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视频久久/小泽玛利亚一区二区三区/午夜精品视频一区/久久爱www - 丝袜国产在线

立即注冊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快捷登錄

查看: 1852781 | 回復: 0

發表于: 2019-5-2 10:00:24 |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獻給察右中旗第三中學50周年華誕


序詩


在一望無際的蒙古高原

在大青山的北麓

在一個名字叫做后大灘的地方

在游牧與農耕文化融合的最前沿


在共和國最困難的三年

在饑餓折磨、物資匱乏的困境下

在人才奇缺、教育空白的窘態里

在百廢待興的艱苦歲月


在一九六零年

一所國立中學誕生在鐵沙蓋的荒原

六十間窯洞的燈光

照徹后大灘的漫漫長夜


春風拂過冰封的田野

喜訊綻開凝重的笑臉

種子埋入拓荒的嶄新土地

希望放飛萌動的稚嫩心田


荒蕪將從這里結束

桃李芬芳是不遠的明天

愚昧將從這里消失

教育興國不再是寓言


她的名字叫第二中學

第三中學是她的今天

但人們只記著一個字

——鐵


鐵,樸實、堅韌、厚重

沒有黃金白銀的雍容華貴

沒有玉石瑪瑙般燦爛耀眼

鐵,是老百姓心中恒久的惦念


鐵中,鋼鐵的中學

來源于困難環境下的錚錚鐵骨

來源于辛勤園丁的鐵血奉獻

來源于莘莘學子如鐵的心愿


風風雨雨五十年

洋洋灑灑寫史篇

鐵中心,一段不了的情

鐵中夢,一生不解的緣


起步


五個初中班級

二百七十五名新生

一位名叫李培武的創始人

一群四面八方招募的教工


一間餐、會、演、賽共用的大廳

二排威武整齊的的土筑窯洞

四棟蘭磚掛面的半成品教室

無邊的操場展示在廣袤的原野中


秋雨穿過孤獨的窗欞

透風的教室傳出朗朗的讀書聲

麥秸填充的土炕上

依偎著取暖的睡臉溢出笑容


主菜,罕見固體的清水土豆

夜宵,純粹綠色的鹽拌沙蓬

饑餓壓抑著茁壯成長的身體

知識滋潤著貪婪吸吮的朱唇


棉線、牙膏袋、墨水瓶

鐵沙蓋中學的專利發明

豆大的燈光

照徹農村娃的錦繡前程


雙腿丈量出家與校的彎曲距離

雙手建設成最早最美的鐵中

漂染白布的色粉書寫著奮進的歷史

五顏六色的草紙描畫著富麗的人生


膠輪大車是最現代的后勤

手搖電話溝通南北西東

珍貴的千冊圖書填充著饑渴

討要的實驗室爆出驚喜萬分


源源不斷的拓荒者執起指路的教鞭

熙熙攘攘的求索者邁進鐵中的大門

困難中尋求樂觀貧困中選擇前行

起步,蒼穹升起一顆耀眼的新星


校殤


期盼著十年寒窗功就名成

期盼著廣闊天地鯉躍龍門

一場空前絕后的校殤啊

讓多少學子淚眼朦朧


巨大的航船偏離了航線

無數的頭腦不再清醒

春天的陽光剎那間冰封

校園的花朵也黯然傷神


校長們首先“靠邊站”

教師們逐個的受批判

圖書室首當其沖一去不復還

不紅不黑的實驗儀器亦統統砸爛


“大紙報”、“戰斗隊”、“大串聯”

