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视频久久/小泽玛利亚一区二区三区/午夜精品视频一区/久久爱www - 丝袜国产在线

立即注冊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快捷登錄

彭林家
發表于: 2019-12-6 22:14:59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倒序瀏覽

本帖最后由 彭林家 于 2019-12-26 16:04 編輯

永遠的懷念——紀念毛澤東主席誕辰126周年
   
              重上井岡山

                                          ——錢萬成

1.茅坪八角樓

那兩個人走了
在一個沒星光的夜晚
悄悄地爬下樓梯
穿過風雨穿過硝煙炮火
走進歷史走進用白骨和鮮花
裝點的天堂

那兩頂草帽還在
還是那間小屋的風景
那張窄小的雙人床還在
還有那床被子
依然留著他們的體味和體溫

還有一把椅子
一張桌子 一方硯臺
一支毛筆 一盞油燈
這是他們的全部家當
走得匆忙無法帶走

他們走了
留下一段凄美的愛情故事
留下一部著作一條真理
《井岡山的斗爭》
農村包圍城市
槍桿子里面出政權

留下的還有兩張照片
貼在閣樓的墻上
一個英俊的先生
一個漂亮的女子
男人叫毛澤東
女子叫賀子珍

2.重走朱毛挑糧路

從黃洋界哨口下去
這條路一直通到山外
通到寧岡縣城
只有那里才有足夠的糧食
供紅軍過冬

今天再次來到這里
真希望沿它能走回歷史
并在轉彎處遇見那兩位世紀偉人
朱德、毛澤東

據說,他們
經常在那棵老荷樹下歇腳
抽煙、喝水,談玄論道
有時還和戰士們開開玩笑

那里能望到山下
望到山外  望到遠處的炊煙
領袖說他能看得更遠
看到江西看到全中國看到未來
一個統一的國家誕生

我還想摸摸他們的扁擔
也是井岡山的竹子做的嗎
為什么那么柔軟
竟能挑起
那么重的使命

  3.沙洲壩

自來水進村以后
這口老井就沒人再來打水
幸虧它名滿天下
被派上了水不能替代的用場

人們按照教科書的
指引,來到這里
聽當年挖井的故事
體會領袖對人民

那一片赤誠之心
有人端著勺子擺拍
有人真的把水喝下
手機基本代替了相機
拍下了每張臉都笑的很甜

我的脾胃不好
沒有喝冷水的習慣
我想看看水在井中情態
依然清澈
水底有很多參觀者留下的硬幣

井后那塊木制的牌子還在
上面寫著
吃水不忘挖井人
感謝領袖毛澤東

4.留在蘇區的腳印

從井岡山到云石山
從茨坪到茅坪
毛主席住過的地方
就像他穿破的草鞋

隨處可見
一室一床
一桌一凳
再無長物
紅色政權在他的包袱里
隨時準備出發

開會多在祠堂
讀書多在樹下
那些被他坐熱了的石頭
留下了許多佳話

那些房子為他遮風擋雨
他為這片土地上的人民出生入死
來到大井忽然覺得
那些房子不該叫作故居,是戰火中
他留在蘇區的腳印

5.小井紅軍烈士墓

當年紅軍傷員犧牲的地方
現在是一座無名英雄烈士墓
小井村的百姓是善良的
他們冒死把他們的尸體就地掩埋
為那些沒有名字的靈魂
建造一個可以藏身的家

他們都是從前線抬回來的
他們是反圍剿的戰斗英雄
可他們還是一群孩子
最小的僅有十四歲

他們是被金錢出賣的
他們是被自己的同胞槍殺的
他們用生命保護的這塊土地上
一個壞了良心的獵戶被兩百光洋收買
帶著敵人攻下了黃洋界哨口
打破了他們的夢境
斷送了他們的人生

敵人燒毀了小井醫院
也在這個世界上永遠抹去了他們的名字
  站在墓前,欲哭無淚
論年齡他們應該都是我的孩子

  6.別
1934年10月10日,清晨大雨,中央機關搬離云石山。賀子珍與愛子毛毛生死訣別。
                   ——題記

要走,就快點走吧
敵機已經來過
機槍和大炮正在路上
不走,就來不及了

機關同志都已
隨部隊出發
雨停之前必須渡過河去
渡口只有六條木船
大家必須服從指揮

我們有那么多人馬
還有武器輜重
還有通訊電臺
還有機要文件

孩子已被鄉親抱走
主席已經跨上馬背
子珍,不要哭了
你還佇在那里干啥
  2018.9  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2019.12  整理于長春



