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视频久久/小泽玛利亚一区二区三区/午夜精品视频一区/久久爱www - 丝袜国产在线

立即注冊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快捷登錄

陳喜瑞
發表于: 2018-8-9 10:44:17 | 只看該作者 |正序瀏覽

本帖最后由 陳喜瑞 于 2018-8-9 11:05 編輯

伊蕾·七月詩社·《詩人報》

扈其震


    2018年7月。冰冷之13號,黑色星期五。這一天,伊蕾在遙遠的寒地,仙逝。
    噩耗傳來,是在當晚,剎時驚詫,震憾,悲傷。心房地震,淚水涌出。連夜趕忙核對消息后,就以七月詩社的名義向天津及外地文學界各微信群發出訃告。轉天接到各種電話詢問證實。隨之,我忍痛寫下了緬懷詩歌《大姐,永恒在七月——寫給詩人伊蕾》。又為天津日報文化記者查找提供一些相應的資料。16日上午,應邀與市作協副主席黃桂元,到天津電臺做了懷念伊蕾的專題直播節目。17日,我召集七月詩社的社委們,緊急開會,商議如何為伊蕾舉辦一個隆重的全市性的追思會。然后就忙碌著,完善方案,查看場地,印制布標,邀請名流……天氣酷熱,心情沉重。21日,“著名詩人伊蕾追思會”在天津美術館順利進行。8月1日,又參加天津市作協操辦的“伊蕾遺體告別儀式”……
    這半個多月,真真度日如年啊。大姐,你怎么走得如此突然,如此決絕?

    一、

    認識伊蕾,是在1987年前后。那時,她聲名鵲起,佳作連連,成為中國詩壇一顆耀眼新星。我那陣兒業余時間以寫小說和報告文學為主,不算詩人,但任職在和平文化宮,負責七月詩社的日常組織工作,也很敬重詩人,就和伊蕾結識了。初見一面,就給我留下美好印象,她的坦誠、善良,平和、睿智,高雅、大氣,使人倍感親切。她那發自心底的真摯笑容,她那女性的輕柔話音,一下子就征服了我。從此我就尊她為“大姐”,盡管我虛長她三歲。她則稱呼我“老扈”,有時直呼我大名。
    那時她的人事關系還在河北省,正在北京讀書深造。但她是地道的天津人,從糧店后街一個胡同里長大成人。正巧我的家在水梯子大街上,離她家不遠,于是每逢春節,就到她家拜年。記得一次她沒在家,她的叔叔熱情接待我,說起文學來,她叔叔很是感慨,說:“我愛好文學一輩子,古今中外的名著幾乎都看過,幾十年寫了很多作品,卻一篇也發表不了。桂珍這小丫頭,年齡不大寫詩歌,卻寫一篇轟動一篇,這年頭到哪兒講理去?”“桂珍”是伊蕾的本名。我笑了,就和他探討起人的天賦、才華在文學藝術創作中所起的重要的決定性作用來。
    后來全市危陋平房改造,她的大雜院故居拆遷,伊蕾也因多種緣故成了居無定所的流浪詩人。這些年中,我和她見面聊天的機會不是很多,但她在北京798附近的住房我去過幾次,在宋莊美術村的居所我也造訪過幾回。也吃過幾次她親手做的飯菜。她的手巧,不論布置居室,還是烹調技藝,都浸透出那女性的細膩和聰慧。每逢她出版了新詩集,總會想著送給我,或從郵局寄給我;每逢年節,我也會打電話或發短信向大姐問候。她在天津創辦的“喀秋莎美術館”,我應邀去參觀過,對她傾盡積蓄所精心收藏的如此多的當代俄羅斯畫家們作品而震撼。她與一些詩人在天津梅江小區搞的全國詩人書畫展,我接到電話后,前往祝賀,其中有她的數幅油畫作品,題材有花卉、自畫像、風景,等。同時參展的詩人還有王向鋒、蕭沉等。她畫油畫是半路出家,自學成才,因為具備靈氣,一上手就呈現鮮明的個人風格。
    那年,我曾問過她:好些年你不寫詩歌了,多么可惜!你又游歷過這么多國家,寫寫游記散文也好啊。她回答:寫詩要靠激情,現在沒有寫詩的沖動了。游記散文我也不想寫那些人云亦云的東西。現在我畫畫,感覺很舒服呀。她就像空中的彩云,很享受任風吹拂的生活,獨來獨往,隨意瀟灑。
    寫作的事是別人勸不來的。我只能暗自深深惋惜,看來今后想讀大姐的清新雋永文字,會很難的啦。