一波未平啊一波又泛濫

寧靜的校園硝煙彌漫

顫抖的大地心驚膽寒


斑駁的校舍像受傷的肌膚

空洞的窗口透出幽靈的呼喚

荒草長滿曾經歡聲笑語的小路

自由放縱的碩鼠自在大膽


國之殤啊,校之殤

學校不教學校長蒙冤難

老三屆后新三屆前

教師遠講臺學生廢學業


后大灘的寒冬風雪漫漫

誰的寂寞誰的憂傷傾訴在長夜

日出幾時,春風多遠

鐵中啊,你要禁得住考驗


歷史終于翻過沉重的一頁

新花又要綻放在美麗的校園

記住那沉痛吧——不堪回首的昨日

放飛那希望吧——任重道遠的今天


傳奇


恢復高考書寫正題

科學大會豎起大旗

十一屆三中全會驅散陰霾

春雷陣陣震撼著天際


春風拂過寒冷的原野

甘霖灑向久旱的大地

激情在沉悶中迸發

希望之光驅散了壓抑


張鳳鳴——

一位高度近視卻高瞻遠矚的校長

王希堯、胡萬悅——

兩名地主出生的老三屆民辦教師


文科十七、十八班

被機遇和挑戰推到風口浪尖的班級

一群土生土長的農家兒女

注定要創造鐵中的神話校史的傳奇


一九八零年高考放榜的日子

鐵中,用鐵的事實證明了自己

無可駁辯的一長串第一

讓鐵中人從此揚眉吐氣


一所農村中學的文科錄取數

超出了全盟全部一中總和的合計

百分之八十二的升學率

直到今天仍然感到不可思議


鐵中的手指敲開了北大、南開的校門

大江南北遍布鐵中的驕子

單列市的市長、大學名校的校長

各行各業盛開鐵中的桃李


榮譽鋪天蓋地

生源川流不息

后大灘“人才的搖籃”啊

繼往開來無限生機


勞動


從首批師生徒步搬磚建校

勞動之歌就唱徹鐵中的校園

幾十年經久不衰的傳統

讓鐵中人吃苦耐勞的美德流傳


六零年的初中生

用稚嫩的雙手把最初的校舍完善

八一年的高中生

脫坯砌墻六百米封閉了校園


九二年的學生用紅土裝飾好墻面

零零年的學子靠編織袋讓跑道綿延

花園鐵中的建設史

是師生用雙手譜寫的宏大詩篇


東梁林場遍布師生植樹的足跡

校園周邊有師生共同墾殖的校田

上、下沙蓋長遇學生揮汗的靚影

后大灘上育出的兒女總是任勞任怨


即使在文革最混亂的當年

“勞動實踐”也成就了農場的今天

荒原上白手起家的“農基”課堂

是勤工儉學的最早試驗田


勞動讓人懂得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勞動讓人擁有鋼鐵般結實的身體

勞動讓一窮二白的鐵中收獲希望

勞動讓離校展業的學生奮進努力


勞動能凈化靈魂、升華精神

勞動能耕耘希冀、創造奇跡

風風雨雨中身心承受的雙重鍛煉

時時刻刻里都有奉獻和收獲的快意


特區


當高考的神話制造出鐵中的光環

后大灘上矗立起一塊神秘的“特區”

引導教育、引導文明、引導潮流

迷蒙中一面指路的大旗


校外的土路各色車輛在擁擠

學校已無法正常開展招生會議

緊張的校舍無法滿足拳拳的心寄

誰家的孩子能不盼望出人頭地


選拔教師、添置教具

禮堂、油坊擺滿了床鋪、桌椅

教學本來就不能循規蹈矩

“特區”就要有特色的教育


成排的家屬房一年年建起

辛勤的園丁們不能有后顧之虞

建水塔、通網絡、轉播電視

文化人的院落要有文明的特色創意


校委會出臺《目標管理考核條例》

“勤、實、嚴、新”的校訓鼓動士氣

教師受獎勵、學生出成績

揚鞭催馬的特色學校所向披靡


《山丹》主編專程指導“試筆文會”

