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的新禪詩 | 徐兆壽詩集《涼州心經》新書首發暨詩歌朗誦分享會在西北師范大學舉行
IMG_9147.png (610.69 KB, 下載次數: 2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4-10-27 16:38 上傳
新時代的新禪詩
——徐兆壽詩集《涼州心經》新書首發
暨詩歌朗誦分享會在西北師范大學舉行
《涼州心經》徐兆壽 甘肅文化出版社
2024年10月25日,由西北師范大學中外寫作中心、傳媒學院,甘肅文化出版社,甘肅當代文學研究會主辦,澳門人文藝術研究會、西北師范大學文學聯合會協辦的徐兆壽詩集《涼州心經》新書首發暨詩歌朗誦分享會在西北師范大學舉行。
IMG_9148.jpeg (119.57 KB, 下載次數: 5)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4-10-27 16:38 上傳
王國力主持
詩人、作家、中國作協副主席邱華棟,詩人、批評家、《詩刊》主編李少君,詩人、北京師范大學特聘教授歐陽江河,詩人、批評家、北京師范大學國際寫作中心執行主任、教授、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會長張清華,甘肅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甘博源,詩人、甘肅省文聯黨組副書記、副主席王正茂和西北師范大學黨委副書記王全進,詩人、批評家、西北師范大學文學院原院長、教授彭金山,詩人、作家、編劇、甘肅省文聯副主席、甘肅省作協主席葉舟,作家、澳門理工大學教授、澳門人文藝術研究會會長代百生,作家、批評家、西北師范大學傳媒學院教授、甘肅省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楊光祖,批評家、四川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教授何光順,批評家、福建師范大學教授陳培浩,詩人、批評家、蘭州交通大學文學院院長、副教授、甘肅省作協副主席唐翰存,詩人、西北師范大學傳媒學院院長、教授楊華,甘肅文化出版社社長周乾隆,批評家、西北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李生濱,批評家、《文藝報》編輯行超,批評家、《文學報》編輯傅小平,澳門城市大學副教授肖代柏,澳門國學會會長、澳門文化旅游報總編輯鐘春輝,詩人李越,詩人、中國出版廣電報甘肅記者站站長田野,作家、甘肅省網協作協副主席趙武明,批評家、西北師范大學中外寫作中心副主任、文學院副教授楊天豪,澳門人文藝術研究會理事長、《澳門人文藝術研究》出版人、澳門科技大學在讀博士姚海濤,武威市涼州文化研究院副研究員柴多茂,詩人、武威市作協副主席徐兆寶,蘭州財經大學青年教師劉芳,詩人、畫家莊苓,甘肅文化出版社編輯張莎莎,甘肅文化出版社編輯朱翔宇等,以及北京師范大學、山東大學、澳門城市大學、澳門科技大學、西北師范大學的博士生蔡巖峣、王順天、王礫雪、王珊珊、王倩瑤、樹賢、李琨、何紅、張彤陽、陳錦榮、楊瑩、董彥成、金新輝等,和碩士研究生吳慮、鄭軒、尼寧、孫玥洋、冉江江等參加會議并發言。全省各高校文學社團負責人和西北師范大學社團聯合會社團成員以及聞訊前來參加的各類人員共100多人參加會議。本次會議由西北師范大學傳媒學院青年教師王國力主持。
IMG_9149.jpeg (117.54 KB, 下載次數: 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4-10-27 16:38 上傳
王正茂致辭
王正茂在致辭中說,徐兆壽過去是一位詩人,曾創作《那古老的大海浪花啊》,不過這些年徐兆壽不常寫詩,而是致力于西部文化建設,為涼州乃至絲綢之路文化的傳播做了諸多貢獻。此次詩集的出版令人意外,展現出他在文化學者與詩人身份之間的轉換,其內心充滿激情且豐富多變。希望徐兆壽帶領自己的團隊繼續為西部文化的傳承做出貢獻,捍衛西北文化圣地的尊嚴,推動中華文化的復興。
IMG_9150.jpeg (133.76 KB, 下載次數: 1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4-10-27 16:38 上傳
王全進致辭
王全進在致辭中表示,中外寫作中心自9月開展“文學昆侖”活動以來,就備受社會各方面的關注,成績斐然。在談到徐兆壽的文學創作與研究時,他說,近年來徐兆壽全身心投入涼州文化的創作與傳播,對涼州及河西地區的文化傳播做出了卓越貢獻。此次徐兆壽的“返鄉之旅”是一種極具價值的建設和重建。
IMG_9152.jpeg (148.94 KB, 下載次數: 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4-10-27 16:38 上傳
邱華棟發言(線上)