    二、

    七月詩社是1985年7月,依托和平文化宮,在“和平文學社詩歌研究組”的基礎上成立的。詩社大本營落于天津繁華的中心區,每周堅持活動,又匯聚了天津一批有活力有創作力的中青年詩人,詩社內部遵從百花齊放,先鋒派詩歌大有市場,所以,七月詩社令伊蕾大姐感到驚喜,并很快與詩社里的眾多男女詩人結為摯友。她在一篇文章里寫道:“1988年我調回天津后,很快結識了七月詩社的朋友們。我為他們對詩的瘋狂熱情而感動,繼之為他們對詩的深刻感覺而震驚。對他們的印象與我對國內優秀的‘第三代詩人’的印象融在一起,我相信,七月詩社擁有了天津最有實力的青年詩人群。”
    七月詩社從此成為伊蕾在天津的又一個家,我聘她為詩社顧問,七月詩人們則視她為良師益友。她在全國詩壇很紅,名氣頗大,但與我們接觸,隨和低調,平易親切,像極了自家院里的大姐。每逢詩社有重大活動,只要我打電話,她只要有時間,能脫開身,就肯定前來參加。哪怕在北京呢,也會特意坐火車趕來蒞臨。對詩社委托的事,她總是放在心上,認真去做。1989年,七月詩社編選了第一部合集:《七月:現代詩精選》,由百花文藝出版社正式出版。我們請大姐寫序,她很快就讀完了所有作品,并寫出了一篇很有深度、很具文采的序,為詩集增色不少。她在序言中說:“這些詩給我的第一個感受是她的現代精神氣息。朦朧詩派高尚、憂傷的理想主義色彩在這里仍然閃閃爍爍,而更多的詩蒙上了或濃或淡的現代主義色彩。”伊蕾從詩歌的內在精神、語言運用等方面,精辟論述了七月詩人們的詩風后,鼓勵道:“這本詩集的問世,標志著天津七月詩社成熟期的到來,預示著天津詩壇繁榮的前景。我期望著,在匯入世界現代主義詩歌大潮中,看到天津詩人群的一排浪花!”
    2015年,是七月詩社成立30周年的日子。一個民間文學社團,能夠堅持活動30年,始終團結如一,大旗不倒,活力昂然,創作勤奮,這是多么不易!在全國成百上千的詩社中也屬罕見。當年4月,在詩社籌備慶典的繁忙中,伊蕾應我之邀,寫來了一封題為《這一個靈魂的家園——祝賀七月詩社30歲生日》的熱情洋溢的賀信。如今是作家詩人編輯們通用電腦的時代,當看到大姐的手跡后,我倍感親切。她說:“詩人,也許是最孤獨的人生旅者。而好的詩社,或可以是詩人的靈魂的家園。”她熱烈稱贊道:“在天津,七月詩社是詩人們的靈魂棲息地,是詩壇的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我愿繼續與七月詩社同行,與天津詩人們一道,詩意地棲居于這一個靈魂的家園!”
    熱情如火的文字,心真意摯的情感,實事求是的評價,這封賀信讓我讀得熱淚盈眶。
    舉凡透徹了解、真心熱愛七月詩社者,伊蕾是眾多詩壇名家中的突出一位。
    這年7月上旬,我們社委會編輯出版了約50萬字的上下兩卷本的《七月詩社30華誕紀念集》,為詩社做了個里程碑式的全面總結,又召開了一個隆重的慶典大會,表彰了七月詩社中的“韌獎”詩人、“銳獎”詩人。伊蕾專程趕來參會,與大家見面,如同親人久別重逢。她在會上,特意贈我一尊從俄羅斯買來的珍貴的普希金黑色雕像。和大姐擁抱時,我感受到她那殷切的情誼和滿懷的期待。是啊,我擔任詩社社長一職,承蒙眾多七月詩人們的抬愛,已有多年,推脫不掉,今后,我必須小心謹慎,任勞任怨,一如既往,奉獻公益愛心,將詩社繼續推向前進呵!
    2017年夏天,為慶賀七月詩社成立32周年,我們舉辦了北戴河詩會。除了七月詩人,還有天津其他的詩人和詩歌愛好者積極到會,總計50余人。我特邀大姐參加,并請她搞一個主題講座。她欣然答應了。我們主辦詩會,采取的是AA制形式,吃住行全部自費。我私下對伊蕾說:“大姐呀,你搞一場講座,我們就不給你講課費了,因為詩社實在沒有經費。但你的吃住行費用,我給你免了。”我說得甚是愧疚,但她一聽,馬上收斂了往日常常掛在臉上的祥和笑容,很鄭重回答:“不,你對別人收多少錢,我就交多少錢。咱們一律平等,這里沒有名人老師,都是老朋友,好朋友。”這樣說著,她那清澈眸子里,泛起幾絲異彩,好似責怪我拿她當外人了。
    看她態度堅決,我只好服從。多好的大姐呀!她是新時期中國詩歌史上有地位的著名詩人,不僅不擺任何架子,從沒想過要靠講座索取名家出場費,反而以七月詩社的老朋友為榮。那一刻,我的心仿佛被融化了。
    那次的北戴河主題講座,真是精彩至極!她認真做了準備,洋洋灑灑,從容自若,條理清晰,提綱挈領,從怎樣做一名純粹的詩人,講到如何運用詩歌的語言;從當年創辦的《詩人報》,講到全國詩壇的繽紛流派,將近一個半小時的演講,讓參會者聽得如醉如癡。很多的詩人們大呼過癮,解渴!從伊蕾的講座中,我再次近距離地領略了著名女詩人的高雅風采和人格魅力。
    七月詩社和大姐伊蕾的友誼與感情,恰如江水滔滔,綿綿流長。問問那數十位七月詩人們,哪個沒有一肚子的故事呢。就連伊蕾數次出國游覽,也要拉上七月詩人王曉滿為旅伴。伊蕾購買衣帽服飾,也讓七月詩人孟海英當參謀,做評判……真是一篇短文說不盡,滿紙詩情道不完。
    七月,七月!敬愛的大姐,你熱愛七月詩社,你把七月當成故鄉,怎么就偏偏在七月里永恒了呢?七月,難道是你踏入天堂的一座牌樓嗎?

