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视频久久/小泽玛利亚一区二区三区/午夜精品视频一区/久久爱www - 丝袜国产在线

立即注冊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快捷登錄

發表于: 2018-9-16 19:30:36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倒序瀏覽

福建詩歌40年研討會

2018年南靖詩會
世遺土樓云水歌謠2018年南靖首屆詩歌音樂會
福建詩歌40年研討會
(根據會議錄音聽寫,此處記錄以了解詩會現場發言。有的地方錄音不夠清楚,已知中間部分王光明老師一段點評和總結最后幾句沒錄好,還有聽寫可能有誤,請各位老師見諒)

時間:2018年6月9日下午15:00-17:00
地點:漳州南靖云水謠寫生基地會議室
主持人:陳仲義(廈門城市學院人文與藝術系教授)、王光明(首都師范大學教授)

上半場陳仲義老師主持
福建詩群的研討



陳仲義:今天下午的研討會題目是福建詩歌四十年,這個題目是非常巨大。當時康城來廈門和我談主題的選定,有幾個主題,慢慢提煉,后來還是覺得這個主題可能合適一點。
8日在四川參加詩歌活動,今天到云水謠參加詩歌節,昨天夜里,聽荷花寧靜和蛙聲喧嘩的吶喊聲,今天中午本來想好好休息,結果發現很多的摩托車聲,影響我睡眠,過路車聲音非常刺激,我就想到我們的福建的詩壇在一片的寧靜聲中,還不時地有一些噪音,既寂寞又熱鬧。
今天下午詩歌的研討我和王光明教授協商了一下,分為兩場,因為晚上7點是詩歌朗誦會,所以時間有限。
上半場偏重于福建詩群,下半場側重于福建詩人的研討。
陳仲義:孫紹振老師先發言。
孫紹振:建議按年齡發言,哦,女士優先,安琪先來。


安琪:本來安排在世界詩歌空間性探討,但是一看這個研討會有福建詩人,那我肯定要在福建這邊咯,很高興參加過幾次福建研討會,這次很高興有許多外地詩人來給我們福建詩人把把脈。


左起:世賓、陶春、夢亦非、向衛國
向衛國(廣東茂名廣東石油化工學院文法學院教授):參加了很多詩歌節,大半在福建,說明和福建很有緣,去過武夷山、鼓浪嶼,詩歌40年,福建前幾年有提閩派詩歌,以前到鼓浪嶼,我說過福建女詩人很厲害。福建這邊的群體我很感興趣,一個是“反克”很活躍,看過每一期他們的刊物,廈門漳州這邊的詩人也很多。康城他們做的第三說,“第三說”是借用的安琪的一首詩,這個名字確定后感覺別有意味,龐樸先生是研究中國文化的,他說西方的思想是一分為二,中國的思想是一分為三,三就代表中間,中間道路、多。對照安琪、康城、燕窩、冰兒的詩各有自己的面目,很難找到與之相近的流派,詩歌語言是非常銳利的。第三說是一個群體,而且各有風格,影響越來越大,第三說值得好好討論。


左起:傅峻、王家銘、林平良、黃國清、伍明春
伍明春(福建師范大學教授):很榮幸來到美麗的南靖云水謠,這幾年我做了一些基礎的工作,和劉登翰老師編閩派詩學,詩人、詩學的評論也做了一些,對福建詩歌的研究還有很多值得深入的地方。借用經濟學兩個概念1:現有福建當代詩歌存量少,成就挖得不夠,應該深挖,對于很多年輕的福建詩人以80后90后為代表,甚至00后也出來了,也要研究他們。這是我們本土的詩人應該做的工作。我還想做一個福建當代詩歌的訪談錄,我已經做了兩個重要的人物,一位是蔡其矯先生,在他去世之前,差不多一兩年前,發表在北大新詩評論的一個訪談。還有一位是孫紹振老師。接下來我想把福建的詩歌現場,以詩人為主,包括一些重要的評論家,批評家也要做一下。這是其中一個很基礎的工作。接下來要挖掘一些有代表性詩人的創作。但我們研究福建也不能僅僅停留在福建這個層面,可能要跟我們整個現代漢詩的整體發展狀況,要放在這樣的背景下,然后去發現福建詩人的創作,福建詩歌的創作,福建一些詩群的創作,去挖掘他們的意義在哪里,位置在哪里,我在高校,我想這方面我們要更細心更細致的去做這些工作。


