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视频久久/小泽玛利亚一区二区三区/午夜精品视频一区/久久爱www - 丝袜国产在线

立即注冊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快捷登錄

彭林家
發表于: 2020-4-4 07:52:35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倒序瀏覽

本帖最后由 彭林家 于 2020-6-21 15:09 編輯

                
                 佛,詩腸密意
佛鳳凰《須彌如來藏》的佛理與密教美學追蹤

                                                           彭林家

       詩人的心腸是一種詩思,表現為詩情。在西藏寧瑪派的密教里,由原始的雜密到現代的純密,為大乘佛教后起的一派,相對于“顯教”而言,亦稱為秘密佛,表現為金剛與胎藏兩界,合稱真言兩部,或稱金胎兩部,為密宗最根本之二面。即為金剛界與胎藏界相對而言,二者合為佛教密宗根本兩部,略稱金界。佛鳳凰的《須彌如來藏》:“一花一念無量心/一朝一夕妙吉祥/我納須彌空自轉/大千剎土一種子/不生不滅如來藏/不增不減常住心/不垢不凈本自有/性如金剛不壞身/如影隨形眾意根/流轉生死大慈悲/眠熟無夢妙無心/流注異變隨眾生/執持因果無常心/圓成實性一切法”。
        主題《須彌如來藏》是《霹靂布袋戲》中的虛擬組織,來自西域的佛教密宗,以法尊(三任:宗喀爾→薩安→皇迦天)為首領,以巨大的龍神法幢拖行于世間,為尋求本門失落已久的奇珍異寶-——九尊號令(希望號角)而來到中土中原。第一任法尊:宗喀爾(稱號:覺王。身份:須彌如來藏法尊),為幫助正道豁盡全力,以七佛凈魔法陣為陣法,領導族人一抗死神。第二任法尊:薩安(宗喀爾獨生女),是教中人人崇敬的法女,嬌俏可人,古靈精怪,善良爽朗,喜冒險犯難,向往平凡平等的人際關系,后因父親身亡,繼任法尊。第三任法尊:皇迦jiā天,龍神法幢六識護教之首,代表佛教六識中的意識。在宗喀爾身亡后擁戴薩安掌教,對教門竭心盡力,誓抗死神為覺王報仇,待薩安歸隱還俗,才繼承法尊之位。顯然,佛教深奧難知的宗旨,詩人是通過虛擬的法尊,傾述著情思的隱秘含義,即為蜜意。如密教兩部秘法:一曰:胎藏界的藏性,如生命“一花”影,即為潛意識,本體佛藏,導他之教矣。二曰:金剛界的顯性,如美丑“一念”間,即為顯意識,變體藏象,自身之教矣。詩文情景交融,表達靜思“無量心”的心胸要無限寬大,如那晝夜的“一朝一夕”,翻思著悟性、悟覺和悟空的覺知,在是與不是之間,其“”的無極限,嘮叨著人間百事本無對錯,不能界定是與非。的是,萬物之美均需要自我與時空的最佳契合,才能“吉祥”,獲得福祉相報的生福報。藝術上,上文起頭,下文承接,一呼一應,順暢同氣而連枝。然后,轉合詩意,如“空自轉”的心空,隱喻著不為外界所迷惑,心的念孜孜才能從有色的世界,游離出自在的自由心境,不著相、不著空,沒有分別的愛,只有平等的情,心能轉物,物不轉心,像覺王那樣,引領眾生一起慈悲大善。
      