在討論環節,邱華棟指出,徐兆壽是一個著名的學者、小說家、詩人,他還是一個研究西域歷史地理的非常重要的專家,這次他的《涼州心經》詩集的出版,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別樣的徐兆壽,那就是一個充滿了詩情,充滿了詩的底蘊的這樣一種文化大家。
IMG_9151.png (1.05 MB, 下載次數: 2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4-10-27 16:38 上傳
李少君發言(線上)
李少君認為,《涼州心經》是一部徐兆壽多年詩歌寫作的結晶,這是他一個詩歌的成果。詩歌本身就是一種心學,用心體會,抒發心聲,最后他要達到一個以心傳心的效果,自己抒發的心聲,也要能感動讀者、感動他人。徐兆壽的《涼州心經》可以說就有著這樣一種極具沖擊力的效果。徐兆壽的詩歌一直以西部廣闊的西域作為寫作背景,他的詩歌能真正地打動他人、感染他人。
IMG_9153.png (1.09 MB, 下載次數: 2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4-10-27 16:38 上傳
張清華發言(線上)
張清華認為,徐兆壽是學者型的作家,也是作家型的學者,年紀還不算很大,可是已經著作等身了,非常值得祝賀。他說,徐兆壽早期的寫作大概比較偏于抒情,但這一部詩集的風格有明顯的變化,更加樸素和內斂,增加了內心體悟和沉思默想的比重,顯得更加曠達和深遠。徐兆壽的詩當中有大量寫河西山川家鄉風物的作品,看得出他深愛自己的土地,也流連回味著他的成長記憶,走過的道路。這些詩質樸而感人,令人感慨,也更能看出西部世界的壯美和蒼涼。他說,還有一類是明顯的智性思考的作品。這些作品和佛學、歷史、文物、風俗有關,這類作品可以看出他豐厚的學識、深遠的哲思,其中可以說閃爍著生命的智慧、道德的力量、生活的辯證法,還有信仰和信念的體悟與堅持。詩歌不只是語言的創造情志的抒發,更是生命的修為,是靈魂的淬煉、精神的升華。
IMG_9154.jpeg (128.55 KB, 下載次數: 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4-10-27 16:38 上傳
彭金山發言
彭金山表示,在現場看了詩集目錄,并聆聽了詩歌朗誦,深切感受到徐兆壽將目光聚焦于涼州,其詩歌內容涵蓋了涼州的歷史人物、文物以及日常生活。這些詩歌貫穿的核心是“大道”,這是一種獨特的特色,宛如“延道之歌”,這種創作風格為徐兆壽的詩歌創作打開了一片新天地。
IMG_9155.jpeg (108.45 KB, 下載次數: 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4-10-27 16:38 上傳
葉舟發言
葉舟分享了上學時在西北師范大學宿舍樓下與徐兆壽結識的過程,二人由此成為詩歌戰友和兄弟。他說,這些年徐兆壽的發展可謂風生水起,不過其詩人形象卻逐漸模糊,如今重返詩歌現場,值得祝賀。他說,西北師大有種詩歌的底色,這是西北師大的詩人們在一生中受用不盡的財富。對于書名,葉舟認為“心經”雖內容浩大,卻是漢語的“詞根”,涼州則是中國文化的“根性”。當下集中出現對涼州的寫作,說明現代西北人已經發現了“故鄉”與“信仰”。他認為《涼州心經》是根性寫作、詩意寫作。
IMG_9156.jpeg (94.14 KB, 下載次數: 1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4-10-27 16:38 上傳
楊光祖發言
楊光祖說,徐兆壽早在1990年代就發表《那古老大海的浪花啊》,展現出獨特的浪漫與激情,后來他轉向現實主義,但底色仍為浪漫。《荒原問道》是其轉型之作,轉向“道”的寫作。當現實主義無法滿足他時,又邁向文化之道。楊光祖說,這本詩集的出版讓他震驚,不同于現實或浪漫詩歌,是一種禪詩,他將其命名為“新禪詩”寫作。
IMG_9157.jpeg (84.36 KB, 下載次數: 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4-10-27 16:38 上傳
何光順發言
何光順說,他在廣東認識徐兆壽時,就感慨其大氣魄、大胸襟,這次看到《涼州心經》時,被其詩性所感染。他認為徐兆壽是西北文化的傳承者,更是現代文化的創造者,是日常悟道。無論是新涼州詞,還是傳承鳩摩羅什、孔子、老子之道的悟道詩,都有一種英雄之氣貫穿其中。
IMG_9158.png (959.54 KB, 下載次數: 2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4-10-27 16:38 上傳
陳培浩發言(線上)
陳培浩說,在我的心目當中,徐兆壽老師是一個胸有天地、腳踏八荒的作家,他也是詩人當中的行者、詩人當中的思者,涼州是他的故鄉,他在涼州獲得精神的啟示,獲得寫作的激情,還有文化的啟發,同時他也用文字來喂養涼州,反哺涼州、重建涼州。在徐兆壽的寫作當中,我們深切地感受到我們時代的焦慮以及回心之術,那就是用文字重建故鄉,再用故鄉引領心靈。