盧輝(福建三明):簡單說一下對福建詩歌的看法,去年有對福建詩歌做了一個小結。第一點:關于閩派詩歌空間地域的問題,首先以顧北為代表反克詩群,反克這撥人很有代表性,是福建詩壇最有貴族氣息的,每一個人都是官員,這是比較少見的,我的概述是:反克詩群推崇靈知主義,追求靈知主義與現代**融,現在很多人往往把現代性東西給削弱了。第二個:他們的詩歌里面基本都是他們人格化的力量,用他們人格化的力量所創造出他們自己的心理時長以及他們的神話體系。《匪夷所詩》是去年福建最亮的一個選本。我們福建閩派詩歌,詩歌自媒體合唱做得很好,閩派的跨界,包括這場,由漳州市詩歌協會做的這場活動。去年我們有閩派詩歌春晚,包括閩南師范大學搞的詩歌與戲曲,任毅老師參與的。包括新死亡詩派,漳州地界的,創作的電影《蝴蝶與懷孕的子彈》。我們三明詩群專門有一個金絲灣的基地,讓詩歌既可以演又可以唱的場合。我們自媒體比較有影響力的,本少爺主持的,突圍詩社微信公眾號平臺,關于新詩百年百人的的詩評有一定影響力。去年還有閩派各種民間詩歌文本,比如反克詩群的《匪夷所詩》、漳州詩群的《0596》、三明詩群的離開做的《客家詩人》、陳功的《凈峰詩歌》、晉江詩群的《藍鯨詩刊》都是去年閩派詩歌比較好的民間詩刊。
總的來講介紹一下閩派詩群的特點,比如說三明詩群,三明詩群提出的口號,大時空、大心境、大技巧。被許多大家,謝冕老師都給予很高的評價,當然也面臨著一個挑戰,一個變革,有一個短板,就是說怎么跟日常經驗做一個無縫的對接。閩東詩群,湯養宗為代表的閩東詩群,有很強的南方性,戲曲性,方向性、想象性,但擺在全國來看,也有一個短板,怎么就體現它的暗示能量,怎么讓你的一元化的場景得到有效的轉換,這些東西在閩東詩群也必須要有一個變革。再比如反克,包括康城的這個《0596》,有些東西很好,這里面有很多的文化知識,語言之根、想象力,包括命運之痛,但是我們怎么去營造比現實當中的那些景觀這些東西更持久,更有震撼力的東西?我們去哪里去尋找?我感覺到這方面的視角和文本我們還很缺乏。我們的閩派詩歌呢,整體的敘述,擺在全國的角度來說呢,我們缺乏智力積分和精微的細節。特別是我們大量的作者詩歌文本有很多敘述的東西讓我感覺到互相互仿式的那種,公眾面貌的東西還偏多。我們感覺到領袖級的大家在我們閩派詩歌中還比較缺乏。閩派詩歌站在全國的角度來講,敘述屬于我們所有閩派詩人所善用。但是我們對于這種常態式的日常傾向,期刊的力度和雄心,比起一些比如說像四川的一些詩人們,我們還是有一些欠缺的地方。

陳仲義點評:謝謝盧輝,從學理的角度梳理福建詩歌或者說福建詩群,同時也指出了它的不足。幾個詩群依次做一個梳理。


左起:黃詔南、金香羅、金泰成、康城、余怒、方群、莊偉杰

莊偉杰(詩人,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教授):我現在不是在福建詩壇,但是他們經常把我抓回到福建詩壇。其實我自己也找不到一個固定的支點。因為真正在福建的時候,我寫過兩篇文章,而且兩篇文章的時間距離有點長,我曾經在1988年寫了一篇,我觀福建詩壇。是對80年代,整個福建詩壇,據說也是對福建詩壇80年代最早的一篇評述,那個時候這篇文章也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滿,但后來我就匆匆忙忙出國了,也來不及理會這個問題。那時候整個福建詩壇是蔡其矯老師,還有舒婷老師為代表還有大學生詩人當時我對福建詩壇很了解。那時候可以說,福建省是詩省和散文的故鄉,等到我出國再回來以后,謝春池在主編廈門文學詩歌欄目的時候,一定要讓我寫一個對福建詩壇的看法。我說我前面一篇大多是以描述贊美福建詩壇,那么下面這一篇我經歷了國外生活,從國外回來以后可能對福建詩壇開始批評了。現在在福建詩壇里面,真正有辨識度的人還是不多的。經常有一些人問我,一個詩人好,好在哪里?舉一個例子說,我在回答李白跟杜甫的問題的時候他們問我,到底是李白的成就高還是杜甫的成就高?在這個問題上,我就有自己的一個評判尺度就是辨識度。詩人其實比的不是文字之強,藝術之強。我認為是要比兩點,一個是精神境界,一個是,語言的辨識度。在李白和杜甫里面,我認為杜甫說的是天理,李白說的是人欲。所以在唐代,杜甫的詩歌和其他人的詩歌來相比的話,你有可能會認為是別人的,但是在讀李白的詩歌的話,你可能一下子就知道,這是李白的詩歌。他們問我,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認為這與個人的思想有關。所以我認為福建要出大詩人,首先他們必須要成為思想家。有思想的人說出來的話語跟別人的不一樣。沒思想的人說出來的話都是重復別人的話。現在福建詩壇重要的不是寫數量,而是寫質量。

陳仲義:剛才談到福建詩壇不足的地方是,缺少辨識度。希望顧北先生撇開貴族詩派,客觀的談談我們福建詩歌好嗎?有請!


