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讀:呂本懷
51247BFF-2B4C-4673-968D-17B062BAAE0F.jpeg (0 Bytes, 下載次數: 5)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11-25 18:41 上傳
909B90AB-0B9E-47C2-B86B-E04A72A50E92.png (0 Bytes, 下載次數: 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11-25 18:41 上傳
呂本懷,筆名清江暮雪,六零后,湖南省華容縣人。湖南省詩歌學會評論委員會委員,偶有詩、評發表于報刊與網絡。詩觀:讀詩以自娛;寫詩以錄世。
本懷讀詩(五):谷禾、厲雄、沙翁1962、方啟良、韋笳
一棵倒栽槐樹 /谷禾
燧皇陵前生長著一棵枝繁葉茂的槐樹, 我問花工是國槐還是洋槐。 花工驕傲地回答:“是倒栽槐!它每年開兩次花, 濃蔭匝地,遮蔽陽光和風雨, 生命力比人類強大太多。不信,你也試一試?” ——我搖頭。我仰視它! 但一個詩人,怎么可以頭朝下活著? 怎么可以頭朝下舒枝展葉,分分秒秒與這個世界媾和?
點評:
詩中這倒栽槐,在自然界里或許是個特例,盡管它讓花工很是驕傲,盡管它會引來諸多看客,但不管怎么說,這都是畸形與反常。
“是倒栽槐!它每年開兩次花,/濃蔭匝地,遮蔽陽光和風雨,/生命力比人類強大太多。不信,你也試一試?”花工的話應該只是現象,詩眼應在“我”因花工這番話所引發的思考:“我仰視它!/但一個詩人,怎么可以頭朝下活著?、怎么可以頭朝下舒枝展葉,分分秒秒與這個世界媾和?”
這倒栽槐在自然界或許還物以稀為貴,但在詩壇似乎從來都不缺乏,即使今天“頭朝下活著”的詩人又何止成百上千?尤其在某些協會與某些官刊,這些人的確活得與倒栽槐一樣滋潤,不斷發表、不斷獲獎、不斷出書,還能夠不斷地獲得各種各樣的資助,一時間的確有著“濃蔭匝地,遮蔽陽光和風雨”的氛圍與氣勢,然而,他們像這倒栽槐一樣“頭朝下活著”,而這些“頭朝下活著”的,又怎么能夠指望他們寫得出有格局、有骨頭、接地氣的詩呢?
倒栽槐本只是一種特殊的樹木生長狀態,詩人卻能透過現象看本質,不僅抓住其物象特征,而且讓它與“但一個詩人,怎么可以頭朝下活著”鏈接起來,最終讓其成了一個具有警示意義的意象,并凸顯出他作為一個詩人,絕不“頭朝下舒枝展葉,分分秒秒與這個世界媾和”的品格與氣節。
2A1C54A0-FB66-411E-AA13-68A5D1862988.png (0 Bytes, 下載次數: 5)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11-25 18:41 上傳
詩人簡介:谷禾,本名周連國,1967年生于河南。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寫詩并發表作品,2003年至今,移居北京通州北運河畔。著有詩集《飄雪的陽光》《大海不這么想》《鮮花寧靜》和《坐一輛拖拉機去耶路撒冷》和小說集《愛到盡頭》等多種,部分作品被譯成英語、韓語、葡萄牙語等。獲“華文青年詩人獎”“《詩選刊》最佳詩人獎”“揚子江詩學獎”“劉章詩歌獎”,被評論界譽為“嬗變的現代進程中鄉村靈魂寄居于城市文明的典型代表,他立足于城市和鄉村的反差,殫精竭慮地探詢現代精神的出口,是當下不斷超越自我的少數優秀詩人之一”。
石頭賦 /厲雄
村頭的石頭牌坊,或悲或苦 站了幾個世紀 不低頭,不屈服,如彩云昂起的頭 從石頭里長出來的心呀 那么倔強
必須弄清一塊石頭的來龍去脈 為何經歷塵世的碾壓 依然屹立高處 巖匠們總是一言不發,一筆一劃 將淚痕埋進石頭 石頭以自己的結界,保持沉默
石頭在碎裂,從身體上一粒一粒 剝下。血肉模糊 在洗心革面 如果最后一道閃電,殺死鋒芒畢露 磨掉棱角,傷痛,以及淚痕 石頭便獲得重生,抬起蘭花指 立地成佛
石匠的執著,便有了生死 石頭的執著,便有了血肉,靈魂 在惠安的月河邊 從石頭里取出獅子和菩薩 只要雙手合十,便有無邊的悲憫 予以體溫,就能普度眾生
點評:
同樣為石頭,前一首里那“流浪的石頭”代表游子,本詩里的石頭卻代表著故鄉;前一首“流浪的石頭”呈現的主要應為“我”在國外的生存以及心理狀態,本詩則主要呈現那漸行漸遠漸無書的故鄉風情。
