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视频久久/小泽玛利亚一区二区三区/午夜精品视频一区/久久爱www - 丝袜国产在线

立即注冊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快捷登錄

發表于: 2024-1-7 19:11:55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倒序瀏覽

宋遂良:《我與山東文學》

    編者按:我國著名評論家、山東師范大學九十歲教授宋遂良先生在2023年第6期《百家評論》刊發長篇文章,講述了自己六十多年來與山東作家們的往事,深情回憶中展示出一位學者和長者的溫厚、睿智、以及對作家和作品精辟的理解和精到的評點,是精簡版的山東當代文學史,值得研究者、創作者和文學愛好者細細品味,久久反芻。

   1961年9月我從上海復旦大學畢業分配來山東,在泰安一中做語文教師。至今62年了。與山東文學、山東作家有著許多難忘的過往。我今年九十歲了,趁著我頭腦還清醒的時候,回憶一些親身經歷的事情。
   1976年三中全會以后,我在《文藝報》發表了一篇論周立波和柳青藝術風格的評論,受到了編輯部的重視,邀我于1979年去北京參加了他們主辦的“長篇小說讀書班”,接著又參與了首屆茅盾文學獎的初選工作,從而走上了文壇。1982年經梁興晨同志介紹我參加了山東省作協和中國作家協會。那一年秋天,山東省作協召開文革結束后第一次作家創作會議,曲延坤、苗得雨邀我出席會議并作了一個介紹新時期文學創作情況的主題發言,雖然受到會議主持人的中途打斷,但也從此結識了省內老中青三代作家。
   1982年應李新民社長之約,為張煒的第一個短篇小說集《蘆清河告訴我》寫了一個序言并在《大眾日報》上以《他描繪的是一個美好而多情的世界》發表,從而結識了張煒。那時張煒剛從煙臺師專畢業分配到省檔案局工作,我們一見如故,深夜促膝長談。我和邱勛、趙鶴翔、自牧從那時起就認為張煒將會成為一個大作家。他的抱負、執著、才華、勤奮、敏銳、飽讀詩書和謙和內斂是人所難及的。我跟蹤評論了他的蘆青河系列、秋天系列直到《古船》,他已走向全國,《九月寓言》以后,我就覺得有點兒跟不上了。這期間,我還在《文藝報》《文學報》《人民日報》《紅旗》及省內報刊上推介了王潤滋、左建明、尤鳳偉、李貫通、劉玉堂、畢四海、尹世林、張宏森、陳占敏、于艾香、王光明、孫鷙翔、馬良春等一批青年作家,還有濟南部隊的李存葆、苗長水、李延國、周大新、張西挺、李荃、朱建信、陶純、李穎捷等,并和他們有著或多或少的接觸。
   就我個人的審美傾向而言,比較喜歡悲劇和語言典雅干凈的作品,因而更喜歡李貫通,苗長水,尹世林的風格。貫通的《天下文章》,長水的《犁越荒冢》,大新的《漢家女》,都是可以收入文庫的小說。我還喜歡會講故事的作家。這方面最有本事的是尤鳳偉。鳳偉的《石門夜話》講一個被擄掠上山的女子經過土匪頭子三天三夜的說服,從寧死不從到甘做他的押寨夫人的經過,向我們展示了非凡的藝術才華,而他的長篇力作《一九五七年》則是另外一種氣象。鳳偉創作量很大,他不大在乎評論界對他作品的看法。他說,凡是讀我作品的人都是我的朋友,我都感激他。另一位會講故事的作家是劉玉堂,他的“小意思”,“小得瑟”,“小慚愧”和“左手拿著人民日(報)”都成了文壇的佳話。玉堂深得民間文學的滋養,將農民的苦難、憂傷、傳統習俗,以樂觀、幽默、自嘲的土語方言,化作一片含淚的笑聲。有一段時間,我還在張海迪家里聽他講八卦的段子,引起滿堂歡笑。會講故事的還有畢四海,他的小說大多有歷史色彩。豪情滿懷,大起大落,斬頭瀝血,聲勢浩大。關心時代,敢于揭露現實矛盾的作家以王潤滋、李存葆、左建明、矯健、張宏森、陳占敏等為代表。潤滋的《魯班的子孫》,矯健的《老人倉》《河魂》(他后來又參與周梅森的反腐題材的電視劇創作),宏森的《車間主任》《大法官》《西部警察》,占敏的《沉鐘》,《紅暈》在當時都是影響巨大的作品。王潤滋是一條山東漢子。珍情重義,臉面酷似關公。可惜英年早逝。張煒最近還在嘆惜:潤滋是個大作家啊!張宏森從一個熱衷于寫現代派小說(如《陽光與蛇》)電視劇(《無雪的冬天》)的青年作家到寫批判現實的電視劇本,又從省電視劇制作中心主任到廣電總局電影局長,前年又成為中國作家協會書記,印證了“將帥起于行伍,宰輔來自州郡”的古訓。一路走來,完全是時代的選擇和玉成。宏森聰明謙遜,好學深思,坦誠銳敏。我祝賀他與鐵凝共事時他回說“和鐵主席在一起工作,溫暖而安全。”
   老作家李心田八、九十年代也寫過<尋夢三千年><結婚三十年><十幅自畫像><銀后>等反映現實生活的中長篇小說。他說,我就是想要寫出好看的主旋律小說,不能光說不做。他為此還冒險去闖夜總會體驗生活。他并不太看重他的成名作<閃閃的紅星>。我曾挽他“戎馬生涯儒家襟袍/兒童質地錦繡文章”。他的親屬非常認可。
   我最早交往的山東作家是王火(王洪溥),他原是北京<中國工人報>的總編輯助理,l961年下放到臨沂一中,后來做了副校長。他是復旦大學新聞系畢業的,陳望道校長的研究生。他早年寫過<節振國><外國八路>,到臨沂后開始寫反映國統區抗日戰爭的長篇<一去不復返的年代>,三卷120萬字,中國青年出版社正淮備出版時,文革爆發,紅衛兵抄家批斗,將他的書稿焚之一炬,他痛不欲生。“之革”結束后,己經55歲的王火應人民文學出版社之約重寫此書,這就是獲茅盾文學獎的長篇小說<戰爭與人>。他在臨沂生活了23年,1985年調回故鄉組建四川文藝出版社并任總編輯。但不幸在一次下土坑營救一小孩時頭撞鐵管導致臚內出血右眼失明。他是在極端困難情況完成<戰爭與人>的寫作的。王火是一位謙謙君子、極重道義。他夫人凌起鳳也素雅賢惠。我從80年代起即和他有書信來往。我評過他的作品,受益良鄉。王火對臨沂,對山東滿懷深情。對我也關懷備至。他是我最敬仰最傾情的山東作家。預祝100歲的王火永遠燃燒。