顧北(福建):感謝仲義老師點名。福建詩歌40年,有一條縱向——林徽因、蔡其矯、舒婷以及當下的優秀詩人;一條橫向——八閩詩會與各地詩群活動。梳理40年詩寫脈絡,10分鐘時間太短了,這幾年反克詩群的發展可以預見,福建詩歌的輝煌在當下,比如漳州的第三說、三明的三明詩群、廈門的陸和福州的反克,幾乎攬括了當下最活躍的詩人,可以預見未來的優秀福建詩歌(或者說詩人)正是從這樣的土壤之間產生的。
從早期的曾宏、呂德安、大荒、包括我自己,從當時最早期的新大陸詩社、星期五詩社、野煙詩社、到我自己原來所在的專門研究鄉村詩歌寫作的白沙詩社,一直到現在的反克詩群。這里面的年度跨越剛剛好是40年。那么這40年我感覺就是,當下的福建詩人,能寫的仍然在寫,所謂的仍然在寫,就是,詩歌,他們一直沒有作為一種特別意義的追求。剛剛提到的很多詩人,他們相對來說都是六零后,有自己的事業,那么現在的,反克詩人有很多是70后80后。現在這些詩人他們都在忙于自己的生計,也就是說,在體制外,他們現在仍然處于一種漂泊狀態。他們現在所寫的詩歌,跟我們這些老頭子所寫的詩歌,已經拉開了距離,有大的不一樣。那就需要通過閱讀文本,找出這里面的差距所在。說到福建詩歌,我覺得不管是福州的還是廈門的。廈門前兩年海約他們有辦了一個80后詩歌研討,福州最近,也有一些詩人是80后和90后詩人,成立的一家浮草詩社。其實我一直在默默關注,他們,并沒有邀請我們參與。但是我覺得,他們做的很好,像林宗龍他們幾位。在寧德福鼎那一帶,也有兩位90后詩人表現的非常不錯。現在浮上水面的這些80后和90后詩人,也在慢慢的接過福建原有詩人的班。那么今后可能一段時間,對福建詩歌的一種研討,特別是對福建籍詩人的一些交流,需要趕緊落地。今天詩歌研討,我記得康城有說有詩人做準備發言的,非常難得,今天是由陳老師,王老師,來主持,包括孫老師也在場和國內各地一些比較前沿的詩人都在場,其實,我們更值得聽一聽外圍對我們福建詩歌的看法。
陳仲義:顧北先生的發言提了兩個現象,先反思了老一輩詩人寫作,關于寫作的意義。第二個提出了八零九零后開始浮出水面,這是全國范圍普遍的現象,所以我們應該把更多的目光給八零后詩人。
我記得,康城到廈門跟我協商確定主題的時候,我提出過一個建議,要求四位同志重點發言,再圍繞這個主題,讓大家研討。可能因為事情太多忘記了,只能做一個彌補。那就由我們福建詩人先談幾句。

陳功與王家銘
陳功(福建):很榮幸坐在這個地方跟在座各位前輩各位兄弟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我自己可能對福建詩歌的理解,還是有點懵。特別是自己能來,自己都覺得有點愧對。閩派詩歌的海洋元素,到現在為止還存在不存在,這個問題,一直困擾了我很久。我自己辦的民刊里面,設了一個專欄,拿浙江的作品和西北的一些詩人的作品,兩個不同地域文化生活條件的這種情況下的作品當中,這些人文價值的東西所展現出來的有什么不同,有做過一個比對,但,回過頭來看我們福建。對閩派詩歌里來說以前可能是,海洋元素。那么說到海洋元素的話,可能是以三個人為代表。一個是蔡其矯老師。蔡老的那種情懷,是我們所景仰的。有一個是漳州的劉小龍。他的海洋元素是出自于他曾經在大海上生活過以往的經歷。在大海生活的這種艱辛,他對大海充滿了敬畏。另外一位是湯養宗最早的海洋詩歌,以《水上吉普賽》的那本詩集,收集了他前期的一些作品,這部詩集里面,我們所看到的,是福建海洋元素詩歌跟命運的一種博弈的過程,或者是說他個人在這種海洋元素當中他想達到他自己的某種認知。我曾經也跟湯養宗聊過這個話題,為什么這個《水上吉普賽》之后就來了一個轉身?而且是很決然的轉身。作為福建詩人,寫海洋的作品的確是不少,但是真正的去挖掘這一塊,其實也不是很多。在我們來南靖的路上也聊起過康城寫過很漂亮的東西比如說一條纜繩把大海拉起,大海是一床不安的棉被像這類的東西都非常漂亮。現在福建的詩人在寫這種海洋題材的作品,是非常少見的。我是想借這個機會,向幾位前輩,也向省外的詩人朋友們,評論家請教一下對這個問題是怎樣看的?

陳仲義:謝謝陳功,他提到了關于閩派詩歌的海洋元素,也提到了三個寫海洋元素的詩人的特色,提出了自己的疑問,那么下面就請廈門的徐小泓說一說。


左起:莊偉杰、方群、牧斯、徐小泓、康城
徐小泓(福建):謝謝陳老師,我坐在這邊的時候,剛才很認真的聆聽了幾位前輩師長的發言,非常有感觸。我是這么想的,我們今天研討的題目是福建詩歌40年。那其實,你發現沒有,這40年來,是大背景之下的40年,是改革開放后的40年,那么經歷了什么呢?經歷的從80年代初風起云涌的我們的詩歌盛世,用盛世來形容那個階段的詩歌。那個時代是一個全民皆詩的時代,對詩歌的一種狂熱的程度。在接下去的一個,我們詩歌走入一個往下的曲線。再到現在又進入一個自媒體,全媒體時代,進入了一個又是全民皆詩的一個時代。那么我們在回顧詩歌發展的一個軌道的時候是應該納入時代背景對詩歌創作的發展的沖擊的。這是因為當下的這個時代正處在信息非常飛速發展的時代。我們應該考慮如何把詩歌跟當下或者與未來能夠更好的結合,那么這個結合也不在于他文本的東西,而在于詩人對詩歌的這種格局,或者內核分化如何去界定的一個問題。那么詩歌的內核它無限的張力之后我們能夠獲取的還是回歸到語言的本質當中。在當下百家爭鳴的這種現象,我們可以看到各種各樣有同質化的寫作,也有異質化的寫作。我覺得在從中所汲取的有非常多很好的佳作,當然泥沙俱下的全媒體時代,我們也必須要分辨哪些是好詩歌。當然我們沒辦法去進行非常單一的評判,因為它必須置身在一個時代背景當中,也許在當下他可能因為所有的因素的限制,它可能不是一個好詩歌,但到了未來它可能有他存在的一個意義。同理,反過來如果我們輕易的去定位一個詩歌發展的階段,我想這些都是有局限性的。當然我作為一個小字輩的,都是一直在學習當中,剛才這些想法是我們的一些前輩的發言給我的一種啟發。