作者簡介:錢萬成,吉林省梨樹縣人,1959年出生于黑龍江省龍江縣。詩人,兒童文學作家。先后就讀于梨樹師范、四平師院、東北師大,文學博士。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吉林省作協全委、兒童文學工作委員會主任。主要著作有兒童詩集《快快樂樂的世界》、《青春歌謠》、《留住童年》、《雨中的花傘》、《溫馨的世界》;童話集《大地的耳朵》、《月牙船》、《會飛的燈籠》;散文集《黑土魂》、《天堂里的母親》、《青春睿語》、《行走筆記》、《往事不堪回首》、《走馬觀花》、《書里書外》、《摯誠小語》、《錢萬成散文選》;詩集《青春背影》、《母親的村莊  我的城市》、《回望遠山》、《地球兩邊》、《鄉村歌謠》、《錢萬成詩選》等多部。作品收入《中國兒童文學大系》、《中國兒歌大系》、《現代詩歌精品選粹》、《〈詩刊〉創刊60周年詩歌選》等多種選本。《朋友》、《留住童年》、《友誼糖》等多篇作品收入中小學教材。2007年在中國少兒社組織的網絡評選中被評為最受孩子歡迎的兒童文學作家;2011年被《兒童文學》雜志評為年度十大“魅力詩人”。



