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视频久久/小泽玛利亚一区二区三区/午夜精品视频一区/久久爱www - 丝袜国产在线

立即注冊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快捷登錄

admin
發表于: 2024-2-27 17:48:55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倒序瀏覽

        生命的涓流,只為依歸文學大海
——“師出滑門”之季曉涓

劉萬慶
  
  作家石松茂在《清水出芙蓉——解讀季曉涓和她的作品》一文中寫道:“季曉涓的創作來源于自身的體驗,她對城鎮、故鄉、陽光、河流、愛情、親情,甚至身邊的一草一木,無一不牽動著她敏銳的觀察力,并在創作中源源不斷地體現其創作力。而她的靈秀創作又不拘泥于自身的體驗。她在女性寫作的細膩世界里,揉合了剛毅和深沉的獨特元素,使她的作品流動著生活的芬芳氣息,又充溢著藝術的才氣。感覺她的作品主題豐富,苦甜交織,意味淡遠而有真情.......她的詩作清新、淡雅,她的散文輕柔、亮麗,有時你會覺得作品中詩情畫意又是綜合的,敘述語言中有詩情,詩句中有禪意。”
  這是一位作家對另一位作家的解讀,是深入地閱讀、理性地思考、真誠地剖析作品的藝術價值和生命力量后,構成的這篇評論,我深以為然。曉涓在《天津日報?農村版》開設《涓涓細語》個人專欄已近兩年的時候,我還無緣見過季曉涓本人。畢竟,我們是在同一塊文學沃土上耕耘啊!由是,每次文學活動我都會生出隱隱的期待。但她一次又一次地“缺席”:她打工的鄉鎮企業不好請假么?半百之遙的路途交通不便么?后來,后來的后來,也就是33年后的今天我才悟出——有種疏離許是另一番走近,有種遠望該是一生的跟隨。

1、涓滴惆悵,以父母之愛蘊藉詩情  
  
  麥穗開始芬芳田野的時節,總是令莊戶人家歡喜,一如扎著羊角辮兒、丁丁點兒高的季曉涓,雖然比一般男娃還貪玩兒淘氣、異想天開,卻是家長的心尖兒寶貝、掌上明珠。這不,父母抱著她去車站送姥姥回山東,她竟記住了那條通向外面世界的路。轉天,父母出工后看哄她的爺爺也睡著了,她便蹣跚著出了家門,順著記憶中的村街鄉路要去找姥姥,乏了睏了順勢睡倒在堤坡麥隴旁。爺爺醒來不見了寶貝孫女,情急之下跑到隊部讓大喇叭喊,“季萬元的閨女丟了,鄉親們快幫著找哈!”不滿兩歲的季家長女自此成了季莊的名人。她的成長伴著挨燙、挨電、挨彈弓、挨火柴槍等數次出格冒險,也跟著父親捉魚、游泳、拾柴、爬樹、追蝴蝶、逮螞蚱,享受著快樂童年。她對文字的穎悟與生俱來,即或“萬元戶”成為中國家庭的高光夢想時,仍為父名“季萬元”的俗氣而羞赧。
  入學讀書時代,貼滿屋墻的獎狀更是老師的期許、父母的驕傲:班長、領操員、學習委員、代數課代表、市級三好生。小學三年級穿著母親做的棉鞋參加全區5000米冬季長跑,教練說跑得很輕松在前200名……尤其每篇作文都宛若落在小荷上的蜻蜓。高中時出色的文筆得到語文老師劉克敬的偏愛,被選為語文課代表,給她包括《古文觀止》等許多課外書籍她如獲至寶;聽老師給她背誦顧城的《黑眼睛》:“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的詩句,頃刻間她被詩意隱約含蓄、主題多解多義,意象化、象征化、立體化的朦朧詩所吸引,后來竟逃了兩節歷史課,買回一本沉甸甸的《五人詩選》,如饑似渴廢寢忘食,竟至有些走火入魔無可救藥:
  “點亮你,你便流淚/陪伴我黑暗中/摸索的靈魂/你的信念/令我拽緊思索的視線/你的淚,不全是冰冷/我的詩如你的淚/藏著火樣的情愫/只需有火柴”。
好消息是她的這首《燭》,與此前發在《北郊創作?中學生園地》欄目上的《從前》,以《詩二首》為題連同老師的詩評,發表在1988年7月11日的山西《語文報》上,季曉涓亦以其少年詩才引起轟動。壞消息是她被苦苦相勸的老師一語成讖:高考落榜了,無緣驕傲的大學中文系,而成為“農民女詩人”,又以其“不務正業”再次引起轟動,牽掛學生的劉老師騎車50里去季莊向曉涓父母說情,還奔走教育局給這位才女學生找工作。
  不消說,返村務農的季曉涓走進一段生命的至暗。雖然父母不曾有些許的埋怨或臉色,但她卻在愧疚與自責里舔著心靈的傷口,一任痛楚入骨入髓。好在,那段氣若游絲的“不敢寫詩的日子”,她的詩心并未泯滅:1990年深秋,她所鐘愛的《詩刊》刊發了《函授啟事》,希望的星火又照亮了她的眸子;但當看到120元的報名費后,熱烈的眼神又黯然失色,生活的苦澀便凝固在那頁《函授啟示》上。
  翌日一早,父親將幾口袋新收的玉米裝上小拉車才去上工。母親讓她吃過早飯、看著她去鞋廠上班后,拉起小車先去磨坊加工成新香的玉米面,又拉著去了集市。晚上,母親蘸著唾沫把一元一張共120元交到她手上說,趕明兒去郵局把報名費交上,別耽誤了開學!曉涓本想推開母親攥熱的那把鈔票,但終究未能推開父母的殷殷之愛,也終究未能止住溢出眼窩的兩行滾燙。
  匯款是到十幾里外鎮上的郵局。熬過漫長的冬季,《錄取通知書》卻沒有伴著春天一起到來。托鎮上教書的友人到郵局查詢,友人莫名其妙地弄丟了匯款單。兩次寫信問詢,終不見《詩刊》社的回音:“那一年的春天姹紫嫣紅,我卻忍不住失聲哭泣,仿佛又經歷了一次打擊。痛定思痛,我忽然想明白,詩歌是學不來的。我要用一生寫好一首詩,做好一個夢,鳥兒在詩里飛翔,花兒在夢中開放……塵世間,父母之愛絲絲縷縷纏繞著我們,使生命越來越結實、強壯”(《涓涓細語?凡塵之愛》)。
  
