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6日上午,“墨許飛白——李青松作品展”在山東省文化館一樓西廳開幕。展覽共展出李青松花鳥作品70余幅,書法篆刻作品30余件,均為其精品力作。其花鳥作品以書入畫,意態奇逸;書法篆刻作品筆筆見性,古拙大氣,得到參觀者的一直好評。
山東藝術學院教授、山東書協副主席于明詮先生在致辭中說:“我跟青松是樂陵老鄉,青松在我們老家是非常有名的才子,少年便享盛名。這些年青松投身藝術,成果豐碩,此次展覽中有書、有畫、有篆刻,有巨制,也有小品,令人眼前一亮。尤其是書法方面,青松這幾年寫碑,今日我們看到他的書法略有點‘怪’,事實上這些‘怪’均是來自碑刻,來自龍門二十品、《爨龍顏碑》和《爨寶子碑》的結體用筆,均有出處。此外,青松這次展出的小作品也頗有靈氣。書、畫、篆刻這三者格調統一,融合的特別好。總體感覺就是他筆墨扎實,富有才情,不囿于一家且有非常好的探索精神。希望青松在以后的藝術道路上再努力拼搏,取得好的成就。”  觀眾在李青松作品前 山東省美協顧問、濟南市美協名譽主席韋辛夷先生用八個字來評論李青松的畫——學有所成,自成一家。他說:“李青松的作品博采眾長,歷代大家作品中的特點他都有所吸取、體現,他用筆潑辣大膽,狠、準、穩。而且在中國畫中,水法大于墨法,青松的作品把水墨寫意畫中‘用水’這一關鍵點把握的很好,這很難得。”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李青松花鳥作品  李青松花鳥作品 展覽現場展出的李青松多幅大寫意花鳥,闊筆縱橫、水墨淋漓。葫蘆、牡丹等小品畫也是以書為骨,稚拙無飾。這些花鳥作品與他那些結體結實、枯濕相宜的書法相對照,更是彰顯了清新的山野之氣和生生不息的草木精神。  李青松花鳥作品  李青松書法作品 書法家曾翔曾如此點評李青松的書畫印作品:“青松的書畫印就是‘功性’雙修,他在傳統的基礎上,更加注重個人性情和審美情趣的表達,散懷又不失法度,入古又不乏新意,刀筆相融,筆筆見性,古拙大氣。青松以書入畫、入印,他把對書學的研究轉化成繪畫與篆刻語言抒寫性靈,神韻、情趣、厚重并存。”  李青松,1977年生,樂陵人,號寬齋。職業藝術家。一九八六年師從啟功先生學習書法繪畫。后師從王鏞、楊振熙、胡抗美、曾翔先生研究金石書畫。書宗秦漢六朝,參悟宋元明清及近代遺墨,以書入畫,金石同參。 近年來,李青松在書法、大寫意花鳥、戲曲人物以及篆刻方面都取得了豐碩成果,其作品在格調、悟性、才情、功力方面都深受業內專家稱譽。 展覽將展至11月1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