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视频久久/小泽玛利亚一区二区三区/午夜精品视频一区/久久爱www - 丝袜国产在线

立即注冊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快捷登錄

發表于: 2018-10-29 17:36:22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倒序瀏覽

馬啟代 | 序占森的第2本短詩集《彈琴的人》:“他的琴聲里有天空"

     他的琴聲里有天空

       文 | 馬啟代


    題目來自丁小龍一首詩中的句子。這首詩名叫《琴聲》,應和了這本詩集的整體格調,也契合了這本詩集的抒寫角度——那就是憂傷的音色意緒和旁觀者的姿態。故我認為這是一部聲音之書,也是一部精神之書。

   丁小龍是占森的原名,也就是說,他的處女詩集《三更,敲鐘人》2017 年在“長河文叢”出版時所用的“占森”是他的筆名。從《三更,敲鐘人》到這部《彈琴的人》僅僅一年多的時間,他以“人”為主旨的堅韌的、持續的書寫顯然不是來自年輕氣盛的心血來潮;這種給世界敲鐘、給世人彈琴的努力,肯定來自強烈的文化使命和道義驅使,不但與“文學是人學”的習慣性定論貌似接續,而且其啟蒙的和英雄主義的內在追尋具有稀缺的時代感召性。早在閱讀《三更,敲鐘人》時我就感受到了丁小龍與俗常的寫作者們不一樣的精神氣息和美學氣味,認定他是一位自覺尋找高度和難度、善于挑戰自我的寫作者,早已跳出了“盲動寫作”的階段,而趨向于“自覺寫作”的過程,具有鮮明的知性特色。他的詩句散發著濃重的學院味道和明顯的超驗體悟,其文本皆為精心、用心、煞費苦心之作。

     因此,我當時也套用了他的一句詩作為序言的題目,那就是《執拗而并不確定地飛著》。今天看來,他雖說不確定,卻有大方向;雖執拗,卻非執迷,一路不停息地飛來,讓在更聲里被敲醒的人聆聽劃過天際、沖蕩塵世的悠悠琴聲。因為正如作者所言:
“每一個人啊,都是彈琴的人,都是試圖與眾不同的思想者。”沉寂中響起的每一個音符都足以撫慰、驚醒、激勵迷茫和昏睡的人,在作者看來,琴聲也是武器。從這個基點出發來閱讀這本詩集,字里行間不時傳來的就是詩人靈魂的音樂。“音樂”與“聲音”當然不是一回事,它們在社會學、哲學、美學等范疇里甚至差異巨大,但在這里我所指的“靈魂的音樂”大致等同于“詩的聲音”。艾略特在《詩的三種聲音》中曾說:“第一種聲音是詩人對自己說話的聲音—或者是不對任何人說話時的聲音。第二種是詩人對聽眾—不論是多是少—說話時的聲音。第三種是當詩人試圖創造一個用韻文說話的戲劇人物時詩人自己的聲音。這時他說的不是他本人會說的,而是他在兩個虛構人物可能的對話限度內說的話。”丁小龍的這本詩集三類聲音并存,按照他自己的說法,這本詩集以寫實題材為主,并以“劇情美”來為自己命名—盡管這一點需要在理論和實踐上不斷思考修正,但就本書呈現出的豐富性和多元化審美元素而言,當屬于值得肯定的有效探索。他“將音樂的啟發與誘導性給予還原,對存在的意義與矛盾面給予還原,對意境的價值與唯美性給予還原,對劇情的發展變化與在場感給予還原”,從而讓人在陌異的審美刺激下獲得鮮活的閱讀快感和精神啟迪。

     他所主動選擇的把“我”置于外在和邊緣的嘗試,拉寬了詩歌的時空視域,增強了創作的自由度。丁小龍立足“現實”和“現場”,著力“刺穿”表象、“還原”真相的詩意“挖掘”,使其詩的氣脈沉郁、音色蒼涼。應當說,他“靈魂的音樂”充滿了“真氣”。陳超曾說,現代詩的“聲音”沒有預設,好的現代詩都是原創之音,因為聲音也是意義的一部分。我也曾在《詩之“氣”論》一文中對詩之韻律、節奏、語感等做過梳理,并涉及“聲音”的論述。

