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彭林家 于 2019-9-16 22:42 編輯
3.jpg (0 Bytes, 下載次數: 1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9-16 17:22 上傳
作者簡介:陳詞,本名陳馳,遼寧廣播電視臺電視劇編劇、制片人。曾于出版散文詩集《讀懂一個夢》(上海人民出版社)和《夏夜的幽會》(中國文聯出版社)等。
微信圖片_20190916215058.jpg (0 Bytes, 下載次數: 19)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9-16 21:31 上傳
看見天一點點塌下來
01
直到把浪看開花,把影子掉進河底。水草就纏了腰,一圈一圈朝前帶。 我想抱住一塊石頭,一下把衣兜撕破了,十七歲的散沙終于找到漏斗。 我想抓住一根木頭,發現縮在根部的父母正拿鉛筆刀削船,我一害怕一跳,把漏斗弄掉了,咕嚕嚕滾到船板上,跳起一群小金魚。我不能再下沉了,我要帶著這條船去丈量我的底線。 大頭朝下的漏斗,能幫我找到出口嗎?
02
小金魚把我的船畫成月牙。我想把它削成魚鉤,卻沒找到鉛筆刀。找到了我也不敢在門前的河里,釣起我的父母。那種疼比告別發癢。 河流漾漾,誰放生誰? 不會告別時,告別像影子,現在還在沉。沉吧,最沉最輕。 一行白鷺上青天,夢的一道閃電。在石頭上留下鉆石。
03
小金魚在河面剪影。剪刀把漏斗這個野孩子縫死褲襠。河照樣川流。 我讀到逝者如斯夫,我的船早已折戟沉沙。 金魚從我十根手指的水草中飛進天空。星星帶來一條大魚跟我搏斗,假如我 贏得此役,我會找到鉛筆刀會在鉛筆刀上刻一只帶翅膀的漏斗。 且底朝天。我吹響漏斗,看見天一點點塌下來。 壓扁落日。
04
我觸到河底的石頭,在最深的黑夜,但我不是主角,水草纏腰,把我從旋渦中拋出。 我離小金魚和木船比下游更遠。相比恐懼更想聽到某種喊叫,當我們重聚于河道彎彎,一道晚霞把黑夜攔腰斬斷,留下憶河把影子拉長。 長長的影子被月牙削斷,木船和小金魚下落不明。 縮在根部的父母消息不斷,那是我不沉的石頭,鉛筆刀不斷削出月牙。 有月牙,就有飲者,抱在一起的頭發看似飄雪,是綠風。
05
沙,顆粒逃不過淘,看似下沉。小金魚吐著泡,不是借口,是奔著低處的好,那海。 沙塵把暴留給兩岸。在四季的挑戰下,吹盡寒沙始到金。小金魚放慢世界,收網的一刻,聽到金子像骨頭和石頭擊掌。 船的尖尖嘴一直配著河的畫外音。 慢是慢,漏斗可是茶壺煮餃子,把壺口擠爆,把游客擠醒。 架起彩虹,小金魚回趟家。 從響沙上,跳進月牙泉,小金魚跳成金龍。
06
落點好,好落腳。腳心觸到鉛筆刀,刃已卷。握緊一句對喊,第一刀給漏斗削一張櫻桃小嘴,唱給果園。第二刀,削直父母的腰,腰桿如桅。鳥瞰木船的全貌。 第三刀,給沙子動手術治沙眼。低頭看見海,抬頭看見漏斗在櫻桃小嘴上描紅。 由漏斗聽到河流潛伏的腳印,聽到我的十根手指在耍鉛筆刀,我的大刀。
07
石頭開刃,磨沙、沖刷,鉛筆刀超薄,如一張紙。 在帆上削出漏斗。把四季吃了,成了風漏。就這樣在下沉中流向內心。 一直等鉛筆刀把船繩削折。小金魚把我托起來,帆把我裹起來,我卷刃的小刀,幫我削一座沙器,就離我家門前的河不遠。 如一張白紙,說削一片海就削一粒沙,沙與海在小刀上航,游刃有余。 我想縮到根部,但已來不及。
(2019-9-2改于沈陽鑫豐國際)
微信圖片_20190916215043.jpg (0 Bytes, 下載次數: 19)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9-16 21:32 上傳
彭林家美學點評:題目是文本的命相,閃爍在《中國詩人》微刊的一方,詩家陳詞的“看見天一點點塌下來”。一個“塌”字的天象,被時空的心“相”所染,迷離了知己,漸漸地,將儒家指天賦的道德觀念,即為良知所拋去。良知者,是去拒斥自己在意志行為之惡的意向,并實施自己善的良能?!睹献樱M心上》:“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也就是一種先天的道德意識,其心理原型為天良的老君。 那么,詩人是超我的潛意識者,無論是在紅塵網目里,低頭看大地,還是在靜思的感應里,舉目望月光;筆下的覺知所流露的文字:“直到把浪看開花,把影子掉進河底。水草就纏了腰,一圈一圈朝前帶。”文里的"看"、“掉”、“纏”的及物動詞,在不出現本體和比喻詞,其詩情直接敘述喻體的借喻,傾述自我的詩性。