   莫言是一位有良知的天才。我曾在北京的一次文學會議上大放厥詞:“文學是屬于世界的,但張煒、莫言是我們山東的”。其實,莫言在山東是難以順利成長的。山東太規距,太務實,官本位傳統久遠。莫言是在撥亂反正、中國知識分子惡補西方文化的時代、在軍藝這池探索創新的活水中游泳出來的。他的<紅高梁>曾讓我激動難眠。他得諾獎以前,我們只在飯桌上見過一面。我問他你怎么把剝人皮寫得那么細膩,他說他看過剝青蛙皮。我對他的想象力充満驚訝和愛憐。
   我想在這里恢復被刪去的一段我談莫言的文字。表達一下我對莫言一種“偏見”的支持。他說,“我認為文學作品永遠不是唱贊歌的工具。文學藝術就是要暴露黑暗,揭示社會的不公正,也包括揭示人們心靈深處的陰暗面,揭示惡的成份。”我完全贊同他的觀點。1980年我在〈文藝報〉一篇文章中就說過,古今中外,沒有一部傳世的文學作品是以歌功頌德為主的。此論雖然受到過批判,我仍堅持。魯迅先生筆下的阿Q,祥林嫂,孔乙己,閏土……永遠是我們民族的內傷和惕怵。刻骨銘心地教育我們認識自己,負重前行。
   《豐乳肥臀》塑造了一位偉大的母親形象,但這位母親養育的九個子女,都是亂倫,或被強姦,被引誘生下來的,傷風敗俗,奇恥大辱,但這正是舊中國貧困愚昧被侵略的現實。母親的形象正是在重重的迫害,無邊的苦難中成長起來的。那種痛楚、傷感、悲戚,羞辱,正是砥礪我們前行的力量。這就是文學!只有文學。
   眼下山東最活躍的中年作家要數趙德發了。他從《通腿兒》開始寫農村三部曲,又破繭而出地寫宗教三部曲,又回到最近的《黃海傳》,他視野開闊,勤奮精思,寫得多也寫得快,我讀他的作品不多。
   劉玉棟是我看好的一位作家。和他交往也比較多,但遺憾的是讀他的作品不多。他不寫重大題材,高大英雄,卻一直關心社會底層的不幸者、苦難者和弱者。我發覺他很有正義感但卻不張揚,他的心軟。他的作品如《年日如草》,給人一種蒼茫又博大的情懷。他在人性的合理和復雜上不懈地追尋。
   還有一位馬瑞芳教授,<紅樓夢><聊齋>專家,也寫過反映學校生活的長篇小說<藍眼晴黑眼睛>。她是位才女。我們共同的愛好是評足球,爭論不休時她公然叫我“閉嘴”!另一位高齡女作家楊彩云,他前年出版的百萬字自傳體長篇小說<生命深處>是一部現實主義的力作。
   山東新一代寫小說的作家,我只知道趙月斌,房偉,瓦當,阿占等幾位,他們好像都屬于現代派。山東的當代詩人我熟悉的不多。就我所知,賀敬之不屬于山東,他是延安的馬雅可夫斯基吧。
   賀敬之很敬重孔孚,過從甚多,曾戲稱他為“孔老三”。孔孚是一位學者型的詩人,他一世狂狷,一肩傲骨。我和他在山師現代文學研究中心共過事,并且同住一個院子。我曾有詩贈他:

   晚年似有三分幸
   敢與詩翁結近鄰
   從無到有常聆教
   歸真返樸得性靈
   亦牛亦馬小乘意
   憂國憂民大慈心
   老三不入孔家法
   細雨騎驢入道門

   孔孚是一位被時代冷落又被時代召回的詩人,他豐富而矛盾,傳統而現代,他的詩歌、書法、理論(如靈視、摶虛、全息等)都帶有一點神秘色彩。可以有多種多樣的解讀空間。誠如耿介耳君所言,現在還找不到一個對他評價的標準體系。雖然他的追隨者研究者很多。
   山東現代詩壇上的不老翁是桑恒昌。他的詩歌獨樹一幟,是現代詩,但又不完全像是新詩。它沒有一般新詩那么披頭散發拖泥帶水,它有時像散曲,小令,對聯,格言,有古風,有哲理,有時還帶有濃厚的民間色彩,鄉土氣息。這種經營使桑恒昌的詩簡潔,凝煉,明快,精致,唯美,如刀劈斧斫,披肝瀝膽,雄奇悲壯,如猛然一擊,長嘆一聲。他非常注意推敲文字,又善于撥動感情最深處的那琴弦。一根禪杖敵過千軍萬馬。
   老詩人中還有一位塞風(李根紅),他是從延安走出來的。迭遭磨難。1980年他重獲自由后那兩句:

       黃河長江
       是我兩行渾濁的眼淚

   不知打動和震撼過多少中國人。塞風的詩“像沒有蜜蜂的花園”,美麗而悲凄。他熱情善良,對我友善,臨終前還把他珍藏的東西送給我。
   我喜歡的詩人還有孫國章。他是孔孚的崇拜者,寫詩也學減法。有人歸納他詩歌的內容為回憶,守望,眷戀,憂傷,思念,夢囈,暢想。大致不差。他的詩:

       獨對
         寒天
            喊雪

    他的詩:

        滿眼風波
             無魚

   是我們今天追思他時常常吟誦的詩句。囯章俠骨柔腸,他曾公開說,愛情比事業珍貴。他嫉惡如仇,有一種“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偏執。他是一位真詩人。
   姚煥吉也是位熱情的詩人,但他主要是做編輯,詩反而是他的副業了。
   年輕的詩人中最有成就的是路也。路也是一個不安分的人,無可救藥的自由分子。不修邊幅,才華橫豎都溢。有一回我們去看她,十點多了還披頭散發地才從床上起來。她好旅游,獨自去江西尋找辛棄疾的舊居,去拜訪顧城的住地,去英國尋找艾略特的故鄉,他走過的沙土路,住過的單身宿舍,結婚時的教堂,死時的房子,她還在胡適的墓前淚流滿面。她還對我說過,有一個冬天她忽然想出去走走,到了火車站,售票員問她買去哪里的票?她一抬頭看見“山海關”幾個字很可愛,便買了一張票去了山海關,在月臺上凍得受不了,隨即坐車趕回濟南。你從她出版的詩集名便可以知道她的詩風了:<風生來就沒有家><心是一架風車><我的子虛之鎮烏有之鄉>……因為沒有論文發表,她長年評不上教授,她一點也不在乎。去年因詩集〈天空下〉獲得了魯迅文學獎。大家都為她祝賀。她現在也寫小說了,而且是長篇。她在山東作家中是一個另類。


