思想后衛作支撐的,倒還可以再補充幾個人物進來,還可以寫得再長些,一定還有熟悉的人物等著詩人著筆。這首詩回憶上世紀80年代一批文藝青年的成長經歷,靜思往事,如在目底,——“那些仰天長嘯御風而來的少年/駕著烏云凝成的戰馬/手舉驅云趕雨的馬鞭/扯開時間的韁繩/抖動奪目的紅纓/噫吁嘻/馳騁于塵土飛揚青春肆虐的八十年代/哪一片綠葉/深埋著歲月蠕動的根莖?/哪一片云頭/停落著匆匆趕路的腳步?/此刻,誰會是你/執掌江山的匹夫?”這么多意氣風發、自命不凡、懷揣一顆文學種子的人,在流轉的光陰里,在社會的漩渦中,春遲花慢,那顆種子竟不知掉到了哪里?雄心終被歲月磨滅,額上徒生莖莖白發,揮斥方遒的意氣煙消云散,有的甚至滑入生活的泥底。記憶的暗夜,時間只是給了他們遺忘的安慰,最終他們遺棄了文學,文學也遺棄了他們。
       這些出生于上世紀60年代、活躍于80年代的一代人,有詩社年輕的組織者、私生子、老板、“哲學家”,也有學生時代就開始寫詩的詩人自己,甚至也有讀者的身影,人物具象很值得玩味,生性狂妄的、心靈傲岸的、滿懷了偏執的,這些都是80年代的隱喻,他們的存在構成一個個意象,雖然意象是詩的高段位寫作,不單純是簡單的“隱喻”。命運是一個人的大敵,世風中一步步走向沙化的心靈啊!工業社會物質主義之上,掃蕩污染一切,必然有一個精神荒蕪的階段,作為城市現代人為了生存疲于奔命,莫知所從,心靈漂泊無所皈依,很多時候缺乏對時代暗流的警醒和逆反心理,在時代的急流險灘中靠不上岸,大都隨波逐流了。生活跟我們開的玩笑夠大,每個人的心都是一個陌生的世界,難有道路通向那里,每個人又都是社會環境的玩物,不管你是“六人詩社”還是“面壁詩社”成員,一踏入生活的洪流,盲目的機遇里只能各安天命,遇到什么角色就充當什么角色,分配你個什么工作就得干上一輩子,命運總是變幻莫測又難以逆料,榮辱成敗多是偶然,所謂幸運又多是趨炎附勢。錢鐘書有言,“自傳就是他傳,他傳就是自傳”,詩之傳記作者和傳主之間一定有相互補充,也一定會有雙向溝通的過程。這首詩雖沒有直接寫自己,整篇卻有對自己的再認識。
       “什么時候,火中取栗/沒有喚醒一日三餐,卻革掉了自己/不得不奔波不得不寄生在行人麻木的目光里/世界卻以慣常的面目,笑吟吟地凝視你/朋友們偶然談起/都說,不知道流浪在哪條巷子/而天空/并沒有隨風流逝”,“終究走不出生活的槍林彈雨/進或退,不由自主/創作,只是頭腦風暴/三十年了,沒見過寫出一個字”,人困于塵世,越是溫良越難以得志,總有某一段時間心靈系累,深陷在塵土里動不了,三十年,四十年,一晃就這么過來了,我們這個社會在變革中自身產生的有害成分也很多,工作生活中很多親歷的事情沉淀于心,甚至積淀成毒素,不訴說無以排解。云南詩人于堅認為不美的生活是不值得過的,認為一個人來世上的目的是生活,不是忙,忙來忙去心就死掉了。