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彭林家 于 2020-5-20 12:11 編輯
七絕:祝賀中國戲劇文學學會(新韻)
戲劇表演專業委員會正式掛牌運行
中國3.jpg (0 Bytes, 下載次數: 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5-19 23:39 上傳
戲目三行一念易,劇詞慢慢仄聲急。 表稱古典心德悟,演示如今臉譜迷。
中國16.jpg (0 Bytes, 下載次數: 4)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5-19 19:00 上傳
離奇的審美,一雙鳳眼,凸凹戲劇的人生。身體的唱詞,服裝的行頭,內理外氣,理氣合意。一徹萬融,高新技術成果在表演藝術領域的轉化,拓展提供全新的靈感,猶言一通百通,精確地呈現角色人物,是謂文學的溫床。人學是語言的符號,以內在的意象,異想藝術,天開填詞。臺上戲言戲語,臺下星心星愿,上下呼應,符合舞臺裝束的審美標準,撐起紋理的氣象,一波一浪,變化道的文里;學理學脈,外氣內文,生成戲劇文學。比如,變臉的道具,不是憑空臆造的產物,而是對生活現象的觀察、體驗、綜合;然后,對劇中角色的不斷分析、判斷和評價,逐步形成一整套完整的藝術手法,也就是文學體魂的行影,心理遷移體魄的易象。
一、掛牌日出
中國9.jpg (0 Bytes, 下載次數: 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5-19 18:28 上傳
(中國戲劇文學學會會長、戲劇表演專業委員會名譽主任李東才致辭) 時代舉起的視野,開闊一方水土,蘊藉的內涵,上靈下動,延伸的外延,左南右北;一幕幕,廣博的“大戲劇文學”理念,一曲曲,優美的戲劇文學,一波三折,將陌生化的舞蹈,融合天體的唱腔,一程程,跟上中國和世界前進的腳步。
中國2.jpg (0 Bytes, 下載次數: 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5-19 18:24 上傳
(2020年5月18日,中國戲劇文學學會戲劇表演專業委員會舉行掛牌儀式)
一拍的高雅,即合的心靈。為了祖國的復興,一個中國結凝固著婉轉的鶯歌;升起未來的夢,一顆中國心跳動著豪爽的燕語;一排排回放文明的禮儀:中國戲劇文學學會駐會副會長羊馳、副會長兼秘書長孫曉燕,中戲文戲劇表演專委會執行秘書長康哲秀、應用戲劇中心主任楊犇等參加了掛牌儀式。
中國3.jpg (0 Bytes, 下載次數: 4)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5-19 18:24 上傳
(中國高科技產業化研究會副理事長、戲劇表演專業委員會名譽主任劉延寧)
科技的論證,藝術的幻影;一唱一和,聯袂著智力與情商的溫情;微笑的并蒂蓮;將曲曲折折的美聲,洞穿滲透的角度;一方區區一隅,一圓沉沉一目,表表非凡的技能,強強多功能的聯手,美美與共,悠揚表達的蟾影。
中國4.jpg (0 Bytes, 下載次數: 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5-19 18:24 上傳
(國家話劇院國家一級演員宗平代表表演藝術家發言) 銀幕的希望,戲劇的文學,學會表演專業委員,技藝的綻放,一提一升;為促進中國戲劇表演藝術整體水平,自信對話國際的視野,自性中國與世界的文化交流;在意識的一瞬間,為你,顯象道德平衡的定盤星。
中國5.jpg (0 Bytes, 下載次數: 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5-19 18:25 上傳
(中國戲劇文學學會戲劇表演專業委員會主任吳澤濤致辭) 精神的營養,大家的智慧,唱起新時代文化的繁榮。讓專門的視點,啟動戲劇表演,翹起的藝術,東研西究,學究天人;將組成的專業機構,崛起深厚的專業造詣;一聲聲,波動著廣泛的表藝術資源;然后,通過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與世界頂級戲劇、或電影表演藝術家間的藝術對談,實踐國內外頂級專家的領頭雁。
中國6.jpg (0 Bytes, 下載次數: 4)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5-19 18:25 上傳