           山岳,詩人的天象
論錢萬成《重上井岡山》二次創作的美學視點

                                         彭林家

      “到處鶯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仰望天象,盡觀地坤,洞見宇宙無限的天上之天,流動集體潛意識的祖炁,天一生水。《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是毛澤東主席寫于1965年的一首詞,最早發表在《詩刊》1967年1月號。作者采用了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方法,在憶舊頌新中,將崇高的理想和偉大的實踐精神相結合,把敘事、寫景、抒情、議論熔于一爐,表達了繼續革命的英雄氣概。那么,走進黃洋界保衛戰的描寫,鏡頭切換的時空,詩人錢萬成說:“穿過風雨穿過硝煙炮火/走進歷史走進用白骨和鮮花”(《茅坪八角樓》),在意象形態生成與審美觀趨向中,如“風雨”與“炮火”、“白骨”與“鮮花”等當句對的意象,雙雙相并,楚楚有致,無聲地傳達著形態的積極潛意識能量:“還有那床被子/依然留著他們的體味和體溫”。那“被子”、“體溫”的意象詩情,波動著潛意識內在的主導詩性。如“農村包圍城市/槍桿子里面出政權”,重新回憶著革命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1927年8月7日在湖北漢口黨的最高“八七”會議上,毛澤東結合中國當時國情,提出了“槍桿子里出政權” 的著名論斷。由此,詩遞的構建,客觀再現過去曾經發生過的景象。在藝術審美里,其心理表象是發生過的事情在頭腦中,通過感知而形成的感性形象:1927年9月19日,集合了受挫的秋收起義部隊,召開前委會議;指明了中國革命走向勝利的唯一正確的道路,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道路,其集體創造反映中國革命發展的特殊規律。
     從詩歌的心法而言,其物象、意象和人相,不僅要從歷史的背景,呈現人的深層心理中的形象世界;而且還要嘗試將現實觀念;將本能、潛意識與夢的經驗相融合,致使虛幻神秘的感覺,從超現實主義的傾訴中,獲得一種想象力所形成的形象顯現。如“男人叫毛澤東/女子叫賀子珍”。顯然,文理的白描,移就中國畫技法名,單用墨色線條勾描形象而不施彩色。在文學表現手法上,借用移覺思維,白描則成了用樸素簡煉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詞藻修飾與渲染烘托。試讀,《重走朱毛挑糧路》:“真希望沿它能走回歷史/并在轉彎處遇見那兩位世紀偉人”。美是客觀的存在,存在就是合理的大道。如“沿”、“轉”、“遇”三個及物動詞,其賓語的情寄就是在表象的基礎上,塑造加工另外圖像的想象。這樣,在審美者的潛意識里,就會自然而然地形成一種既有鮮明的個性特征,又有高度概括性的內心形象。如“抽煙、喝水,談玄論道/有時還和戰士們開開玩笑”,一個“玄”的倚托,即為意中之象,也就是審美意象,是謂視覺意象形態的生成,如“扁擔……竟能挑起/那么重的使命”,其“扁擔”就是對主體形象虛擬的構想,致使“挑起”與“使命”的意境營造,映照一種融合的理性和審美要求的創意活動,不經意,撬開詩里的畫意,汩汩地滲透而出。
       詩歌是繪畫里的動態之夢,繪畫是詩歌里的靜態之象。描繪夢中所見者的形貌,即為象夢。你讀,《沙洲壩》:“幸虧它名滿天下/被派上了水不能替代的用場”。江西瑞金沙洲壩鎮位于瑞金市西郊,是個干旱缺水的地方。民謠曰:“有女莫嫁沙洲壩,天旱無水洗頭帕。”1933年4月,中央機關從蘇維埃區域中央局舊址的瑞金葉坪,搬遷至沙洲壩。毛澤東親自為群眾開挖的水井——紅井,其景區背倚青山,田疇擁翠,宗祠接踵;周圍古樟掩映,樹影婆娑,恬靜質樸。由此,詩人先采用后印象派,不滿足于刻板片面的追求光色,強調作品要抒發藝術家的自我感受和主觀感。如“名滿”的意象,像荷蘭梵高的《向日葵》一樣的原理,嘗試著對色彩及形體表現性因素。如“用場”的右腦潛意識,折射出物質的“水”,是無法“替代”精神的水。寓于著中央政府在沙洲壩期間,正是蘇維埃事業蓬勃發展之時;也是蘇維埃黨政干部帶領蘇區軍民在艱苦環境中,開辟一系列偉大實踐和嘗試時期。其中,《必須注意經濟工作》、《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我們的經濟政策》、《怎樣分析農村階級》等著作,就是毛澤東思想體系的雛形。毛主席在此居住期間,通過開展一系列的蘇區政權建設和蘇區調查后,所形成的格物致知。詩歌心法流程上,再回到印象派的左腦顯意識,注重在繪畫中對外光的研究和表現;如“手機基本代替了相機/拍下了每張臉都笑的很甜”。文里的“笑”審美意象,不是光物理的實在,或一個抽象的理念世界,而是一個完整的充滿意蘊、情趣的感性世界,也就是中國美學里的情景相融,仿佛是用竹制小瓢“吃水”的影像,盈盈而出。外觀上,那光與影的渲染在指尖上跳躍,分享給沙洲壩人民帶來的幸福;內象上,心與夢的情感在畫質上,綻放當年那毛主席帶領民眾開挖紅井的動人故事。情不自禁,一個“甜”的感觸,幽然頗深,靜靜地,回味一個政黨與民休戚與共、同甘共苦的見證;然后,在審美心理認知與表達創意的行走之間,無數個民眾“吃水不忘挖井人/感謝領袖毛澤東”,歷歷在目,震古爍今。美者,并非對任何人而言都一樣,從瑣碎繁雜的歷時性里,簡要精練出思想的共時性,美學的等量,讓美的蘊涵帶有著歷史性的真跡,便是德表現為道的語言共相。