    三、

    緬懷伊蕾,自然就會說到《詩人報》。也不能不說《詩人報》。
    七月詩社自誕生后,很快就顯示出它蓬勃興旺的朝氣和銳意做大事的勇氣來。它像太陽般熾熱,似刀子般犀利。上世紀80年代,正是改革開放、思想活躍大潮驟起時期,那時天津市新聞報刊管理部門有規定,每個區縣的文化館,允許創辦一份內部報刊,自己承擔經費,以促進群眾文化事業的發展和交流。我所工作的和平文化宮,領導班子思想開明,對我非常信任和支持。我是單位里的專職文學干部。寫到這兒,讀者別有錯覺,認為我整天上班可以寫自己的作品了。不!我的工作任務是組織策劃開展文學活動,培養文學人才,辦班培訓,修改學員稿件,配合區里的中心工作完成文學創作。我的幾百萬字作品全是業余時間完成的。當我與詩社的社委們商議,如何開展工作時,大家一致要求,辦一張天津地區沒有的詩歌報紙。
    于是,我經過思考,寫了詳細方案,向領導游說,講創辦詩歌報紙的重要性和獨特性。領導問我,文學范圍很廣,不僅僅有詩歌,那和平區作者寫的小說、散文什么的,在哪個陣地發表呢?我就講和平區的詩歌力量很強大,是咱們的特色,七月詩社有能力辦好報紙,云云,一席話,將領導說服。領導說,那你就放手干吧,我們相信你,給你試驗的機會,你把各種費用做一個預算,列入單位的開支。現在回憶起來,如果沒有我宮領導班子的支持和經費資助,哪會有《詩人報》的問世?哪會有《詩人報》主編、副主編的存在?畢竟所聘請的主編和副主編都不是和平區文化系統的人,他們沒有向文化宮領導申報的話語權啊。
    這一年是1989年。年初。
    給報紙起了很響亮很醒目的名稱。申辦的報紙刊號也批下來了。我聘請深耕、蕭沉、吳翔這三位七月詩社副社長擔任報紙的副主編,輪流編稿發稿。這三位都是有實力的詩人,我非常信任他們。還聘任了社委石冰、張晏、清云擔任業余編輯。關于主編,大家一致決定,非伊蕾莫屬。
    我還記得當時的情景,那是春節前,在和平文化宮我那間簡陋的辦公室,我們召開第一次編委會。請來的伊蕾聽我們講了意圖后,頗有些驚訝和意外,又很是振奮與欣喜。她立刻感受到了七月詩社對她的深深信任與殷切期待。大姐表示,辦好一張詩報很不容易,讓《詩人報》在全國造成影響更不簡單。既然你們信任我,我一定會動用我所有的人脈關系,約來有分量的名家稿件。為了確保《詩人報》穩妥發展,我們又商議,特聘天津市人大副主任、原先的《天津日報》總編輯、很懂文化的石堅同志擔任詩報顧問。電話打過去,石堅老欣然答應。于是,春節期間,我和伊蕾特意到石堅家登門拜訪,并鄭重其事地發給這位德高望重的老同志顧問聘書。
    《詩人報》為雙月刊,4開4版。由和平文化宮與七月詩社主辦。除了伊蕾主編和那三位副主編外,我擔任該報的常務副社長、常務副主編,負責日常大量的事務性的編務工作。因為主編和三位副主編都有各自的工作,他們不到文化宮坐班。他們的職責主要是組稿、編稿,其余的畫版、拼版、校對、簽付印等工作主要由我承擔。《詩人報》創刊號于1989年5月面世。上面刊登了石堅同志的題詞,還有中共天津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馬獻廷同志的賀函。面向全國發行的《中國新聞出版報》特意刊登了《詩人報》創刊的消息,給我們很大支持。
    《詩人報》一經問世,立刻就在天津和外地詩壇產生了反響。因為詩報有分量,有特色,有品位。在天津一枝獨放,在全國秀色鮮明。《詩人報》從創刊起,起點就很高,我們把它定位在中國詩壇的高水平上。而不是專門刊發七月詩人自己的稿件。伊蕾大姐利用她的詩壇地位和廣泛的各地詩歌朋友,多方聯絡,誠懇約稿,每期都能組到重要的特稿和大稿。《詩人報》的一個重要特色,是在第一二版重要位置,發表國內外第一流的觀點犀利的詩歌理論或評論文章。
