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詩壇快遞 于 2020-9-1 09:55 編輯
探尋“21世紀中國新詩的話語與秩序” ——第二期拾壹月論壇在鄭州成功舉辦
1.webp.jpg (0 Bytes, 下載次數(shù): 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9-1 09:43 上傳
合影
8月28日至30日,探尋“21世紀中國新詩的話語與秩序”——第二期“拾壹月論壇”在鄭州黃河之濱泊心美宿成功舉辦。論壇由河南拾壹月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拾壹月詩社主辦,河南師范大學華語詩歌研究中心學術支持,旨在探討現(xiàn)代詩的理論及其寫作實踐,為新詩的經(jīng)典化作出努力,同時通過對話加深對新詩的認知,提高鑒賞與寫作能力。論壇由河南師范大學華語詩歌研究中心執(zhí)行主任、詩歌批評家夏漢與詩人、論壇創(chuàng)始者子非花主持,批評家、中央民族大學教授敬文東,詩人、批評家、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周瓚,廣西師范大學文學院副教授馮強,詩人、河南師范大學文學院副教授王東東,河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張備,河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副教授馬春光出席論壇并做主題發(fā)言,元詩歌公益基金秘書長牛沖、以及詩人董非、李品、見魚、陳平、薄荷、金啟明等參與此次活動。
2.png (0 Bytes, 下載次數(shù): 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9-1 09:43 上傳
夏漢 子非花
3.webp.jpg (0 Bytes, 下載次數(shù): 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9-1 09:44 上傳
子非花
論壇29日上午九點正式開始,夏漢回顧了第一期論壇的基本情況,子非花致辭并介紹了論壇的宗旨。“拾壹月論壇”起意于殘缺的圓滿,表達一種未盡之意,接近尾聲而又未到,且有一種荒蕪與殘缺之美。相對于詩這種未至圓滿的藝術亦是一個隱喻的期許,乃至于是對詩歌理論及其寫作實踐的漸趨圓滿的探討。
4.webp.jpg (0 Bytes, 下載次數(shù): 5)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9-1 09:44 上傳
敬文東
敬文東從個人近年的寫作出發(fā),展開了對于感嘆詩學以及味覺詩學的宏偉建構,在世界主義的多元感知中試圖重新界定中國詩學的獨特認識論和美學“本質”,將一種傳統(tǒng)眼光挪移到現(xiàn)代并想象它在21世紀的可能未來。作為一個從詩學深入到思想領域的學者他表示自己會不斷返回,他的主題發(fā)言也表現(xiàn)出這一特征。
5.webp.jpg (0 Bytes, 下載次數(shù): 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9-1 09:45 上傳
周瓚
周瓚談到了當代詩歌的四種話語:代際話語;思潮話語(包括女性、打工、先鋒等);流派、論爭話語;新詩理想話語。她在細致觀察中對21世紀中國新詩的總體性想象做了反思與重塑,表現(xiàn)出一種訓練有素的文學史眼光對當代詩歌狀況的最新回應與見識。
6.webp.jpg (0 Bytes, 下載次數(shù): 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9-1 09:45 上傳
馮強
馮強嘗試以90年代以來逐漸成為文學研究界主流話語之一的現(xiàn)代性為前提,借阿多諾否定辯證法指出存在兩種文明歷史,一種是連續(xù)性的理想歷史,另一種則是充滿斷裂性和非連續(xù)性的現(xiàn)實歷史,后者與前者相比會有很多出入甚至倒退,而當代性可以理解為立足于兩種歷史張力下的當下辨認,一種基于個體自由的共在。
7.webp.jpg (0 Bytes, 下載次數(shù): 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9-1 09:45 上傳
王東東
王東東提出“從啟蒙到教化:21世紀中國新詩的視野轉換”,表示20世紀對于中國是一個啟蒙的世紀,而20世紀八十年代的啟蒙和浪漫美學思潮可以為21世紀中國新詩帶來一種視野轉換,他在轉折之際的詩人駱一禾身上觀察到一種和德國浪漫派有關的審美教育和教化(Bildung)觀念,并認為教化的觀念與啟蒙構成了辯證而可以帶來新詩主體的進一步覺醒。
8.webp.jpg (0 Bytes, 下載次數(shù): 5)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9-1 09:46 上傳
馬春光
馬春光認為,中國新詩的發(fā)生、發(fā)展與時間意識的現(xiàn)代轉型有密切關系,現(xiàn)代時間觀念鑄造了新的詩歌主題和語言肉身,這鮮明地體現(xiàn)在以“世紀”為標識的歷史時間維度和以“鐘表”為依據(jù)的日常時間維度。在自媒體化的21世紀,新詩對時間的處理與書寫,正在形成新的美學向度。
10.webp.jpg (0 Bytes, 下載次數(shù): 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9-1 09:46 上傳
張備
張備以歐陽江河、徐冰、邱志杰的作品為例,進行了詩歌與當代藝術的互文性解讀,認為這些以歷史為主題"大制作"是藝術GDP時代考驗藝術家品格的一個試金石,也是把握材料與感知能力的檢驗,于是,在這些歷史主題的大作中,歷史可以成為概念的幻術、真實的虛構;或者是概念的想象、感性的強辯,在真真假假之間來回地挑戰(zhàn)可見與不可見的界限。
11.webp.jpg (0 Bytes, 下載次數(shù): 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9-1 09:46 上傳
夏漢
夏漢以新世紀漢語詩歌的中年寫作為題,對上世紀九十年代詩歌的及物與在場的寫作進行了反思,指出當下詩歌現(xiàn)實批判的慣性與無難度的日常化描摹、口語寫作中的口水化、身體寫作色情化的不良傾向、語言的內卷與詞語的自我繁殖等四個問題,強調人的靈魂自主與創(chuàng)造在寫作中的重要性,詩人要以生命感知進入肯定性寫作,重新審視生存經(jīng)驗中詩性發(fā)生的精神維度甚至超驗存在。
12.webp.jpg (0 Bytes, 下載次數(shù): 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9-1 09:47 上傳
13.webp.jpg (0 Bytes, 下載次數(shù): 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9-1 09:47 上傳
黃河岸邊合影留念
論壇不時有新的話題產生,與會的各位嘉賓針對于詩學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不時有小高潮出現(xiàn)。主辦方還安排了星光詩會、黃河采風等活動,針對黃河詩學進行探討和發(fā)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