   馬啟代是山東中年一代詩人的領軍人物,他不但是一位詩人,而且是一位詩學理論家,編輯家,出版家。他格局大,思想深,情懷遠。他倡導詩應該“為良心而寫作”。這個良心就是關注人民的苦難和承擔歷史的責任。他的“心里長滿懸崖峭壁”“我開燈被光明囚禁/關燈被黑夜吞噬”。在《異常之事》里,他以隱喻象征的筆法寫到“青草愛上鐮刀/野獸迷上獵槍/豬類們歌頌屠夫/——世間不乏這些異常之事”,“但我能體會一棵草的無奈/原諒一頭野獸的無知/也深知豬類的愚蠢/——面對邪惡我也曾經沉默”,“但我無法寬恕:/教主對信徒的欺騙/執政者對公眾的暴力/富有者對窮人的嘲笑/特別是讀書人,假裝糊涂”。這些片斷的詩句都曾經使我駐足沉思。啟代的詩風悲壯,濃烈,雄渾,卻不矯情,他舉重若重,有強烈的主觀色彩。我是看著他長大的。并為他的第一部詩集寫過序言。他是一個從苦難和抗爭中走過來的詩人。我感覺他會走向更高的詩地,更美的詩藝。

   部隊作家朱建信以寫新詩為主。但他的舊體詩也寫得很美。他以寫新詩的瑰麗文字就范舊詩的格律,就兼有丫頭的活潑和小一的端莊,鋼鐵的柔情和淚水的悲愴。
   山東當代的散文家很多,像許平,耿林莽,山曼,戴永夏,王兆山……都各有特色,很多小說家也同是散文家。在山東散文家中,我最敬佩的還是劉燁園。劉燁園傲岸不羈,思想超前,才華熠熠。他的文字有痛有癢,橫空出世,愛憎強烈,色彩斑斕。我和他有過幾次爭論,他比我敏銳。他后來得了重病,瘦得只剩下靈魂。2018年,我們在一次會議后吃自助餐,他吃得很少,他讓我為他取來幾顆葡萄。這就是最后的一面。不久他去世了,66歲。臨走前給朋友寫了一封告別信,說他累了,要躺在能聽得見水聲的一棵倒塌的百年枯樹根部休憩, 而且與死亡無關。我至今為他傷感。
   我和日照的夏立君很早就相識,我們都是中學語文教員。他勤奮好學,對語言特別肯下功夫,后來去新疆支邊。若干年后我們在北戴河作協創作基地相逢,我才知道他寫出了<時間的壓力>這樣氣魄宏偉貫古通古今高聳入云的大散文,從屈原寫到夏完淳,他還敢寫商鞅、李斯、李陵,雄奇悲壯,沉郁深長,讓我驚喜敬羨。
   我聞名已久、相見恨晚的散文家還有濟寧的李木生。他棲居小城,心通天下。我常常會把一個孤獨墾荒者和行吟在瓦爾登湖畔和微山湖畔的詩人聯系起來。他寫大自然,寫掙扎在底層的人的命運,以及對人類文明的咀嚼和反省。點點滴滴,聚成了近三百萬的文字,除《午夜的陽光》《迎風之燈》《天地滄茫》幾本散文集之外,還寫過幾本角度不同的《孔子傳》,正在寫《魯迅評傳》(最近在《萬松浦》發表的一萬八千字的《魯迅的植物世界》就是其中的一章)。與他相識短卻相知深,知道他樂于寂寞之中的跋涉。我非常同意已故好友雷達對木生的一段評說 :“他的每篇東西都有獨特追求,都有所寄托,都竭力發掘著對象的文化底蘊并把作家主體盡力投擲進去,燃燒一成一片文字的火焰,化為一股生命的激流。”木生的散文有歷史味,有文化味,有思想,有批判,有情懷,文美義高,正當盛年,才思敏捷,作文倚馬可待。
   我還認識 菏澤的一位教授散文家石耿立。他寫的歷史人物散文集<遮蔽與記憶>將趙登禹、張自忠、趙一曼等抗日英雄,和汪精衛、吳佩孚等復雜人物寫得回腸蕩氣,熱血沸騰,“怎么能忍得住”?“如何能不哭?”寫散文的女作家還有韓青,蘇葵,寒煙,魏興榮等一大批人。