2、涓涓細語,工青春體味人生
  
  當年的長榮制鞋廠是天津鄉鎮企業的明星。季曉涓得以入職其中,不是因了她的高中畢業,更不是因了少年詩名,而是因了一位當領導的父親最親密的戰友推薦。
那時,她身高160,體重不足90斤,在工位密集的制鞋女工中,不是尋常的大麥熟花,而是細瘦的雀舌草。正好鞋幫車間一位女工休了產假,她便頂崗淹沒在偌大的縫紉車間里,埋沒在縫紉工位上。電動縫紉機頭針腳如飛,手疾與眼快的配合常常令她暈眩,尤其電機與機頭的轟鳴,幾十臺機器的喧囂合唱,遂令整個車間猶如拖拉機的嘶吼比賽,白天讓她恐懼,夜里讓她失眠。也曾到市里專柜賣鞋,不乏助人為樂的熱情,但她缺乏精明算計,不懂世故人心。后又回來到裁活車間:先在整捆的帆布上用圓珠筆畫好鞋樣兒,然后手持剪刀咔咔剪裁。曉涓喜歡畫鞋樣兒時的感覺,有平面幾何的圖形和韻味,無平面幾何的公式和推導。她也喜歡新崗的環境,人少、安靜,工友們趕著手里的活,嘴上不閑著,天天說家長里短,給她這個文弱姑娘上著生動的農村課。深夜里,她想象著自己裁剪、自己縫紉的一雙雙軟底布鞋,或時尚,或簡約,或緊湊,或寬松,穿在同樣青春靚麗、同樣愛好文學的少男少女腳上徜徉四方:
  “我美麗的年紀/守護一雙鞋最初的模樣/在細密的針腳里/縫上玫瑰凋零般的詩句/那不知走向何方的人兒/在你細若塵風的步子里/是否感覺到那首詩的疼痛……陪伴你是我花一樣的青春/與你同行”(《涓涓細語?與你同行》)。
  誰能想到那個淹沒在機車轟鳴車間的做鞋女工,正款款趕往去“作協”的路上:季曉涓將凌晨三點醒來,那一刻對身在最底層承受的體力和精神雙重錘煉領悟感知的對生活生命的深切思索化成詩意文字,一篇篇寫在方格紙上寄給《天津日報?農村版》,初審便給責編張俊蘭老師留下“像一道清澈見底的流水,自尚未蒙塵的生命涓流汩汩涌出”的美好印象,專為她這個初涉世事的女孩開設了《涓涓細語》的個人專欄,并以《成長?境遇?鄉戀?愛情》開篇:
  “在生活的路上,我匆忙地走著。年輕的心像五月的天空時陰時晴……我的心是冰封的惆悵的河谷,是河谷里不眠的游魚……我就是一條清淺的涓涓溪流,靜靜地流淌,歡樂的歌唱”。
  有一陣子母親沒見曉涓的文章,便提醒她別疏懶了。當她的新作又見諸報端后,母親總是欣喜地讀了一遍又一遍。由此,一條涓涓溪流汩汩流淌進萬千讀者的心底,讀者如荷花在溪邊搖曳,似浮萍順溪流簇擁,乃至“人世間”專版刊登了讀者戴麗霞的來信:“讀到一篇又一篇《涓涓細語》,我產生了一種愿望,要結識這個仿佛童話世界里徘徊的女孩。我忍不住把那些美的文字讀給我的同事、我的學生……”。
  1993年夏,《天津日報》舉辦“引灤入津十周年征文大賽”,望著鞋廠不遠處的引灤明渠,她寫下了《父親河,母親河》:“夏日的晨曦里/我走在你的岸邊/我散步成詩人的模樣/此刻,誰能像你/抵達我靈魂深處/誰能知道你潔白的浪花/表達我對生活的愛與渴望……”8月22日,她在師妹和同學陪伴下,騎車近百里去報社領獎,也好拜見從未謀面的恩人編輯。董存章老師迎在三樓樓梯口領她來到編輯部后,雷雨倏然大作起來,雨點重重打著窗棱,也打在她慌亂的心上。接過董老師給的證書和獎金,聽了董老師鼓勵的話后,她備好一肚子的道謝詞變成了一個勁兒地點頭,溜出嘴巴的卻是“您忙吧,樓下還有人等我回北郊呢。”下得樓來,她方問道,張俊蘭老師在嗎?董老師說剛才在辦公室改稿的便是。于是復跟著上樓,終于坐在了張老師的面前……
結婚、生子、下崗后的1996年夏,季曉涓鼓足勇氣終于叩響了“滑門”:
  “滑老師,您好!這封信在我心里寫了好久,只是未曾動筆。雖然與您不曾謀面,但十年前我就知道您的大名和《北郊創作》,您也給我發過筆名“文睿”的小詩……我曾有個愿望,要成為北辰第一個出書的女作者,但我的力量太弱小了。直到那天在報上看到韓春燕的《月光里的樹》已然捷足先登,心里真是喜憂參半:春燕比我幸運,因為她離您近……我的小策策已經1歲了,活潑,可愛,當然也淘氣,我只能在他睡覺時寫。隨著他的成長,我想寫作的愿望也更強烈,希望能得到您的幫助和指導”。
  也是那一年,季曉涓以協勤身份聘為霍莊鄉廣播站宣傳干事,后以協勤身份任鄉文化站站長。翌年歲末,滑老師主持的北辰區文聯為她出版了《涓涓細語》,滑富強、張俊蘭兩位伯樂和恩師分別為之作《序》。