IMG_9159.jpeg (80.39 KB, 下載次數: 5)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4-10-27 16:38 上傳
唐翰存發言
唐翰存在談及徐兆壽往日寫作與《涼州心經》的關系,認為既有相同點,也有不同點。詩中的宏大抒情、向往自由、超越自我以及天問氣質未變,這是渾然一體的個人風格,同時《涼州心經》也兼日常寫作,涉及山川、河西、草木等日常生活。他很欣喜徐兆壽回歸日常,并認為文學更多應該關注小生活。
IMG_9160.jpeg (85.12 KB, 下載次數: 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4-10-27 16:38 上傳
楊華發言
楊華指出,這是徐老師第四部詩集,讀其詩要與其文化散文、小說結合起來。總體來講,他認為這本詩集像一炷香,感覺其內心更為澄凈、敞亮。
IMG_9161.jpeg (89.78 KB, 下載次數: 1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4-10-27 16:38 上傳
周乾隆發言
周乾隆提到徐兆壽目前的多重身份,重返詩歌既有一以貫之的詩歌特點,又有詩風變化。
IMG_9162.jpeg (157.34 KB, 下載次數: 2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4-10-27 16:38 上傳
李生濱發言
李生濱提出,徐兆壽的人生、讀書和寫作路徑與自己有相似之處,同屬大西北背景,徐兆壽的寫作體現了多重向度的精神追問,需多元理解才能領會《涼州心經》內涵。他還認為,徐兆壽的詩從西方文化回歸傳統文化,融合儒釋道,思考與表達的是中國文化根本之“道”,是一種生命體悟、君子之道。
IMG_9163.jpeg (119.03 KB, 下載次數: 4)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4-10-27 16:38 上傳
行超發言
行超稱自己對徐兆壽老師的過去了解不多,印象中徐老師是文化學者、作家,是西北文化的傳播者和代表人物,之前的創作也在強化這一身份,并不知曉其詩人身份。《涼州心經》開啟了徐兆壽作為詩人的新面貌,展現出多重面向。如《永昌小傳》體現歸鄉者對故鄉的感念與愧疚;《鳩摩羅什》中徐兆壽是尋道者,與鳩摩羅什形象重合;《日常悟道》則是經過故鄉滋養后的悟道者形象,回歸日常生活細節并從中有所“得”;《祁連山下》里回歸家人,成為“行走者”,對涼州感情付諸實踐,知行合一;《新涼州詞》厚重,是前面內容的集大成,對涼州文化進行重塑。
IMG_9164.jpeg (73.19 KB, 下載次數: 4)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4-10-27 16:38 上傳
傅小平發言(線上)
傅小平認為,現在很多詩歌感覺里面有日常,但沒有悟道,徐兆壽寫得不一樣。第一集《永昌小傳》相對日常,但是讀者能感覺到里面融入了很多徐兆壽自己深刻的感悟與思考。然后在《鳩摩羅什》《祁連山下》《新涼州詞》這些集里面,又能感覺到他有開闊的文化視野、深沉的文化底蘊,能讀出那種剛健曠遠的氣息,還有徐兆壽那種赤子情懷。
IMG_9165.jpeg (81.43 KB, 下載次數: 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4-10-27 16:38 上傳
李越發言
李越是永昌人,看到《涼州心經》中的《永昌小傳》很驚喜。他讀徐兆壽的詩感覺流暢自然,很適合朗誦,語感好。他還認為,徐兆壽詩集中呈現出三種形象,一是游子形象,二是哲人即悟道者形象,三是傳道者形象。
IMG_9166.jpeg (116.91 KB, 下載次數: 9)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4-10-27 16:38 上傳
田野發言
田野認為,徐兆壽的詩將歷史、文化、地理融為一體,返璞歸真,視野開闊,意蘊悠遠,是對涼州地域文化傳承、弘揚的好詩,將甘肅文化的底蘊呈現給讀者,為讀者打開了一扇了解甘肅文化的窗口。
IMG_9167.jpeg (78.74 KB, 下載次數: 1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4-10-27 16:38 上傳
楊天豪發言
楊天豪認為,此次創作是多年后的回歸,體現了離開故鄉又重新歸鄉的情感。故鄉是徐兆壽情感最柔軟之處,與以往激情沖動不同,如今是平靜創作,是他最好的作品。
IMG_9168.jpeg (86.36 KB, 下載次數: 1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4-10-27 16:38 上傳
柴多茂發言
柴多茂代表家鄉涼州的文人,表達對徐兆壽多年研究、傳播涼州文化的感謝,認為在徐兆壽帶領的團隊多視角、全媒體的傳播中,涼州文化多元璀璨的面紗被一點點揭開,而讀《涼州心經》同樣也展現出他對涼州的深遠理解。