     如果說丁小龍的這種寫作追求讓我認可并褒贊,這一切應當來自他詩歌寫作背后的人格修養和精神修為。我們知道,一個好的作家或詩人,一定常常陷入新的困惑甚至不自信中。按照我的理解,一般的詩人即便脫離了淺俗,也難免偶爾成為主流或流行聲音的合唱者;而優秀的詩人如果僅止于優秀,那最多是藝術本體的得道者;只有具有杰出和優秀向度的詩人,才能成為歷史的責任人。他們是世風和潮流的敵人,不盲從和邀寵,也學不會附和和遷就,只執著于自己的熱愛,忠實于“詩與思”的本色,故傳遞出的是思想的聲音,從而構成自由意志和美學精神的脈流。他自己也有這樣的表達,認識到一個詩作者不能滿于老腔調和舊習慣,而要不斷地推翻和重塑自己。從《三更,敲鐘人》到這部《彈琴的人》,既貫穿著詩人不變的精神突圍,也印證著他藝術上的不斷蛻變。表現在語言上,
那就是他本已脫離和警惕的“散文化”“口水化”“泛道德主義”在新詩集里表現為對這一切的重新認知、提煉和化用,在干凈、凝練的語言基礎上增大了詩句的吸納力和包容性,從美學和精神層面有著向“繁復”探索的趨向。“繁復美學”是我明確提出并已踐行五年的詩學主張。丁小龍走的路數雖與我有異,但在從簡約(不是簡單)到復雜(不是蕪雜)的美學追尋上有著近似的軌跡。記得張煒曾在一篇《沒有神性的寫作,不會抵達真正的深邃和高度》的訪談中談到過“單純的作家”和“復雜的作家”的問題,他以托爾斯泰為例,對復雜的作家所體現的綜合價值給予最高的評價。我們對繁復的追求,當然首先要來自精神和經驗的豐厚。

      無獨有偶,丁小龍的《家》這一系列的作品令我想到自己早年寫過的“家”系列和“石頭”系列的詩,這些作品也讓我相信,我們筆管里流淌著何等相同的血脈精神。這也讓我同時對他在《一種冷》和《在三月》里所寫到的對“冷”的感受和在《她怕》中寫到的對“怕”的恐懼感同身受。他在《花》中寫到的渴望和小心翼翼的心理體驗以及在《與琴書》中連續三個“遠一點”所體現出的驚恐無奈,無不體現出詩人的“真性情、悲憫心和大情懷”,而這,正是中國赤子詩人獎所獎掖的人生和藝術精神。當我們整體打量這部詩集時,詩人用“冷”“怕”和“遠一點”三個意象所描繪和勾勒出的精神圖譜,不正是給一群人所畫出的靈魂肖像嗎?由此,我想到任劍濤在《從自在到自覺—中國國民性探討》一書中有關歷史與理性的論述。是的,我們需要思想家,需要理性,無論是國民性改造還是藝術創作(過去我們在被誤導中片面地誤解或曲解了這一命題)。事實上,歷史理性,主要處理歷史與理性的問題,讓我們真正認識自己,成為現代人;而藝術理性,主要處理感性與理性的問題,讓我們真正認識藝術,成為好詩人。

       正如詩人自己悟到的,“細膩而敏銳的詩性捕捉與多重的辨識度”并不矛盾。也如我在詩人的第一本詩集序言中所說的,一個正常的時代,既不需要“守舊”也不需要“先鋒”,因為“守正”才真正具有“先鋒”的意義。而“守正”就是對“人之本性”和“詩之本質”的守護,具有我一再強調的“喚醒”和“捍衛”的意義!

  拉拉雜雜,皆為閱讀所感,權為序!


馬啟代

2018 年暮秋 明夷齋

(馬啟代,詩人、詩評家、“為良心寫作”的倡導者、中
國詩歌在線總編、“長河文叢”主編。)


丁小龍,筆名占森。江蘇連云港人,詩見于《詩刊》《詩歌月刊》《詩潮》《詩林》《星星》《草堂》《綠風》《揚子江詩刊》等,有詩集三部,獲《詩刊》社第二屆“戀戀西塘”華語詩歌大賽優秀獎
跳轉到指定樓層
分享至 : QQ空間
0 人收藏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鳥茶大哥
發表于: 2018-10-30 13:34:44 | 只看該作者

    欣賞馬老師序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詩訊

詩訊

主題:1284 | 回復:3176

每日好詩
|
每日詩訊
精彩直播
葉圣陶杯·全國十佳小作家:高振霆+羅雙盈+

筆尖追光 ? 文學逐夢 01葉圣陶杯·全國十佳小作家 高振霆 文學 ……

點擊參與往期回顧
詩人榜
豐車

詩歌主題:6482

羅志海

詩歌主題:4487

石梅

發帖數:14029

月光雪

發帖數:7211

豐車

發帖數:6482

緣圓閣主

發帖數:5264

羅志海

發帖數:4487

妙慶居士

發帖數:4349

南島(青衣童生

發帖數:3636

田間識字翁

發帖數:3149

勞士誠

發帖數:2949

洗滌心靈的雨

發帖數:2681

關注中詩在線
微信掃一掃,關注中詩在線

© 中詩在線 版權所有 京ICP備18011600號-1 技術支持:壹網

聯系郵箱|手機版|小黑屋