                                             (鳳凰花)
      佛學上,一佛剎土,依《長阿含經》卷十八或《起世經》卷一:一日月所行之處照四天下,為一小世界(約略等于太陽系)。一千個小世界,稱為小千世界(大梵天王,娑婆世界主)。一千個小千世界,稱為中千世界(一百萬個小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稱為大千世界(十億個小世界)。因此,文里的“大千剎土”概念上,形容著千百億個世界。而“種子”本是植物的繁殖器官,由胚珠發育而成。佛學則曰阿賴耶識的含藏識。據成唯識論卷二所舉,阿賴耶識具有能藏、所藏、執藏三義。即:(一)能藏,謂第八識善于自體中含藏一切萬法之種子,先天倉庫也。(二)所藏,指現行熏種子義而說,亦即此識為七轉識熏習諸法種子之場所,后天染缸也。(三)執藏,謂第八識恒被第七末那識(意根)的妄執,而為實我、實法,故又稱我愛執藏,現行位的相分也。人心皆由熏習于阿賴耶識中之種子所生起,此即‘種子熏習說’,為真妄和合之說。所以,將阿賴耶識分為自相、因相、果相三種,蘊涵著第七、第九識(清凈識、真如心)的潛意識,釋放著迷、悟二種境界,也便是惡、善、無的三性。因此,詩文里的“不生不滅”是物質存在的固體、液體、氣體三種狀態,道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演變轉化,因果相連;最終塵歸塵,土歸土而歸于道。其實,生和滅只是人的一種認識而已。如真心之所以叫做“真”,是因為他常住不滅,心念像水一樣,后浪推前浪而遷流不停不息,不滅遷流,沒有一剎那的惡念。
       “如來藏”一詞,出自佛經,在經論中,一義而多名,佛性(空性)、涅盤、圓覺、虛空、真空、真如、本質、真心、法身、自性、心性、菩提、太極、第一義等名。以“識”而言,在染中的如來藏是一切眾生的本源,也就是藏伏在一切有情的雜染身中之自性清凈心。“如來”是佛的德號,佛的別稱。就其含義而言,“如來”是“如”實(實相、實法)而“來”的真理。“藏”者,依大乘止觀法門卷一之說,其三義曰:一是能藏,是果德的法身和性凈的凈心,能包含染凈二性及染凈二事而無所妨礙;二是所藏,指此真心為無明之殼所覆藏;三是能生,謂其心體具染凈二性之用,遇緣熏習,能生世間、出世間等諸法。含藏宇宙一切善、惡、不善不惡諸“種子”,也含藏如來的一切功德,得以出生如來。從《楞嚴經卷四》里了悟:空不空如來藏,本妙圓心,妙明心元;在是與不是之間,離即離非,是即非即,非一切而能顯一切。如是如來,法身不離煩惱藏,名如來藏,為眾生煩惱隱覆如來之性德,而不使顯現。從古至今有句話叫“人心不同,各如其面”。留下了答案是滅塵合覺,故發真如妙訣明性。
     