陳仲義:距離上半場結束還有十分鐘,最后我想請兩位同志發言。他們都是來自四川草堂的**,一位是來自中國詩歌流派網,韓慶城準備一下。

左起:辛泊平、**、夢亦非、向衛國、李郁蔥、牧斯
**(四川):在新時代中國詩歌發展的時空點,福建詩歌是做了很大的貢獻的。在經歷了網絡時代之后,今天中國的詩歌是一個全方位,多層次,多格局的。福建詩歌創作陣營非常龐大,氛圍也非常好,三明、寧德、漳州都有很多詩人,提出了各種詩歌的美學觀念。我覺得閩派詩歌在美學特征上,價值取向上,其實還不夠鮮明,不夠突出,不夠與眾不同。剛才陳功兄也談到了海洋元素,但在我印象中讀到福建詩人關于海的詩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還不是太多。這可能與我們當下詩歌寫作同質化,千篇一律這個大背景有些關系。這就是我們,在這個時候我們福建詩人要沉靜下來,寫出自己與眾不同的,具有福建鮮明特征的詩歌出來。我覺得福建閩派詩群里面,對年輕人現在還沒有提出來,這個可能是整個中國詩壇都存在的大問題,就是斷代非常嚴重,青黃不接的現象非常嚴重,包括我們四川詩歌,作為一個詩歌大省,這也是很重的一個問題。那么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應該怎樣做?可能大家都在喊我們要扶持年輕人,我們要培養年輕人,我們要發現年輕人。但是怎樣去做,可能大家都沒有認真的去實際行動。我們該怎樣培養新人,怎樣發掘新人,不能只停留在口號上,而是真正的去做。他們才是詩歌發展未來的希望,詩歌的后備力量。

陳仲義:謝謝**,他還是很誠懇的指出我們福建詩歌的價值取向和美學觀念缺少鮮明度,另外還指出,福建最嚴重的詩歌斷代現象。


任毅與格式
任毅(閩南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借這樣一個非常寶貴的平臺,2018年首屆南靖詩歌音樂會,中國福建詩歌40年研討會的現場給大家展示漳州市近五年來的詩歌發展,就是這本《0596詩篇》。0596有兩層含義,第一是它是漳州市的區號,是本地的一些鮮活的生命在書寫于這個地域的非常熱情的詩篇。這里面,有他們生命的記憶,有對于詩的熱愛,有刻苦的轉型期的痛苦,有他們愿意為詩歌奉獻生命的這樣一種探索。當我們拿起這本詩集的時候,希望大伙,能夠給予他們批評指正和鼓勵。另外0596,這四個數字,是代表一個微信平臺的編號,它立足漳州,放眼全球。我們在來自于美國,澳大利亞,新加坡,韓國,以及來自于香港,臺灣,中國大陸所有的愛好詩歌的人們在我們的平臺上交流我們的作品,提升我們這一群愛好詩歌的朋友的力量。謝謝大家今天見證它的誕生。《0596》詩篇屬于我們,也屬于大家。



下半場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王光明教授主持
討論福建的詩人


王光明教授:我讀到康城的《冷冰川》,我在想從舒婷的代表作《致橡樹》,到了康城寫的《冷冰川》,我們對一個事情,一個問題的理解和想象,是經歷了多么大的變化,舒婷說她希望一棵是橡樹,一棵是木棉,這兩棵樹葉子在云里,根在地下,但是沒有人能聽懂我們的言語。康城的《冷冰川》里寫,愛情不是其他數量的總值,只能有一個,在兩個人身體的轉換,愛情不再是其他的總值,公然的是人的**,開出的花是刺骨的世界冷冰川里的春天。對待同一種事件,同一種愛情,兩個人的感覺,他們整個的感覺和想象,經過了幾十年以后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個變化因為愛情,生死都是我們反復關注的一種主題,但作為一種主題里面,其實感覺語言的變化都在悄悄的發生著。現在我們要講福建40年的詩歌,40年從蔡其矯、舒婷一直到現在安琪、康城他們的詩,福建的這樣一種詩歌,肯定是不一樣的,不一樣,里面有很多的好處,也有很多的問題。上半場陳仲義教授主持談福建詩群,下半場,我們來了那么多人,不僅福建的,全國的,還有世界的,我們可以不光談福建的詩,可以從福建的詩歌概念切入,去談我們現代的漢語詩歌寫作和發展面臨著什么問題。
實際上來的一路上,周瑟瑟,徐小泓都在談詩,一路上的風景引起的詩意和詩歌態度。周瑟瑟已經寫了好幾首詩,他們的感覺讓我非常的震憾,但是車上就寫出這么多首詩,我問安琪,寫得那么多,那么快,她說有些感覺、靈感可能,如果你不抓住就會消失的。這里呈現一個問題,詩呢,我們是不是可以寫得非常的多,多跟好又是一種什么關系?很快消失的東西,我們怎么樣去挽留它,把它捕捉住,變成我們的鉆石,然后我們反復去欣賞,反復得到啟示,所以中國的詩歌發展到現在,很多人說自從80年代以來,50、60年代的一批詩人,到現在90年代出生的詩人,已經有很多新的概念在里面,很多人認為一個新的詩歌時代來臨,在這個時間點發生了很多變化,那我們的寫作也面臨很多問題,特別是我們的語境,時代變了,包括我們的讀者也變了。下半場,我的建議,可以從福建詩歌入手,但不局限于福建,主要談我們現在詩歌寫作的一些問題,怎么樣讓漢語詩歌得到更好的發展,怎么樣寫出可以讓我們當代的人,也讓未來的人也能夠很好欣賞和閱讀、得到啟迪的詩。
安琪:我想說海洋詩學的欠缺正好是我們福建的整個詩歌現狀的一個問題之一,我們不太擅于去歸納和提出命題。我到海南去參加活動,他們就明確的提出海洋詩學,我覺得海洋詩學就是從海南起步,然后我到海南參加研討會的時候我發現很多的和我的觀點也是不謀而合的。由這個我就發現海南有這個意識,所以他們率先提出了海洋詩學。我覺得作為福建詩人,翻翻自己的詩冊,海洋詩歌隨便就有一二十首,陳功你看看寫海的詩歌肯定也非常多。在中國,其實海洋詩歌算是冷門,古代的鄉土詩學,田園詩學都是熱門。在我來之前,我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海洋詩歌,也非常多,至少有30首海洋詩,可是之前我都沒有這個意識。我們就欠缺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這個我覺得是我們福建的一個薄弱環節。

