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4508bea7b5a0acaa709b158726f26.jpg (317.93 KB, 下載次數: 2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3-11-15 23:19 上傳
中詩在線山東頻道(周念茜 報道):11月12日下午,初冬的泰城氣溫驟降,泮河畔的泰安中達御景精品酒店的7層會議室里卻氣氛熱烈。作為泰安第九屆文學周重要活動之一的“劉寶海的詩歌研討會”正在這里舉行。會議由泰安市文聯主辦,泰安市作家協會、泰山文學院承辦,北京長河文叢編委會、中詩在線山東頻道、泰安市蕭家酒坊酒業有限公司協辦,來自濟南和泰安市區的長河文叢總編輯、著名詩人、詩評家馬啟代,中詩在線山東頻道站長、書法家、詩人周永,泰安市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孫啟虓,泰安市文聯創作室主任、市作協主席譚踐,泰安市作協常務副主席、泰山文學院院長齊欣,泰安市作協主席團委員、創聯部主任賈福英,泰安市作協副秘書長、詩人劉宗剛,泰山學院學報編輯、詩人李慧女士,岱岳區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區文聯主席尚清峰,岱岳區融媒體中心主任、黨委書記李清國,岱岳區原文旅局局長、區政協學習委主任馮力,泰安市蕭家酒坊酒業有限公司、國家一級釀酒師、國家一級品酒師蕭立起,攝影師邢永來,詩人劉寶海以及《泰安日報》和岱岳區電視臺的記者一起參加了研討,馬啟代主持了會議。 劉寶海1957年2月生人,今年66歲,系中國詩歌學會會員、山東省作家協會會員、泰安作家協會會員。他從中學時代就喜歡讀詩寫詩,1981年泰安師專中文系畢業后,多數時間在宣傳部和廣播電視臺工作,曾任岱岳區宣傳部新聞中心主任、廣電局副局長總編輯,期間在全國省市新聞媒體發表新聞稿件數千件次,也發表了一些文學作品,離崗退休后,他整理修改了多年來寫下的詩歌作品,并創作了大量詩歌作品,先后出版了《第一縷春風》《與春天合影》《曠野》三部詩集,今年的三本詩集《家住泰山下》《故鄉詩行》和《那縷春風》在“長河文叢”的策劃下,納入馬曉康主編的“長河詩韻:長河詩人俱樂部詩選”出版,他現在仍筆耕不輟,期望自己能寫出無愧于泰山的詩篇。 會上,孫啟虓、齊欣、尚清峰、李清國從各自角度表達了對劉寶海堅持創作的敬意,對他詩歌中體現的精神風貌給予了高度肯定。馮力從同事、朋友和專業的角度進行了宏觀概括和微觀分析,稱劉寶海是一位本色意義上的詩人,沒有宏大的敘事和抒情,都是從生活出發的情思和感悟,文字真摯感人。賈福英對《那縷春風》很感興趣,她認為本詩集充分體現了詩人的唯美追求,比如序言部分,雖然文字不多,但恰如其分地表達出一份浪漫。這部詩集讓我們仿佛聽到了大自然的交響樂,感受到了生命的脈動。賈福英說,《故鄉詩行》這部詩集有著另一番景象,詩集展示了一種深厚的文化情懷,在對故鄉的描繪中,傳統文化和現代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讓讀者能更好地理解故鄉、感悟人生。劉宗剛說:“如果說《故鄉詩行》讓我感動,《家住泰山下》讓我感慨,那么,《那縷春風》則讓我感嘆。”他說,劉寶海的詩歌趣味靈動,清新雋永,集子里的詩歌大多短小精悍,這些詩歌寫得巧妙,也很靈性,它是生活閱歷的沉淀,也是詩人童心的體現。李慧作為學院的詩人,則從現代文化的角度來審視評價剖析劉寶海的詩歌和創作,認為在某種意義上,他精神上的敞開性體現在詩人對詞語的使用上,這一點與海明威、佩索阿的追求有著呼應性。周永作為協辦單位的負責人,首先對劉寶海詩歌研討會的召開表示祝賀,他從藝術表現的維度,并從張力這一話題闡釋了劉寶海作品的得失,他還為本次研討會的贊助單位蕭家酒坊總經理蕭立起贈送了“融通四海”的書法作品。蕭立起系蕭家酒坊的第五代傳人,也是泰安市年輕有為的企業家,他給大家介紹了蕭家酒坊的歷史傳承和文化積淀,他們還為本次會議制作了“那縷春風·紀念酒”,將詩酒兩種人類重要的文化元素融合在一起,給人們展示了詞語、水與火焰結合的美學魅力。 譚踐對研討做了總結,他認為三部詩集體現了劉寶海做人和為文的高度統一,認為他的詩歌情感真切,語言質樸、感染力強,讓人讀過以后不僅得到了美的享受,也感到很溫暖。他同時建議劉寶海多讀書、讀好書,汲取現代詩歌藝術滋養,不斷突破自我認知,寫出更具有人文內涵的優秀作品。 劉寶海在答謝詞中介紹,這三部詩集是他歸納了年輕時到退休后所寫的詩歌,再對這些詩歌分門別類,意在表達對家鄉、對父母的愛,還有對泰山的贊美。有靈感產生時,他會將其編成詩記錄下來,通過詩歌表現對生活、對人生的感悟。他說:“我年輕時有著一個文學夢,現在退了休,文學夢還在繼續。詩歌是我人生的好伴侶,它鼓舞著我,充實著我,幸福著我。大家的贊譽和批評都是我的動力,我將繼續寫下去!” 馬啟代感謝大家對“長河文叢”的支持、對劉寶海詩歌的真誠評價,他說:“66歲的詩人正好出版了6部詩集,666的數字是個美好的隱喻和祝愿。特別是這三部分別以求真、尚善、唯美為主題的詩集,緊緊圍繞春天、故鄉、泰山來書寫,寫出了他作為一個詩歌赤子,對家鄉、對泰山的熱愛,充分體現了他對真善美的追求。”最后他介紹了長河文叢十年來所形成的長河詩群現象以及其中泰安詩人的情況、從泰安詩群與泰山詩派的血脈與氣場出發談了對藝術和精神脈象的理解,并從樹立歷史意識、公共自覺和專業技能三個方面簡單闡述了詩人修養的重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