   試想,第八識(阿賴耶識),意譯為“藏識”,也叫含藏識,接收第七識(意根)傳來的消息,不分好壞,只管儲藏起來,癡也。其功能分為:見分、相分、自證分、證自證分。顯然,里面也有一個“藏”字。區別上,阿賴耶識含(無始、一念)無明,故屬“識”,凡人也。如來藏不含無明,故屬“智”,圣人也。若探源其奧秘,普通人的心田在六識之內,叫理欲藏識;在六識之外,有潛在的阿賴耶識存在(瑜伽行派思想特色),也就是小乘、大乘、菩薩乘等智的高境界,《中庸》里叫顯仁藏智。不管如何,阿賴耶識與如來藏,都是“不增不減”的物質,恒“”之道,其靈魂“”領域,為“心”之居所。文里的“不垢不凈”,相當于“無垢識”、“清凈識”,也就是第九阿摩羅識,乃是真如心、實相心、自性清凈心、凈菩提心。而“本自有”則是人人具有的佛性,菩提覺悟也。靈知者,就是能知法塵的心,此時的意識心很細微。在第六意識體上,如金剛界的心法,于地、水、火、風、空、識等六大之中,金剛界配屬識大、胎藏界的色法配屬前五大,除了象征如來五智之外,上下二五股合而為十峰,亦表十波羅蜜,能摧破十種煩惱,成證十種真如,證人十地。那么,詩人以“金剛”為喻“不壞身”。一為自體堅固,一為業用銳利。是謂如來內證之智德,其用銳利,能摧破惑障以證實相之理,其體堅固,不為一切煩惱所破;猶如金剛寶石之堅固,不為外物所壞,如同佛陀成就不壞之身、語、意三蜜。“如影隨形”的“”生,均具有智、果、始覺、自證等諸義。其中,“意根”是第七末那識,義為“我執”,法相宗稱為“染凈依”,根據五官分別好壞美丑,依六識凈而凈、染而染,隨著染凈轉移、接收和傳送,虛有其位;執著第八識的見分為自己,即為專事傳導輸送的第八識信息而不加揀擇分別,因而,“流轉”恒審、思量“生死”不停,起惑造業。但是,憐憫的“大慈悲”在《觀無量壽經》曰:“佛心者大慈悲是,以無緣慈攝諸眾生?!奔礊橐磺袑υ庥霾恍业娜吮硎就?,如觀世音,玄奘新譯為觀自在,中國每略(每次省略)稱為觀音,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
      生活中,人體的感知是第六意識心現起的時候,伴隨見聞覺知的功能,反觀自己與世界的存在,才會覺得自我真實存在感;反之,意識斷滅的情況有五種:眠熟無夢、昏迷、正死位、無想定、滅盡定。后兩者屬于禪定與解脫的實證。那么,“眠熟無夢”是前三者的一種,是可以見知、審知和觀察。夢者,連接顯意識與潛意識的橋梁。一旦進入睡著無夢,這時候的“”落入一念不生,而了了常知的離念靈知“無心”當中,如古時道家重生,丹功注重吐納,以無導引、無觀想,無意想之作為,只以吐納之法激活人體蘊藏的先天元陽,以證得此一念這時能觀的心,也就是能了知種種境界的意識心,即是有滅之法。而“流注”的選擇,是自我時空的“異變”,則是“隨眾生”的審美認知。佛法上,“執持因果”是為自性故以建立色界乃至法界,以所作故建立眼識界乃至意識界,以能作故建立眼界乃至意界,以蘊差別故建立十八界。攝大乘論中,攝藏的一種子和一所攝藏的雜染法,對談能所攝藏的關系,互為果性,亦常為因性。如:因果中的業決定,是指《寶鬘mán論》中的:貪嗔愚癡,其果即非善。非貪非嗔癡,其果即為善。與命中注定論(決定論)有千里之遙。聽天由命者,是違背因果而執持天命的原因?!盁o常心”是堅固執持者,認為無前后世,沒有輪回、引生苦果的“黑也”和引生善果的“白業”等。由于其否認因果輪回,就會“自行十惡”業,或誘導、唆使、逼迫他人做做“十惡業”,依他起性、遍計所執性,也就會犯“他勝罪”,即為從根本上失毀了戒律,根本罪矣。所以,唯識宗所立三性之一的“圓成實性”,又作圓成實相、圓成自性、第一義諦體性.略稱圓成實,指真如諸法所依之體性具有圓滿成就。如上古時期的修真妙訣的元神不滅之法,以自身之藥(炁),洗魂煉魄而鑄就,成萬古不滅之陽神法身,就是進階仙途的不二法門。那么,完整的、圓滿的功德需念叨:南無觀世音菩薩的回向,愿以此功德莊嚴佛凈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云云?!?strong>一切法”好比《無量壽經》的始末,就是講阿彌陀佛佛號的功德力,只需要至心稱念一句,就能解八十億的生死重罪。
     佛詩創作是一種心法的流程,蜜意之詩,更是心語無塵,空性成象。如同夢里遨游,也許醒來以后,才會返緣自己真實存在。比如,在《成唯識論卷八》中,一切眾生的心事理﹑迷悟一切諸法,均不出此三性:法相宗(唐僧依據唯識論而所創)所主張的遍計所執性﹑依他起性和圓成實性。也稱三自性:善性﹑惡性和無記性(非善非惡之性)。道教曰:元精﹑元氣和元神。詩人佛鳳凰根據人性精氣神的三個來源,借用流暢的音樂語言,亦白描亦象征,一問一答,互文互相。靜靜讀之,覺離覺觀,入中入禪。那樸素直白的字里行間,有意無意,從未到地,專心不止,內凈支心無覺觀之渾,透著哲理與慈悲光。于后,其心豁然,明凈皎潔而溫暖我心,定心與喜俱發,朗照他心,說詩話、結佛緣和想好意,那具足四支功德(內凈、喜、樂、一心)的唯美,則心歡喜、行善事、造福田……
                     202年4月2—3日吉林江城

