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视频久久/小泽玛利亚一区二区三区/午夜精品视频一区/久久爱www - 丝袜国产在线

立即注冊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快捷登錄

發(fā)表于: 2019-1-2 11:11:16 |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千巖萬壑圖卷》局部
  《千巖萬壑圖卷》局部
  《金陵春色圖》 局部 樊圻

  南京古稱金陵,作為六朝古都,歷經(jīng)六朝、南唐和明清之際的三次文化高潮,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明太祖朱元璋建國之初,定都金陵,經(jīng)過20多年的建設(shè),人口逾百萬,成為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都城。經(jīng)歷“靖難之役”,明成祖朱棣遷都至北京,南京作為陪都而存在。政治中心雖然北移,文化的影響卻并未馬上隨之北去。明末清初,南京作為明代故都和故國的象征,更是集聚了眾多藝術(shù)“南漂”,成為清初畫壇最活躍的地區(qū),涌現(xiàn)了一批有影響力的畫家,被后世稱為“金陵八家”。
  在中國近代美術(shù)史上,一直存在“金陵八家”與“金陵畫派”的爭論。
  到底這些明末清初生活在南京地區(qū)的畫家有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獨立的畫派?仔細解讀本次展覽中來自南京博物院和中國美術(shù)館的藏品,計有40余位名家的80余件套代表性畫作,對這個話題感興趣的觀眾應該可以找到答案。
  一個繪畫流派的形成需要符合三個基本條件:一、畫派中的畫家風格相同或相近,與其他畫家群體有差異;二、擁有畫派的開山立派人物;三、具有延續(xù)性和傳承關(guān)系,至少應有兩代畫家。從歷史發(fā)展的脈絡(luò)看,“金陵八家”的形成也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八家”之名,初見于康熙初年周亮工在《讀畫錄》中的記載,另有王弘撰《善畫八大家記》流傳,后有張庚《國朝畫徵錄》綜述。雖然前后多達19位畫家,但在畫史一般列出其中最有影響力的8位,他們是:龔賢、樊圻、吳宏、高岑、胡慥、謝蓀、鄒喆、葉欣。
  由于南京曾作為首都,宮廷有意識地征召“浙派”畫家進入,極大地影響了金陵地區(qū)收藏家的審美趨向。該地區(qū)畫家多取法兩宋院體畫法,以金陵某些實景為參照,著意于情景交融的創(chuàng)作趨向,追求筆墨的精致細膩效果。在展覽中,除龔賢的作品外,其他畫家多體現(xiàn)了“院體”面貌。而在元代大行其道的文人畫,雖經(jīng)晚明董其昌的提倡,以及他所領(lǐng)導的“松江派”的影響,但在金陵地區(qū)尚未形成主流。只有龔賢融匯了“松江派”與“新安派”的畫風,獨以積墨法著稱于世,其畫用墨濃重,有沉雄渾厚之氣,少清疏秀逸之趣,與其余七家學“浙派”的畫風相差甚遠。
  本展最精彩的作品即為龔賢的《千巖萬壑圖卷》。在近10米的長卷之上,古木紛披,叢林起伏,千巖萬壑,層疊成景。流泉沿山谷匯成清澈的溪流,屋舍、寺塔、漁橋,點綴其間。畫家以渾厚綿密的筆墨功夫,將陽光、霧氣、煙嵐、水汽引入畫中,在局部形成層次分明、墨氣淋漓之感,融蒼茫肅穆之氣于深遠層疊之中。此外,另有龔賢多幅立軸作品呈現(xiàn)。從中不難看出他的畫法多起于文人的筆墨意趣。從他的題畫、書信中可知,他與主要活動于安徽一帶的“新安派”代表畫家李流芳、查士標等多有交往,并贊揚“四僧”之一的髡殘為“逸品”畫家。從今天的史料看,很難找到龔賢與“金陵八家”中其他七家交往的記載,卻可看到他對院體畫的批評。正因為“金陵八家”都有自己的面貌,畫風并不盡相同,因此本展的名稱定為“金陵盛跡——十七世紀的金陵畫壇”,而非“金陵畫派”,想必是出于學術(shù)上的慎重考量。
  本展的另一大特色是女畫家群體的集體亮相。展覽專設(shè)“金陵妍麗”單元,介紹活躍于晚明清初南京地區(qū)的女畫家。晚明金陵地區(qū)的“十里秦淮”成為舊院別館林立之地,由此催生了詩文、書畫、曲藝相結(jié)合的青樓文化,涌現(xiàn)了一批能詩善畫的名妓,如馬守真、顧橫波、柳如是、卞玉京、李香君、寇白門、董小宛、陳圓圓等“秦淮八艷”。她們才貌雙絕,與名士交往,參與到文人的唱和活動之中,成為明末清初繁榮的消費文化的象征。對她們來說,繪畫既是謀生的手段,也是交往的工具,更是借以消除內(nèi)心積慮的載體。
  盡管金陵畫壇在整個十七世紀成為中國畫壇一支頗為活躍的力量,但到了世紀之末,頹勢已然呈現(xiàn)。雖然弟子眾多,但因其源頭為院體繪畫,習畫者的畫路漸漸趨于窄貧,畫風愈發(fā)纖靡。在這種亦步亦趨的因循守舊之中,有成績者乏善可陳。在本展“金陵余緒”一節(jié)中,大多數(shù)畫家均在傳移摹寫的范疇,只有少數(shù)畫家能躍出“金陵八家”之囿,獨辟蹊徑。
  金陵盛跡——十七世紀的金陵畫壇
  時間:2018年12月8日 至 2019年1月1日
  地點:中國美術(shù)館
  金陵畫壇,是對17世紀,即明末清初活躍于今天南京地域的藝術(shù)家群體的統(tǒng)稱。
  17世紀的金陵,作為江南地區(qū)經(jīng)濟最發(fā)達、文化最昌盛的中心,吸引了全國各地的藝術(shù)家,如松江派、吳門畫派、新安派等,他們在這里創(chuàng)作、生活,共同構(gòu)成了一幅17世紀江南的文化盛景。故此次展覽的主題為“金陵盛跡”。展出作品中不乏宗師巨匠與赫赫名跡,充分展示了金陵畫壇人物之俊彥,繪事之昌盛。

跳轉(zhuǎn)到指定樓層
分享至 : QQ空間
0 人收藏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冊

本版積分規(guī)則

書畫家

書畫家

主題:79 | 回復:106

每日好詩
|
每日詩訊
精彩直播
葉圣陶杯·全國十佳小作家:高振霆+羅雙盈+

筆尖追光 ? 文學逐夢 01葉圣陶杯·全國十佳小作家 高振霆 文學 ……

點擊參與往期回顧
詩人榜
豐車

詩歌主題:6482

羅志海

詩歌主題:4487

石梅

發(fā)帖數(shù):14029

月光雪

發(fā)帖數(shù):7211

豐車

發(fā)帖數(shù):6482

緣圓閣主

發(fā)帖數(shù):5264

羅志海

發(fā)帖數(shù):4487

妙慶居士

發(fā)帖數(shù):4349

南島(青衣童生

發(fā)帖數(shù):3636

田間識字翁

發(fā)帖數(shù):3149

勞士誠

發(fā)帖數(shù):2949

洗滌心靈的雨

發(fā)帖數(shù):2681

關(guān)注中詩在線
微信掃一掃,關(guān)注中詩在線

© 中詩在線 版權(quán)所有 京ICP備18011600號-1 技術(shù)支持:壹網(wǎng)

聯(lián)系郵箱|手機版|小黑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