IMG_9169.jpeg (92.79 KB, 下載次數: 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4-10-27 16:38 上傳
徐兆寶發言
徐兆寶回憶與兄長徐兆壽在故鄉一起成長的心路,理解了兄長為何重返故鄉內在原因。他認為《涼州心經》是關于涼州的百科全書,不僅傳承和弘揚涼州文化,更體現了對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重建,能讓讀者想得更遠更廣。
IMG_9170.jpeg (112.21 KB, 下載次數: 15)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4-10-27 16:38 上傳
劉芳發言
劉芳認為,徐兆壽的詩歌波瀾壯闊,有愛與憂傷,如同他彈奏吉他曲一樣能觸動眾生心靈。她認可用“新禪詩”來概括徐兆壽的詩是最準確的。
IMG_9171.jpeg (147.09 KB, 下載次數: 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4-10-27 16:38 上傳
莊苓發言
莊苓講述了與徐兆壽相識的歷程,認為正是徐兆壽的詩歌,奠定了他自己詩歌的基調。他一直以徐兆壽為榜樣,感覺與徐兆壽心靈相通。
IMG_9172.jpeg (85.8 KB, 下載次數: 5)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4-10-27 16:38 上傳
蔡巖峣發言
蔡巖峣認為,徐兆壽作為八十年代走出的浪漫詩人,其作品具有獨特內涵。徐兆壽致力于追尋西部崇高景觀,將其置于浪漫地理學的闡釋框架內來展現地理景觀。這種浪漫主義體現為對日常生活的超越,并且有著獨特的寫作尺度。在寫作過程中,徐兆壽著重關注文明產生的三種典型形象,以此嘗試發現和激活中華文明內在的自然力和本質力。
IMG_9173.jpeg (126.13 KB, 下載次數: 4)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4-10-27 16:38 上傳
吳慮發言
吳慮認為,“新禪詩”這一概念精準地概括了徐兆壽這部詩集的特質。這種寫作范式在文學史現有的體系中并無蹤跡,卻有著非凡的影響力,它能夠撬動當下詩歌的現存體系,為詩歌領域帶來新的活力與可能。
IMG_9174.jpeg (113.01 KB, 下載次數: 1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4-10-27 16:38 上傳
阿天發言
阿天認為,涼州對于徐兆壽而言,既是精神家園,也是故鄉棲息地,宛如一個意義非凡的出發地。《涼州心經》則象征著徐兆壽的一段虔誠追尋之旅,是他自我供養和朝拜的體現。
徐兆壽在開始的作品介紹與最后的致謝中,均感謝本次到場和線上參加會議的領導與嘉賓。他感謝西北師大給予其極大的支持與鼓勵,這是他修行的地方。他還感謝故鄉給他無窮的動力,這部詩集算是作為一個不肖子孫對故鄉的一次情誼回報與供養。
IMG_9175.jpeg (70.18 KB, 下載次數: 5)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4-10-27 16:38 上傳
IMG_9176.jpeg (60.16 KB, 下載次數: 5)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4-10-27 16:38 上傳
碩士研究生孔杰朗誦。 碩士研究生李嘉輝朗誦
IMG_9178.jpeg (86.43 KB, 下載次數: 14)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4-10-27 16:38 上傳
IMG_9177.jpeg (111.13 KB, 下載次數: 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4-10-27 16:38 上傳
碩士研究生曹永強朗誦 碩士研究生孫彤彤、張晶朗誦
IMG_9179.jpeg (186.51 KB, 下載次數: 15)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4-10-27 16:38 上傳
現場合影
作者簡介:
徐兆壽,生于1968年3月,甘肅涼州人,文學博士,西北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全國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甘肅省領軍人才,甘肅省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現任西北師范大學中外寫作中心常務副主任 。
徐兆壽致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