但我以為生活是不能用美用詩意去衡量的,唐僧西天取經一去經年餐風露宿忍渴挨餓,曹雪芹為了寫作40歲不仕隱居北京西山舉家食粥窮困潦倒,過的都不是美的生活。在我看來,甚至生命也不在于長度也不在于質量,活到百歲相對于宇宙之光年,和五十歲一樣都不過一閃的流星。生命的價值更在于寬度,取決于一生對某些方面的有價值的探索。《傳他,或者自傳》中就有幾位整天忙得團團轉,“他們說,你發誓掙上三個億/以致今天沒空參加聚會的酒局/忙著/讓生活無語”;而另一位,六人詩社每期活動都在他家里舉行,他甚至想過“攻取諾貝爾”,可這么多年下來,“叼著煙斗,不一定在思考革命前途/只是這個形象/一直在我記憶深處來回踱步,偉大的影子!/以致想不起你寫過的詩”。這樣的詩句,如迅雷經天,有警醒作用。
       純抒情的東西固然高尚,但并非誠實的詩歌態度,因為純抒情跟我們的日常生活關系并不大,“詩人是談最主要問題的人(伊麗莎白·布朗寧 語)”,我們敘述的是對生活和藝術的真實體驗,目的是為了帶出不可能被敘述的詩意和超現實效果,在《傳他,或者自傳》中,詩人對相處幾十年這么多準藝術人才的埋沒深表嘆息,又對他們對詩人自己的另類眼光多有感喟,也許生活對這些人不夠公平,但生活本來就不公平。長詩后兩節回憶在山東大學中文系就讀時的一眾詩友(校友),更是一個龐大的群體,其中就包括詩人自己,“就有一大群理想的螞蟻奔涌八荒/一個不甘平庸的世紀/要么創造歷史/要么被潮水反噬”,時過境遷,畢竟不是人人都能成為詩人,大都不過是一場易醒的幻夢,創作理想坍塌成碎片而改弦易轍。受命運之賜,成長為一個詩人是幸運的,但人們只看到了他的成功,背后的艱辛付出卻沒有人看得到。
       散皮的詩寫作可謂及物寫作,有著力求刷新語言以求重新說出事物的努力,對歷史過往的發尋有煙火氣,寫出的是被卷到巨輪底下才能體驗到的東西,寫出了靈魂與現實的交合,有介入現實的強烈愿望。也許,真的惟有詩可以應付現實,《傳他,或者自傳》讓自發寫作走入自覺寫作,整個文本都在向一個更為縱深的精神地帶延伸,每一節的內容都有一種內在的關系,這種內在的關系構成了整首詩的感應場,而每一節,痛苦的刀鋒里又似乎都有詩人自身的影子。這首詩刻意避開了平鋪直敘,有轉敘的成分,轉敘是一種越界敘述,是故事外的敘述者或受敘者進入故事空間所引起的越界擅入,這種越界敘述甚至也能讓讀者參與進來。《傳他,或者自傳》文本上看和“我”關聯不大,這是詩人“去我”做得比較到位,但標題仍然標注了“或者自傳”,詩人自己并不是局外人,背后的“做局”者依然是“我”。
       作為詩人,散皮比較低調,但這首《傳他,或者自傳》還是為他帶來了榮譽,獲得了第五屆中國長詩獎“最佳新銳獎”,這是一個好的開端,期望他創作出更多詩藝迥異的好作品。