王光明點評:海洋詩真是的一個好的話題,福建看過去,蔡其矯被稱為海洋詩人,我在選百年新詩,80年代是我選的,福建,選了兩首湯養宗的海洋詩,福建入選的詩人,除了蔡其矯,舒婷以外,還有一個在美國的呂德安,就選了這四個人。剛才陳功提到,康城的《東山的夜》也是海洋詩篇,我也讀到了,這是很新的東西,但是從整首詩來說,有一些非常好的感覺,非常獨特的概念和想象,但從整首詩來講,它不一定是寫得非常出色的,在這里面,有些問題是可以討論的。

左起:任毅、向衛國、趙思運、李郁蔥

趙思運教授:關于海洋詩學,2014年的時候,山東大學威海校區曾經試圖讓我去那邊謀生,我在那邊簡單的考察了一下威海他們寫作的狀況,我當時就感覺在威海那一塊兒,詩歌是沒有多大影響的。我就感覺到威海詩歌要想有在全國有聲音,當時我就意識到要做海洋詩歌,我還沒有考慮到海洋詩學,只是做一個現象,甚至我當時還考慮過報一個國家課題,就是20世紀關于海洋詩學的話題,但是后來報了另外一個課題。現在這邊提出來,我覺得福建這邊做肯定會比威海那邊做出來更好的。現在呼聲已經出來了,因為李少君在那個詩刊社,他的呼吁確實是很有推動力的,因為他提出一些概念,每個概念是可以進入詩歌史的一個話題。今年我看了他們詩刊就推出了一個關于海洋詩歌的長文。我覺得是一個非常好的宣傳點,我們漳州也可以把這個概念打出來,因為創作實際實際應該比海南還要好。
第二個話題,剛才都在談一個詩人辨識度的問題,談到一個異質化話的問題,昨天和安琪也在討論,中間代的這么一個概念,如何經典化?這個概念應該是2001年提出來的,詩歌與人專號,然后2002年第三說也做了一期專號。讓一大批被遮蔽的詩人出場。我就在想一個概念,你為詩歌界貢獻了一大批詩人,你為文學史提供了一個概念,如何在讓他在文學史中升溫,不要讓他一筆帶過,文學史中如何讓他占上一章,起碼讓他占上一節, 所以要進行一個經典化的問題。做一個經典化,我覺得這個概念要凝固下來,我不主張,因為詩人們都是開放的,但是如果作為一個學術概念的話,你不能讓它無限的開放。現在你一提朦朧詩,他主要是80年代,比如說舒婷老師,但也就局限在舒婷老師那一段。包括多多、芒克
一提起來,肯定是被概念化了,片面化了。但他們肯定是朦朧詩的代表,因為這個概念就是他們撐起來的。
第三個是第三代,我看譚五昌,劉波的書,他們一直寫到90年代,我是不主張這樣寫的,第三代你就鎖定在那個時間段,讓這概念凝固下來,內涵和外延,不能無限的擴大化,寫到楊黎,還在現在的西川,王家新,都放在第三代里面去了,我覺得第三代那個概念里的王家新不是今天的,那么,你做中間代也要有時間段,有起點和終點,做為概念意義的,特殊的語境下,是在網絡詩歌,01年,網絡詩歌最活躍的時段,中間代才出場的,我在想那時出場大概有一些是90年代,有的是剖腹產拿出來的,但是2001年讓我出場的,我還是處于一個變聲期。我覺得還是有幾個方向,從2001年這些人出現,有的90年代就出現了,我覺得從90年代到新世紀的十年,可以大致鎖定在你提出概念的前十年到后十年,把這個時間段最優秀的詩人選出來,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出來,對他們進行反復篩選和閱讀、研討,你就在一個固定的時間段內讓這個概念成為一個概念,不是一個描述性的東西。在這么一個批量的詩人中選出最有異質性的,最有先鋒性,有辨識度的,鎖定,然后作品加上研討,我覺得應該概念化。