3、涓辰時光,以雪的方式至真至純

  涓辰,是生活的饋贈、機遇的表白,是在凜冽朔風中采摘一襟溫柔,是在滄桑歲月中懷抱一份感恩。
  在鄉鎮機關,無論是宣傳報道、文化活動,還是兼職文秘寫公文材料,季曉涓所鐘情的筆,不僅是她信念與情懷的寄托,也成為她謀生的手段職場的利器。    1997年,她的詩作《百年一夢》獲“前進杯喜迎香港回歸征文”一等獎,在鄉機關大會上,時任北辰區霍莊鄉黨委副書記王學增同志特意安排她登臺朗誦,標志著她的文學愛好與工作職務,心心相印般契合在一起。
  2000年季曉涓調區電視臺,一邊做編輯記者,一邊完成了中國傳媒大學本科學業——不曾改變的是依舊臨時工的身份,也便有了她“身份臨時但責任心不臨時”的金句。為了一條小消息,她力求字斟句酌標新立異;為了一個專題片腳本,她條分縷析尋覓亮點,選取最佳角度走進人物的內心,并與之共鳴。她說,只有經得住煎熬的心性,才能留下鮮活不死的文字。每次做完、審畢節目去幼兒園接孩子都是最后一個,遠遠看見兒子獨自在向晚的風中等候媽媽的到來……因為重要新聞的制作、播出,她甚至沒能參加弟弟的婚禮。
  雖然如此,她既不為臨時工的身份而自卑,也不為超常的付出而自怨。她說,無位不能無為。她的工作狀態,源自好的精神狀態,源自好的心態。她的奔波勞碌無奈悲哀,她的心胸格局視野歷練,或者走入連綿不斷的文學作品,或者成為日后宏大敘事的構思與醞釀。那年,季曉涓榮獲天津市第二屆文學新人獎;與此同時,她的又一部新作《走過河流》由遠方出版社出版。當年讀后,我終于明白,她在過往的艱辛和曾經的沉重中,為何沒有沉淪:   
  “文學,我的永遠不悔的戀人!在你面前,我摒棄了生命的矜持與沉靜,我勇敢的袒露內心的狂熱與激情。我的愛超越了滾滾紅塵的悲哀與無奈,超越了承載我青春生命的窄小河床”(《走過河流》)。      
  幾度風風雨雨,幾度春華秋實。2006年,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了季曉涓詩歌、散文兩卷本的《以雪的方式愛你》,抒發了她對涓滴、涓流的升華和羽化:“我通體潔白的深愛著世界/深愛著你……一瓣一瓣,一朵一朵/都是我潔白的深情/精致豪華地漂白/所有通往你的道路”。
  愛和感恩伴著歲月來到2007、2008兩年,也為季曉涓的人生之路鋪上耀眼的彩虹:被授予“和諧中國?德藝雙馨優秀作家”殊榮,她走進全國政協禮堂接受國家領導人及中國作協領導的頒獎,《天津日報》給與報道;獲第三屆冰心散文獎。聲名遠播的她終于成為正式的記者、編輯——這是梅花對苦寒的酬答,也是香雪對涓流的禮贊。

4、涓波涌起,以鄉戀鄉愁《星共北辰》