“村頭的石頭牌坊”,無疑為詩人所在村莊的文化符號,其“或悲或苦/站了幾個世紀/不低頭,不屈服,如彩/昂起的頭/從石頭里長出來的心呀/那么倔強”,顯然凸顯了中國農耕文化的本質特征,而“巖匠們總是一/不發,一筆一劃/將淚痕埋進石頭/石頭以自己的結界,保持沉默”,則正好表達出了中國農民特有的秉性,與詩人那“留守的石頭”相比較,讀者不難由此感到中華農耕文化之根的堅韌與深厚。
詩題為“石頭賦”,詩中重點凸顯的卻是那些鄉間默默無聞的石匠們長期而沉默的辛勤與堅韌,以及他們勞作的價值與意義,“石頭在碎裂,從身體上一粒一粒/剝下。血肉模糊/在洗心革面/如果最后一道閃電,殺/鋒芒畢露/磨掉棱角,傷痛,以及淚痕/石頭便獲得重生,抬起蘭花指/立地成佛”,則正是對這份辛勤與堅韌具體而精準的呈現。同時,詩中對此的呈現十分動感,并能夠因這動感而給予讀者靈魂深處足夠的撕裂與震撼。
“石匠的執著,便有了生死/石頭的執著,便有了血肉,靈魂”,因詩的末段,我感受到了人與石頭的高度融合,以至于密不可分,正是由這密不可分構建了中國鄉村亙古以來的文明傳承,獅子、菩薩以及牌坊則為鄉村里常見的石頭工藝,這些工藝雖然談不上是什么精美藝術品,卻也會因歲月的浸潤而有了體溫,甚至有了“無邊的悲憫”,往往飽含著歷史的厚重與縱深!
A7E3F0C4-91EA-4324-AE1F-445939C636C3.jpeg (0 Bytes, 下載次數: 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11-25 18:41 上傳
詩人簡介:厲雄,旅西班牙華語詩人。浙**田人,居馬德里。僑中人文學社社長。海外鳳凰詩社社長。中詩網副主任。中國詩歌學會會員,世界詩人大會終身會員等。詩歌散見《詩刊》《中華詩詞月刊》《中國日報》《詩選刊》《星星》《人民日報》《詩潮》《詩歌月刊》以及海外報刊等。參與組織了首屆西班牙伊比利亞國際詩歌節,參加了第二屆中國詩歌春晚(歐洲分會場),以及其他國際性活動。
會唱戲的泥塘河 /沙翁1962
那時,泥塘河只要一甩水袖
十里八村便熱鬧起來 老家的江家班,早已風光不再 那些曾經鮮活的生旦凈丑 一個個,徑直 將搭在草臺的戲文 唱進了水里 多少年過去了 我的眾鄉親,還依然把 青麥一樣的黃梅調掛在嘴上 堤頂的風一吹 烏金記、粉妝樓就隨著小河流淌 當你行走在泥塘河上 遠道的鑼鼓,偶爾仍會敲打 才子佳人和帝王將相 但泥塘河,兀自咿咿呀呀 做打唱念 只關死生
點評:
如今,人們一說起鄉間的衰落,馬上就想到物質層面,其實更大衰落在于精神與文化,《會唱戲的泥塘河》所著重呈現的正是這一點。
“那時,泥塘河只要一甩水袖/十里八村便熱鬧起來”,只此一句便可感受當年之勃勃生機,泥塘河流域的熱鬧自不用說,“一甩水袖”則將泥塘河與當地戲文融為一體。“多少年過去了/我的眾鄉親,還依然把/青麥一樣的黃梅調掛在嘴上/堤頂的風一吹/烏金記、粉妝樓就隨著小河流淌”與“但泥塘河,兀自咿咿呀呀/做打唱念/只關死生”則讓讀者感受到了戲文的頑強;即使“老家的江家班,早已風光不再/那些曾經鮮活的生旦凈丑/一個個,徑直/將搭在草臺的戲文/唱進了水里”,會唱戲的泥塘河依然流淌著戲文的余韻,只是這份余韻還能持續多久,估計包括詩人在內心里也沒有底。
整體而言,這是一首感傷的詩,感傷的對象是鄉下,重點則在鄉下的戲文,這不禁讓我想起南人的《秦腔》。不過,南人的《秦腔》是整個地讓人只感到絕望,而這首,多多少少還有些希望在大地與心底流淌。
B4AB90AB-61D5-47E0-8244-BCC0A29A357E.jpeg (0 Bytes, 下載次數: 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11-25 18:41 上傳
詩人簡介:沙翁1962 ,安徽安慶望江人,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習詩,作品散見《詩歌月刊》《安徽文學》《詩潮》《詩歌周刊》《山東詩人》等刊。
也有窮兇極惡的時候 /方啟良
那些年農業稅多 我在山村教書 孩子的書費學雜費也多 每期下來,口袋里都是他們的欠條
上面要求班主任包收學生費用 先借貸款交給組織 我不肯這么做 上面又說了 沒交齊費用的要掛起來
我們校長還真找了幾個代課的 把幾個班主任下崗了 那一天我生悶氣啊傍晚喝了酒 我在隔壁借了把菜刀 把校長摁在石頭上 刀刀剁石頭火星四濺
那個貧窮的歲月 我也有窮兇極惡的時候
點評:
咋看詩題,嚇我一跳。方啟良不是個教書先生嗎?怎么“也有窮兇極惡的時候”?仔細一看,卻不奇怪。每個人都有活下去的本能,一旦有誰將你逼到無路可退,窮兇極惡便可能發生,不是有個詞語叫狗急跳墻嗎?