    日星隱曜,山岳潛形。詩化著浩然之氣的領袖筆下:“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岡山。千里來尋故地,舊貌變新顏。”這,不僅是中國革命道路的轉折地,而且也是軍事天才的最初搖籃。因此,詩文情節,在獻給毛澤東誕辰126周年的組詩里,詩人錢萬成從大道氣象的文化基因,在“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思索里,認識美離不開人的審美體驗,獲得一種詩性的創造和詩情的溝通。你讀,《留在蘇區的腳印》:“毛主席住過的地方/就像他穿破的草鞋”,一個“破”的超出,在語言的練字上,將詩意的意象無限擴大,好比“讀書破萬卷”里的潛意識之“神”,構成超越與復歸的統一的美性,同時,也存在于審美的活動之中。如“那些被他坐熱了的石頭/留下了許多佳話”。顯然,詩里的“被”用在動詞“坐”前,表示受動;而“熱”的形容詞,在意象“石頭”賓語的搭配中,熱能放射性強而輻射出無限的弦外之音。當做名詞的時候,在物理學上,指物體內部分子不規則運動發出的一種能,如熱力學,則是熱能和別種能相互轉化為“佳話”;應用意象審美理論和超越技術層面的能力,進行意象與想象的再創造,讓思維得以自由延伸和成長。如“那些房子為他遮風擋雨/他為這片土地上的人民出生入死”。文里的“房子”、“擋雨”、“入死”的創意動力,在移就是修辭手法上,不僅源于有明晰的意象思維,日月星辰之天,風云雷雨之地;次第還源于有明確的目標意識,四方各異其位,四季各異其時。所以說,中國傳統美學不存在實體化的單一表述,外在于人的內在之美,需要文藝的空靈和充實,才能凸顯主題情感的知覺世界。
    美學原理上,當意象存在于生活中,也隱藏在詩人右腦潛意識的積累中,只不過顯意識左腦,要求前意識小腦在準備之中。你看,《小井紅軍烈士墓》:“為那些沒有名字的靈魂/建造一個可以藏身的家”。無疑,主題激活的生活,分布在整體大腦的信息:一是,“靈魂”的意象是潛意識;二是,“建造”為前意識;三是,“家”是顯意識。這種深層次的心理,便循環著創作思維的整個活動細胞。原理上,來自于精神分析學創始人弗洛伊德,將人的精神活動分為意識、前意識、潛意識三個層面。由于讀者素質、教育背景、生理和心理狀態的差異,使其產生的視覺形態不同。鑒賞里,文藝既是現實人生的反照,也是現實人生的超脫。方法上,當然,離開人的生活世界而專注于語義分析,會從根本上取消美學。所以要且看且悟且浮想。如“他們都是從前線抬回來的/他們是反圍剿的戰斗英雄”,這種語句的心理原型,濃濃的詩意貫穿其中,通過詩歌精致的情節,如“抬”、“反”、“戰”等一系列動詞,所孕育的辛酸、碑淚和正義,又恰到好處由遠及近,搖曳著清新的意象,引領讀者的視線和感官,清清爽爽,無形地,蠕動詩歌結構的畫面感;其潛意識作用于思維和表現中,順著否定之否定規律,從而將美的元素轉換成可視意象形態,賦予其新的二次創作的意義。如“站在墓前,欲哭無淚/論年齡他們應該都是我的孩子”。一個“站”的動詞,靈動的語境,則蘊含著一種無敵的力量,動感著自我、他我和大我,從而使陳舊的畫面,活化靜止的“墓”物象,在意象的跳銀之間,情緒的升降,使暗淡的顏色“淚”漸漸明亮,甚至能令死去的物體再次重生。 由此,意境靈動的“動”就是一種無言的力量,像透過“應該”字面的情寵,致使意象的遞進結構、節奏和明晰,轉換人性的共同心聲,也便是美學的社會性做出了合理的解釋。此情此景,柔情與細膩,溫和與熱烈,那“我的孩子”將畫面的動感繼續拉伸,利用將心比心的近譬喻的句子,契合意象的靈動,傳遞仁德的初衷;反之,插入遠取義的方式進行個體想象力的建構,則詩意會顯得更加遙遠;這樣,輕輕向上跳動的思維,像超聲波的觸點反射,借助文字的潤滑劑,巧妙地升華了語境的動感和感動;仿佛那些苦難的孩子,就在作者溫暖的心海里,一滴滴無聲的淚,也滴進了作者的心房;給讀者默默送去鮮活的生命,又怎能不為此而不動容呢?
      美學是一種藝術哲學,中西合璧的視點,均是左腦邏輯與右腦形象的互動。在宗白華的美學里,藝術家表現的是主觀生命情調,西方形而上學屬于唯理的體系,目的在于了解世界的基本結構。如《別》:“要走,就快點走吧/敵機已經來過”。語句的韻律,讀時,活躍著一種意蘊的聯動美感,連動語境的結構,這里的“要走”被“快點”默化成一梭梭子彈,由每個細致的句子,構成這里的清新和擺動,也就是一個句子呼喚著另一個句子的構成。思維的差異上,用慣用的手法和個性來組織語言,有優美、凝練和雅致的,也有拖沓、繁瑣和啰嗦的;顯然,作者的文化的積淀,在言簡意賅的審美取象里,以結構的脈絡波動著詩情的浪花:“還有通訊電臺/還有機要文件”。這些平常的語句,在回憶的銀幕上,卻滾動著靜止之覺的動態演示;而作者利用巧妙的比喻和敘說,令安靜的事物游動,陳情著畫面意外的山籟跳音,接軌著美的社會性在審美的主體,而不完全是自然物的本身;也就是朱光潛的美學主張。由此,在美學大討論中,解決了藝術美和自然美的統一理論,是謂對美的自然性服務于社會性的藝術再現:“子珍,不要哭了/你還佇在那里干啥”。一哭一佇,一動一靜,恍惚指尖與詩筆融為一體的溫度,散發著情感的慈愛,悠然地,驅趕著《別》的蘊涵思緒,反映了情與愛,物與象,你和我,在真善美三者的統一中,翻動“干啥”的美麗圖案;回眸一望,崢嶸歲月,讓畫面的動態脫離炮火的喧囂,徐徐進入平靜永恒的和平世界;一點點的守護,從我和我們的虔誠紀念里,吃水不忘挖井人,親切地,重溫著心中紅太陽的誕生……
                 2016年12月26日吉林