其心理描寫,如“我想抱住一塊石頭,一下把衣兜撕破了”一抱一撕,一陰一陽,構成散文詩的太極之美;爾后,以同樣的語言思維:”我想抓住一根木頭,發現縮在根部的父母正拿鉛筆刀削船“,修辭博喻上,連用幾個喻體“石頭”、“木頭”而共同說明一個本體——天。心理細節上,“我一害怕一跳,把漏斗弄掉了,咕嚕嚕滾到船板上,跳起一群小金魚。我不能再下沉了,我要帶著這條船去丈量我的底線?!逼渲?,“底線”就是靈魂的分界嶺——良知,即天理﹐存在于人的本體中,是謂明王守仁提出"致良知"的道德修養方法,其功夫運用上,叫做致知格物。比如,朝上是早晨,為陽,如大頭;朝下是黃昏,為陰,如小頭。人性只要推極良知于客觀事物﹐則一切行為活動就自然合乎理。表現為物體上,如螺栓,把大的一頭栓體朝上,小的一頭帶螺紋朝下,就是大頭朝上。雞蛋儲放原理也是一樣,可使蛋黃上浮后貼在氣室下面,,可防止微生物侵入蛋黃,表現為倫理道德的上正下斜。反之。如詩人說:”大頭朝下的漏斗,能幫我找到嗎?“文里的“”出口”就是心志良知。南北朝謝靈運《游南亭》則云:“我志誰與亮,賞心惟良知。 散文詩一種天良投影的心智藝術。散文是人性情感的大地表達,神為天,形為人,回歸形散神不散。詩是天性良知的大道,為宗教潛意識的民族精神。手法上,詩人的博喻,借助各種意象詩句,波動著如一行白鷺上青天,夢的一道閃電。在石頭上留下鉆石。”心理美學與道學上,自由、純潔與高貴的“白鷺”,象征金氣七魄(情),對應“青天的木氣三魂(性),金不克木為真意,如同理想中的“夢”,超我識神也;“石頭”是自我的欲神狀態,堅硬剛毅的“鉆石”歷經打磨,方顯事業成功的璀璨光華,便是本我元神的顯象。生活中,認識一個知己知彼靠心——悟緣分;了解一個人靠素質與耐心,征服一個人靠智慧——心德。和睦相處靠包容與理解,相互呵護才感到彼此心田的溫暖。思維遷移上,詩人的筆下:“落點好,好落腳。腳心觸到鉛筆刀,刃已卷。握緊一句對喊,第一刀給漏斗削一張櫻桃小嘴,唱給果園。第二刀,削直父母的腰,腰桿如桅。鳥瞰木船的全貌。第三刀,給沙子動手術治沙眼。低頭看見海,抬頭看見漏斗在櫻桃小嘴上描紅。由漏斗聽到河流潛伏的腳印,聽到我的十根手指在耍鉛筆刀,我的大刀。”文里的三“刀”,均是一種對貪、嗔、癡的三毒的意戒,人心才能返回道心。文里的種種比喻,含沙射影,如“腰桿如桅”就是孝心的折射,覺悟一己是人,眾人是天;與人為善,不遺余力地成就對方,不知不覺也成就了自己,那便是“我的大刀”。事,共同努力才知道簡單;路,有人同行才不覺漫長;誼,相互記掛才體味情深,一一的陰陽,兩兩的合一,是謂陌生花開的六合之道。修辭法上,一種先用喻體(刀)作本體,再用本體(第一、二、三刀)作喻體,互相設喻的比喻形式,營造曲折有致,加強藝術感染力——回喻或互喻。 你看,詩人的結尾:“如一張白紙,說削一片海就削一粒沙,沙與海在小刀上航,游刃有余?!蹦恰鞍准垺比缣焐男撵`良知,一個“削”字,就是割去**的泛濫。然而,現代人的浮躁,詩人嘆息著:“”我想縮到根部,但已來不及?!薄拔摇暗姆悍Q,”縮“的返回本我之”根“,好比彈簧失去了彈性,厚德之美,也只有寄托孔子“ 興、觀、群、怨”的詩教,人心外象的精神活動,不斷地互動內象的天上美德,才能一點點凸起來…… 2019年9月16日吉林
111.jpg (0 Bytes, 下載次數: 1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9-16 21:28 上傳
作者簡介:彭林家, 哲學家,聾龍天生,黨員。靜居霧凇的一方靈空,六十年代中期出世于贛東北仙人洞,畢業于東北師大中文系。中國散文詩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散文詩作家聯盟評論委員會主任,中國詩歌在線吉林頻道詩評編審,國家一級學術團體、中國蕭軍研究會主辦的《當代原創文學作品集錦》副主編,中國針刀醫學副秘書長,全球漢詩總會聯絡主任,北京倉央嘉措國際詩歌研究院副院長,廣東凈土生態旅游有限公司文化總監。做過教師、警察和工程師等職業,從曲折的經歷上升為理論作家、《詩歌周刊》提名批評家,易學、神學、美學天士。中國新詩百年百位最具活力詩人, 2017年中國詩壇實力詩人。出版的著作有《裂開青云的紅冰》等,作品散見于《詩刊》《星星詩刊》《詞刊》《散文》《散文詩》《中華詩詞》《人民日報》《中國詩詞年選》《中國詩歌年選》《中國百年新詩經》《中國散文詩年選》《世界華文散文詩年選》《世界華文文學研究》《語言與文化研究》等100多種國內外報刊,任多家媒體的顧問、主編和編委。曾獲全國散文詩征文及其他文體一二三等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