作者簡介:
       王霽良,1967年生于山東成武,現居濟南,中國作協會員,濟南作協理事,濟南天橋區作協副主席,出版詩文集多部。

附:傳他,或者自傳

某日,放眼南去滾滾而動的云路
突被一種翻江倒海之力,轟然拔起
世事蒼茫,轉眼被卷成飛檐走石的風道
盤旋,或者升騰
仿佛所有的事物突然在這一個瞬間風涌云集
拉起長天一角
哪一棵樹枝,留有飛離的振顫?
哪一朵云彩,包裹著似降而未降的風雨?
那些仰天長嘯御風而來的少年
駕著烏云凝成的戰馬
手舉驅云趕雨的馬鞭
扯開時間的韁繩
抖動奪目的紅纓
噫吁嘻
馳騁于塵土飛揚青春肆虐的八十年代
哪一片綠葉
深埋著歲月蠕動的根莖?
哪一片云頭
停落著匆匆趕路的腳步?
此刻,誰會是你
執掌江山的匹夫?


胡子爬滿胸脯的時候

年方二十
如同五月的楊柳,在大明湖隨風飄逸
騎著自行車周游列國時
已經莊重的像一個神父
青春的渴望布滿血絲。使命來自哪里?
激活了內心背負已久的沉重十字
改變世界
必先刻意改變自己。讓睿智的眼神
望斷長空
望斷羊群迷茫的天涯路
內蒙草原上,想依你的智慧
喚醒日夜忙碌的黑倉鼠
作為一個革命家,意氣奮發
立志翻天覆地。沒有烏云的天空
鼓蕩在向往的花園里
偉人胸懷
時常從眼睛內部的江湖中透露
什么時候,火中取栗
沒有喚醒一日三餐,卻革掉了自己
不得不奔波
不得不寄生在行人麻木的目光里
世界卻以慣常的面目,笑隱隱的凝視你
朋友們偶然談起
都說,不知道流浪在哪條巷子
而天空
并沒有隨風流逝



特立獨行,或者標新立異

讓時代的標簽,貼上自己的名字
或許是喚醒關注的方式。即使
宇宙崩塌,也只是昨夜醒來
太陽忘記了升起
倒背著手,把自己的詩
朗讀如星空垂落,如地裂天崩
狗之夢,貓之夢
都是自己的夢,只是這些夢里
有許多沖動潛為人知
頂天立地,發誓把天空剪下一截
做成趕路的風衣
必須站上人生的山頂,指天畫地
游走在生活的底部伺機出擊
于是,徒步考察黃河
要在唐古拉山口尋找風的源頭,水的來歷。
那時真的不知生命的去處
那支后來行囊中摹寫靈魂的畫筆
以及凌亂的色彩
畫面中走失的面孔
是不是來自那片黃色的旅途?
他們說,你發誓掙上三億
以致今天沒空參加聚會的酒局
忙著
讓生活無語



自驕。或者活在

自己營造的故事里
懷疑一切,卻說從不懷疑
相信一切,天真得如同生命之初
作為哲學家,立志解構哲學的心路歷史
那些不曾發現的隱秘
一直牽引著以夢為馬的旅途
對自己說的話,像是彼岸扣動的扳機
靶心
站在我們的眼睛之外,等待時間之矢
徒步丈量長江
更像去丈量自己的生命承載不了的層云迷霧
從長江的岸邊回來
終究走不進生活的槍林彈雨
進或退,不由自主
創作,只是頭腦風暴
三十年了,沒見過寫出一個字
哲學,就這么無言的默默沉思
渴望聚焦,渴望被圍觀
并把自己構造進圓心那小小的一點里
今天你說,人活著一定要留下一點東西
我信,哲學,或許是街頭的棋局
落子,落子
觀棋不語



自視甚高,時常以摘星的手擦拭星空

擦拭觀察的事物
雖處江湖之遠,孜孜于廟堂之高
皆因為心中
充滿一股沖出四合院的原始動力,像一個
清掃落葉的父親
圍著厚厚的圍巾,在清晨的陽光里
即使青春的荷爾蒙不經意泛濫
決堤,也會以崇高的名義
讓那些雞鳴狗盜,成為一個時代的儀式
一紙絕交信
差點毀了我們多年的賞識與友誼
我是一座山,讓你
喘不過氣,似乎只有絕交方能
力拔山兮氣蓋世
自由,就是誰也不能占據的空間與距離
即使陽光,也只有穿過影子才有溫度
其實,恰恰是四合院屏蔽了遠眺的視力:
即便不能驚天動地
也渴望登高一呼!我們何嘗不是?
終于,漂泊,流浪,搏擊
以青春為賭注
你蛻化為一名白領紳士
與筆為敵,書寫人間萬象
而我,不過是中國八百萬寫詩的人
之一