王光明點評:講海洋詩,中間代的經典化。經典化需要有一個時間比較長的遠見。



格式(山東):剛剛趙思運教授提到的中間代的概念,當時中間代這個概念提出來也是爭議很大,無非就是兩個方面,有一部分人就是說有一種文學層面的焦慮,再有一部分人是說不應該把他從一個線性進化論的角度來看一個命題。我認為他不是一個代際命名,而是一個詩歌群體的命名,無非就是這兩個爭議。如果說從一個詩歌對一個詩歌群體的命名上來說,新世紀從01年提出來,現在經過17年的發展,這個空間已經撐得很大了,這個時段,相當一批詩人貢獻了一批優秀的詩歌文本,這就是使這個詩歌群體的命名,獲得了人們的價值認定和支持。所以說,我要試圖對中間代這三個字做一下新的表述,就把中間代這三個字來拆開講。中,就是一個美學觀念,是儒家的一個觀念,間就是之間,大家,如果對中國的藝術有研究的話,中國的藝術,不太追求兩端的東西,他追求之間,這個之間有黑白之間,有上下之間,有前后之間,十方八面,這個之間是一個敞開的,其他藝術門類可能對這個之間更有感觸。代就是說,通過這一個群體的努力,來完成中國當代詩歌文本的一種迭代。這就是我對中間代這三個字的解釋。那我說一個對中國當代詩歌的總體印象,對于中國當代詩歌,我用兩個詞來概述吧,一個就是完整性不夠另一個是完成度不夠。大部分的詩歌文本都是支離破碎的,有句無章的,你寫的很漂亮,你可能你的詞思維,句思維也非常發達豐富,你的空間好像那種維度的轉換也非常迅速。但是從整體上來衡量的話,那詩歌就是有句無章的。為什么說這個完成度不夠呢?我讀當代同仁的詩,包括我自己的詩,有一個感覺,就是總覺得這個東西,劃掉這一句也行,劃掉兩句也行。如果你寫的詩,哪怕是五句詩,或者三行詩,就是不動,像磐石一樣堅實,來支撐你詩的運勢和拓展,我就覺得你的文本肯定是完成度足夠的。那一個就是說表現了當代詩歌文本的那一種脆性,非常薄的一個東西,現在厚重的大氣的開闊的詩歌文本太少見了。
王光明:格式作為一個理論家批評家的印象比詩人更深刻,格式挺有命名的能力,對一個事情有思辯的能力。格式提到詩歌的完成度,一首詩不是滿足于個別感覺,個別詩句的好,然后有很多的前后去充滿,一些集中的東西。另外還有一些誤讀的東西。
安琪:剛才趙思運老師,格式都談到中間代,中間代就是我跟廣東的詩人黃禮孩最初提出來的。到了后來我都沒有在做這個事了,因為做的過程有很多的非議和壓力。福建作為一個中間代的概念的發起人之一的產生地,其實我覺得在我們福建,包括整個學界,這個概念并沒有得到一個支持,沒有哪個學校說這個概念是我們提出來的,我們能不能把他做一個后續的推進。目前的情況反而是福建以外的很多高校的學者都有介入,目前中間代所收到的一些論文至少會有60來篇。現在想一想這個概念福建人寫到是沒有的,其實這個概念是很需要的。第三代提出來才兩年,那時候第三代詩人都非常年輕,那個概念一下子就經典化了,到現在單單第三代詩學的研討專著都已經很多本了。到最近譚五昌,劉波繼續在研究第三代。那中間代目前就是一個0,現在一本都沒有,但是這一代人年齡都很大了,當時推出來都已經很大的年齡了。這一個概念非常艱難。這一代詩人與當初的第三代來比呢,數量上,質量上,絕對都比當初的第三代還厲害,但是生不逢時。

王光明:有一些想法供參考。中間代,包括現在開了幾屆的中生代,從臺灣借助來的一種概念,他們可能,一個是格式說到的,對中間代的理解有關,它的理解是一種之中的,之間的,承前啟后的,所以本身是一種開放的東西,它的本身的一些獨特的東西是難以凝固下來的,這個是一個層面。另外還有一個就是語境的層面,就是中國詩歌在從朦朧詩到后朦朧詩或者說到新生代詩第三代詩,詩潮性的演變是在一個集體主義還沒解體的年代,是可以,但是到90年代以后真考量的是每一個人的寫作能力,就不是說用群體提出,一代人去做,而是呢,個人,有一些更復雜的問題,這個有必要學術研究去好好處理的。