    《詩人報》每期出版后,都需要裝信封,寫地址,寄往本市和外地近千個單位或家庭;要每天將一大摞自來稿的信件拆封粗覽歸類;要接很多電話;要接待詩歌作者和愛好者。并且,我們詩社又依托《詩人報》,隨后創辦了“全國詩人沙龍”,報名者交費很低,寄來詩稿,就能得到我聘請的詩人老師的創作指點,優秀作品能在《詩人報》發表。實際就是一個詩歌函授班,沙龍成員來自全國各省,多達數百人……編輯部人手極少,繁重瑣碎的日常性工作常常令我疲憊不堪。很多瑣事,諸如給詩歌作者回信等,我就帶回家里,深夜加班去干。
    清楚記得,《詩人報》出版了幾期后,一天我到天津市作家協會辦事,在大樓的三樓樓梯口,正巧遇上一位寫小說很有名的在市作協擔任重要職務的作家,他很好奇又很知己地問我:“我看到了你們辦的《詩人報》,很不錯啊!其震,你怎么不當主編呢?報紙是文化宮出錢出力,你憑嘛把這么重要的職務讓給外人當?”
    我當時聽了一愣,又一笑。沒有回答他。他是我敬重的作家,但這個問題確實不好回答。況且我不是那種善于表白、到處吹噓之人。匆匆一見,就匆匆分開。彼此都挺忙么。
    為何扈其震自己不當主編,拱手讓給伊蕾?這個問題提得既淺顯又好笑。說到底,提問者還是不了解扈某的為人。
    我怎能不清楚自己吃幾碗干飯?聘請大姐出山,是我經過慎重考慮,并根據她的人品和能力,根據大姐的詩壇知名度和對詩歌藝術的精辟認知,所做出的高明決策。我們詩社辦報,不是為了個人爭名奪利,不是為我扈某在文學界出風頭、露臉面、爭名氣,出發點是真心實意地要為振興中國詩壇、繁榮發展詩歌藝術,貢獻七月詩社的一份微薄之力;要為培養各地的詩歌新苗破土生長,提供一塊肥沃滋潤的土地。伊蕾當主編,會讓《詩人報》立刻騰飛,高空遠翔。換了我或其他七月詩人掛帥,就很難在短時間內打開局面。道理是明擺著的。
    詩歌事業和個人名氣比起來,孰輕孰重,誰小誰大,我難道心里沒有定盤星嗎?
    事實證明,請伊蕾主掌帥印,是非常正確的抉擇。大姐干事認真,利用一切機會,向全國著名的詩人和詩歌評論家們宣傳《詩人報》,并誠懇向他們約稿。畢竟《詩人報》是內刊,剛剛創辦,稿酬極低,發行量又小,一些詩壇大咖,是不會理睬它的。但伊蕾總能約來很厚重很有力度的好稿子。在《詩人報》存世的兩年多里,報紙首發了多篇有影響有深度的稿件。譬如,著名的詩人、文學評論家陳超、張頤武、陳仲義、韓東等人的大塊文章,在全國詩壇都產生了很大影響。
    創辦一張民間詩報,不售賣,無廣告,干賠錢,我單位撥給的經費又不寬裕,所以對幾位主編、副主編及編輯,文化宮僅象征性地發一點兒很可憐的編務費。換句話說,他們基本是為《詩人報》做義工。伊蕾他們都有各自的公職,抽出業余時間,能夠在辦《詩人報》過程中付出大量心血、熱情、時間、精力,這讓我深深感動,并感謝,七月詩社也會銘記在心。
    1989年年底,我們在和平文化宮召開了“迎新春《詩人報》懇談會”,主要目的是宣傳報紙,征詢各方意見。天津詩歌界的名流和天津幾家出版社與報刊的文學編輯們悉數到會。我主持會,伊蕾對《詩人報》的創辦情況進行說明。幾位副主編做了發言。大家對《詩人報》給予了高度評價和贊賞,并對詩報的欄目設置、內容風格、排版印刷等等發表各自見解。