   在山東文學理論界,扛大旗的應該是孔范今。他有膽有識,豪情激蕩,有才有氣,思想敏銳。他主編的<中國百年文學史><中國現代文學補遺叢書><民國散文集><讀中國>等都是很有份量的集大成之作。他比我小8歲,70歲后疾病纏身,竟先我而去,非常可惜。“一代名師桃李齊魯 /十分才氣立說山東”(我寫給他的挽聯)。說到理論家,還有一個也是山大的陳炎。陳炎是研究美學的,有大格局,大視野。有一回我們同去外地開會,主辦方晚上為我們組織舞會,我和陳炎都沒有下舞場(我是不會)。這時走來一個女學生對他說,我們是派來請你們跳舞的,如果完不成任務回學校是會被批評的,陳炎聽了立即隨她跳了。事后他把這件事演義成一個短篇小說,好像用筆名發表過。90年代末代,孔范今,陳寶云,袁中岳,蔡桂林和我曾搞過兩屆“新世紀文學評論獎”(獎金五千元,蔡桂林出的),第一屆獲獎者就是陳炎。他不幸55歲就病故了。每當我去山大看見他擬就的新校訓“學無止境   氣有浩然”八個大字時,心中不免就要涌動一陣痛楚。與陳炎相似的中年美學家還有一個厲害的就是山師的楊守森,他理論、創作、詩詞,古今中外都很有深厚的修養:儒家色彩,道家風度。
   山東較老的一代理論家還有朱德發、李衍柱、呂家鄉、夏之放、袁忠岳、任孚先、丁爾綱、吳開晉、耿建華、趙鶴翔、劉增人等,但文學評論界的領軍人物還是陳寶云。他是首任山東當代文學研究會的會長,<山東文學>主編,身患癌癥后依然堅持寫完<大江流日夜>的長篇小說。寶云是人大理論專修班畢業的,學養深厚,為人正直,是我的畏友,多次批評過我,我心存感激。
   搞文藝批評是很難的。我曾經指名道姓地批評過幾部長篇小說的缺點,結果都不被接受,也受到過某種待遇。在今天的中國,文學批評幾乎成了文學表揚。我感到憂慮。
   山東文藝理論批評界人才濟濟。世紀之交我曾將張清華、吳義勤 、王光東和施戰軍戲稱為“四小名旦”。果然他們現在都走出山東,成了全國著名的文藝評論家和領導者。那時黃發友、馬兵還在讀研究生,趙月斌、趙林云、張期鵬、顧廣梅等年齡還小,如今該他們這一批當家了。
   長江后浪推前浪,四十年回首一瞬間。我啰啰嗦嗦拉拉雜雜地寫了這一通,只是一孔之見。掛一漏萬,容有偏頗之處,請大家批評。祝愿文學魯軍繁榮昌盛!

2023.7.8-威海  原文刊發山東作協《百家評論》2023年第6期“文學評論家·宋遂良專輯”

跳轉到指定樓層
分享至 : QQ空間
0 人收藏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山東

山東

主題:1473 | 回復:2400

精彩直播
葉圣陶杯·全國十佳小作家:高振霆+羅雙盈+

筆尖追光 ? 文學逐夢 01葉圣陶杯·全國十佳小作家 高振霆 文學 ……

點擊參與往期回顧
詩人榜
豐車

詩歌主題:6482

羅志海

詩歌主題:4487

石梅

發帖數:14029

月光雪

發帖數:7211

豐車

發帖數:6482

緣圓閣主

發帖數:5264

羅志海

發帖數:4487

妙慶居士

發帖數:4349

南島(青衣童生

發帖數:3636

田間識字翁

發帖數:3149

勞士誠

發帖數:2949

洗滌心靈的雨

發帖數:2681

關注中詩在線
微信掃一掃,關注中詩在線

© 中詩在線 版權所有 京ICP備18011600號-1 技術支持:壹網

聯系郵箱|手機版|小黑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