金泰成、陳仲義、張弓

張弓(福建):我應該說是詩歌愛好者,愛了40年吧,我從初中開始讀冰心的詩,到高中讀舒婷的詩,走上社會以后,也讀呂德安,湯養宗,安琪還有康城這些人的詩。因為也是詩歌愛好者,那就在這里對如何寫詩,如何才能讀懂好詩談談我個人的一些看法。因為愛詩,所以讀了太多的詩以后就會有自己的一些感想。我認為詩人是知識分子的一個群體,他應該有史論和知識和批判,當詩人只是把他對歷史現狀和未來進行解釋和批判的時候,這只是內部的一個表像。一個詩人,他要有喚起大眾的責任,詩人只能用詩歌表達和實現這一切,似乎是可以的。因為詩人在一定歷史條件下充當著一種勇士而身體力行,成為現實社會的沖鋒陷陣者。而真正的詩人的使命,也是知識分子的使命,那么使命就在于兩個詞,一個是捍衛,一個是喚起。所謂的捍衛,就是捍衛作用的真理與啟迪,詩人應該是一個清醒的,應該有社會的道德的底線,和他內心的認知與共振。所謂喚醒,就是通過自己寫出的詩歌作品使更多的人認清社會和自身的價值和使命。當下詩歌作品是泥沙俱下。什么是真正好的詩呢?我們省的詩人湯養宗,他在接受中國詩歌網的采訪的時候,他有一篇短文,這篇短文我在學習的時候也認真的看了一下。我認為他這里面所說的好詩的標準,我這里面來談一談。一:不同凡響的,照亮精神的第一現場感。二:文本構建方式獨立不群。三:語言鮮活具有顛覆性和沖擊力。四:體現表率性的寫作品質和方向感。五:讀后能迅速瓦解對已有詩歌認識的溫情而確信一種美又可以找到且依托的一種形式。關于什么樣的詩歌才是好詩,也有不一樣的標準,這里我選擇他的觀點,僅僅是做一個說明。

王光明點評:張弓試圖從源頭上說,我也有幾句供詩人們參考。對詩人的界定可能有些困難,法國的羅蘭·巴特認為很多人希望我們知識分子如何,但是我們戰斗在別的地方,就是在語言的領域,工作,去解構,反抗語言中的權勢。他認為權力有很多東西就隱含在語言當中,就隱含在語法結構當中。其實詩人,以前是變成一種姿態,其實詩人就是一個說話的人,這是葉芝說的,所以詩人的工作就是好好說話,以詩歌的方式說話,說出你獨特的話,能把大家的心聲表達出來,讓大家引起共鳴。


劉澤球(四川):剛才聽王老師講的,我有一些同感,他說到了當代漢語詩歌寫作所面臨的一些問題。現在互聯網已經把虛擬現實越來越多影響于,并且逐步改變現實本身,我們的心靈和生活狀態越來越同質化,為什么我們會缺乏足夠多有辨識度的寫作,正是因為我們精神狀態在趨向同質化。福建,在我的意識里,一直是一個詩歌大省。福建和四川不太一樣,四川在詩歌地理上有點趨向中心化,它比較以成都為中心,但也有去中心化的特征,呈現出某種多元性。福建則更多顯現出割據格局,幾乎每一個地方都有一個詩歌群體,沒有明顯的中心區域。剛剛有人提到,福建詩的辨識度好像不是很高,但是我感覺這個問題可以放到今天來說,過去一段時間福建某些詩歌寫作的辨識度是比較高的。90年代我和安琪時有書信來往,2000年左右通過互聯網與康城結識,之前看過道輝、陽子等人的詩,我對漳州詩群體總體印象比較深。那個時期福建詩歌的叛逆精神比較強,今天的反克也是這樣,大家都保持了較好的寫作獨立性。但今天,在全國都很相似,這種流派和區域的獨立性往往被刊物打破,我們很多人往往會出現在同一本刊物里面,而不像過去那樣涇渭分明,乃至互不買賬。特別是,微信公眾號出現以后,開始很熱鬧,閱讀量很大,到后來基本上閱讀量不大,而且很多人都在同一處出現。當代漢語詩歌寫作的問題,就是要擺脫同質化、媒體化的傾向,而回到某種程度的“圈子主義”。不少人缺乏寫作自信,更傾向于以一個集體的面目出現,比如所謂某個地區的詩群。像第三說,我比較熟悉,他們還是福建比較先鋒的刊物,要把這個問題解決,還是要回到自由寫作,獨立寫作,難度寫作。我感覺四川詩人的辨識度相對比福建詩人要高一些,因為四川詩人盡管有成都的存在,但基本還是各玩各的,總體寫作的獨立性要強一些。
第二個問題來自于公眾的閱讀接受,一般讀者對詩歌的理解是一種來自于課本的淺經驗,來自于教育經歷的這一段缺失,缺乏對當代寫作的認知和把握。我們還缺少真正意義的評論家,很多評論是基于現象的社會學評論,而不是建樹性評論。我們需要像羅蘭﹒巴爾特這樣的批評家,他的理論貢獻影響了法國和世界。
第三個問題是關于海洋詩。剛才有人提出福建要建設海洋詩歌大省,好像海南也有人提這個想法,我希望不要又搞成一次命名的誤會。不能因為靠近大海,就天然占有海洋詩歌的命名權。廣義講,海洋詩歌基于海洋題材,不是地域詩人的專屬。《存在》詩人群體的陳建,去年寫了一組詩,叫《海之詩》,寫得很漂亮,因為他在廣東呆了一段時間,多年以后才想起這個題材。如果要提海洋詩,我們再往前靠一點,比較早,80年代后期曾經有一個對海洋文明的呼喚。在今天談論海洋詩,我覺得應該有更大的視野,應該是中國詩歌與世界詩歌的一種對話。前不久,我翻譯沃爾科特的最后一本詩集,2016年英國出版的《早安,帕拉敏》。大家一直以為《白鷺》是沃爾科特的最后一本詩集。海洋詩歌對沃爾科特來講,有很強的多元文化的交流,也包含著對生命、對死亡、對衰老的思考……,我想,海洋詩歌,如果福建要做件事的話,千萬不要搞成對這個題材的命名怪圈,最終要形成大的情懷和格局。
   
王光明:(此段點評錄音不清晰)