  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公元1992年的春天,北郊區正式改稱為北辰區。北辰教育界名師趙叔熟讀《論語》,于是就有了北辰現名的靈感。2024年因為融媒體中心做系列專題片拍第一集追述北辰區名由來曉涓拜訪了德高望重的老人。曉涓直言:“感謝這片土地給了我樸素的人生觀,滌蕩了我的心靈。守候她,也許總是多些負重和寂寞,但我愛,我要為這片生我養我的土地歌唱”(《大地的女兒》)。2012年,季曉涓調回區新聞中心擔任《星共北辰》欄目的編導、撰稿,她以敏銳獨到的眼光打量百姓平凡的生活,也照見了自己的渺小,她說,這該是自己的幸運。年少時,家人圍在院中剝玉米,她獨坐窗前寫悲天憫人拯救親情的詩。家人眼前的玉米漸次裝滿囤,她的詩句卻怎么也不成篇。當她和《星共北辰》欄目組下田間地頭進鎮街社區,將話筒對準孝老愛親、助人為樂、幫困助貧、拾金不昧、見義勇為、熱心公益、愛崗敬業等道德模范人物;將鏡頭對準大愛無疆的百歲老母親,舍生忘死無私無悔的救人英雄,默默耕耘的育種人,教書育人的好教師,孤獨寂寞的守泵人……一次次采訪、一次次淚流滿面、一次次心靈撼動,那些感動北辰的中流砥柱,那些用大寫人格詮釋生命價值的人生,每一次走進他們都當作是人性的朝圣、心靈的洗禮。為此,她的心中裝滿了感動,裝滿了北辰故事,繼而以昂揚不息的腳步跑遍北辰480平方公里土地,以200余位先進模范人物的專題片陣容,把《星共北辰》辦成深受觀眾喜愛的名牌欄目。結集出版的《星共北辰》,已然綻放成了“她在叢中笑”的山花爛漫。
  涓涓細流奔流出一朵朵浪花:2000年起連續7次獲天津市“文化杯”詩歌、散文、小小說一等獎;2009年不到四十歲的她繼滑老師之后成為第三位北辰區籍中國作協會員;2011年被魯迅文學院錄取為第15屆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學員。2013至2016年,連續兩屆的天津市文學院簽約作家,且簽約經費全部捐于困難學生——她本身便是一位創造了北辰區乃至天津市多項記錄的文學明星。
  我想說,讓“明星”主持一檔“星共”欄目,是領導用人之道的高明。她以新聞人的視角書寫家鄉謳歌父老,宣傳北辰形象講好北辰故事,已逾百萬文字。消息、評論、通訊、專題片等作品斬獲一、二、三等獎十數次,曉涓長期擔綱北辰重大活動寫作任務,尤其在大張莊小城鎮建設、京津公路黃金走廊、雙擁城市、公共文化示范項目、公共文化示范區、創全國文明城區和國家衛生區專題片匯報工作中,每每都出色漂亮的完成任務。
  2018年,季曉涓作為北辰區首位女記者參與東西部交流,報名去邊遠地區扶貧,參加“劉章詩文及精神在小學教育中的實踐研究”項目,是她從家鄉北辰的精神原鄉出發,走進燕山的褶皺,走進興隆革命老區的心靈放飛和視野提升。在燕山行走的每一個印痕,與詩上莊相擁的每一個細節,都化作最深沉的詩言詩語詩篇,光亮著她的詩心,雕刻著中華民族的靈魂。風塵仆仆歸來后,她受當地宣傳部門委托滿懷激情創作完成了長篇報告文學《中國有個詩上莊》,旋由花山文藝出版社出版。
  無論怎么說,曉涓生命的根在北辰,事業的根在北辰,文學的根在北辰。無論取得怎樣的成就,她都心懷感恩:“我是幸運的,總能遇到那些生命中渴望遇到的人。那些給過我這樣一朵小花雨露陽光的滋潤和照耀的人們,還有生我養我的這塊土地,給我單薄的生命以豐富的滋養,給我蒼白的心靈與愛的引領,這是花兒開放的理由,這是花兒美麗的理由”(《涓涓細語?后記》)。