“校園之聲”報道著文明班級

校風活躍、校心凝聚、校園飄綠

“文明單位”的牌匾來自遙遠的自治區


察右中旗教育電視臺掛牌成立

校長兼臺長、科技促教育

教學開始融入內容豐富的多媒體

后大灘的老百姓也充分受益


“特區”無特權而具有特色的意義

細雨滋潤著后大灘貧瘠的土地

一批批學子從這里起步遠行

廣袤的大地閃耀著希望的綠意


長路


一九九七年,歷史翻開新的一頁

鐵沙蓋中學更名為察右中旗第三中學

作為完全中學的鐵中已成為歷史事件

三中,在義務教育的長路上催馬揚鞭


新的機遇有著全新的挑戰

新的一班人開始書寫全新的序言

時代在更新、改革更深遠

競爭的壓力需要更多更實的奉獻


素質教育從理論應用到實踐

新的要求需要更新的觀念

應試教育已與國情校情相距太遠

百花齊放才是教書育人的真正明天


教風真、活、博、突出奉獻

學風把目的、態度、意志和方法明確

硬件全部要選優、要創先

“普九達標”獻禮給新的千年


更完善的是先進的設施

更美麗的是校園的景致

更現代的是今天的教學

更寬心的是永恒的業績


三中的大船乘風破浪全速行駛

春風永遠裝在航行者的心里

時代變遷、季節更替

希望之歌高唱在新的世紀


一任一任的管理者接續著鐵中的大旗

一屆一屆的探索者踐行著鐵中的旗語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三中人開拓不斷、鐵中人精神永續


跋詩


半個世紀的曲曲折折坎坎坷坷啊

五十年風云變幻、風雨滄桑

二百六十六個班級綿綿流長

一萬五千名學子星星般閃爍著光芒


幾時花開花落啊、幾多潮落潮漲

多少艱辛迷茫、多少雪雨風霜

多少鮮花掌聲、多少日麗花香

向前,向前,向前是永遠的方向


昨天豆大的煤油燈光

讓今天的博導們依然心頭豁亮

曾經面含菜色的農家兒女

為各行各業的巨船把握著航向


現代教育、系列表彰的優秀學校

一定會育出新一代的棟梁

長安學校、綠色學校、文明學校

必將托起明天的太陽


那原野的綠意涌動著春天的芬芳

那轉播塔的明燈閃爍著迷人的光亮

那白楊綠柳勾勒出義務教育的藍圖

那后大灘的每一片云彩都閃耀著朝霞之光


人生五十懵懵懂懂知天命,

鐵中五十紅紅火火日方長

春華秋實,桃李年年開又熟

雁去雁來,園丁度度慨而慷


以人為本,學子永遠為上

素質教育,品質恒久為綱

團結奮進,譜一曲新歌激昂奔放

求實創新,繪一幅畫卷壯麗明亮


肩頭的重任義不容辭

鐵中的精神源遠流長

看蒼茫大地我主沉浮

讀悠悠明天燦爛輝煌




跳轉到指定樓層
分享至 : QQ空間
0 人收藏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現代詩

現代詩

主題:258 | 回復:464

每日好詩
|
每日詩訊
精彩直播
葉圣陶杯·全國十佳小作家:高振霆+羅雙盈+

筆尖追光 ? 文學逐夢 01葉圣陶杯·全國十佳小作家 高振霆 文學 ……

點擊參與往期回顧
詩人榜
豐車

詩歌主題:6482

羅志海

詩歌主題:4487

石梅

發帖數:14029

月光雪

發帖數:7211

豐車

發帖數:6482

緣圓閣主

發帖數:5264

羅志海

發帖數:4487

妙慶居士

發帖數:4349

南島(青衣童生

發帖數:3636

田間識字翁

發帖數:3149

勞士誠

發帖數:2949

洗滌心靈的雨

發帖數:2681

關注中詩在線
微信掃一掃,關注中詩在線

© 中詩在線 版權所有 京ICP備18011600號-1 技術支持:壹網

聯系郵箱|手機版|小黑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