周瑟瑟(北京):福建40年詩歌,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安琪的詩歌寫作。我覺得每一個地方都有隱秘的寫作者,可貴的可敬的隱秘的寫作者。剛才很多朋友提到的蔡其矯,舒婷一直到呂德安,湯養宗,安琪,康城,但是很多詩人我看不到,因為每個人的生活、視野是有限的。我們現在在這里談福建詩歌,我很羨慕你們能在福建談福建詩歌40年。我覺得的福建很多民刊,很多群體活動,很多省份都一樣,但是詩歌最好回到詩歌寫作。剛才光明老師提到的怎么把詩歌寫好,詩歌就是說話,張弓兄也提了很多,包括日常高度,澤球談了海洋詩歌和世界的交流。福建詩歌他有那么一些不安分的東西,這些可以從民刊,包括在現場可以看出來,包括安琪從故鄉到北方到北京的整個詩歌20年的寫作,這種不安分的東西,就是詩歌精神,我覺得中國詩歌也缺乏這一種詩歌精神,文藝報上一期的頭版頭條也報道了。包括沈浩波去智利去秘魯,我去拉美,我覺得我們現在可以談拉美文學拉美詩歌,我們沒法談中國詩歌,亞洲詩歌。我們現在談福建詩歌,我們也沒法談福建詩歌的一個整體性,或者是沒有,這里面缺乏一個,不是說一個人寫得很好,而缺乏一個不斷的更新傳統,去建立一個新的詩歌先鋒,這么一個最基本的態度,基本做法,沒有。拉美詩歌從聶魯達,就是后面的詩人帕拉,波拉尼奧?不斷的去否定前面的傳統先鋒,然后去建立新的詩歌先鋒,新的傳統,而在我們亞洲我們中國是沒有的,這不是福建的問題,也不是某一個寫作者的問題,這是整個亞洲、中國詩歌文學的問題。不管是走出福建的問題,或者是還在福建的詩人,這些都不是問題,最主要的是要好好說話。關于說話的方式有很多,余怒那樣說的,格式那樣說,安琪是那樣說,每個人有不同的方式,最后還是要落實到剛才澤球談到的獨特性的問題。但是最終還是要寫,而不是談。我認為中國詩人的寫不夠,第三代詩人基本上看起來是沒東西寫了,而60后70后80后的詩人還在現場寫作。但我覺得寫出這樣不夠,不是大家所說的你寫的多,不是數量的問題,也不是快和慢的問題。我們針對自己的類型,針對我們當下的生活,我們的寫是不夠的,我們的寫的過程中有很多失敗的東西。我去年寫了五六百首,大部分是失敗的。我在過去的十幾年寫作,沒有過去的一年多。我覺得我們中國詩人抱負不夠,沒有真正有抱負的詩人這是一個最大的問題,我們現在分散的東西太多,談的東西太多,寫的狀態不夠。我感覺到我們今天來的大部分詩人沒有緊迫感,沒有緊迫感就來不及了。
我覺得福建詩人還是比較真實的,狀態比較放松。

王光明:講到創新,更新傳統。如何在更新傳統和好好說話之間找到一種平衡。去年中美詩人對話,我和西川兩個人,我是理論批評的,西川代表中國詩人的,我們去參加了,我把一情況跟大家說說,因為我對西川這幾年的寫作是有想法,我覺得,可以說到鋒芒和不鋒芒的寫作,他的詩歌的形式感在寫作中已經不重視了。他認為創新是很重要的。當然現在美國的詩人也在創新,我們一起參加了朗誦會,朗誦會的時候,我分別朗誦了穆旦的,馮至的詩作。西川說,你朗誦的這個太老了,但朗誦中有一段比較好,在形式達到了平衡。
創新,是永遠需要的,每一首詩,都是新的東西提供給讀者。另外一個,怎么樣把你說的話引起大家的共鳴,一種新鮮的,但是大家說不出來的話被你說出來了。現代的詩歌,我再談張棗的詩歌,凡是翻譯西方詩歌的人,那么在漢語詩歌譜系里頭,都有一種比較出色的概念…




黃國清(福建)會后補充:
福建詩歌最大的缺失或不足是在兒童詩歌方面。自從冰心后,幾乎很少有作家專門為兒童創作詩歌,估計全國都這樣;而開展兒童詩歌教育的更是寥落星辰。

2018年7月,任毅整理


跳轉到指定樓層
分享至 : QQ空間
0 人收藏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于: 2018-9-16 21:53:11 | 只看該作者

慢慢品
詩觀:詩就像魚竿,在寺廟釣木魚。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詩訊

詩訊

主題:1284 | 回復:3176

每日好詩
|
每日詩訊
精彩直播
葉圣陶杯·全國十佳小作家:高振霆+羅雙盈+

筆尖追光 ? 文學逐夢 01葉圣陶杯·全國十佳小作家 高振霆 文學 ……

點擊參與往期回顧
詩人榜
豐車

詩歌主題:6482

羅志海

詩歌主題:4487

石梅

發帖數:14029

月光雪

發帖數:7211

豐車

發帖數:6482

緣圓閣主

發帖數:5264

羅志海

發帖數:4487

妙慶居士

發帖數:4349

南島(青衣童生

發帖數:3636

田間識字翁

發帖數:3149

勞士誠

發帖數:2949

洗滌心靈的雨

發帖數:2681

關注中詩在線
微信掃一掃,關注中詩在線

© 中詩在線 版權所有 京ICP備18011600號-1 技術支持:壹網

聯系郵箱|手機版|小黑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