(掛牌儀式由中戲文戲劇表演專委會秘書長戴元初主持) 北京電影學院副院長孫立軍、中國藝術研究院前副院長劉茜、國家一級演員、戰友京劇團前團長朱寶光、北京人藝國家一級演員劉小蓉、北京舞蹈學院副教授陳曦、全總文工團國家一級演員馬文忠、古希臘戲劇研究專家羅彤、知名制片人田詠力、石峻嘉及著名演員李明等戲劇表演藝術界名家到場祝賀。
二、文學尋根
中國10.jpg (0 Bytes, 下載次數: 4)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5-19 18:50 上傳
戲劇:由演員扮演角色,為觀眾表演故事情節的藝術。是以文學、導演、表演、音樂、美術等多種成分的綜合,按作品類型可分為悲劇、喜劇、正劇等,按題材可分為歷史劇、現代劇等。在中國,戲劇是戲曲、話劇、歌劇等的總稱,也常專指話劇。在西方,戲劇即指話劇。
中國7.jpg (0 Bytes, 下載次數: 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5-19 18:25 上傳
(左起:中戲文戲劇表演專委會執行秘書長康哲秀、中國戲劇文學學會駐會副會長羊馳、中戲文戲劇表演專委會名譽主任劉延寧、中國戲劇文學學會會長李東才、中國戲劇文學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孫曉燕)
生活的細節,衣、食、住、行;舞臺的情節,生、旦、凈、丑;智商與情商,一一對應著虛實的人生。人說,兩端是左右腦的邏輯與形象思維。無論是擬人化的物象,還是情感化的人象,其歷時的古典,共時性的現代;靜靜地,蜿蜒波動的真善美,無意也點化著臺上完美的典型。
中國8.jpg (0 Bytes, 下載次數: 5)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5-19 18:25 上傳
特殊原因,說出特殊的人物,未能親臨現場: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戲劇影視學院院長布萊恩·凱特、南加大戲劇學院院長戴維·布里代爾、中央戲劇學院前副院長羅錦鱗、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話劇團團長艾平、中國煤礦文工團前團長郭凱敏、佛羅里達州立大學阿索洛學院表演系主任安德烈·馬拉耶夫·巴貝爾(美)、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教授姜若瑜、山東藝術學院副院長呂雙燕、上海戲劇學院影視學院院長、研究部主任厲震林、中國藝術研究院話劇所所長宋寶珍、國際知名導演羅伯特·勒帕吉(加)、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書記王學明、表演系副主任肖英、云南藝術學院戲劇學院院長楊軍、副院長汪克敏、國際知名導演尤金尼奧·巴爾巴(意)、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教授趙寧宇以及袁少海、黃曉明、陳建斌、趙立新、魏曉平、戴月琴、裘蕓、李恩洋、師悅玲、丁凱、許娣等數十位國內外知名表導演研究專家和知名藝術家,以視頻和電話等不同方式向戲劇表演專委會發來祝賀信息。
中國12.jpg (0 Bytes, 下載次數: 4)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5-19 18:53 上傳
行當的分支,扮演的特色。“旦”是女角色的統稱;“生”、“凈”、兩行是男角色;“丑”行中大都是男角色,除有時兼扮丑旦和老旦外;細分的覺知,譬如:生(男性):小生 、老生 、武生 、娃娃生;旦(女性):正旦(青衣)、 花旦、 武旦 、老旦 、彩旦 、閨門旦;均是陰陽互動的性情紅塵。那么,凈化的心靈,如凈(男性花臉): 架子花臉 、銅錘花臉 、 二花臉。而紅凈,則是凈角的一種,專演紅色臉譜的人物。視為 以其個性潛意識,表達自我觀照。對比的有相,反襯的無相,還有:丑(丑角):文丑 、武丑 、三花臉 。
三、月色表演
中國13.jpg (0 Bytes, 下載次數: 4)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5-19 18:59 上傳
化妝的行當 ,生行是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種行當。譬如,老生:扮演帝王及儒雅文弱的中老年人。小生:扮演年青英俊的男性角色。武生:扮演勇猛戰將或是綠林英雄。紅生:專指勾紅色臉譜的老生。娃娃生:劇中的兒童角色等幾大類。除去紅生和勾臉(在臉上畫有臉譜)的武生以外,一般的生行都是素臉,即扮相潔凈俊美。旦行是扮演各種不同年齡、性格、身份的女性角色。旦行分為青衣(正旦):端莊嫻雅的女子。花旦:天真活潑的少女或性格潑辣的少婦。武旦:扮演勇武的女性人物,特別是打出手。刀馬旦:擅長武藝的青壯年婦女,不用打出手。老旦:老年婦女。彩旦:滑稽詼諧的喜劇性人物。花衫:熔青衣、花旦、武旦、刀馬旦于一爐的全才演員等稱為花衫。
