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偶然的機會,朋友從異鄉(xiāng)歸來。 那天下午,我們第一次暢聊得如此暢快,從古文到近代哲學錄,從詩詞歌賦到白話小說;如果你單單認為:這是再尋常不過的事了,那你就大錯特錯。因為在我的印象中:他從來都是紈绔子弟,生性瀟灑,從來都不會安安靜靜的聽誰說完一句話,在他的家族里:也只有他的爺爺對少許或者比較偏愛的文學作品有興趣,能夠涉及的范圍實在少之又少。
佛說3.jpg (45.8 KB, 下載次數(shù): 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8-12-10 15:23 上傳
不知不覺下午已經(jīng)過半,他突然對我說:嘿、親愛的,你怎么理解佛?看著他的眼睛,我問道:你游歷一圈回來,是否領略到什么,不然也不會問我了。他饒有興致:然也、知我者,你也!我便知道他的疑惑,告訴他:佛者,性也,乃本性。他沒等我說完,又問道:在哪,我怎不見。我笑著說:看看,你的毛病又犯了,先等我說完:佛者,本性也,不在天、不在地,也不在心里,因為佛便是自己,人的性有兩面:分為“善”、“惡”,就好像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就像好的一定會出現(xiàn)負面的,不然就毫無趣味。人性里住著的“善”便是你與生俱來的佛性,而善也是你的念。他不解的又問到:那怎會出現(xiàn)犯罪者,他們又由誰來救贖。
佛說.jpg (46.45 KB, 下載次數(shù): 4)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8-12-10 15:22 上傳
我第一次如此認真的跟他談論話題:犯罪者“惡”是他的“欲”,人的念是與生俱來,欲是后天形成的,當欲蓋過念時,他腦子里剩下的只有虧欠,他每天接受的審判都是為他的欲贖罪。他更加疑惑:那為什么不去懲罰犯錯的孩子,他們一樣虧欠。我告訴他:當人還是孩子時,他的欲是完全的不成熟,本性的善會覆蓋欲的來源,父母的教育會粉碎欲,而當他長大,欲的吸引會越來越強,甚至超過本性,便讓他犯下罪孽。 說到這里,我們不禁笑起來:屠夫每天叫和尚起床誦經(jīng),死后得道**。和尚每天叫屠夫起來殺生,死后卻不得善終。這就是人性帶來的,“佛”為“善”,“善”亦是“佛”,欲能蓋過念、念卻難以掌控欲。
佛說.2.jpg (71.25 KB, 下載次數(shù): 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8-12-10 15:22 上傳
說了一個下午后,他竟告訴我:你知道嗎,你說出了一篇“佛學論”,多么不可思議,一個下午的談論就解答我所有疑惑,我也是第一次與他談論到這樣的地步。那個午后是我久久不能忘卻的、也是他一直銘記的。直到現(xiàn)在,他還會偶爾與我講起那次談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