記住你,因為借走我的書

那時候,買一本書
要穿越城市的無數條街道、樓房和巷子
為數不多的新華書店
成為我們星期天寄托靈魂的廟堂與圣地
那本輾轉淘來的《十批判》
被你拿走后,我只記住了封皮的名字
從此,我對借書不還的人敬而遠之
最讓我受傷的
你用兩袋花生米
換來報紙上發表的兩行小詩
那份崇高,陡然委棄于泥沼里
從此,我對發表詩歌的報刊敬而遠之
發誓,某省某市某大報
絕不投稿一句詩
直到2012,我引以為豪的一首詩
堂而皇之登上某大報紙
落款的卻是一個陌生而且沒有道歉的名字
再一次,讓我想起了你
三十年后,終于取得聯系
頭發已經被生活磨平
下崗
成為另一次浪潮的代名詞
為生存計
你開起了黑出租



飄,飄,不僅是書法的筆勢

也是走路的姿勢
以及飄忽的眼神
注定了不能像塵埃輕輕落定于塵世
一支居無定所的浮萍
終生未娶
卻一直做著安撫生命的行為藝術
正如在山大小樹林
那裹著紅布的石頭,那吊著繩索的木頭
皆是未加命名的心靈雕塑
創造,似乎是昨夜醒來,太陽
用了新的方式升起
記不清占用了多少棵樹,懸掛突發奇想
吸引了多少過路同學的注目
尋找后現代的蒙太奇
我們這些朋友,倒更像人體藝術
志得意滿,自豪的站在那一年
站在那一片秋天,飄浮著落葉的樹林里
多少年后,有朋友給了我聯系方式
很想你飄著一襲長發,趕過來一聚
不想你那頭飄過來一句:
“不要
不要理那群狗日的!”



叼著煙斗,不一定在思考革命前途

披著皮大衣,肯定不是
為斯大林格勒保衛戰通宵達旦
只是這副斯大林形象
一直在我記憶深處來回踱步,偉大的影子!
以致于想不起你寫過的詩
六人詩社
以你的家為根據地,熱盼著
按照農村包圍城市的方式,攻取諾貝爾
直到有一天有一個神秘人
登門拜訪,并談及靈魂深處的恐懼
我們再也不敢跨進你家的門坎
作鳥獸散,從此緊緊斂起了思想的羽翼
聽說你后來流浪去了緬甸?
又被命運遷返回濟南市?
我想,一定有一顆悸動的心無處安放
便以一個獨裁的形象,映照凜然不可侵犯的威儀
并以不可告人的隱秘
讓我們猜想:現在死了?
還是披著大衣,叼著煙斗
依然在來回踱步?
在那間能照出你身影的小屋子



時常把自已取出來,放在手心里凝視

看有沒有污漬,隨時清洗
只把善良和溫暖留存在玲瓏的七竅里
讓僅存的執念
反復消毒:作為一種對抗抑或反擊
面壁詩社的成員
只有你和我同處一個城市
記得,在靈巖寺
微笑像陽光穿梭在樹林里
那是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我陪你旅療心疾
只因為有人愛你
便喝下了自殘的毒
自已的存在,擾動了別人生存的空氣
你感覺:存在就是痛苦
別人的存在,才是自已生存的標志
你以為:只有犧牲才能救贖
沒想到佛光終于照進明亮的雙眸
連同我倍感欣慰的四首詩
(那里面寫道:你笑了,朋友們就走了)
后來,你與他隱于生活
幸福的生下一個女兒和幾處房子
讓我不由得感慨:
世界上有多少懷揣憧憬的少女
成于詩,毀于詩?