佛鳳凰:法名,瓊英卓瑪 ,青蓮居士
新國風圖騰詩派創始人
倉央嘉措詩歌圖騰學院創始人

           ●須彌如來藏
                                        文/ 佛鳳凰

一花一念無量心
一朝一夕妙吉祥
我納須彌空自轉
大千剎土一種子
不生不滅如來藏
不增不減常住心
不垢不凈本自有
性如金剛不壞身
如影隨形眾意根
流轉生死大慈悲
眠熟無夢妙無心
流注異變隨眾生
執持因果無常心
圓成實性一切法

2020.03.29


       編者按:福禍由因,改變在緣。緣者,謂第六意識(代表者,龍神法幢六識護教之首)的作意熏習。因而,佛法是第六意識(印堂、三角眼)的心法,本來實相無相,也沒有固定的外表形式。金剛經說:“實無有定法,得阿耨nòu多羅三藐miǎo三菩提”。但為了度化眾生,就必須將“勝義諦”化為“世俗諦”,去予以闡述佛教有8萬4千法門的原因。因此,佛教每到一地,都必須與當地的文化風俗相融合,如印度教與苯教融和于藏傳佛教,通過這種世俗諦的方法,去顯示出勝義諦。即使外表形式不同,只要是“心內求法”,“心外求道”,那也仍然是內道外術。所以,藏傳佛教(大乘),雖然外表形式與南傳佛教(小乘)不同,但仍然是極為純正的佛法。
   源頭上,雍仲本(苯)教,簡稱“本教”,是辛饒彌沃如來佛祖所傳的教法,也被稱為古象雄佛法, 發源于西藏古象雄的“岡底斯山”,梵語稱為吉羅娑山,為濕婆的居所。其山脈第二高峰,就是岡仁波齊峰——山頂處就是眾神之家,是世界的能量中心,在那里爬山可以帶來靈性的無上喜悅,被稱為多個宗教中的神山。岡仁波齊峰北麓是印度河上游獅泉河的發源地。耆qí那教認為,該山是其祖師瑞斯哈巴那剎得道之處,藏傳佛教認為此山是勝樂金剛的住所,代表著無量幸福。所以,也是苯教、印度教、藏傳佛教(含密教)的神性中心。
   其一,苯教,又叫苯波教或者覺囊派,和原始的薩滿教一樣,相信萬物有靈、各種征兆和擅長巫術。采用占卜的方法來解除人世間的各種災難。苯波,就是指能通鬼神之路的巫師,而始祖辛饒米沃隆的意思,就是最高的巫師。寓意上,苯教的基本色調是藍色,象征海洋,博大無邊;但教徒常穿黑衣戴黑帽,所以又叫黑教。黑教的僧人是可以吃肉和結婚。寺院的住持喇嘛按照血緣關系來繼承,所念的經文不是六字,而是:哦嘛直莫薩耶來德八字真言。
    其二,藏傳佛教,主要有寧瑪派、噶當派、薩迦派、噶舉派、苯教、前期五大派和后期的格魯派等。格魯派興起后,噶當派則并入格魯派而不單獨存在,其派別差異是因不同師承、不同修持教授、所據不同經典和對經典的不同理解等佛教內部因素和不同地域、不同施主等教外因素而形成眾多派別。其中,寧瑪派,即舊教派,含有“古”、“舊”兩種意思。就古義而言,自稱教法是由蓮花生所傳,11世紀形成,是藏傳佛教中最早產生的一個教派。就舊義而言,自稱以傳承吐蕃時期所譯的密教典籍為主,最早七世紀前傳入西藏的密教(雜密),并吸收原始苯教的一些內容,重視尋找和挖掘古代朗達瑪滅佛時藏匿的經典,不同于七世紀后,佛教后弘期的仁欽桑波等人所譯的新派密教(純密)經典。由于該教派僧人只戴紅色僧帽,因而又稱紅教,某些地方對僧侶的要求不甚嚴格,可以娶妻生子。 像倉央嘉措1683年,出生于出身于紅教家庭,在西藏南部門隅達旺附近的烏金林,1697年被迎請至布達拉宮,為第六世禁用詞語喇嘛?!安回撊鐏聿回撉洹?。如今,紅教不僅在中國藏區傳播,在印度、尼泊爾、不丹、法國、美國等多個國家也有分布。一言以蔽之,密教是紅色寧瑪派也。
202年4月3日吉林江城