中國1.jpg (0 Bytes, 下載次數: 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5-19 20:29 上傳
凈行俗稱花臉,又叫花面。一般都是扮演男性角色。可分為正凈(大花臉):地位較高,舉止穩重的忠臣良將。副凈(二花臉):俗稱架子花臉,大多扮演性格粗豪莽撞的人物。武凈(武花臉):以武打為主的角色。
中國15.jpg (0 Bytes, 下載次數: 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5-19 18:59 上傳
精湛的制作工藝,透過刺繡絲線戲曲服裝、行頭道具優勢。戲劇服裝,塑造角色外部形象的藝術手段之一。用以體現角色的身份、年齡、性格、民族和職業特點,并顯示劇中特定的時代、生活習俗和規定情境等。在中國戲曲中習稱“行頭”。
中國14.jpg (0 Bytes, 下載次數: 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5-19 18:59 上傳
飄逸的姿態,手牽蓮花的夢。一絲絲,天上來情的字;一封封,人間讀情的信。字,是倉頡的天書,為肝魂的第一大腦;信,是生靈的地圖,為脾土的第二大腦。戲劇的文學,便是一種手法借代,從脾土的厚德,返回肝魂的仁愛;謂其真性真情的小我,還原著本源本相的大我也。
中國4.jpg (0 Bytes, 下載次數: 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5-19 21:53 上傳
京劇油彩的化妝,難卸演變的發展。臉譜,是演員面部化妝的一種程式,由唐朝樂舞大面(京劇和某些地方戲中凈的別稱)所戴面具,和參軍戲副凈的涂面演變而來。應用于凈、丑兩個行當,各種人物都有特定的譜式和色彩,借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具有“寓褒貶、別善惡”的藝術功能,使觀眾能目視外表,窺其心胸,從角色反射心靈的畫面。形成上,臉譜的胚胎,源自于上古的圖騰,濫觴于春秋的儺祭,孽乳為漢、唐的代面,發展為宋、元的涂面,形成為明、清的臉譜。在戲曲形成之后,臉譜與面具交替混合使用,由簡至繁。最明顯的貴州的‘地戲’,江西、安徽的‘儺戲’,西藏的‘藏戲’,無論生旦凈丑,都戴面具,每劇多至百余,少者亦須數十。‘南昆’里的神仙鬼怪戴面具,并不勾畫臉譜。京劇是具有全國性的大劇種,加官、財神、魁星、土地、雷公均戴面具。
作于2020年5月19日吉林江城
中國.jpg (0 Bytes, 下載次數: 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5-19 20:23 上傳
(左:中國戲劇文學學會會長李東才)
二合1.jpg (0 Bytes, 下載次數: 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5-20 06:26 上傳
作者簡介:彭林家, 哲學家,著名評論家,聾龍天生,畢業于東北師大中文系。中國散文詩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散文詩作家聯盟評論委員會主任,中國詩歌在線吉林、國際頻道詩評編審,國家一級學術團體、中國蕭軍研究會主辦的《當代原創文學作品集錦》副主編,中國微型詩\《0度詩刊》顧問,中國針刀醫學副秘書長,全球漢詩總會聯絡主任,北京倉央嘉措國際詩歌研究院副院長,中國新詩百年百位最具活力詩人, 2017、2018年中國詩壇實力詩人。為全國各地的作家、教授、小說家寫序、寫評論1000多篇。出版的著作有《裂開青云的紅冰》等,作品散見于《詩刊》《星星詩刊》《詞刊》《散文》《散文詩》《人民日報》《印尼日報》《中華詩詞》《中國詩詞年選》《寰球詩聲》《詩詞世界》《陜西詩詞》《江西詩詞》《江西文史》《中國文學》《中國之聲》《江西詩歌年選》《中國詩歌年選》《中國百年新詩經》《中國散文詩年選》《中國新銳華語詩歌經典》《世界華文散文詩年選》《世界華文文學研究》《語言與文化研究》等100多種國內外報刊,任多家媒體的顧問、主編和編委。曾獲全國詩詞、辭賦、詩歌、散文、散文詩、小說評論征文及其他文體一二三等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