一個地下詩人

詩,只是秘不示人的咒語或者神啟
作為私生子
一直在找卻找不到生命的來處
妻兒離家出走
從此再也找不到人生的去處
唯有詩,可以提燈尋路
于是把自己的詩密封進黑色的封閉的信封里
并囑我終生保存
我只在刻意涂黑的信封上
看見了孤獨的偈語
或許里面收藏著命運的碎片
被刻意撕得更小
小到不需要陽光和四季
直到你精心的刺繡:白石趣蝦圖
掛到我的客廳
我忽有所悟
那些五彩的絲線或許來自暗黑的世界里



其實,我并不記得毎一個名字

山大中文系,成為我心中的代指
那個八十年代
英雄山上,紀念碑下
隨著一嗓子:哲學的去北邊
歷史的向西去,詩歌跟我走……
就夾雜在嗚嗚泱泱的無組織人群里
做起了詩的召魂師
精神的出口,竟被一聲高呼
引發了決堤
從此,在我七平米單身宿舍中
橫七豎八著一些漫無邊際的言談碎語
夜晚,才是詩歌出沒的彊域
像滿地躺著的煙屁股,直到黎明才會熄滅
詩歌,是夜晚出沒的精靈
就像那雙黑色的眼睛,發現才是渴求的價值
但我想不清
究竟是什么,讓我們把黑夜
當成黎明
把詩歌當作啟明星
最為震撼,是你的那句:給我找個女人吧!
至今讓我疑感
青春,是什么裝置才能融解的物質?

十一


"尋找詩友"

四個黑色的大字站在廢紙殼上
在詩歌學習班的門外,被我們來回展示
夜色微茫中,理想還那么稚樸
好像內心的塞子一旦拔開
就有一大群理想的螞蟻奔涌八荒
一個不甘平庸的世紀
要么創造歷史
要么被潮水反噬
只有默默地站在遠處,捂著內心的噴泉
輕誦詩句
即使我們從一個聚會轉場到另一個聚會
也像一部記錄儀
把夜色和燈火和詩,無聲的匯集
變局,雕刻著風向
風卻失重于空氣
唯有時常捻動的小胡須
漸漸長滿昨天的記憶
今夜,夢中我驚醒了自己
依舊默默地站在遠處,捂著生活的胸口
喃喃自語
如同來自地下的螞蟻
頂著命運的烈日
搬動綠葉,尋找回歸的路


       散皮,本名許加波,詩人、作家。山東日照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山東作家協會詩歌創作委員會委員,濟南市作家協理事。作品散見于《詩刊》《人民文學》《北京文學》《詩選刊》《星星詩刊》《揚子江》《中國詩歌》《詩草堂》等文學期刊,入選《中國詩歌精選》《作家年選》等多種詩歌選本,榮獲第五屆中國長詩獎、山東作協齊魯作品最佳作品獎、澳門世界報社詩詞大賽一等獎等多種獎項。著有詩集《意象·花季》《日常事物》《散皮短詩選(中英文對照)》《面壁集VI》《時間之蟲》《鏡子里的影像謀殺了我》《語言在草木中生長》等多部。現居濟南。
跳轉到指定樓層
分享至 : QQ空間
0 人收藏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山東

山東

主題:1473 | 回復:2400

每日好詩
|
每日詩訊
精彩直播
葉圣陶杯·全國十佳小作家:高振霆+羅雙盈+

筆尖追光 ? 文學逐夢 01葉圣陶杯·全國十佳小作家 高振霆 文學 ……

點擊參與往期回顧
詩人榜
豐車

詩歌主題:6482

羅志海

詩歌主題:4487

石梅

發帖數:14029

月光雪

發帖數:7211

豐車

發帖數:6482

緣圓閣主

發帖數:5264

羅志海

發帖數:4487

妙慶居士

發帖數:4349

南島(青衣童生

發帖數:3636

田間識字翁

發帖數:3149

勞士誠

發帖數:2949

洗滌心靈的雨

發帖數:2681

關注中詩在線
微信掃一掃,關注中詩在線

© 中詩在線 版權所有 京ICP備18011600號-1 技術支持:壹網

聯系郵箱|手機版|小黑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