    作者簡介:彭林家, 哲學家,著名評論家,聾龍天生,畢業于東北師大中文系。中國微型詩顧問,中國散文詩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散文詩作家聯盟評論委員會主任,中國詩歌在線吉林、國際頻道詩評編審,國家一級學術團體、中國蕭軍研究會主辦的《當代原創文學作品集錦》副主編,中國針刀醫學副秘書長,全球漢詩總會聯絡主任,北京倉央嘉措國際詩歌研究院副院長中國新詩百年百位最具活力詩人, 2017、2018年中國詩壇實力詩人。為全國各地的作家、教授、小說家寫序、寫評論1000多篇。出版的著作有《裂開青云的紅冰》等,作品散見于《詩刊》《星星詩刊》《詞刊》《散文》《散文詩》《人民日報》《印尼日報》《中華詩詞》《寰球詩聲》《詩詞世界》《陜西詩詞》《江西詩詞》《江西詩歌年選》《中國詩詞年選》《中國詩歌年選》《中國百年新詩經》《中國散文詩年選》《世界華文散文詩年選》《世界華文文學研究》《語言與文化研究》等100多種國內外報刊,任多家媒體的顧問、主編和編委。曾獲全國詩詞、辭賦、詩歌、散文、散文詩、小說評論征文及其他文體一二三等獎。

跳轉到指定樓層
分享至 : QQ空間
0 人收藏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KrpUpncK
發表于: 2020-4-4 07:52:37 | 只看該作者

不錯!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精品推薦

精品推薦

主題:75 | 回復:226

每日好詩
|
每日詩訊
精彩直播
葉圣陶杯·全國十佳小作家:高振霆+羅雙盈+

筆尖追光 ? 文學逐夢 01葉圣陶杯·全國十佳小作家 高振霆 文學 ……

點擊參與往期回顧
詩人榜
豐車

詩歌主題:6482

羅志海

詩歌主題:4487

石梅

發帖數:14029

月光雪

發帖數:7211

豐車

發帖數:6482

緣圓閣主

發帖數:5264

羅志海

發帖數:4487

妙慶居士

發帖數:4349

南島(青衣童生

發帖數:3636

田間識字翁

發帖數:3149

勞士誠

發帖數:2949

洗滌心靈的雨

發帖數:2681

關注中詩在線
微信掃一掃,關注中詩在線

© 中詩在線 版權所有 京ICP備18011600號-1 技術支持:壹網

聯系郵箱|手機版|小黑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