至于詩中的事實,我可以作證。之前很多年我都在鄉下教書,衣兜里也有不少學生與家長的欠條,作為班主任,我必須得為他們擔保,否則不少孩子就會因交不起學費而失學;交不起學費的原因并非家長耍賴,而是實在一時半會湊不齊。好在我任教的學校在相對肥沃的洞庭湖平原,等到春收與秋收,老百姓家里或多或少會有一些作物可以變錢,因此,還不至于逼著我拿起把菜刀“把校長摁在石頭上刀剁石頭火星四濺”。
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這句我總是記得。中國農民一直很苦,改革開放之后盡管解決了吃飯問題,但其衣兜里一直沒有幾個錢,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更是如此。為了計劃生育與財貿入庫,每年都不知有多少家破人亡的慘劇發生,只是媒體與作家很少對此加以呈現,畢竟這不是正能量。幸好,啟良先生在本詩里隱隱約約留下了一點時代的影子,“那些年農業稅多”“孩子的書費學雜費也多”,作為一個多年的鄉村教師,我可以保證這兩多為當時中國農村普遍存在著的現象與事實。
就表達而言,詩人講述了一個相對完整的故事,背景充分,場景具體,脈絡清晰,細節獨特,“我”的性格也因此得以凸顯。最重要的則是,通過這首短詩,我們可以回眸不久之前的鄉村與鄉村教育的情狀,看到一幅真切而酸楚的歷史畫卷。
CB4083A1-BD63-41C6-A7FC-8DF99FA4C3F9.jpeg (0 Bytes, 下載次數: 9)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11-25 18:41 上傳
詩人簡介:方啟良,湖北羅田人。中國詩歌學會會員。作品發表于《詩選刊》《中華文學》《山東詩人》《都市》《參花》《南風藝術》《大東北詩刊》《湖南詩歌》《東坡文藝》《問鼎》《荒原》等刊物。
立此存照 /韋笳
本來是想寫篇紀念文章的 隨手翻了翻本地《檔案館指南》 發現一些熟悉的企業赫然在列 撤銷廠礦檔案名錄中 便忍不住將它們羅列于此 就像人死后得立碑 以下是撤銷企業名、 檔案記錄起止年份: 縣造紙廠,1958一2002 縣刨花板廠,1983一1990 縣地質隊,1956一1961 縣水泥廠,1990一1997 縣勝利煤礦,1978一1994 縣農藥廠,1969一2002 縣建筑材料總廠,1984一2000 縣機電公司1986一2002 縣燃料公司,1979一2002 縣金屬公司,1985一2000 縣化建公司,1982一2002 縣再生公司,1993一2000 縣百貨公司,1979一2001 寧陽商場,1990一2001 縣飲服公司,1964一2002 五交化公司,1977一1988 縣醬制品廠,1985一2000 縣服裝總廠,1976一2002 縣工藝廠,1991一2002 縣彩印廠,1986一2002 縣化工總廠,1988一2002 縣二輕供銷總公司,1989一2002 縣紫砂廠,1982一1997 縣茶繭公司,1977一1999 縣橡膠廠,1984一2000 縣印刷廠,1958一2002 縣化肥廠,1970一1992 縣機械公司,1969一1999
點評:
之所以選擇這首詩,是因為我也長期住在一座小縣城里,更因為我所居住的縣城在我住進來之前與之后,也有不少這樣的工廠與公司接二連三地壽終正寢,有的走得無聲無息,有的走得群情洶洶,但不管怎樣,它們最終都死了,而那些曾在其中討生活的人,則有了一個共同名詞——下崗職工。
幸好那個時代國民維權意識不強,幾萬、幾千、甚至幾百元便可將一個下崗者打發,甚至“自謀生路”一時間還成了頗為炫彩的詞語。雖然下崗職工里也不乏因禍得福風生水起者,但其中的大多數,據我所知,隨之而來的日子一直都過得艱難而又憋屈。
以上所道為本詩大背景以及它的普遍意義,韋笳“立此存照”,由此不難感受他的現實主義精神與面向草根的悲憫情懷。至于表達則十分簡單,“以下是撤銷企業名、/檔案記錄起止年份”占據了絕大部分篇幅,我估計這是對本地《檔案館指南》的直接摘抄。
或許有人會因此以為這樣的詩易寫,或者還據此認定這樣的詩根本沒什么價值,但我要說的是于詩人而言,寫在某些時候倒是次要,主要在于要想到。就本詩而言,曾經翻閱過當地《檔案館指南》的人,恐怕最少也不會少于一千吧,但又有誰能像韋笳這樣將其作為一首詩的主體呢?