作者簡介:彭林家, 哲學家,著名評論家,聾龍天生,黨員。靜居霧凇的一方靈空,六十年代中期出世于贛東北仙人洞,畢業于東北師大中文系。中國散文詩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散文詩作家聯盟評論委員會主任,中國詩歌在線吉林、國際頻道詩評編審,國家一級學術團體、中國蕭軍研究會主辦的《當代原創文學作品集錦》副主編,中國針刀醫學副秘書長,全球漢詩總會聯絡主任,北京倉央嘉措國際詩歌研究院副院長,廣東凈土生態旅游有限公司文化總監。《詩歌周刊》提名批評家,易學、神學、美學天士。中國新詩百年百位最具活力詩人, 2017年中國詩壇實力詩人。出版的著作有《裂開青云的紅冰》等,作品散見于《詩刊》《星星詩刊》《詞刊》《散文》《散文詩》《人民日報》《中華詩詞》《寰球詩聲》《詩詞世界》《陜西詩詞》《江西詩詞》《江西詩歌年選》《中國詩詞年選》《中國詩歌年選》《中國百年新詩經》《中國散文詩年選》《世界華文散文詩年選》《世界華文文學研究》《語言與文化研究》等100多種國內外報刊,任多家媒體的顧問、主編和編委。曾獲全國詩詞、辭賦、詩歌、散文、散文詩、小說評論征文及其他文體一二三等獎。




























































跳轉到指定樓層
分享至 : QQ空間
0 人收藏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coolkey
發表于: 2019-12-6 22:15:00 | 只看該作者

不錯!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詩歌評論

詩歌評論

主題:104 | 回復:280

每日好詩
|
每日詩訊
精彩直播
葉圣陶杯·全國十佳小作家:高振霆+羅雙盈+

筆尖追光 ? 文學逐夢 01葉圣陶杯·全國十佳小作家 高振霆 文學 ……

點擊參與往期回顧
詩人榜
豐車

詩歌主題:6482

羅志海

詩歌主題:4487

石梅

發帖數:14029

月光雪

發帖數:7211

豐車

發帖數:6482

緣圓閣主

發帖數:5264

羅志海

發帖數:4487

妙慶居士

發帖數:4349

南島(青衣童生

發帖數:3636

田間識字翁

發帖數:3149

勞士誠

發帖數:2949

洗滌心靈的雨

發帖數:2681

關注中詩在線
微信掃一掃,關注中詩在線

© 中詩在線 版權所有 京ICP備18011600號-1 技術支持:壹網

聯系郵箱|手機版|小黑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