5、涓流入海,以文學承載生命與與初心
  
  “我是一條源自清晨的溪流,終生的努力,只是大海的一個涓滴”——這是曉涓27歲時出版的首部文集的卷首語。她生命的涓流清淺流淌,心湖卻碧波蕩漾,兜兜轉轉了又一個27年后的今天,她坦言,終生的叮咚作響,只為依歸文學的大海。這是她的宿命,也是她地標性的風景。
  擔任北辰區作協主席、文聯主席是2021年的春天和秋天,同時擔任《北斗星》文學雜志主編,《天津日報?北辰之聲》副刊責編。從1996年致信滑富強老師算起,追隨滑富強老師腳步,從北辰走向天津各區縣作協參加文學活動,走向北戴河文學圣地、走進北京尋覓老舍茶館、走進現代文學館文學圣殿,不斷開闊眼界,結交文朋師友,增長腳力筆力閱歷,承轉起合抑揚頓挫了26年后,曉涓完全出落成了老師的模樣。她不忘恩師、學習恩師、承繼恩師,提攜培養新人、團結鼓勵老人,讓作家藝術家成為文化播種者,帶隊伍志愿服務書寫謳歌新農村,為鄉村振興提供精神動力。她從百姓中走來,又走向百姓,曉涓沒有忘記哺育她長大的農村百姓鄉鄰,她的作品接地氣,將人民群眾中的典型躍然期刊報紙之上,讀者多多。在她負責的《天津日報·北辰之聲》副刊中,版面被百姓故事占據。對于來自四面八方的文學愛好者投寄來的稿件,她都認真修改編排見報。她總說自己很幸運一開始就遇到很好的編輯,她成為編輯后與讀者、作者也有很多感人故事。她力爭把《北斗星》打造為天津北部門戶期刊、美麗北辰文化名片。在她的引導幫助下,耄耋古稀作者、老退休新聞人、90后大學生、公安民警、企業工人,特別是許多農村作者,鼓勵助力他們寫作實現寫作夢想。季曉涓認真對待每一位筆耕者,她的文學朋友遍及大江南北,編輯電視和期刊“百姓故事”數以百計。豐富的稿源活躍了版面,更贏得作者和讀者的擁戴。
  她配合天津市作協來北辰網紅文旅打卡地中河頭村開展“走進基層、服務作家”活動后,又全力投入到“滑富強從文60周年”的活動中。作為北辰區現任文學領軍人物,她在發言時說道,“如果沒有滑老師的栽培提攜,我那雙走慣了鄉野村路的腳丫,如何能走到這圣潔的文學殿堂!”近兩年來,季曉涓組織承辦了區作協與市作協在安幸生烈士紀念館、楊連弟烈士紀念館舉辦的“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新時代文學實踐基地和職業道德教育與文學服務社會示范北辰基地”揭牌活動;邀請天津知名作家走進龐嘴村文學采風;邀請兄弟區作協在曙光水鎮、雙街古鎮舉辦作家采風交流活動;與寶翠花都社區舉辦中秋詩詞朗誦會;組織區作協“文學志愿服務隊”深入青盛河畔農莊采風、與《中老年時報》在全民讀書日共同舉辦“滑富強文學作品”簽名首發式、與《天津文學》共同舉辦北辰作家作品改稿會;參與策劃、支持“滑富強文學現象研究會”的籌備、成立、開展活動……   
  在剛剛過去的2023年區作協年終表彰及詩歌朗誦會上,曉涓如是說:40年前,滑富強老師開拓的北辰文學沃土,我們這一代作家要加倍珍惜、加倍努力,讓詩歌的芳草地更加蔥蘢,讓散文的百花園更加絢麗,讓小說的青松嶺更加雄奇。
  曉涓自接手主編內部文學期刊《北斗星》后,在秉承滑富強老師“培植大樹,發現新苗”的辦刊思路的同時,又開辟了《名家名篇》《我與北辰》欄目,約來了尹學蕓、李治邦、張楚、武歆、肖克凡、呂舒懷等名家力作,讓北辰作家作品在名家名篇的引領下,在春暖花開的季節由北運河出發來到出海口,領略面朝大海的風景與情懷。近3年來,北辰作者在省市及以上報刊雜志共發表作品700余篇(首),出版各類文學專輯10余部。經北辰作協推薦2人加入中國作協,16人加入天津市作協,尤其幫助王維棟、張為民、趙殿奎、王玉恩、林逢水、殷棟梁6位耄耋古稀筆耕老人實現了多年的夙愿,一時成為美談。越來越多的作家、藝術家朋友因為曉涓的努力,更加關注北辰、回歸北辰、加入北辰、助力北辰。
  曉涓自己呢,該是正值秋天可依。她的工作關系還在北辰融媒體中心,那兒還有她的辦公室和一份職責。她對履職北辰文聯、北辰作協更有許多帶動光陰的構想。她一如既往在枕邊備有筆和本,記下燧石碰撞出的靈感;一如既往在凌晨3點起床,敲擊鷗鳥銜來的涓流心語,海燕捎來的大海潮汐。   
  采訪我的同門師妹季曉涓,是在剛剛過去的兔年除夕。在北辰文化中心文聯作協辦公室,可以俯瞰與京津路平行的千年北運河;在迎接龍年到來的爆竹聲聲里,可以聽見視文學為生命的北辰作家、詩人,踔厲匯入大海的強健心跳與律動。
2024.2.20于沽北集賢)