    1991年上半年,北京大學等單位在中國詩壇教父級人物謝冕的主持下,召開了為期數天的“1991:中國現代詩的命運與前途”學術討論會。會議結束后,主辦方想刊發會議紀實的大篇文章,全面反映會議觀點,但鑒于當時的政治形勢背景,很多報刊不敢接稿。謝冕找到伊蕾,請求能夠發出,要為詩歌史留下印刷記錄。伊蕾從北京打來電話,和我商量。這是有風險的大事,我稍做思索,就一口答應下來。我說,為了盡快見報,干脆出版一期增刊,專門刊登這次重要會議的紀要及相關發言文章。伊蕾非常高興,在電話中我能感受到她當時的激動話音。盡管她是主編,但事件和文章很敏感、出增刊又牽扯到經費等等這樣的大事情,還是需要我來決斷,并請示文化宮領導批示的。當時我暗忖:這事向領導匯報時一定要打馬虎眼。如果以后因文章出了問題,上面追究責任時,我就把事情攬過來,將脖子一伸,任憑處理吧,為了詩歌大業,豁出去一把!
    《詩人報》增刊出版后,伊蕾帶上厚厚一摞報紙向謝冕報功,謝冕看后,很是感動,評價說:“《詩人報》是中國詩壇暗夜里最亮的一顆星。”我后來聽到這句評語后,非常欣慰,感覺自己當時的決斷是正確的,及時的,勇敢的,有良知的。
    至1991年11月,《詩人報》在出版了17期和1期增刊后,被迫停刊。
    停刊的原因,我沒有向主編伊蕾詳細匯報,打電話告訴她這一決定時,她好像早就料到會有這一天,并沒有表示出驚愕、怨憤的情緒,只是淡淡地回復我:“停就停吧。《詩人報》已經在中國詩壇留下了痕跡,我們曾經發出過自己的聲音,這就足夠了。”
    事過20多年,很有必要在這里如實追記下《詩人報》的停刊原由:
    1991年的一天,我突然接到石堅秘書的電話,讓我盡快到市人大辦公大樓,說市領導石堅同志有急事找我。走進他那寬敞的辦公室,老同志指著剛收到的最新一期《詩人報》頭版大塊理論文章,大發雷霆,責問我:“你說說,什么叫樸素的個人主義?個人主義能夠宣揚嗎?這樣的文章你怎么也刊登?”然后明確告訴我,他立即辭去《詩人報》顧問職務,并指示我,你們要整頓《詩人報》的辦報思路……
    嚴厲的批評很能理解。我不敢爭辯。畢竟人家是市領導,有水平。這篇有爭議的大塊文章,是《詩人報》一位副主編組來的稿子。他是否請主編伊蕾提前審讀過?這事我記不清了。我在排版時,看到文章后,感到文章有些提法過于敏感、出格,和主旋律的觀點相左,便和他商榷,但他堅持說不能改動,要原文照發,我就違心同意了。現在,果然是這篇文章惹出禍端,引起領導的重責。沒辦法,我只能承擔責任,向石堅老前輩道歉、檢討。
    事后反思,總結出這是我對副主編太放權、少審查所帶來的后果。副主編不很清楚,寫詩歌和做編輯是不一樣的。搞創作你可以自由自在,隨意所為,怎樣寫沒人管你。但你當了編輯,就不能不管不顧,你必須有大局意識,必須了解國情,嚴格把握審稿的標準。你不能為了宣傳個人觀點而給報紙帶來災難。
    導致《詩人報》停刊,這是最主要的原因。這篇文章引出了大麻煩。還有其他小原因,是我單位領導班子找到我,說,區里有關領導感覺,《詩人報》面向的讀者群太窄,一個文化大區的文化活動很多,不僅是文學,還有各種展覽、匯演、比賽、征文等等,作為和平區的文化系統報紙,應該全面反映群眾文化。在這種情景下,我別無選擇,只能讓《詩人報》停刊,改辦《都市文化》報。
    痛心,卻又無奈。
    但《詩人報》并沒有被人們遺忘。
    2017年下半年,七月詩社副社長付國棟在征得詩社同意后,決定依托遠景文化公司,復刊《詩人報》,他任主編,聘請伊蕾任名譽主編。請我和深耕、段光安進入編輯班子。大姐欣然答應,決定在遠離詩壇多年后,馬上回歸,繼續為詩歌大業操心出力,為辦好報紙出謀獻策。萬沒料到,復刊后的《詩人報》僅出版兩期,大姐就突然辭世,這讓編輯部成員怎能不悲傷惋惜、痛哭失聲!
    “獨身女人一生獨唱;流浪恒星千古流芳。”這是蕭沉代表七月詩社為伊蕾撰寫的挽聯。我感覺寫得非常到位,準確反映出大姐的動蕩人生和詩歌成就。
    大姐,你遠在天堂,如果我們用一張張《詩人報》搭成天梯,能把你接回來嗎?大姐,我的大姐,我們的大姐……

