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晴水明圖》是清末海上畫派重要代表畫家蒲華的名作。蒲華(1832-1911),字作英,亦作竹英、竹云,浙江嘉興人。晚清著名書畫家,與虛谷、吳昌碩、任伯年合稱“海派四杰”。雖然蒲華傳世的山水畫作品不多,但其所繪山水溫潤素雅,極具個人韻味。此幅作品為仿“梅道人”之作。“梅道人”即元四家之一的吳鎮,好用禿筆重墨,氣息溫厚雄渾,深得蒲華喜愛,故蒲之山水畫受吳影響較深。《山晴水明圖》在經營位置方面與吳鎮畫風相似,而筆墨技法與風格則呈現出蒲華個人之心性,并無太多“梅道人”之畫法痕跡。 文士與竹林 畫面近景描繪了一位素衣文人挾琴而至,與之相應的是立于小橋那端正恭候友人到來的主人。畫家用寥寥數筆便勾勒出了人物之形態,衣著簡潔素雅,予人一種“高古”之感。畫面氣氛安靜閑適,宛若行至某世外桃源,幽靜淡雅,清新脫俗。環顧四周,是一片蔥蔥郁郁的竹林,錯落有致,一陣微風徐來,那稀疏幽瑟之竹聲頓入耳間,清脆爽朗。 近景、中景與遠景 畫面右前方的竹林,頂處以焦墨繪出幾簇竹葉,以濃破淡,層次盡顯,足見蒲華作畫之細膩。遠處朦朧的竹林與依稀可見的遠山,均是以粗筆淡墨勾勒而成,輔以重墨點苔,在濃淡對比之中盡顯遠山之氣勢。就遠景而言,遠山的點苔略顯夸張,卻不影響畫面效果,或許正是這厚重的點苔將這淡雅純然之境烘托得如此完美,無一毫粗鄙縱橫之氣。 濕筆之法 蒲華作畫時善用濕筆,水墨淋漓,線條流暢凝練,柔中寓剛。整幅畫面疏密、虛實、干濕、濃淡相輔相成,樸厚且靈動,給人以一種沉郁醇厚的氣息。 題款 畫面題款為蒲華的自作詩:“山路蒼茫風日晴,相逢溪上話幽情。地多水竹琴宜鼓,水氣空明竹氣清。”文詞樸實自然,與詩畫意境融為一體;書法亦鏗鏘有力,渾厚豪邁。
蒲華的山水花鳥畫繼承了青藤、白陽的寫意風格,筆墨粗放灑脫,如天馬行空一般,令人忘情恣意于其間。于他而言,雖身處清末民初中國社會變革、新舊思想文化碰撞最為激烈的年代,卻依然堅守傳統,不卑不亢。近代山水畫大師黃賓虹對其十分推賞并評價道:“百年來海上名家僅守婁東、虞山及揚州八怪面目,或藍田叔、陳老蓮。唯蒲作英用筆圓健,得之古法,山水雖粗率,已不多見。”由此,可見蒲華及其藝術實踐在中國近現代美術史上的價值與深遠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