D5BB58C2-2951-447B-BFC5-624F40B424C1.jpeg (0 Bytes, 下載次數: 1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11-25 18:41 上傳
詩人簡介:韋笳,本名吳云駕,安徽黃山人。60后,孩子王,安徽省作家協會會員。1984年在《星星》詩刊開始發表作品,詩作散見于《星星》《詩林》《詩潮》《新世紀詩典》等紙媒微刊。出版詩集《心靈的獨舞》。詩觀:詩始于真。
長淮詩典新增名家點詩欄目
《名家點詩》可評一人多首,也可評多人各一首(3人為基數) 該欄目將結集出書,歡迎詩人、詩評家把好詩好評砸過來! 投稿郵箱:chsd998@126.com;330513284@qq.com 投稿須知:好詩/好評+簡介+照片
《長淮詩典》顧問
梁小斌、陳先發、余怒、李云、楊四平
主編 雪鷹
編委會成員(按姓氏排序)
阿翔、方文竹、宮白云、慧子、盧輝 林榮、劉斌、李不嫁、裴郁平、盛祥蘭 少爺、汪劍釗、向以鮮、雪克、雪鷹 西棣、育邦、楊啟運、張潔
編輯部主任 少爺
CD41D38C-D425-4610-80F5-C6B8C1FB2D63.jpeg (0 Bytes, 下載次數: 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11-25 18:41 上傳
496AD18C-D797-46D2-B892-1349EE95F7DD.jpeg (0 Bytes, 下載次數: 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11-25 18:41 上傳
D4DD716B-0343-4082-9E35-4116FE0BEAFF.png (0 Bytes, 下載次數: 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11-25 18:41 上傳
《長淮詩典》公眾號欄目簡介
一、名家點詩:著名詩人或評論家為著名詩人、實力詩人、新銳詩人點評詩歌三首以上,可多人點評一人,亦可一人點評多人。
二、實力詩人三人行:由編委會成員薦稿,每次三位實力詩人,每位詩人詩作5-10首。實力詩人亦可直接與編輯聯系。
三、專輯:已成風格的詩人詩歌5-15首,詩論或者他人評論若干,附照片、簡介一并發郵箱 chsd998@126.com;330513284@qq.com
四、詩群大展:以地域或詩歌社團、詩歌群落為單位,每期10-20人,每人3-5首詩作,帶個人簡介,以及200字左右的詩群簡介,說明詩群代表詩人、詩群流派風格、詩群刊物、創作成就等。作品資料發郵箱 chsd998@126.com;330513284@qq.com
五、投稿須知:同意本公眾號原創保護,特殊情況需事先聲明;Word文檔,小四號宋體,左對齊,標題加粗。
《長淮詩典》編委會 2019.5.29
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詩歌出版中心(常年)征稿啟事
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是國內文藝類圖書出版一流大社、名社。是一家具有廣泛文化影響力的文藝出版社,被譽為當代文學出版重鎮。
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堅持原創、精品、格調與傳承的出版理念,“薈萃八方精英,力推百家佳作,重視文化內涵,追求高雅品位”。在長篇小說、大家散文、紀實文學、傳記、作家文集、名家詩歌、言情小說、學術精品等諸多領域具有專業優勢,逐漸形成文學、文化、教育三大核心板塊。近年來,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出版了一大批既具有社會效益,又具有經濟效益的優秀圖書,在國際國內各類評獎中榮獲一系列大獎。
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詩歌出版中心,秉承品質與服務并舉,專業和情懷并重的理念,向您提供設計制作、出版印刷一條龍服務。歡迎有意出書的單位和個人(單書或叢書均可)聯系我們。我們將竭盡全力為您服務!
聯系電話
雪 鷹 18861235155 劉蘊慧 13913967609
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詩歌出版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