  劉萬慶,1954年出生,天津市北辰區作家協會原主席、滑富強文學現象研究會常務會長。作品散見于《通俗小說報》《天津文學》《湛江文學》《五臺山》《延河》等文學期刊,《捧角兒》《本草》連續兩屆獲得天津市“文化杯”中篇小說一等獎,著有60萬字文集《淚竹林》。
  季曉涓,1970年出生于天津,女。現為天津市北辰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席、天津市北辰區作家協會主席;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天津市作家協會第五屆全委會委員。作品散見于《詩刊》散文《廣州文藝》《文學界》紅豆》《牡丹等文學期刊和多種文學選本,著有詩集、散文集《涓涓細語《走過河流》《以雪的方式愛你》《星共北辰》《中國有個詩上莊》等多部。
跳轉到指定樓層
分享至 : QQ空間
0 人收藏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詩人

詩人

主題:1306 | 回復:2421

每日好詩
|
每日詩訊
精彩直播
青島掀起“阿勒泰熱”,以文為媒開啟心靈探

青島掀起“阿勒泰熱”,以文為媒開啟心靈探索之旅 盛夏熱浪滾滾,雪都涼 ……

點擊參與往期回顧
詩人榜
豐車

詩歌主題:6482

羅志海

詩歌主題:4487

石梅

發帖數:14029

月光雪

發帖數:7211

豐車

發帖數:6482

緣圓閣主

發帖數:5264

羅志海

發帖數:4487

妙慶居士

發帖數:4349

南島(青衣童生

發帖數:3636

田間識字翁

發帖數:3149

勞士誠

發帖數:2949

洗滌心靈的雨

發帖數:2681

關注中詩在線
微信掃一掃,關注中詩在線

© 中詩在線 版權所有 京ICP備18011600號-1 技術支持:壹網

聯系郵箱|手機版|小黑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