                    2018年8月8日

跳轉到指定樓層
分享至 : QQ空間
0 人收藏
陳喜瑞,筆名唐曉,千家詩選刊主編。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李寶-逢春
發表于: 2018-10-1 17:18:57 | 只看該作者

拜讀佳作,問候扈老師!
李寶-逢春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心里話
發表于: 2018-8-9 12:57:08 | 只看該作者

本來我不認識伊蕾,從前些天詩人群中看到扈老師發的紀念伊蕾的詩,搞的悼念活動,再看今日扈老師的文章,讓我了解了七月詩社與伊蕾的友誼和伊蕾詩人的才華乃至高風亮節。
相信伊蕾的精神永存,伊蕾的文字永遠閃光!
為扈老師的文筆和感恩精神點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陳喜瑞
發表于: 2018-8-9 11:42:18 | 只看該作者

拜讀扈老師佳作!您的文章信息量很大,對大家了解伊蕾老師的為人、七月詩社的發展歷程、以及《詩人報》的來龍去脈等情況都有很大幫助,特別是對我們近幾年才加入七月詩社的新成員來說,更是受益匪淺!感謝您的付出!祝福七月詩社所有詩人們!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詩訊

詩訊

主題:25 | 回復:118

每日好詩
|
每日詩訊
精彩直播
葉圣陶杯·全國十佳小作家:高振霆+羅雙盈+

筆尖追光 ? 文學逐夢 01葉圣陶杯·全國十佳小作家 高振霆 文學 ……

點擊參與往期回顧
詩人榜
豐車

詩歌主題:6482

羅志海

詩歌主題:4487

石梅

發帖數:14029

月光雪

發帖數:7211

豐車

發帖數:6482

緣圓閣主

發帖數:5264

羅志海

發帖數:4487

妙慶居士

發帖數:4349

南島(青衣童生

發帖數:3636

田間識字翁

發帖數:3149

勞士誠

發帖數:2949

洗滌心靈的雨

發帖數:2681

關注中詩在線
微信掃一掃,關注中詩在線

© 中詩在線 版權所有 京ICP備18011600號-1 技術支持:壹網

聯系郵箱|手機版|小黑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